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Y品牌将从豪华SUV定位为包括SUV、轿车、MPV在内的综合性汽车品牌。今年第二季度,我们将发布WEY品牌的长期战略。在长期战略中,你还会看到长城汽车重启造车项目,以及WEY品牌的首款概念车。
2021年5月16日,长城汽车智能工厂马拉松期间,长城汽车轮值总裁孟在长城汽车徐水智能工厂与国内媒体记者进行了一场对话。孟于2020年正式担任长城汽车前中国汽车的轮值总裁。这半年来,长城汽车延续了营销策略和产品策略,一车一品牌一公司的内部结构调整,彻底激活了内部竞争,也保持了中国汽车领域高频传播的节奏。孟与媒体的对话也很坦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拐弯抹角,回避问题。他是媒体非常欢迎的采访对象。
记者:长城汽车为什么要举办这样的马拉松?马拉松和长城汽车有哪些相似之处?
蒙:马拉松的核心精神与长城汽车的企业精神高度契合。事实上,马拉松所展现的体育精神与长城汽车所倡导的脚踏实地、执着专注、执着奋斗、勇于挑战的创业精神高度契合。我们寻找的东西,比如自动驾驶,已经开发了10多年了。
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长跑运动,马拉松已经风靡全球。热爱长跑和马拉松的人勇于挑战自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长城“每天进步一点”的企业精神高度契合。
马拉松文化和汽车工业文化也是一种跨界融合。作为中国汽车品牌的领导者,长城汽车创造了中国汽车品牌马拉松式的创业史。在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过程中,正是这种“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态度支撑着长城汽车逐渐发展到现在的规模。
记者:本次赛事与2019智能工厂半程马拉松相比有哪些变化?
孟:2019年,该比赛是汽车公司首次举办马拉松比赛,吸引了3500人参加。董事长魏建军带领70名高管跑完了8公里健康赛,带来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2021年,我们不仅将延续智能工厂原有的特色和亮点,还将以各种创新实现工业文化和体育文化的完美融合,打造一个专属于长城的马拉松IP。作为唯一一场零距离跑进汽车工厂的马拉松,本次大赛以智能工厂为DNA,生动展示了“科技长城”和“文化复兴”两大标签。
比赛还实现了三大升级:一是规格由半马升级为全马,由自跑赛升级为中国田径协会认证赛,规模由3500人升级为5000人;二是赛事服务升级,从基础赛事服务到“五星级管家式”,在医疗防疫、赛道补给、专属感等方面更加人性化;第三个是第一个机器人竞赛服务。过去的人工服务进化为智能机器人服务,采用行业首创的智能移动补给站、装载机器人、无人驾驶领航车、汽车调度员,为跑者带来360°沉浸式科技体验。
今后,我们将继续举办这项活动。
记者:芯片是卡脖子的技术,对全球汽车产业的正常发展影响很大。长城有相对的研发计划吗?
孟:至于芯片的短缺,这次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世界。这背后的逻辑是,芯片厂商把相应的产能让给了疫情期间需求更大的行业,比如手机、家电。另一方面,全球供应链也影响了芯片产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长城汽车正在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应对,包括全球采购芯片、加快芯片产业布局、加强芯片领域的制度建设等,以充分缓解芯片供应紧张带来的冲击。今年年初,长城汽车战略投资国内唯一实现汽车智能芯片量产的科技企业地平线。
过去几年,全球汽车行业的芯片供应主要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目前,芯片的短缺迫使我们加快芯片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从长远来看,全球芯片短缺是中国汽车由大变强的关键机遇。
记者:作为一家汽车公司,长城汽车为什么如此热衷于用户共创和文化创新?就长城汽车而言,什么样的车才是真正的智能车?长城汽车在汽车智能化方面有哪些新进展?
孟:Z世代的消费者是不断上升的。如果你不能打动他们,你将永远失去他们。
举办智能工厂马拉松,既是长城汽车打造的专属马拉松IP,也是与我们用户的一次深情拥抱。
共创用户是长城汽车“以客户为中心”的责任。从去年开始,我们构建了全新的“以客户为中心”的3.0组织架构,建立了面向用户、面向市场、面向竞争的战斗队形。企业变得更加开放和有活力,变化的背后是企业文化的重塑。随着组织变革的深入,我们的企业文化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传承和坚持成功基因的同时,全面升级了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
振兴新文化,不仅满足了年轻人的当下,更承载了长城汽车的未来。年轻人正在成为各领域生产和消费的主力军。长城汽车将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体验,提供更加有创意、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我们不仅想让用户“玩”有更多智能科技元素的汽车;也让用户在绿色、智能、潮流的生活中享受更多的快乐和惊喜,在“玩”的体验中享受生活,享受世界。
关于汽车智能化,长城汽车正在努力实现三个智能化的融合——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智能服务。智能驾驶方面,在全固态激光雷达和高精地图的赋能下,摩卡将带来前所未有的驾驶体验;智能驾驶舱方面,未来随着硬件的技术迭代,我们会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在长城汽车看来,智能化没有尽头,未来只会随着用户的需求而升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不断创造用户的产品。比如哈弗H9万辆下线。我们邀请了一批“老”来徐水,在和用户玩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把握用户的需求,进而融入到产品设计、开发、验证的全过程。
记者:WEY品牌之前已经提出要进入轿车领域。这对长城汽车意味着什么?
孟:目前,长城汽车已经启动了轿车项目。根据目前的计划,首款车将归WEY品牌所有。
此外,WEY品牌将从豪华SUV定位拓展到包括SUV、轿车、MPV在内的综合性汽车品牌。今年第二季度,我们将发布WEY品牌的长期战略。在长期战略中,你还会看到长城汽车重启造车项目,以及WEY品牌的首款概念车。相信这款车的到来一定会给中国汽车乃至全球汽车市场带来诸多惊喜,敬请期待。
记者:今天走进智能工厂,看到很多智能机器人。这些智能机器人未来会作为产品量产吗?长城汽车有没有围绕汽车寿命开发产品的计划?
蒙:第一个问题,客观地说,我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样的想法。在“专注、专业、专家”的理念下,长城汽车不会涉足所有领域。未来会用合作开发的模式来推动相关理念的落地。
在汽车周边产品开发上,希望通过扩大朋友圈,与更多专业企业共同推进。比如长城汽车与华西子的合作,猫王收音机,中国李宁等。是相互授权的,可以给双方带来价值和利益。所以长城汽车会坚持这种模式,也欢迎国内相关公司与我们合作,共同打造好玩、时尚的周边产品。
记者:如何评价你去年成为北京车展轮值主席半年来的经历?长城汽车要转型成为全球科技出行公司,如何定义成功的标准?
孟:大变革时代,企业只有紧跟发展潮流,打造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更高质量的管理和组织架构,用机制提升员工的动力和活力,激发组织创新和竞争力,才能在新的竞争格局中乘风破浪。
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颠覆性的创新,形成了3.0版本的组织架构,通过“小前台、大中平台、强后台”的模式直达用户;打造利益捆绑、公平分享的机制,让员工从“农民工”变成“创业者”、“合伙人”;坚持“不拘一格,人尽其才”的就业战略,启动“万人计划”和“全球人才活水计划”;重振21字企业文化,内部标题是“去泛化”,打造更高效、更开放的平台型组织。
如今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企业更有活力和战斗力,发挥了巨大的市场效应。但同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改进的地方,尤其是在用户体验方面。即使还有一点优化的空间,长城汽车也会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反馈进行迭代升级。WEY品牌将从豪华SUV定位为包括SUV、轿车、MPV在内的综合性汽车品牌。今年第二季度,我们将发布WEY品牌的长期战略。在长期战略中,你还会看到长城汽车重启造车项目,以及WEY品牌的首款概念车。
2021年5月16日,长城汽车智能工厂马拉松期间,长城汽车轮值总裁孟在长城汽车徐水智能工厂与国内媒体记者进行了一场对话。孟于2020年正式担任长城汽车前中国汽车的轮值总裁。这半年来,长城汽车延续了营销策略和产品策略,一车一品牌一公司的内部结构调整,彻底激活了内部竞争,也保持了中国汽车领域高频传播的节奏。孟与媒体的对话也很坦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拐弯抹角,回避问题。他是媒体非常欢迎的采访对象。
记者:长城汽车为什么要举办这样的马拉松?马拉松和长城汽车有哪些相似之处?
蒙:马拉松的核心精神与长城汽车的企业精神高度契合。事实上,马拉松所展现的体育精神与长城汽车所倡导的脚踏实地、执着专注、执着奋斗、勇于挑战的创业精神高度契合。我们寻找的东西,比如自动驾驶,已经开发了10多年了。
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长跑运动,马拉松已经风靡全球。热爱长跑和马拉松的人勇于挑战自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长城“每天进步一点”的企业精神高度契合。
马拉松文化和汽车工业文化也是一种跨界融合。作为中国汽车品牌的领导者,长城汽车创造了中国汽车品牌马拉松式的创业史。在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过程中,正是这种“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态度支撑着长城汽车逐渐发展到现在的规模。
记者:本次赛事与2019智能工厂半程马拉松相比有哪些变化?
孟:2019年,该比赛是汽车公司首次举办马拉松比赛,吸引了3500人参加。董事长魏建军带领70名高管跑完了8公里健康赛,带来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2021年,我们不仅将延续智能工厂原有的特色和亮点,还将以各种创新实现工业文化和体育文化的完美融合,打造一个专属于长城的马拉松IP。作为唯一一场零距离跑进汽车工厂的马拉松,本次大赛以智能工厂为DNA,生动展示了“科技长城”和“文化复兴”两大标签。
比赛还实现了三大升级:一是规格由半马升级为全马,由自跑赛升级为中国田径协会认证赛,规模由3500人升级为5000人;二是赛事服务升级,从基础赛事服务到“五星级管家式”,在医疗防疫、赛道补给、专属感等方面更加人性化;第三个是第一个机器人竞赛服务。过去的人工服务进化为智能机器人服务,采用行业首创的智能移动补给站、装载机器人、无人驾驶领航车、汽车调度员,为跑者带来360°沉浸式科技体验。
今后,我们将继续举办这项活动。
记者:芯片是卡脖子的技术,对全球汽车产业的正常发展影响很大。长城有相对的研发计划吗?
孟:至于芯片的短缺,这次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世界。这背后的逻辑是,芯片厂商把相应的产能让给了疫情期间需求更大的行业,比如手机、家电。另一方面,全球供应链也影响了芯片产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长城汽车正在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应对,包括全球采购芯片、加快芯片产业布局、加强芯片领域的制度建设等,以充分缓解芯片供应紧张带来的冲击。今年年初,长城汽车战略投资国内唯一实现汽车智能芯片量产的科技企业地平线。
过去几年,全球汽车行业的芯片供应主要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目前,芯片的短缺迫使我们加快芯片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从长远来看,全球芯片短缺是中国汽车由大变强的关键机遇。
记者:作为一家汽车公司,长城汽车为什么如此热衷于用户共创和文化创新?就长城汽车而言,什么样的车才是真正的智能车?长城汽车在汽车智能化方面有哪些新进展?
孟:Z世代的消费者是不断上升的。如果你不能打动他们,你将永远失去他们。
举办智能工厂马拉松,既是长城汽车打造的专属马拉松IP,也是与我们用户的一次深情拥抱。
共创用户是长城汽车“以客户为中心”的责任。从去年开始,我们构建了全新的“以客户为中心”的3.0组织架构,建立了面向用户、面向市场、面向竞争的战斗队形。企业变得更加开放和有活力,变化的背后是企业文化的重塑。随着组织变革的深入,我们的企业文化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传承和坚持成功基因的同时,全面升级了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
振兴新文化,不仅满足了年轻人的当下,更承载了长城汽车的未来。年轻人正在成为各领域生产和消费的主力军。长城汽车将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体验,提供更加有创意、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我们不仅想让用户“玩”有更多智能科技元素的汽车;也让用户在绿色、智能、潮流的生活中享受更多的快乐和惊喜,在“玩”的体验中享受生活,享受世界。
关于汽车智能化,长城汽车正在努力实现三个智能化的融合——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智能服务。智能驾驶方面,在全固态激光雷达和高精地图的赋能下,摩卡将带来前所未有的驾驶体验;智能驾驶舱方面,未来随着硬件的技术迭代,我们会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在长城汽车看来,智能化没有尽头,未来只会随着用户的需求而升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不断创造用户的产品。比如哈弗H9万辆下线。我们邀请了一批“老”来徐水,在和用户玩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把握用户的需求,进而融入到产品设计、开发、验证的全过程。
记者:WEY品牌之前已经提出要进入轿车领域。这对长城汽车意味着什么?
孟:目前,长城汽车已经启动了轿车项目。根据目前的计划,首款车将归WEY品牌所有。
此外,WEY品牌将从豪华SUV定位拓展到包括SUV、轿车、MPV在内的综合性汽车品牌。今年第二季度,我们将发布WEY品牌的长期战略。在长期战略中,你还会看到长城汽车重启造车项目,以及WEY品牌的首款概念车。相信这款车的到来一定会给中国汽车乃至全球汽车市场带来诸多惊喜,敬请期待。
记者:今天走进智能工厂,看到很多智能机器人。这些智能机器人未来会作为产品量产吗?长城汽车有没有围绕汽车寿命开发产品的计划?
蒙:第一个问题,客观地说,我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样的想法。在“专注、专业、专家”的理念下,长城汽车不会涉足所有领域。未来会用合作开发的模式来推动相关理念的落地。
在汽车周边产品开发上,希望通过扩大朋友圈,与更多专业企业共同推进。比如长城汽车与华西子的合作,猫王收音机,中国李宁等。是相互授权的,可以给双方带来价值和利益。所以长城汽车会坚持这种模式,也欢迎国内相关公司与我们合作,共同打造好玩、时尚的周边产品。
记者:如何评价你去年成为北京车展轮值主席半年来的经历?长城汽车要转型成为全球科技出行公司,如何定义成功的标准?
孟:大变革时代,企业只有紧跟发展潮流,打造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更高质量的管理和组织架构,用机制提升员工的动力和活力,激发组织创新和竞争力,才能在新的竞争格局中乘风破浪。
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颠覆性的创新,形成了3.0版本的组织架构,通过“小前台、大中平台、强后台”的模式直达用户;打造利益捆绑、公平分享的机制,让员工从“农民工”变成“创业者”、“合伙人”;坚持“不拘一格,人尽其才”的就业战略,启动“万人计划”和“全球人才活水计划”;重振21字企业文化,内部标题是“去泛化”,打造更高效、更开放的平台型组织。
如今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企业更有活力和战斗力,发挥了巨大的市场效应。但同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改进的地方,尤其是在用户体验方面。即使还有一点优化的空间,长城汽车也会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反馈进行迭代升级。
方向盘的历史几乎和汽车本身一样悠久。汽车根据方向盘的动作,朝期望的方向行驶,这已经成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然而方向盘背后的技术本就十分复杂,近几十年来更是如此。
1900/1/1 0:00:00近日,智能数字化运载平台(IDVIntelligentDigitalVehicle)公司易咖智车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天奇创投独家投资,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电动汽车初创企业Fisker的CEO亨利克菲斯科(HenrikFisker)表示,该公司不打算投资比特币,也不接受这种加密货币作为支付手段。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美国电动汽车(EV)充电器制造商JuiceBa宣布与首家全数字、纯电动汽车租赁公司UFODRIVE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900/1/1 0:00:00近日,荣南科技在蔚来汽车召开的2021年度供应商大会中,荣获由蔚来汽车公司颁发的“守望奖”。
1900/1/1 0:00:00日前,据其他媒体表示,长安汽车计划将该公司的电动汽车部门(长安新能源)在科创板上市,以此来资助该部门快速扩张和发展。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