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特斯拉官方微博宣布在中国建立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存储本地化。未来,在市场销售车辆产生的所有数据都将存储在中国。同时,特斯拉还表示将向车主开放车辆信息查询平台,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图片来源:特斯拉官方微博
继特斯拉之后,5月27日,有媒体报道称,更多跨国车企开始关注中国的数据安全。福特汽车公司表示,已于2020年上半年在中国建立数据中心,并在本地存储车辆数据;宝马表示将在中国运营中国队的本地数据中心;戴姆勒表示,将在中国运营专门的汽车后端,存储汽车数据;日产和Stellantis也表示在数据安全方面会遵守中国的相关规定。
一时间,国内汽车数据安全的重要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汽车数据安全的重要性急剧增加。
近年来,智能互联是汽车行业的热词。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L2智能网联汽车在中国的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15%,而随着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逐渐进入实验甚至量产应用阶段,未来智能网联技术的使用率必然呈现线性增长的趋势。
车载固态激光雷达
毫无疑问,我国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进程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辅助驾驶、智能导航、远程控制等越来越强大的功能已经大规模实现。指纹解锁、刷脸、语音识别、身体状况检测等技术在汽车领域越来越普及,极大地改善了终端消费者的用车环境和驾驶体验。但必须指出的是,在享受上述便利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个人信息更容易被泄露的风险。目前,摄像头、雷达等各种智能传感器在汽车产品中的应用急剧增加,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汽车数据将被大规模采集和使用,汽车安全领域也增加了一个新的课题——汽车数据安全。
蔚来新车ET7配备了30多种传感器硬件。图片来源:蔚来汽车。
尤其是最近一两年,智能汽车用户的信息泄露事件,更是将汽车数据安全问题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游安全发布的《2020汽车信息安全报告》显示,2016年至2020年四年间,汽车信息安全事件数量增长605%,其中仅2019年公开报道的针对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攻击的事件就达到155起,较2018年的80起增长近一倍。
而且,由于汽车早已是一个全球化的产业,跨国生产和销售是常态,换句话说,跨国数据采集和传输是常态。在这种情况下,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不仅关系到用户安全,还关系到汽车行业安全,还关系到国家安全。任何涉及到国家安全层面的事情,都不能再是小事。
5月12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以下简称信息办)表示,为加强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保护,规范汽车数据处理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信息办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这也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于4月29日发布的,要求信息安全技术网络收集汽车数据。 本文开头提到的多家国外车企近期在中国采取措施加强数据安全保护,也是对上述行业新规的回应。
如何保护汽车数据的安全?
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汽车越来越智能化是大势所趋,数字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汽车上的相关智能设备来收集、传输、解读用户信息和道路信息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问题就产生了。怎样才能保护好汽车数据的安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智能汽车领域发展迅速,但只有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行业才能健康发展。换句话说,一切都应该是可测量的……d.
用户数据和驾驶数据由车联网模块采集,通过移动网络传输到车企数据库存储。目前看来,这是一个完整的车辆数据采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以下主要问题。可以收集什么样的数据?如何保证采集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收集到的数据可以用来做什么?
可以收集什么样的信息?很简单,国家对个人信息安全有专门的立法,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公民个人信息的使用要遵循“最小必要”原则。《征求意见稿》还指出,用户对个人信息享有知情权和同意权,这意味着是否收集个人信息应由用户而非厂商决定。崔东树表示,征求意见稿中对人身权和数据安全的保护是给运营商划红线的基础,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了行业发展的空间。
如何保证采集数据的安全性?首先是传输安全。数据传输尤其是跨境传输的监管和整改难度大,解决问题难度更大,影响更长远。《征求意见稿》中指出,重要汽车数据应当依法存储在境内,确需在境外提供的数据,应当通过有关部门组织的出境安全评估后方可传输。其次,如何保证这些数据的完整和真实?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企业需要具备相应的数据安全管理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更加严谨的行业制度,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管和审核。
收集数据的目的是什么?《征求意见稿》中指出,汽车收集的相关数据只能用于方便用户和保障车载电子及信息系统的安全。同时,需要提供生物特征的替代方式,比如删除能够识别自然人的图片或者对图片中的人脸进行部分轮廓化。
汽车安全无小事,汽车数据安全也是如此。360集团创始人周曾建议,可以将智能汽车的联网安全防护系统纳入汽车生产、销售、服务体系,逐步成为强制性要求,像汽车安全带一样列为汽车安全的标准。
未来汽车数据安全保护是否会成为强制性行业标准还是未知数,但相关管理制度的完善已经逐渐提上日程。在多方合作的前提下,加快标准法规的制定,加强监督检查,强化汽车网络安全,将是未来保障汽车安全的重要方向。
只有打开车企和运营商掌握的数据“黑匣子”,未来面对从汽车安全话题变成社会话题的智能汽车“熄火事件”时,才能更容易辨别真相。5月25日,特斯拉官方微博宣布在中国建立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存储本地化。未来,在市场销售车辆产生的所有数据都将存储在中国。同时,特斯拉还表示将向车主开放车辆信息查询平台,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图片来源:特斯拉官方微博
继特斯拉之后,5月27日,有媒体报道称,更多跨国车企开始关注中国的数据安全。福特汽车公司表示,已于2020年上半年在中国建立数据中心,并在本地存储车辆数据;宝马表示将在中国运营中国队的本地数据中心;戴姆勒表示,将在中国运营专门的汽车后端,存储汽车数据;日产和Stellantis也表示在数据安全方面会遵守中国的相关规定。
一时间,国内汽车数据安全的重要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汽车数据安全的重要性急剧增加。
近年来,智能互联是汽车行业的热词。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L2智能网联汽车在中国的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15%,而随着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逐渐进入实验甚至量产应用阶段,未来智能网联技术的使用率必然呈现线性增长的趋势。
车载固态激光雷达
毫无疑问,我国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进程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辅助驾驶、智能导航、远程控制等越来越强大的功能已经大规模实现。指纹解锁、刷脸、语音识别、身体状况检测等技术在汽车领域越来越普及,极大地改善了终端消费者的用车环境和驾驶体验。但必须指出的是,在享受上述便利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个人信息更容易被泄露的风险。目前,摄像头、雷达等各种智能传感器在汽车产品中的应用急剧增加,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汽车数据将被大规模采集和使用,汽车安全领域也增加了一个新的课题——汽车数据安全。
蔚来新车ET7配备了30多种传感器硬件。图片来源:蔚来汽车。
尤其是最近一两年,智能汽车用户的信息泄露事件,更是将汽车数据安全问题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游安全发布的《2020汽车信息安全报告》显示,2016年至2020年四年间,汽车信息安全事件数量增长605%,其中仅2019年公开报道的针对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攻击的事件就达到155起,较2018年的80起增长近一倍。
而且,由于汽车早已是一个全球化的产业,跨国生产和销售是常态,换句话说,跨国数据采集和传输是常态。在这种情况下,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不仅关系到用户安全,还关系到汽车行业安全,还关系到国家安全。任何涉及到国家安全层面的事情,都不能再是小事。
5月12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以下简称信息办)表示,为加强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保护,规范汽车数据处理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信息办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这也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于4月29日发布的,要求信息安全技术网络收集汽车数据。 本文开头提到的多家国外车企近期在中国采取措施加强数据安全保护,也是对上述行业新规的回应。
如何保护汽车数据的安全?
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汽车越来越智能化是大势所趋,数字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汽车上的相关智能设备来收集、传输、解读用户信息和道路信息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问题就产生了。怎样才能保护好汽车数据的安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智能汽车领域发展迅速,但只有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行业才能健康发展。换句话说,一切都应该是可测量的……d.
用户数据和驾驶数据由车联网模块采集,通过移动网络传输到车企数据库存储。目前看来,这是一个完整的车辆数据采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以下主要问题。可以收集什么样的数据?如何保证采集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收集到的数据可以用来做什么?
可以收集什么样的信息?很简单,国家对个人信息安全有专门的立法,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公民个人信息的使用要遵循“最小必要”原则。《征求意见稿》还指出,用户对个人信息享有知情权和同意权,这意味着是否收集个人信息应由用户而非厂商决定。崔东树表示,征求意见稿中对人身权和数据安全的保护是给运营商划红线的基础,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了行业发展的空间。
如何保证采集数据的安全性?首先是传输安全。数据传输尤其是跨境传输的监管和整改难度大,解决问题难度更大,影响更长远。《征求意见稿》中指出,重要汽车数据应当依法存储在境内,确需在境外提供的数据,应当通过有关部门组织的出境安全评估后方可传输。其次,如何保证这些数据的完整和真实?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企业需要具备相应的数据安全管理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更加严谨的行业制度,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管和审核。
收集数据的目的是什么?《征求意见稿》中指出,汽车收集的相关数据只能用于方便用户和保障车载电子及信息系统的安全。同时,需要提供生物特征的替代方式,比如删除能够识别自然人的图片或者对图片中的人脸进行部分轮廓化。
汽车安全无小事,汽车数据安全也是如此。360集团创始人周曾建议,可以将智能汽车的联网安全防护系统纳入汽车生产、销售、服务体系,逐步成为强制性要求,像汽车安全带一样列为汽车安全的标准。
未来汽车数据安全保护是否会成为强制性行业标准还是未知数,但相关管理制度的完善已经逐渐提上日程。在多方合作的前提下,加快标准法规的制定,加强监督检查,强化汽车网络安全,将是未来保障汽车安全的重要方向。
只有打开车企和运营商掌握的数据“黑匣子”,未来面对从汽车安全话题变成社会话题的智能汽车“熄火事件”时,才能更容易辨别真相。
作者编辑部近年来,品牌高端化一直是中国汽车品牌努力的方向,毕竟低端市场的厮杀既残酷又薄利,都希望能向上一步杀入合资品牌领地,以获取更高的市占率。
1900/1/1 0:00:00国内SUV市场在2021年4月的销量成绩已经出炉。2021年4月SUV共销售750万辆,占整体乘用车市场的464。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4月SUV市场销量走势分析。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日产在5月28日表示,受芯片短缺的影响,该公司将调整其生产计划。6月份该公司位于墨西哥的三座工厂将停工数天,具体停产日期不详。
1900/1/1 0:00:00日前,武汉市人民政府与上汽通用汽车签署全新Ultium智能纯电平台项目的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上汽通用汽车武汉分公司正式启动Ultium平台生产线及配套设施的投资建设。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企查查APP显示,5月27日,蔚来动力科技(合肥)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5亿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曾澍湘,经营范围包括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等。
1900/1/1 0:00:00虽然一再重申自己不会参与到造车环节,但华为与汽车产业的联系却在变得越来越紧密。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