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马斯克旗下公司要造“恐龙”,我看他们要造“恐慌”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科技巨头国际基因技术公司的团队从凝结在琥珀中的蚊子身上提取恐龙基因,利用基因技术成功复制了那些6500万年前的古老爬行动物。为此,公司老板哈蒙德博士将克隆恐龙的实验室搬到了位于哥斯达黎加海岸的努布拉岛,开始大量克隆这些史前巨兽,并开始将整个岛屿改造成恐龙主题公园——侏罗纪公园。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

侏罗纪公园剧照,从恐龙DNA中提取的琥珀。

在开园迎客前夕,哈蒙德博士带着孙子和孙女去努布拉岛抢先体验。不幸的是,此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席卷全岛,严重破坏了岛上的电力和通讯系统。祸不单行。哈蒙德的一名员工,被他的竞争对手收买,正准备趁乱将恐龙基因偷运出岛。更有甚者,这个25岁的小伙子为了顺利脱身,关闭了园内的防护电网和安保系统。

在一系列事故下,恐龙主题公园的安保系统彻底失灵。大大小小的恐龙涌出公园,一些凶猛的食肉恐龙开始在岛上杀人。美丽的努布拉岛立即变成了人间地狱...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

《侏罗纪公园》剧照,3只迅猛龙合作围堵人类受害者。当然,电影中的迅猛龙其实更接近恐爪龙。

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大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为什么要在这里提到这部1992年上映的经典科幻冒险大片?因为最近有媒体报道有人想造恐龙...

先说好,再问为什么。

谁想造恐龙?

Neuralink联合创始人马克斯·霍达克(Max Hodak)。

这个Neuralink公司是怎么回事?

这是一家科技创业公司,主营业务是开发脑机接口技术。著名的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是该公司的另一位联合创始人。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

Neuralink联合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合伙人马克斯·霍达克(Max Hodak)。

那么霍达克哪里说要“造恐龙”了呢?他说了什么?

今年4月4日,霍达克在个人推特上说:“如果我们愿意,也许我们可以建造侏罗纪公园。这并不是基因意义上的正宗恐龙,但或许我们可以在15年内通过育种和基因改良产生这种超级的、传说中的新物种。”(如果我们想的话,我们或许可以建造侏罗纪公园。不会是基因正宗的恐龙但是。也许15年的育种+工程得到超级奇异的新物种)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

好了,问题清楚了。所谓的恐龙楼,不过是这哥们在自己社交媒体上的“大话”。而且,霍达克还表示,他并不是要搞遗传学意义上的恐龙,只是想通过育种和基因改良来“生产”一个长得像恐龙的“超级的、传说中的新物种”。

那为什么不克隆一只真正的恐龙呢?

根据《侏罗纪公园》中的情节,哈蒙德博士从密封在琥珀中的蚊子身上提取了真正的“恐龙血”,从而掌握了这种巨型史前爬行动物的DNA。获取恐龙DNA似乎是个聪明的主意?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

如今,这些史前巨兽只能找到各种各样的化石。

然而,那只是一部电影。现实中,即使我们真的找到了6500万年前吸食恐龙血液,然后被密封在琥珀中的蚊子遗骸,我们也无法提取恐龙DNA。因为DNA的“保质期”太短了。

根据2012年的一项遗传学研究,DNA大分子结构的平均半衰期只有521年。这意味着,即使一个生物体死后遗体得以保存,每隔521年,其DNA大分子结构至少有一半会被破坏。这项研究的基础来自于在一个温度稳定在13.1℃的地区出土的158块恐鸟(一种已灭绝的巨鸟)骨骼遗骸。根据碳12同位素分析,这堆人类遗骸的平均年龄在600至8000年之间。

< img ……t = "共创、世纪、、现代、大众" src = "/ee img/{ HostI }/img/20230303213658244726/6 . jpg "/>

用于研究DNA半衰期的恐鸟遗骸显示了这是一只多么巨大的鸟。

根据团队的计算,即使环境保存在最理想的-5℃,残留在骨骼等坚硬遗迹中的DNA最多也只能保存680万年。在上述13℃保存环境下,不到150万年,DNA信息就会完全消失。

以上研究成果被整理成论文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上,综上所述,从琥珀中的蚊子遗骸中找到恐龙DNA是标准的“树边寻鱼”行为,根本不会有结果。

但是,出身生物学专业的霍达克本人当然不会有那种妄想。所以他也说,就是通过育种和基因改良来“生产”一个“超级的、传奇的新物种”。比如澳大利亚的魔龙或鳄鱼,体型极其巨大,大小堪比恐龙;再比如长着小爪子和长尾巴的生物,有点类似翼手龙,比如军舰鸟。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

澳大利亚魔龙(Magic dragon,Australia)是现存最大的爬行动物,目击者声称见过澳大利亚魔龙(magic dragon,Australia),它长达40英尺(12.2米)。根据实际证据推测,最大的个体可能接近30英尺(约9米),是最大的科莫多巨蜥长度的3倍。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

恐龙实际上并没有“灭绝”,因为现代鸟类是某些种类恐龙的后代。军舰鸟的翅膀明显是弯曲的。如果把它的大小放大几倍,加上一条尾巴,在折叠的一端长出一对小爪子,看起来就会像翼龙。

对了,这家伙其实4月初就离开Neuralink了。根据其5月2日发布的推文,马斯克的前合伙人“几周前”离开了Neuralink。而且,未来“不是去侏罗纪公园”。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

毫无疑问,所谓关于“马斯克的公司制造了恐龙”的消息不仅不实,而且是4月初的“旧闻”。之所以一夜之间被众多媒体转载,可能只是因为Neuralink是一家与“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关系密切的公司。说白了,这就是典型的“假新闻”。

假新闻背后的可怕前景

虽然制造恐龙是标准的“假新闻”,但如果Hodak甚至Neuralink真的采取行动了呢?这让笔者不得不联系几年前闹得满城风雨、影响极坏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

2018年11月26日,中国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何建奎公开宣布,他领导的一对“基因编辑婴儿”已于当月“健康出生”。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0

贺建奎,南科大副教授,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始作俑者。

根据何建奎的叙述,在他的团队开始这项实验之前,总共招募了8对志愿者夫妇参与(一对夫妇退出)。实验中的丈夫和妻子对他们的父亲是HIV阳性,对他们的母亲是HIV阴性。该团队从留下的七对夫妇那里获得了数量未知的卵子。30枚卵子受精后发育成囊胚(卵子受精后进入初始分裂状态)。团队选取了其中的21个进行基因编辑实验——“敲除”编辑后的囊胚细胞核中的趋化因子受体5基因(CCR5)。

CCR5被认为是HIV R5最常见的亚型,是侵入淋巴细胞的主要途径。现有的一些艾滋病治疗方法是骨髓移植,使受者的CCR5基因发生突变,使其表面蛋白与正常结构不同。这会导致R5亚型HIV的刺突蛋白无法与淋巴细胞表面的CCR5蛋白结合,从而阻断病在人体内复制的途径。相比之下,何建奎团队直接敲除了CCR5基因,就更“绝望”了。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1

CCR5基因片段(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但是,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行为。不仅不能真正预防艾滋病,CCR5基因片段的缺失还可能给孩子未来的健康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

人类基因组由大约31.6亿个DNA碱基对组成,构成了大约21,000个基因。这21000个基因最终构成了23对染色体。这23条染色体是人的“图纸”。从卵细胞受精开始,每个人在母亲和胎儿体内都是按照这个“图纸”发育成长的。人类离开母体后,身体对各种损伤的修复也是按照这个“图纸”来完成的。

每一个基因甚至每一个碱基对都有其对应的功能,可能决定一个器官的发育、性别特征的建立、虹膜或头发的颜色、舌头能否卷曲等等。基因某些部分的变化也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比如东亚地区的人体体味普遍比其他地区淡,正是因为ABCC11基因的某种突变。基因突变也会导致各种疾病,著名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就是其中之一——患者体内的9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发生易位,形成一种异常染色体,称为费城染色体。这种异常染色体将导致患者体内BCR-ABL融合蛋白的持续合成。这种特殊的蛋白质会大大增加患者体内酪氨酸激酶的活性,进而使白细胞在没有生长因子的促进下开始异常增殖。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2

虽然人类基因计划早在2003年4月就完成了,但初步实现了所有DNA碱基的测序。但大部分碱基对会对人体产生什么影响,目前还不清楚。其实大部分基因的改变都会带来很多变化。比如上面提到的ABCC11基因突变,不仅导致东亚人的大汗腺发育不全,还会使相关人群具有耵聍干燥的特征。

CCR5到底是做什么的?已知CCR5基因敲除的实验鼠在血管、免疫、造血方面会出现很多问题。在人类中,CCR5基因的缺失已被证明会使缺失的人更容易感染西尼罗病(一种死亡率很高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换句话说,其实在目前的生物学研究中,CCR5基因到底有什么作用及其机制还不清楚。科技巨头国际基因技术公司的团队从凝结在琥珀中的蚊子身上提取恐龙基因,利用基因技术成功复制了那些6500万年前的古老爬行动物。为此,公司老板哈蒙德博士将克隆恐龙的实验室搬到了位于哥斯达黎加海岸的努布拉岛,开始大量克隆这些史前巨兽,并开始将整个岛屿改造成恐龙主题公园——侏罗纪公园。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

侏罗纪公园剧照,从恐龙DNA中提取的琥珀。

在开园迎客前夕,哈蒙德博士带着孙子和孙女去努布拉岛抢先体验。不幸的是,此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席卷全岛,严重破坏了岛上的电力和通讯系统。祸不单行。哈蒙德的一名员工,被他的竞争对手收买,正准备趁乱将恐龙基因偷运出岛。更有甚者,这个25岁的小伙子为了顺利脱身,关闭了园内的防护电网和安保系统。

在一系列事故下,恐龙主题公园的安保系统彻底失灵。大大小小的恐龙涌出公园,一些凶猛的食肉恐龙开始在岛上杀人。美丽的努布拉岛立即变成了人间地狱...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

《侏罗纪公园》剧照,3只迅猛龙合作围堵人类受害者。当然,电影中的迅猛龙其实更接近恐爪龙。

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大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为什么要在这里提到这部1992年上映的经典科幻冒险大片?因为最近有媒体报道有人想造恐龙...

先说好,再问为什么。

谁想造恐龙?

Neuralink联合创始人马克斯·霍达克(Max Hodak)。

这个Neuralink公司是怎么回事?

这是一家科技创业公司,主营业务是开发脑机接口技术。著名的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是该公司的另一位联合创始人。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

Neuralink联合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合伙人马克斯·霍达克(Max Hodak)。

那么霍达克哪里说要“造恐龙”了呢?他说了什么?

今年4月4日,霍达克在个人推特上说:“如果我们愿意,也许我们可以建造侏罗纪公园。这并不是基因意义上的正宗恐龙,但或许我们可以在15年内通过育种和基因改良产生这种超级的、传说中的新物种。”(如果我们想的话,我们或许可以建造侏罗纪公园。不会是基因正宗的恐龙但是。也许是15年的……芦苇+工程获得超级奇异的新物种)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

好了,问题清楚了。所谓的恐龙楼,不过是这哥们在自己社交媒体上的“大话”。而且,霍达克还表示,他并不是要搞遗传学意义上的恐龙,只是想通过育种和基因改良来“生产”一个长得像恐龙的“超级的、传说中的新物种”。

那为什么不克隆一只真正的恐龙呢?

根据《侏罗纪公园》中的情节,哈蒙德博士从密封在琥珀中的蚊子身上提取了真正的“恐龙血”,从而掌握了这种巨型史前爬行动物的DNA。获取恐龙DNA似乎是个聪明的主意?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

如今,这些史前巨兽只能找到各种各样的化石。

然而,那只是一部电影。现实中,即使我们真的找到了6500万年前吸食恐龙血液,然后被密封在琥珀中的蚊子遗骸,我们也无法提取恐龙DNA。因为DNA的“保质期”太短了。

根据2012年的一项遗传学研究,DNA大分子结构的平均半衰期只有521年。这意味着,即使一个生物体死后遗体得以保存,每隔521年,其DNA大分子结构至少有一半会被破坏。这项研究的基础来自于在一个温度稳定在13.1℃的地区出土的158块恐鸟(一种已灭绝的巨鸟)骨骼遗骸。根据碳12同位素分析,这堆人类遗骸的平均年龄在600至8000年之间。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

用于研究DNA半衰期的恐鸟遗骸显示了这是一只多么巨大的鸟。

根据团队的计算,即使环境保存在最理想的-5℃,残留在骨骼等坚硬遗迹中的DNA最多也只能保存680万年。在上述13℃保存环境下,不到150万年,DNA信息就会完全消失。

以上研究成果被整理成论文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上,综上所述,从琥珀中的蚊子遗骸中找到恐龙DNA是标准的“树边寻鱼”行为,根本不会有结果。

但是,出身生物学专业的霍达克本人当然不会有那种妄想。所以他也说,就是通过育种和基因改良来“生产”一个“超级的、传奇的新物种”。比如澳大利亚的魔龙或鳄鱼,体型极其巨大,大小堪比恐龙;再比如长着小爪子和长尾巴的生物,有点类似翼手龙,比如军舰鸟。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

澳大利亚魔龙(Magic dragon,Australia)是现存最大的爬行动物,目击者声称见过澳大利亚魔龙(magic dragon,Australia),它长达40英尺(12.2米)。根据实际证据推测,最大的个体可能接近30英尺(约9米),是最大的科莫多巨蜥长度的3倍。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

恐龙实际上并没有“灭绝”,因为现代鸟类是某些种类恐龙的后代。军舰鸟的翅膀明显是弯曲的。如果把它的大小放大几倍,加上一条尾巴,在折叠的一端长出一对小爪子,看起来就会像翼龙。

对了,这家伙其实4月初就离开Neuralink了。根据其5月2日发布的推文,马斯克的前合伙人“几周前”离开了Neuralink。而且,未来“不是去侏罗纪公园”。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

毫无疑问,所谓关于“马斯克的公司制造了恐龙”的消息不仅不实,而且是4月初的“旧闻”。之所以一夜之间被众多媒体转载,可能只是因为Neuralink是一家与“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关系密切的公司。说白了,这就是典型的“假新闻”。

假新闻背后的可怕前景

虽然制造恐龙是标准的“假新闻”,但如果Hodak甚至Neuralink真的采取行动了呢?这让笔者不得不联系几年前闹得满城风雨、影响极坏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

2018年11月26日,中国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何建奎公开宣布,他领导的一对“基因编辑婴儿”已于当月“健康出生”。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0

贺建奎,南科大副教授,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始作俑者。

根据何建奎的叙述,在他的团队开始这项实验之前,总共招募了8对志愿者夫妇参与(一对夫妇退出)。实验中的丈夫和妻子对他们的父亲是HIV阳性,对他们的母亲是HIV阴性。该团队从留下的七对夫妇那里获得了数量未知的卵子。30枚卵子受精后发育成囊胚(卵子受精后进入初始分裂状态)。团队选取了其中的21个进行基因编辑实验——“敲除”编辑后的囊胚细胞核中的趋化因子受体5基因(CCR5)。

CCR5被认为是HIV R5最常见的亚型,是侵入淋巴细胞的主要途径。现有的一些艾滋病治疗方法是骨髓移植,使受者的CCR5基因发生突变,使其表面蛋白与正常结构不同。这会导致R5亚型HIV的刺突蛋白无法与淋巴细胞表面的CCR5蛋白结合,从而阻断病在人体内复制的途径。相比之下,何建奎团队直接敲除了CCR5基因,就更“绝望”了。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1

CCR5基因片段(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但是,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行为。不仅不能真正预防艾滋病,CCR5基因片段的缺失还可能给孩子未来的健康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

人类基因组由大约31.6亿个DNA碱基对组成,构成了大约21,000个基因。这21000个基因最终构成了23对染色体。这23条染色体是人的“图纸”。从卵细胞受精开始,每个人在母亲和胎儿体内都是按照这个“图纸”发育成长的。人类离开母体后,身体对各种损伤的修复也是按照这个“图纸”来完成的。

每一个基因甚至每一个碱基对都有其对应的功能,可能决定一个器官的发育、性别特征的建立、虹膜或头发的颜色、舌头能否卷曲等等。基因某些部分的变化也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比如东亚地区的人体体味普遍比其他地区淡,正是因为ABCC11基因的某种突变。基因突变也会导致各种疾病,著名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就是其中之一——患者体内的9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发生易位,形成一种异常染色体,称为费城染色体。这种异常染色体将导致患者体内BCR-ABL融合蛋白的持续合成。这种特殊的蛋白质会大大增加患者体内酪氨酸激酶的活性,进而使白细胞在没有生长因子的促进下开始异常增殖。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2

虽然人类基因计划早在2003年4月就完成了,但初步实现了所有DNA碱基的测序。但大部分碱基对会对人体产生什么影响,目前还不清楚。其实大部分基因的改变都会带来很多变化。比如上面提到的ABCC11基因突变,不仅导致东亚人的大汗腺发育不全,还会使相关人群具有耵聍干燥的特征。

CCR5到底是做什么的?已知CCR5基因敲除的实验鼠在血管、免疫、造血方面会出现很多问题。在人类中,CCR5基因的缺失已被证明会使缺失的人更容易感染西尼罗病(一种死亡率很高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换句话说,其实在目前的生物学研究中,CCR5基因到底有什么作用及其机制还不清楚。虽然我们还不知道这两个基因编辑婴儿会有什么样的健康风险,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是彻头彻尾的,而且要在活人身上做基因实验,不需要医学治疗。这两个宝宝和上面提到的CCR5敲除的实验鼠没有本质区别。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6

小白鼠是最经典的实验动物。此外,猫和狗经常被用于动物实验。虽然这有些残忍,但考虑到公共健康和研究的需要,这是必要的牺牲。因为基因研究的底线是,除非医学上有必要,否则不能将活人作为实现的对象。何建奎触犯众怒的根本原因是他践踏了这条红线,事实上把人当小白鼠...

可想而知,贺建奎副教授的行为引起了如此巨大的风波,世界卫生组织被迫发表意见。2019年7月,世卫组织发表公开声明,要求全球各国监管机构禁止在临床实践中进行任何人类生殖细胞编辑实验。

甚至,他改变了我们国家的法律。2019年8月22日,我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第三次审议,其中新增条款明确,在开展医学研究或者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违反医学伦理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这是疯狂的行为,也让他和其他责任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2019年12月30日,以贺建奎副教授为首的三名直接责任人分别被判处三至一年六个月有期徒刑,并被处以不同数额的罚金。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7

人类不是实验小白鼠,对人类胚胎进行基因编辑实验有极其严格的规范。通常需要提前申请,审批流程也需要经过相关科研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另外,编辑过的胚胎有明确的发育时期限制,按照一般规范,必须在胚胎发育到胎儿期(8周以后)之前销毁。

那么,既然“人”的基因不能随意编辑,那就可以选择动物了?

心存敬畏的是关健。

“敬畏一切”这句话是从朱的名言中抄来的。但如今,由于各种媒体和营销机构的滥用,它在很大程度上已被大众视为老生常谈。然而,在前沿科技领域,尤其是基因技术领域,这是一句格言……这一点必须时刻牢记在心。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8

长辈的朋友圈总是充斥着养生和反转基因的内容——这是很多人别无选择的事情。

近年来,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各种争议充斥网络。对于年轻人来说,在各自的家庭群和朋友中,极其热衷于转发转基因谣言的长辈,相信是一个普遍的困扰。这类谣言指责的转基因的危害,通常是“致癌”、“影响后代健康”、“三代转基因绝育”。因为如此猖獗,一些阴谋论被精心编辑整合,引经据典,“证明”各种转基因作物、转基因食品是“发达国家的颠覆手段”。

转基因的意义和好处没必要腻,相信这篇文章的读者已经很了解了。那么,这种对现阶段农业生产意义重大的技术是否有害呢?其实是有的,而且潜在的危害还不小。

当然,我们要说的“伤害”并不是长辈喜欢转发的那种“身体”问题。转基因技术的真正风险其实表现在生态系统层面,这是一个典型的“形而上学”问题。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9

多样性和平衡是我们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然而,这种平衡其实是非常脆弱的。

常见的“转基因”是指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将基因片段植入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动植物体内,使其具有一些新的有益特性。比如,将除虫菊的基因片段插入到一种经常被特定害虫侵袭的作物中,使其像除虫菊一样分泌拟除虫菊酯。结果,敢于咬这种作物的害虫灭绝了。

似乎是个完美的策略?但问题是,那些被农业生产者视为害虫,需要被转基因作物迅速清除的昆虫,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价值,有没有得到系统的评估?有没有可能这种昆虫本身就是某种其他生物的主要食物来源,在受到除虫菊转基因作物的“精确打击”后,这种昆虫的种群必然迅速萎缩甚至灭绝?这会不会引起连锁反应,对整个生态系统有什么影响?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0

包括除虫菊在内的许多菊科植物都具有分泌拟除虫菊酯的能力。如果将相关基因片段植入其他作物的DNA中,就有希望培育出不怕被害虫叮咬的作物。

在目前的安全体系下,所有转基因作物和动物在投入商业种植和养殖之前,都需要经过严格和系统的审查。但是,自然界的平衡毕竟需要经历几千年的进化,它今天的整体“平衡”本身也是以亿万年间无数物种的兴衰为代价的。我们的评价体系是否已经完善到可以替代自然选择几百年或者几百万年?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1

只有明确了上面每个碱基对的功能和作用,人类才能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其中不包括大脑运作原理和思维产生过程等神经领域。至于充分理解自然系统之间的关系...这篇文章的大多数读者可能等不及那一刻了。

距离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还不到三个世纪,人类已经部分掌握了基因技术,强大到可以操纵生物进化。在古代,这一直被认为是“上帝”可以干预的领域。那么,我们这些掌握了“神力”的人,有没有预测到贸然干预生态系统可能带来的后果呢?31.6亿个碱基对,21000多个基因,生物学家很难理解人类自身的DNA图谱是如何工作的,发挥什么功能,但显然是不现实的……理解更复杂的生态系统如何相互作用。

当然,这并不反对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

大量实践证明,各种转基因作物对农业增产和提高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比如现在流行的彩棉纺织品,能以低廉的价格成为大家都能接受的大众消费品,得益于低产、抗虫的天然彩棉的选育和杂交,再加上转基因技术的加强。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2

生物工程技术带来的产量激增,使得彩棉价格逐渐走低。

转基因土豆是另一个例子。通过基因编辑敲除PGA1和PGA2基因片段的转基因马铃薯,可以有效抑制马铃薯在贮藏过程中α-龙葵碱和α-龙葵碱的合成,从而避免马铃薯在贮藏过程中容易发芽产生素的问题。不仅大大提高了食品安全性,而且使马铃薯的储存和管理更加方便。

现代生物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俗话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既然已经开始干预生物的进化,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当然,上面说的基因技术风险只是那些在“善意”前提下的不可预知的风险。更危险的是,有些行为本身就是恶意的。

在冷战最激烈的时候,美国和苏联都考虑过将眼镜蛇素移植到流感病上。理论上,以炭疽病为母本研制的剧“热”基因剂,仅20克就足以杀死55亿人。如果有人认为这些只是冷战时代流传的“恐怖城市传说”,那我们就来看看实际新闻报道的内容吧。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3

西班牙流感最早的病例其实是在美国堪萨斯州出现的,最后加上了“西班牙”的前缀,可见某些恶德和恶习是美国的祖传技能。

2003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生物遗传学实验室完成了“西班牙流感”病基因的绘制。西班牙流感病,一种曾经在1918年至1920年肆虐的可怕病,在全球造成至少5000万人死亡。完成这种病的基因测序,可以说是科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进步。但与此同时,这一突破同样令人担忧。负责该项目的德克萨斯大学科学家穆罕默德·马吉德(Mohammed Majid)博士公开表达了他的担忧:“病的杀伤力甚至比我们原先想象的还要可怕。考虑到先进的生物工程和气溶胶转换技术的发展,病被用作生物武器的可能性不小。”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4

臭名昭著的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是美国军方控制下的P4生物实验室,在冷战期间开发了多种生物武器。

联系到新冠肺炎的肆虐,英美等国不少声音宣称“病的源头是生物实验室”,将这盆脏水泼向中国。这说明这些政客其实很清楚自己做了什么。这也充分验证了那句话——心中有佛,眼中有佛;心中有魔,眼中有魔。

至此,我们不得不回头看看马克斯·霍达克的言论有多疯狂。

为了“建造侏罗纪公园”,我们可以“通过育种和基因改良产生这种超级的、传说中的新物种”。而且大家都知道电影想传达什么样的态度,不管是侏罗纪公园三部曲还是后来的侏罗纪世界系列。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5

Neuralink的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是埃隆·马斯克(elon musk)。

其实Neuralink本身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企业。开发脑机接口技术是Neuralink的初衷。在对外宣传中,该公司一直声称其设备可以实现“超人认知”——利用其脑机接口技术,瘫痪症状患者可以利用脑电波控制智能设备,解放被困在体内的灵魂。总之,它为外界画了一张漂亮的“蛋糕”。

然而,正是因为其过度的自我包装,质疑声长期围绕着这家享有“马斯克光环”的公司。世界顶级工程技术机构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刊《麻省理工技术评论》曾发表措辞尖锐的文章,批评Neuralink是“神经科学剧场”。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6

从2017年开始,Neuralink开发了各种脑机接口设备,除了宣传图片,只有各种原理不明的展示视频。难怪《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吐槽这家企业是“神经科学剧场”。

事实上,如果有机会“复活”恐龙,在生物学研究方面似乎也有其可取之处。但如果我们仅仅因为拥有操纵基因的能力而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变异生物”,甚至为这些奇形怪状的存在制造出一个展示的天堂,那么这种行为能带给人们的,恐怕只有赤裸裸的厌恶。

做聚光灯下最闪亮的宝贝,用秀场和酷炫的路演打动投资人,否则,你的项目再有前途,也没有资本去看一眼。这是美国资本圈由来已久的问题。打动资本的方式,除了“嘴炮”,还可以是各种极端的“技术秀”。好莱坞的编剧和导演显然深知这一点,在很多电影中,他们都将这种疯狂以电影表演的形式呈现给了观众。幸运的是,所谓的“造恐龙”风波只是一个不成功的美国企业家的“传声筒”。但是下一次呢?虽然我们还不知道这两个基因编辑婴儿会有什么样的健康风险,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是彻头彻尾的,而且要在活人身上做基因实验,不需要医学治疗。这两个宝宝和上面提到的CCR5敲除的实验鼠没有本质区别。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6

小白鼠是最经典的实验动物。此外,猫和狗经常被用于动物实验。虽然这有些残忍,但考虑到公共健康和研究的需要,这是必要的牺牲。因为基因研究的底线是,除非医学上有必要,否则不能将活人作为实现的对象。何建奎触犯众怒的根本原因是他践踏了这条红线,事实上把人当小白鼠...

可想而知,贺建奎副教授的行为引起了如此巨大的风波,世界卫生组织被迫发表意见。2019年7月,世卫组织发表公开声明,要求全球各国监管机构禁止在临床实践中进行任何人类生殖细胞编辑实验。

甚至,他改变了我们国家的法律。2019年8月22日,我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第三次审议,其中新增条款明确,在开展医学研究或者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违反医学伦理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这是疯狂的行为,也让他和其他责任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2019年12月30日,以贺建奎副教授为首的三名直接责任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至一年六个月……而且还被处以不同数额的罚款。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7

人类不是实验小白鼠,对人类胚胎进行基因编辑实验有极其严格的规范。通常需要提前申请,审批流程也需要经过相关科研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另外,编辑过的胚胎有明确的发育时期限制,按照一般规范,必须在胚胎发育到胎儿期(8周以后)之前销毁。

那么,既然“人”的基因不能随意编辑,那就可以选择动物了?

心存敬畏的是关健。

“敬畏一切”这句话是从朱的名言中抄来的。但如今,由于各种媒体和营销机构的滥用,它在很大程度上已被大众视为老生常谈。但是,在前沿科技领域,尤其是基因技术领域,这是一句必须时刻牢记的格言。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8

长辈的朋友圈总是充斥着养生和反转基因的内容——这是很多人别无选择的事情。

近年来,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各种争议充斥网络。对于年轻人来说,在各自的家庭群和朋友中,极其热衷于转发转基因谣言的长辈,相信是一个普遍的困扰。这类谣言指责的转基因的危害,通常是“致癌”、“影响后代健康”、“三代转基因绝育”。因为如此猖獗,一些阴谋论被精心编辑整合,引经据典,“证明”各种转基因作物、转基因食品是“发达国家的颠覆手段”。

转基因的意义和好处没必要腻,相信这篇文章的读者已经很了解了。那么,这种对现阶段农业生产意义重大的技术是否有害呢?其实是有的,而且潜在的危害还不小。

当然,我们要说的“伤害”并不是长辈喜欢转发的那种“身体”问题。转基因技术的真正风险其实表现在生态系统层面,这是一个典型的“形而上学”问题。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9

多样性和平衡是我们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然而,这种平衡其实是非常脆弱的。

常见的“转基因”是指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将基因片段植入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动植物体内,使其具有一些新的有益特性。比如,将除虫菊的基因片段插入到一种经常被特定害虫侵袭的作物中,使其像除虫菊一样分泌拟除虫菊酯。结果,敢于咬这种作物的害虫灭绝了。

似乎是个完美的策略?但问题是,那些被农业生产者视为害虫,需要被转基因作物迅速清除的昆虫,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价值,有没有得到系统的评估?有没有可能这种昆虫本身就是某种其他生物的主要食物来源,在受到除虫菊转基因作物的“精确打击”后,这种昆虫的种群必然迅速萎缩甚至灭绝?这会不会引起连锁反应,对整个生态系统有什么影响?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0

包括除虫菊在内的许多菊科植物都具有分泌拟除虫菊酯的能力。如果将相关基因片段植入其他作物的DNA中,就有希望培育出不怕被害虫叮咬的作物。

在目前的安全体系下,所有转基因作物和动物在投入商业种植和养殖之前,都需要经过严格和系统的审查。但是,自然界的平衡毕竟需要经历几千年的进化,它今天的整体“平衡”本身也是以亿万年间无数物种的兴衰为代价的。我们的评价体系是否已经完善到可以替代自然选择几百年或者几百万年?

< img alt = "共创、世纪、、现代、大众" src = "/eeimg/jndp/i……/20230303213658244726/19.jpg"/>

只有明确了上面每个碱基对的功能和作用,人类才能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其中不包括大脑运作原理和思维产生过程等神经领域。至于充分理解自然系统之间的关系...这篇文章的大多数读者可能等不及那一刻了。

距离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还不到三个世纪,人类已经部分掌握了基因技术,强大到可以操纵生物进化。在古代,这一直被认为是“上帝”可以干预的领域。那么,我们这些掌握了“神力”的人,有没有预测到贸然干预生态系统可能带来的后果呢?31.6亿个碱基对,21000多个基因,生物学家很难理解人类自身的DNA图谱是如何工作的,发挥了什么功能,但要理解更复杂的生态系统如何相互作用,显然是不现实的。

当然,这并不反对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

大量实践证明,各种转基因作物对农业增产和提高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比如现在流行的彩棉纺织品,能以低廉的价格成为大家都能接受的大众消费品,得益于低产、抗虫的天然彩棉的选育和杂交,再加上转基因技术的加强。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2

生物工程技术带来的产量激增,使得彩棉价格逐渐走低。

转基因土豆是另一个例子。通过基因编辑敲除PGA1和PGA2基因片段的转基因马铃薯,可以有效抑制马铃薯在贮藏过程中α-龙葵碱和α-龙葵碱的合成,从而避免马铃薯在贮藏过程中容易发芽产生素的问题。不仅大大提高了食品安全性,而且使马铃薯的储存和管理更加方便。

现代生物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俗话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既然已经开始干预生物的进化,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当然,上面说的基因技术风险只是那些在“善意”前提下的不可预知的风险。更危险的是,有些行为本身就是恶意的。

在冷战最激烈的时候,美国和苏联都考虑过将眼镜蛇素移植到流感病上。理论上,以炭疽病为母本研制的剧“热”基因剂,仅20克就足以杀死55亿人。如果有人认为这些只是冷战时代流传的“恐怖城市传说”,那我们就来看看实际新闻报道的内容吧。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3

西班牙流感最早的病例其实是在美国堪萨斯州出现的,最后加上了“西班牙”的前缀,可见某些恶德和恶习是美国的祖传技能。

2003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生物遗传学实验室完成了“西班牙流感”病基因的绘制。西班牙流感病,一种曾经在1918年至1920年肆虐的可怕病,在全球造成至少5000万人死亡。完成这种病的基因测序,可以说是科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进步。但与此同时,这一突破同样令人担忧。负责该项目的德克萨斯大学科学家穆罕默德·马吉德(Mohammed Majid)博士公开表达了他的担忧:“病的杀伤力甚至比我们原先想象的还要可怕。考虑到先进的生物工程和气溶胶转换技术的发展,病被用作生物武器的可能性不小。”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4

臭名昭著的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是美国军方控制下的P4生物实验室,在冷战期间开发了多种生物武器。

针对新冠肺炎的疫情,英、美等国的许多声音宣称“病的源头是生物实验室”把这盆脏水泼到中国身上。这说明这些政客其实很清楚自己做了什么。这也充分验证了那句话——心中有佛,眼中有佛;心中有魔,眼中有魔。

至此,我们不得不回头看看马克斯·霍达克的言论有多疯狂。

为了“建造侏罗纪公园”,我们可以“通过育种和基因改良产生这种超级的、传说中的新物种”。而且大家都知道电影想传达什么样的态度,不管是侏罗纪公园三部曲还是后来的侏罗纪世界系列。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5

Neuralink的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是埃隆·马斯克(elon musk)。

其实Neuralink本身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企业。开发脑机接口技术是Neuralink的初衷。在对外宣传中,该公司一直声称其设备可以实现“超人认知”——利用其脑机接口技术,瘫痪症状患者可以利用脑电波控制智能设备,解放被困在体内的灵魂。总之,它为外界画了一张漂亮的“蛋糕”。

然而,正是因为其过度的自我包装,质疑声长期围绕着这家享有“马斯克光环”的公司。世界顶级工程技术机构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刊《麻省理工技术评论》曾发表措辞尖锐的文章,批评Neuralink是“神经科学剧场”。

Co-creation, Century, Gun, Modern, Volkswagen6

从2017年开始,Neuralink开发了各种脑机接口设备,除了宣传图片,只有各种原理不明的展示视频。难怪《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吐槽这家企业是“神经科学剧场”。

事实上,如果有机会“复活”恐龙,在生物学研究方面似乎也有其可取之处。但如果我们仅仅因为拥有操纵基因的能力而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变异生物”,甚至为这些奇形怪状的存在制造出一个展示的天堂,那么这种行为能带给人们的,恐怕只有赤裸裸的厌恶。

做聚光灯下最闪亮的宝贝,用秀场和酷炫的路演打动投资人,否则,你的项目再有前途,也没有资本去看一眼。这是美国资本圈由来已久的问题。打动资本的方式,除了“嘴炮”,还可以是各种极端的“技术秀”。好莱坞的编剧和导演显然深知这一点,在很多电影中,他们都将这种疯狂以电影表演的形式呈现给了观众。幸运的是,所谓的“造恐龙”风波只是一个不成功的美国企业家的“传声筒”。但是下一次呢?

标签:合创世纪现代大众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亿纬锂能发布澄清公告:未与特斯拉公司做商务沟通

2021年5月16日,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纬锂能)发布澄清公告,关于此前流传称,

1900/1/1 0:00:00
电装研发卡车刹车温度监测系统

日本电装总部和日通商事共同研发的卡车刹车温度监测系统可以检测到卡车刹车时异常的温度上升并报警提示驾驶员。

1900/1/1 0:00:00
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重生记

作者田大鹏5月12日,汽车预言家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了解到,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

1900/1/1 0:00:00
天问一号登陆火星,居然有些地方超越了美国

北京时间2021年5月15日早晨,经过长达296天的漫长星际旅行,天问一号向火星表面投下了其着陆器部分。7点18分,携带着“祝融”火星车的着陆器器,成功降落在了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之上。

1900/1/1 0:00:00
Stellantis即将与富士康敲定合作 或专注智能座舱和车载数字服务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Stellantis和富士康将于5月18日宣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