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如是资本管清友:传统车企要学郭德纲,造车新势力要学李雪琴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2021年6月17日至19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汽车论坛在嘉定举行。站在新五年的起点上,本届论坛以“新起点、新战略格局——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设置“一次闭门峰会+一次会议论坛+两次中外论坛+12场主题论坛”,全方位汇聚政府领导、全球汽车企业领袖、汽车行业精英,共商汽车产业强市大计,落实国家提出的“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战略目标要求,助力打造。其中,金融研究院院长、资本创始合伙人管清友在6月18日上午举行的“会议论坛”上发表了主题演讲。以下为现场演讲:

Discovery, Geely Automobile

很高兴被邀请到这里交流。我是个门外汉。我从外行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我们自己的观察视角。刚才益铭董事对短期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做了很好的总结和展望。我做一些补充,对汽车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做一些前瞻性的判断,供大家参考。第一,要注意这部分被疫情抑制的汽车需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释放,下半年可能会随着经济动能的减弱而进一步减弱。我们应该对下半年的汽车市场更加清醒一点。从今年的经济增长来看,肯定是前高后低。因此,今年两会设定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是6%,而不是各类机构普遍预测的8%。我们可能真的会达到8%,下半年的动能会明显弱于上半年。这是我想补充的。第二,希望你能对未来五年有个大概的概念。我们现在还处于经济减速期,明年大概还能回到疫情前的所谓正常增长趋势。去年突然下降,今年反弹加速,因为同比数据涵盖了很多东西,我估计明年会恢复到正常状态。但在这种常态下,我们在经历了30年的高速增长后,仍然处于减速期,按照其他有类似发展经历的经济体的经验,这是20年左右。从2008年开始,如果按照减速期的平均值来计算,未来至少7、8年我们都处于减速期。希望大家也对这个中长期的经济走势有所把握。第三,虽然我们正处于减速时期,但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我们仍以相对较快的速度增长。根据国际组织最初的预测,中国的经济总量可能在2030年超过美国。我们自己算过了。爆发后,我们可能会提前超过美国。根据基准情景,总量将在2028年超过美国。我们在计算这个数字的时候并不想自负,而是实事求是地看待经济发展趋势。换句话说,无论是企业的运营,还是行业的发展,都可能是基于这些中长期的发展趋势。从汽车行业本身出发,从三个方面总结了一些特点,与大家探讨。最重要的是第一个方面,如何从供给端和需求端看整个行业的发展。其实很多领导讲的很准,我们从供需两个层面给大家简单总结一下。以我外行的眼光来看,我们发现汽车行业正呈现出类似白酒行业发展的特点,新能源汽车就像白酒行业的酱香酒,异军突起。这些数据大家比我还熟悉,现在我们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展望我们的未来,从过去的经验和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人均购车数量和人均GDP基本是线性的。做一个简单的计算。按照目前人均GDP刚刚超过1万美元,如果人均GDP ……到2025年12000美元,现在汽车销量2500万,到2025年汽车年销量可能再增加500万,这也是我们对未来的信心。新能源汽车类似于白酒行业的酱油。在整个白酒行业整体销量从2016年开始下滑的趋势下,酱香酒在白酒中的整体市场份额增长了50%。刚才很多领导都提到,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是逆势上升的。我们估计这种情况还会持续,新能源汽车的崛起趋势几乎不可阻挡。你们都很清楚这一点。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感觉一二线城市的汽车消费升级和农村的普及并存,也就是说出现了高端和低端“两极分化”的现象。这种现象也发生在其他领域,比如白酒和奢侈品。很多行业都有和汽车行业一样的现象。更具体地说,“两极化”在车辆模型方面,我们做了专门的分类。SUV和轿车的格局现在基本定型。今年,中央政府的“三胎”政策已经正式宣布。从2015年二孩政策放开的推动来看,我们认为未来MPV市场可能是因为三孩政策的放开。看品牌,自主品牌正在进一步向中高端市场拓展,也在进一步抢占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我们认为这种现象在未来会愈演愈烈,虽然自主品牌的内部竞争会越来越明显。我们以前有一句话,不知道你同意不同意。现在我们看到汽车行业其实被称为“平行世界”——豪华车和廉价车的销量都上去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两极分化”。我们对此做了详细的统计,欢迎大家指正。豪华车和廉价车的销量都出现了大幅增长。尤其是2020年,豪华车销量异军突起,成为2020年整个消费领域一个明显的亮点。另一端,所谓的低价车也很强。我们看到五菱洪光曾经在网络名人中成为一名卡车司机。从整个汽车产业链来看,我国汽车产业链中下游相对薄弱。我们也对各大上市公司进行了梳理,由于时间原因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就企业而言,国货确实表现更好。从销量情况来看,十大汽车品牌,从这里的榜单可以看出,吉利汽车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五大汽车企业之一。再分解一下,从豪华品牌、自主品牌、新能源品牌来看,可以看到自主品牌正在大规模挤压外资品牌,现在外资品牌的车企压力更大。只是现在的划分方式比较传统。从新能源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这种格局正在逆转。万主席和苗部长都提到了这个问题,汽车工业确实正在被重新定义。从新能源汽车来看,相比之前,中国企业还是很抢眼的,无论是电池还是技术,我们都有优秀的企业。总的来说,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智能电动车时代的到来,为整个中国汽车工业在全球汽车工业实现真正的变道超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我觉得我们等了这么多年,努力了这么多年,技术迭代了这么多年,终于有了这样的机会。我个人感觉传统汽车企业,无论是外资品牌还是国产品牌,都在与造车新势力或者汽车新贵形成新的竞争格局。从一开始的鄙视对方到现在的重视对方,我觉得下一步应该是互相学习。因此,我们提出了“传统汽车企业要向郭德纲学习,造车新势力要向李学勤学习”的说法。郭德纲是知名的相声演员,现在还不能完全用“相声演员”这个词来定义他,但你要知道,他有几十年的相声功底,却通过跨场景和cr成功地将相声这种娱乐形式结合起来……娱乐形式。事实上,他改造提升了传统相声行业,让整个相声行业焕发了青春。我认为郭德纲的传统汽车企业正在经历这种转变。如果不能实现这种转型,传统汽车企业很可能会像传统相声一样,技术好,基础扎实,最后没落。为什么这些新生力量需要向李雪芹学习?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李雪芹。她是北京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因为工作不好找,一不小心闯入了脱口秀行业。我没有任何脱口秀技能,但我在这个新的轨道上取得了成功。她说脱口秀就是聊天。我们之前说过,如果你是传统相声演员,你会看这些新的脱口秀演员。你认为他们能做到吗?他们有这个能力吗?他们做到了,他们形成了一大批这样的脱口秀演员。作为造车的新生力量,很多车企对汽车行业并不熟悉,借助技术迭代,实现了所谓的异军突起。这是好事,但我们应该互相学习。李雪芹应该向郭德纲学习,我认为郭德纲也应该向李雪芹学习。如果看过类似脱口秀的人都知道李雪芹和王建国是CP,其实从我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李雪芹和王建国不是最好的CP,李雪芹和郭德纲应该是最好的CP。所以我觉得我们传统汽车产业和造车新势力应该互相学习,互相包容,互相促进,共同创造中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第二方面,简要汇报碳中和的情况,并展望在此背景下汽车工业发展的新趋势。刚才万董事长其实也提到了,汽车行业的领导和同事对这个问题既熟悉又陌生。最近,我参观了许多汽车公司,并与许多企业家和专家交谈。虽然一百多年来节能减排一直是汽车行业永恒的主题,但是我们发现汽车行业对这件事情其实有点被动。我们的整体发展模式,或者说我们对碳中和的处理,是由外力推动的。它是被动的,它不是由价值观驱动的。这个所谓外力和内力,外驱力和内驱力特别不一样。为什么差别这么大?从技术和制度上看,要落实国家指标,完成国家分配的指标,包括工信部推行的“双积分”制度。即使是这些负分的公司,也要花大价钱买别人的分。我觉得这还是一种体制驱动,外力推动的发展模式。但也要看到,他们正在实现一种价值驱动的发展模式,以国外知名品牌企业为代表。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实际上已经改变了。一开始也是外力推动,不减排不行。现在他们被内力驱动。希望国内企业一定要重视这一点,因为价值观的引导在未来的汽车工作中,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中,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像很多人以前喝碳酸饮料一样,碳酸饮料从所谓的高糖低糖到现在的零糖。这些所谓内驱企业,碳中和内驱企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他们已经开始向国内外用户提供无糖可乐。我们现在大部分企业做的就是按照协会和主管部门的要求,提供符合这个指标的所谓低糖可乐。我们还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是我们看到一些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得很好的所谓优秀企业,已经在做零糖可乐了。这是我的观点,从汽车企业的角度来看,应对碳中和应该从外力驱动转向内力驱动。我们也知道,其实这个过程会非常艰难和艰难,汽车行业的压力在汽车企业和交通部门还是非常大的。我们必须知道,中国的领导人……我向世界承诺,我们必须实现它。而且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确实是一场涉及中国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革命。我们也希望在实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中国的汽车企业能够成为全球碳中和及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标杆企业。我非常赞同刚才领导总结的未来汽车工业的这些趋势和特点。除了刚才提到的能源革命、科技革命、基础设施革命,我还想特别提三点。第一,虽然我是个业余爱好者,但是我曾经在能源部门工作过,我也知道氢能其实风险很大。这有点像。我和业内人士交流过。其实很多人都不看好,但是氢能值得一,因为现在能看到的技术参数我们几乎都能预测到。上次和一家汽车公司的老板聊,也提到政策和创业的变化我们无法预测。所以我希望在氢能上打个小。第二,我们看到了技术的迭代和新的优秀公司的进入。我不认为这是一件坏事,虽然这给现有的企业增加了很大的压力。但是我觉得这些企业可能就在刚才出现了,为我们创造了新的道路,新的赛道。第三,它涉及基础设施革命。每个人都已经同意新的基础设施和数字经济。在这里我只想说一件事。刚才万董事长提到我们的道路革命与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数字经济时代的要求相差甚远,提到的就更少了。以我们所在的上海为例。即使在上海这样的发达城市,你也会发现它的道路智能化、标准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在定义汽车工业发展大趋势的背景下,我觉得无论是从氢能还是从现在道路的标准化、智能化来说,我们都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总的来说,我感觉中国所谓的汽车革命会大大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水平,而中国制造业水平的提高又会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我们对此充满信心。感谢2021年6月17日至19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汽车论坛在嘉定举行。站在新五年的起点上,本届论坛以“新起点、新战略格局——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设置“一次闭门峰会+一次会议论坛+两次中外论坛+12场主题论坛”,全方位汇聚政府领导、全球汽车企业领袖、汽车行业精英,共商汽车产业强市大计,落实国家提出的“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战略目标要求,助力打造。其中,金融研究院院长、资本创始合伙人管清友在6月18日上午举行的“会议论坛”上发表了主题演讲。以下为现场演讲:

Discovery, Geely Automobile

很高兴被邀请到这里交流。我是个门外汉。我从外行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我们自己的观察视角。刚才益铭董事对短期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做了很好的总结和展望。我做一些补充,对汽车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做一些前瞻性的判断,供大家参考。第一,要注意这部分被疫情抑制的汽车需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释放,下半年可能会随着经济动能的减弱而进一步减弱。我们应该对下半年的汽车市场更加清醒一点。从今年的经济增长来看,肯定是前高后低。因此,今年两会设定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是6%,而不是各类机构普遍预测的8%。我们实际上可能达到8%,下半年的动能将明显弱于……上半场。这是我想补充的。第二,希望你能对未来五年有个大概的概念。我们现在还处于经济减速期,明年大概还能回到疫情前的所谓正常增长趋势。去年突然下降,今年反弹加速,因为同比数据涵盖了很多东西,我估计明年会恢复到正常状态。但在这种常态下,我们在经历了30年的高速增长后,仍然处于减速期,按照其他有类似发展经历的经济体的经验,这是20年左右。从2008年开始,如果按照减速期的平均值来计算,未来至少7、8年我们都处于减速期。希望大家也对这个中长期的经济走势有所把握。第三,虽然我们正处于减速时期,但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我们仍以相对较快的速度增长。根据国际组织最初的预测,中国的经济总量可能在2030年超过美国。我们自己算过了。爆发后,我们可能会提前超过美国。根据基准情景,总量将在2028年超过美国。我们在计算这个数字的时候并不想自负,而是实事求是地看待经济发展趋势。换句话说,无论是企业的运营,还是行业的发展,都可能是基于这些中长期的发展趋势。从汽车行业本身出发,从三个方面总结了一些特点,与大家探讨。最重要的是第一个方面,如何从供给端和需求端看整个行业的发展。其实很多领导讲的很准,我们从供需两个层面给大家简单总结一下。以我外行的眼光来看,我们发现汽车行业正呈现出类似白酒行业发展的特点,新能源汽车就像白酒行业的酱香酒,异军突起。这些数据大家比我还熟悉,现在我们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展望我们的未来,从过去的经验和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人均购车数量和人均GDP基本是线性的。做一个简单的计算。按照目前人均GDP 1万多美元来算,如果到2025年人均GDP 1.2万美元,现在汽车销量2500万辆,那么到2025年每年汽车销量可能再增加500万辆,这也是我们对未来的信心。新能源汽车类似于白酒行业的酱油。在整个白酒行业整体销量从2016年开始下滑的趋势下,酱香酒在白酒中的整体市场份额增长了50%。刚才很多领导都提到,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是逆势上升的。我们估计这种情况还会持续,新能源汽车的崛起趋势几乎不可阻挡。你们都很清楚这一点。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感觉一二线城市的汽车消费升级和农村的普及并存,也就是说出现了高端和低端“两极分化”的现象。这种现象也发生在其他领域,比如白酒和奢侈品。很多行业都有和汽车行业一样的现象。更具体地说,“两极化”在车辆模型方面,我们做了专门的分类。SUV和轿车的格局现在基本定型。今年,中央政府的“三胎”政策已经正式宣布。从2015年二孩政策放开的推动来看,我们认为未来MPV市场可能是因为三孩政策的放开。看品牌,自主品牌正在进一步向中高端市场拓展,也在进一步抢占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我们认为这种现象在未来会愈演愈烈,虽然自主品牌的内部竞争会越来越明显。我们以前有一句话,不知道你同意不同意。现在我们看到汽车行业其实被称为“平行世界”——豪华车和廉价车的销量都上去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两极分化”。我们对此做了详细的统计,欢迎大家指正。豪华车和廉价车的销量都出现了大幅增长。尤其是在2020年,豪华轿车的销量……异军突起,成为2020年整个消费领域的一个明显亮点。另一端,所谓的低价车也很强。我们看到五菱洪光曾经在网络名人中成为一名卡车司机。从整个汽车产业链来看,我国汽车产业链中下游相对薄弱。我们也对各大上市公司进行了梳理,由于时间原因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就企业而言,国货确实表现更好。从销量情况来看,十大汽车品牌,从这里的榜单可以看出,吉利汽车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五大汽车企业之一。再分解一下,从豪华品牌、自主品牌、新能源品牌来看,可以看到自主品牌正在大规模挤压外资品牌,现在外资品牌的车企压力更大。只是现在的划分方式比较传统。从新能源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这种格局正在逆转。万主席和苗部长都提到了这个问题,汽车工业确实正在被重新定义。从新能源汽车来看,相比之前,中国企业还是很抢眼的,无论是电池还是技术,我们都有优秀的企业。总的来说,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智能电动车时代的到来,为整个中国汽车工业在全球汽车工业实现真正的变道超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我觉得我们等了这么多年,努力了这么多年,技术迭代了这么多年,终于有了这样的机会。我个人感觉传统汽车企业,无论是外资品牌还是国产品牌,都在与造车新势力或者汽车新贵形成新的竞争格局。从一开始的鄙视对方到现在的重视对方,我觉得下一步应该是互相学习。因此,我们提出了“传统汽车企业要向郭德纲学习,造车新势力要向李学勤学习”的说法。郭德纲是一个知名的相声演员,现在还不能完全用“相声演员”这个词来定义他,但是你要知道,他有几十年的相声功底,但是他通过跨场景、跨娱乐的形式,成功地把相声这种娱乐形式结合起来了。事实上,他改造提升了传统相声行业,让整个相声行业焕发了青春。我认为郭德纲的传统汽车企业正在经历这种转变。如果不能实现这种转型,传统汽车企业很可能会像传统相声一样,技术好,基础扎实,最后没落。为什么这些新生力量需要向李雪芹学习?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李雪芹。她是北京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因为工作不好找,一不小心闯入了脱口秀行业。我没有任何脱口秀技能,但我在这个新的轨道上取得了成功。她说脱口秀就是聊天。我们之前说过,如果你是传统相声演员,你会看这些新的脱口秀演员。你认为他们能做到吗?他们有这个能力吗?他们做到了,他们形成了一大批这样的脱口秀演员。作为造车的新生力量,很多车企对汽车行业并不熟悉,借助技术迭代,实现了所谓的异军突起。这是好事,但我们应该互相学习。李雪芹应该向郭德纲学习,我认为郭德纲也应该向李雪芹学习。如果看过类似脱口秀的人都知道李雪芹和王建国是CP,其实从我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李雪芹和王建国不是最好的CP,李雪芹和郭德纲应该是最好的CP。所以我觉得我们传统汽车产业和造车新势力应该互相学习,互相包容,互相促进,共同创造中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第二方面,简要汇报碳中和的情况,并展望在此背景下汽车工业发展的新趋势。刚才万董事长其实也提到了,汽车行业的领导和同事对这个问题既熟悉又陌生。最近,我参观了许多汽车公司和t……与许多企业家和专家交谈。虽然一百多年来节能减排一直是汽车行业永恒的主题,但是我们发现汽车行业对这件事情其实有点被动。我们的整体发展模式,或者说我们对碳中和的处理,是由外力推动的。它是被动的,它不是由价值观驱动的。这个所谓外力和内力,外驱力和内驱力特别不一样。为什么差别这么大?从技术和制度上看,要落实国家指标,完成国家分配的指标,包括工信部推行的“双积分”制度。即使是这些负分的公司,也要花大价钱买别人的分。我觉得这还是一种体制驱动,外力推动的发展模式。但也要看到,他们正在实现一种价值驱动的发展模式,以国外知名品牌企业为代表。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实际上已经改变了。一开始也是外力推动,不减排不行。现在他们被内力驱动。希望国内企业一定要重视这一点,因为价值观的引导在未来的汽车工作中,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中,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像很多人以前喝碳酸饮料一样,碳酸饮料从所谓的高糖低糖到现在的零糖。这些所谓内驱企业,碳中和内驱企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他们已经开始向国内外用户提供无糖可乐。我们现在大部分企业做的就是按照协会和主管部门的要求,提供符合这个指标的所谓低糖可乐。我们还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是我们看到一些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得很好的所谓优秀企业,已经在做零糖可乐了。这是我的观点,从汽车企业的角度来看,应对碳中和应该从外力驱动转向内力驱动。我们也知道,其实这个过程会非常艰难和艰难,汽车行业的压力在汽车企业和交通部门还是非常大的。我们必须知道,中国领导人向世界做出了承诺,我们必须兑现。而且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确实是一场涉及中国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革命。我们也希望在实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中国的汽车企业能够成为全球碳中和及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标杆企业。我非常赞同刚才领导总结的未来汽车工业的这些趋势和特点。除了刚才提到的能源革命、科技革命、基础设施革命,我还想特别提三点。第一,虽然我是个业余爱好者,但是我曾经在能源部门工作过,我也知道氢能其实风险很大。这有点像。我和业内人士交流过。其实很多人都不看好,但是氢能值得一,因为现在能看到的技术参数我们几乎都能预测到。上次和一家汽车公司的老板聊,也提到政策和创业的变化我们无法预测。所以我希望在氢能上打个小。第二,我们看到了技术的迭代和新的优秀公司的进入。我不认为这是一件坏事,虽然这给现有的企业增加了很大的压力。但是我觉得这些企业可能就在刚才出现了,为我们创造了新的道路,新的赛道。第三,它涉及基础设施革命。每个人都已经同意新的基础设施和数字经济。在这里我只想说一件事。刚才万董事长提到我们的道路革命与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数字经济时代的要求相差甚远,提到的就更少了。以我们所在的上海为例。即使在上海这样的发达城市,你也会发现它的道路智能化、标准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在确定汽车工业发展总趋势的背景下……我觉得无论是从氢能,还是从现在道路的标准化、智能化,我们都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总的来说,我感觉中国所谓的汽车革命会大大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水平,而中国制造业水平的提高又会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我们对此充满信心。谢谢你

标签:发现吉利汽车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Exro与利纳马合作开发电驱动解决方

盖世汽车讯6月17日,清洁技术公司ExroTechnologies(Exro)宣布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利纳马(Linamar)达成战略协议,共同为电动汽车开发先进的电力驱动解决方案。

1900/1/1 0:00:00
嘉定区李峰:嘉定在集成电路和芯片建设方面有强大的基础,未来还将持续发力

2021年6月17日19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11届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

1900/1/1 0:00:00
“新氢年”的觉醒年代,将是中国汽车超越特斯拉的时代

民族的强音,离不开国力的支撑。国力深为倚重的制造业,拥有一颗皇冠上的明珠汽车工业。

1900/1/1 0:00:00
ChargePoint与梅赛德斯-奔驰合作 改善EV充电体验

盖世汽车讯6月17日,电动汽车(EV)充电网络公司ChargePoint与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公司宣布合作,使驾驶员随时随地自行选择方式充电,并从ChargePoint和其他网络无缝给EV充电。

1900/1/1 0:00:00
固特异推出智能轮胎解决方案固特异SightLine 可用于最后一英里交付

盖世汽车讯6月16日,橡胶公司固特异宣布推出首个用于货车车队的智能轮胎解决方案固特异SightLine,将帮助所有车辆实现无缝、安全和可靠的出行。

1900/1/1 0:00:00
法雷奥和Navya加强技术和产业合作

日前,法雷奥和Navya宣布在自动驾驶巴士领域加强技术和产业合作。在全球运营的Navya自动驾驶巴士(截至2020年12月31日已售出180辆)都已配备法雷奥技术。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