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2020年,处于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的蔚来、小鹏、理想,已经完全经历了从没落到崛起的角色转换。已陆续获得融资,并在美国成功上市。股价持续攀升,市值再创新高。在不断的利好消息下,可以说是彻底熬过了黑暗时刻。
原因是在最合适的阶段,没有犹豫,瞬间做出最正确的决定,或者说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去年中国有两款新车在美国上市,真的很幸运。如果选择今年IPO,可能就没那么顺利了,最终估值可能也没有预期的高。”上面这句话是我和某车企公关负责人交谈时得到的信息。的确,随着全球疫情的逐渐恢复,美国股市也在不断企稳,除新能源外的其他板块活力也在恢复。正因如此,资金充裕的投资者不能只“”前者。当他们的注意力转移时,热度仍在消退。换句话说,这更像是一个“价值回归”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国内资本市场,经过一系列准入门槛的调整后,科创板面临着更加扑朔迷离的局面,使得几大二线新生力量徘徊在造车的“门口”。
在刚刚结束的上海车展上,采访一位新势力的高管时,问到了上市的事情。他回答说:“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上市,谁也不能保证。现在科技创新板不好说,但总体大方向不变。”很明显,字里行间,我能听出一些无奈和无助的感觉。与此同时,早在上周,在美股上市的“韦小立”和特斯拉股价已经出现大幅下跌。其中,理想和小鹏这两位后来者甚至逼近了破发线。截至美国东部时间5月17日收盘,特斯拉股价收于576.83美元,跌幅2.19%,总市值降至5557亿美元。蔚来的情况稍微好一点。其股价收于33.840美元,但涨幅仅为1.26%,总市值达到554.47亿美元。至于理想和小鹏,分别收于18.85美元和26.12美元,涨幅分别为2.72%和1.63%,总市值维持在170.53亿美元和209.60亿美元。但不可回避的是,与去年极其辉煌的高点相比,目前已有几家车企累计超过万亿人民币市值。
于是,新的问题不禁产生。“进入2021年后,资本真的不再青睐造车新势力了吗?后者已经无法提出新的泡沫了?”答案似乎很残酷。魔咒更集中在,虽然上述品牌在产品水平、整体营收水平、终端交付水平等方面都在逐步提升,但结合百年后汽车行业发展的传统经验,在规模和盈利能力这两个最关键的衡量指标上,仍然没有证明自己。站在目前的节点,必须承认,在此之前,还是被资本高估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蔚来和小鹏相继发布第一季度财报,从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到他们明确的进展,但相应的股价和市值却没有给出有力的反馈。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仅靠销售额的小幅增长,毛利率的上升,亏损的收窄,越来越难以撬动投资者的青睐。
困局之下,曾经一帆风顺的新生力量需要寻找新的“人脉”来撩拨资本的心弦。作为智能电动车命脉的自动驾驶仪、智能驾驶舱、软件架构甚至能量补充系统,都成为了优秀的替代品。最近,在华为光环的加持下,金康赛利斯和长安汽车的股价连续下跌……和下跌,它们的市值屡创新高,这些都为类似的推论提供了有力的论据。拥有更高的“天花板”成为投资者越来越关注的事情。未来可以预见的是,如果魏小利或特斯拉能以月交付量的增长来证明其在上述板块的“护城河”有多可靠,相信会再次吸引资本,这是不小的红利。值得庆幸的是,在去年大环境较好的背景下,已经有几家车企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筹集资金,让自己手中有足够的现金流应对风险和突变。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即使市值表现已经出现疲态,它们依然可以按照既定的战略节奏进行铺开和布局。
而且据路透社报道,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已分别赴美IPO的蔚来、小鹏和Ideality计划最早于今年赴港上市。这三家公司各自的目标是出售至少5%的扩大股份。按照3月8日美股市值计算,香港上市募集资金总额预计在50亿美元左右。虽然还有待正式公布,但面对美股市场的诸多不确定性和国家战略的调整,国产的几款新车已经开始转移重心,多做准备。文末,让我们回到之前提出的问题。2021年后,并不是资本不再青睐造车新势力,而是用一种更冷静、更理性、更多维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后者是否值得押注。
就在刚刚,著名投资机构高耀资本开始了新一轮的建仓。美国证监会SEC官网显示,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末,共有91家上市公司,总市值101.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651.6亿元。更可喜的是,在去年清出蔚来和小鹏全部股份后,一季度末,高燕资本又回购了他们的股份,最新持股分别为12.7万股和65.9万股。种种迹象表明,新一轮的“资本游戏”即将开始。纵观2020年,处于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的蔚来、小鹏、理想,已经完全经历了从没落到崛起的角色转换。已陆续获得融资,并在美国成功上市。股价持续攀升,市值再创新高。在不断的利好消息下,可以说是彻底熬过了黑暗时刻。
原因是在最合适的阶段,没有犹豫,瞬间做出最正确的决定,或者说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去年中国有两款新车在美国上市,真的很幸运。如果选择今年IPO,可能就没那么顺利了,最终估值可能也没有预期的高。”上面这句话是我和某车企公关负责人交谈时得到的信息。的确,随着全球疫情的逐渐恢复,美国股市也在不断企稳,除新能源外的其他板块活力也在恢复。正因如此,资金充裕的投资者不能只“”前者。当他们的注意力转移时,热度仍在消退。换句话说,这更像是一个“价值回归”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国内资本市场,经过一系列准入门槛的调整后,科创板面临着更加扑朔迷离的局面,使得几大二线新生力量徘徊在造车的“门口”。
在刚刚结束的上海车展上,采访一位新势力的高管时,问到了上市的事情。他回答说:“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上市,谁也不能保证。现在科技创新板不好说,但总体大方向不变。”显然,在字里行间,我能听到一些无助的感觉……还有无奈。与此同时,早在上周,在美股上市的“韦小立”和特斯拉股价已经出现大幅下跌。其中,理想和小鹏这两位后来者甚至逼近了破发线。截至美国东部时间5月17日收盘,特斯拉股价收于576.83美元,跌幅2.19%,总市值降至5557亿美元。蔚来的情况稍微好一点。其股价收于33.840美元,但涨幅仅为1.26%,总市值达到554.47亿美元。至于理想和小鹏,分别收于18.85美元和26.12美元,涨幅分别为2.72%和1.63%,总市值维持在170.53亿美元和209.60亿美元。但不可回避的是,与去年极其辉煌的高点相比,目前已有几家车企累计超过万亿人民币市值。
于是,新的问题不禁产生。“进入2021年后,资本真的不再青睐造车新势力了吗?后者已经无法提出新的泡沫了?”答案似乎很残酷。魔咒更集中在,虽然上述品牌在产品水平、整体营收水平、终端交付水平等方面都在逐步提升,但结合百年后汽车行业发展的传统经验,在规模和盈利能力这两个最关键的衡量指标上,仍然没有证明自己。站在目前的节点,必须承认,在此之前,还是被资本高估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蔚来和小鹏相继发布第一季度财报,从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到他们明确的进展,但相应的股价和市值却没有给出有力的反馈。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仅靠销售额的小幅增长,毛利率的上升,亏损的收窄,越来越难以撬动投资者的青睐。
困局之下,曾经一帆风顺的新生力量需要寻找新的“人脉”来撩拨资本的心弦。作为智能电动车命脉的自动驾驶仪、智能驾驶舱、软件架构甚至能量补充系统,都成为了优秀的替代品。最近在华为光环的加持下,金康赛利斯和长安汽车股价连续涨停,市值屡创新高,都为类似推论提供了有力论据。拥有更高的“天花板”成为投资者越来越关注的事情。未来可以预见的是,如果魏小利或特斯拉能以月交付量的增长来证明其在上述板块的“护城河”有多可靠,相信会再次吸引资本,这是不小的红利。值得庆幸的是,在去年大环境较好的背景下,已经有几家车企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筹集资金,让自己手中有足够的现金流应对风险和突变。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即使市值表现已经出现疲态,它们依然可以按照既定的战略节奏进行铺开和布局。
而且据路透社报道,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已分别赴美IPO的蔚来、小鹏和Ideality计划最早于今年赴港上市。这三家公司各自的目标是出售至少5%的扩大股份。按照3月8日美股市值计算,香港上市募集资金总额预计在50亿美元左右。虽然还有待正式公布,但面对美股市场的诸多不确定性和国家战略的调整,国产的几款新车已经开始转移重心,多做准备。文末,让我们回到之前提出的问题。2021年后,并不是资本不再青睐造车新势力,而是用一种更冷静、更理性、更多维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后者是否值得押注。
就在刚刚,著名投资机构高耀资本开始了新一轮的建仓。根据……到美国证监会SEC官网,到2021年一季度末,共有91家上市公司,总市值101.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651.6亿元。更可喜的是,在去年清出蔚来和小鹏全部股份后,一季度末,高燕资本又回购了他们的股份,最新持股分别为12.7万股和65.9万股。种种迹象表明,新一轮的“资本游戏”即将开始。
5月21日,“摩力觉醒焕然新生”WEY摩卡上市发布会于北京举办,新一代智能汽车人WEY摩卡领智上市,凭借“高智商”的高阶自动驾驶能力、“高情商”的智能服务,以及1758万元21
1900/1/1 0:00:002021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2021WorldIntelligentDrivingChallenge简称“2021WIDC”)于5月21日在天津东丽湖开赛。
1900/1/1 0:00:005月16日,以“合规轻装迎新政骏铃国六送安康”为主题的江淮骏铃全系国六上市活动在石家庄举行,冷链、快递快运、商贸、绿通、物流等五大细分市场国六产品以及多款合金铝上装车型全面亮相,
1900/1/1 0:00:00豪威科技,全球排名前列的数字图像解决方案开发商,当日发布了新品OAX4000。
1900/1/1 0:00:005月19日,随着一辆红色汉EV缓缓从工厂开出,比亚迪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而比亚迪也成为继特斯拉和丰田之后,中国第一家,全球第三家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百万辆的车企。
1900/1/1 0:00:00作为国内领先第三方汽车品质评价平台,车质网自2010年8月开始启动“百名车主评新车”调查活动,每月将专题调查几款受关注程度较高、市场销售至少六个月以上的全新车型,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