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博世发布2020业绩:在华累计销售额1173亿元,同比增长9.1%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5月11日,博世发布了2020年业绩报告。尽管过去一年疫情不断,博世在中国仍实现了1173亿欧元的总销售额,甚至比2019年增长了9.1%。

无论是传统燃油时代,还是智能汽车时代,博世都在成为所有车企最无法回避的零部件供应商。中国无疑已经成为博世在全球最重要的业务市场。

未来,中国市场和完全碳中和将成为博世最重要的战略计划。

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Volkmar Dunnell

中国市场表现再创新高。

尽管面临疫情的挑战,博世集团仍实现了715亿欧元的销售额,中国市场占博世全球业绩的20%。它在中国的销量创下了历史新高。而且随着我国智能化的大力发展,这个数字预计还会继续增加。

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Volkmar Dunnell博士非常看好中国市场,并对过去一年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我们始终看好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趋势和潜力,将继续投资战略领域,服务中国市场。我们也非常愿意通过产品创新和经验分享,帮助中国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

博世集团认为,尽管过去一年面临挑战,但技术和生态变化以及电力生产为博世带来了新的机遇。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陈宇东

博世表示,仅在过去一年,博世在电气化领域的投资就高达7亿欧元。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的销量不断增加,中国业务将为博世的电气化业务带来更大的增长空间。截至2020年底,博世在中国拥有超过53000名员工,成为除德国以外员工数量最多的国家。在中国“扎根当地,服务当地”的长期战略下,过去十年博世在中国市场的累计投资超过500亿元人民币。

智能网联、智能交通等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中国成为全球重要的投资高地。为了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优势,博世在近两年加大了在中国科技领域的投资。

例如,2020年底,博世在无锡建设的博世中国氢燃料电池中心于今年一季度正式竣工并投入使用。为了进一步加强在中国的创新软件能力,博世中国创新与软件开发中心于2020年11月在无锡正式开业。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博世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软件开发中心。中国市场和中国市场对世界的重要性再次凸显。

软件定义汽车已经成为业界共识。博世还与微软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开发汽车软件平台。

都是碳中性的

碳中和是博世在中国市场之外的另一个关键词。气候变化的挑战日益严峻,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主流发展战略。

2021年,中国提出了2030年和2060年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在这一战略下,致力于节能减排的博世将进一步加强在碳中和领域的规划和发展。

位于上海福泉北路的博世大厦,已经建成十年了,但是依然随处可见博世为了降低能耗,建造了一些节能系统。比如地源热泵为建筑提供冷热水,建筑的百叶窗有智能感应系统,可以根据太阳光的角度自动调节开闭角度,从而降低室内空调的能耗。

另一方面,作为技术和供应商,博世正在推出以产品形式减少碳排放的解决方案。例如,围绕实际……中国家庭供暖舒适升级形势,博世推出全新的家庭供暖4.0系统,通过冷凝高效燃烧技术与智能恒温、火焰控制相结合,提供双温供暖、地板恒温、雨林式舒适热水,在保证舒适体感的前提下,达到显著的节能效果。

在汽车领域,博世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桥梁和48V系统,并在量产、商用车燃料电池技术、电气化技术、天然气解决方案和高效内燃机解决方案方面占据领先地位。

与2018年相比,博世计划到2030年,在从供应商到客户的整个价值链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5%,累计减排6700万吨。

从传统燃油车到智能汽车,博世已经渗透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在智能驾驶领域,博世建立了全新的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根据德国科隆经济研究所的数据,博世拥有近千项自动驾驶专利,位居全球企业之首。

在电池和车辆平台领域,博世此前已经开展了固态锂电池的研发,并计划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电动汽车平台。这些都远远超出了博世之前的业务范围。

在智能化的大背景下,博世正在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5月11日,博世发布了2020年业绩报告。尽管过去一年疫情不断,博世在中国仍实现了1173亿欧元的总销售额,甚至比2019年增长了9.1%。

无论是传统燃油时代,还是智能汽车时代,博世都在成为所有车企最无法回避的零部件供应商。中国无疑已经成为博世在全球最重要的业务市场。

未来,中国市场和完全碳中和将成为博世最重要的战略计划。

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Volkmar Dunnell

中国市场表现再创新高。

尽管面临疫情的挑战,博世集团仍实现了715亿欧元的销售额,中国市场占博世全球业绩的20%。它在中国的销量创下了历史新高。而且随着我国智能化的大力发展,这个数字预计还会继续增加。

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Volkmar Dunnell博士非常看好中国市场,并对过去一年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我们始终看好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趋势和潜力,将继续投资战略领域,服务中国市场。我们也非常愿意通过产品创新和经验分享,帮助中国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

博世集团认为,尽管过去一年面临挑战,但技术和生态变化以及电力生产为博世带来了新的机遇。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陈宇东

博世表示,仅在过去一年,博世在电气化领域的投资就高达7亿欧元。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的销量不断增加,中国业务将为博世的电气化业务带来更大的增长空间。截至2020年底,博世在中国拥有超过53000名员工,成为除德国以外员工数量最多的国家。在中国“扎根当地,服务当地”的长期战略下,过去十年博世在中国市场的累计投资超过500亿元人民币。

智能网联、智能交通等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中国成为全球重要的投资高地。为了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优势,博世在近两年加大了在中国科技领域的投资。

例如,2020年底,博世在无锡建设的博世中国氢燃料电池中心于今年一季度正式竣工并投入使用。为了进一步加强在中国的创新软件能力,博世中国创新与软件开发中心于2020年11月在无锡正式开业。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第一个软件开发中心开幕……博世在中国。中国市场和中国市场对世界的重要性再次凸显。

软件定义汽车已经成为业界共识。博世还与微软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开发汽车软件平台。

都是碳中性的

碳中和是博世在中国市场之外的另一个关键词。气候变化的挑战日益严峻,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主流发展战略。

2021年,中国提出了2030年和2060年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在这一战略下,致力于节能减排的博世将进一步加强在碳中和领域的规划和发展。

位于上海福泉北路的博世大厦,已经建成十年了,但是依然随处可见博世为了降低能耗,建造了一些节能系统。比如地源热泵为建筑提供冷热水,建筑的百叶窗有智能感应系统,可以根据太阳光的角度自动调节开闭角度,从而降低室内空调的能耗。

另一方面,作为技术和供应商,博世正在推出以产品形式减少碳排放的解决方案。例如,围绕中国家庭采暖舒适升级的实际情况,博世推出了全新的家庭采暖4.0系统,通过冷凝高效燃烧技术与智能恒温、火焰控制相结合,提供双温采暖、地板恒温、雨林式舒适热水,在保证舒适体感的前提下,达到显著的节能效果。

在汽车领域,博世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桥梁和48V系统,并在量产、商用车燃料电池技术、电气化技术、天然气解决方案和高效内燃机解决方案方面占据领先地位。

与2018年相比,博世计划到2030年,在从供应商到客户的整个价值链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5%,累计减排6700万吨。

从传统燃油车到智能汽车,博世已经渗透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在智能驾驶领域,博世建立了全新的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根据德国科隆经济研究所的数据,博世拥有近千项自动驾驶专利,位居全球企业之首。

在电池和车辆平台领域,博世此前已经开展了固态锂电池的研发,并计划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电动汽车平台。这些都远远超出了博世之前的业务范围。

在智能化的大背景下,博世正在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

标签: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身材小巧可爱 全新纯电动车小猫申报图

日前,我们从最新一期工信部申报目录中发现了北京汽车制造厂全新纯电动车小猫的申报图。新车造型小巧可爱,车身外观颜色以黑白为主。此外,新车还可对外观造型进行选装,选装后车头的颜色将以白色为主。

1900/1/1 0:00:00
福特或将在欧洲加速电动化进程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福特可能会在2030年之前在欧洲完成乘用车的电动化。该公司欧洲区首席执行官StuartRowley表示:“我们可能会加快脚步。

1900/1/1 0:00:00
车主曝Model 3挂倒挡车往前开!特斯拉售后:可以忽略不计

车子挂倒挡往前开,这样的问题出现在任何一辆车上,都会觉得匪夷所思,何况是向来被看做是智能汽车的代表车型特斯拉。

1900/1/1 0:00:00
SWR和Xperi合作 提高互联汽车的车内聆听体验

盖世汽车讯5月12日,下一代音频、影像和传感技术的全球领导者、Xperi全资子公司DTS宣布,

1900/1/1 0:00:00
Cruise预计通用将于2023年初开始生产自动驾驶汽车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5月13日,通用旗下自动驾驶子公司Cruise的首席执行官DanAmmann表示,预计通用将于2023年初开始生产其名为Orgin的无人驾驶摆渡车。

1900/1/1 0:00:00
Robotic Research合作FPInnovations研发卡车列队技术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5月12日,自动驾驶系统(ADS)全球领导者RoboticResearch与加拿大非盈利研发中心FPInnovations宣布合作,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