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理想在公众平台上,自以为是的自称对自动驾驶不专业的认知和可笑的看法,会让自动驾驶的浑水越来越浑,消费者必须理性认识到“自动驾驶”还远未到来。目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人都在这方面自吹自擂。
车主是某车企的平台。在传统车企,这样的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然而,在一家新势力车企,这样的一幕又发生了。
8月18日,一份《蔚来车主对NP/NOP系统认知的联合声明》在各大群里流传,500多位蔚来车主签名。
联合声明的大致意思是,车主知道NP/NOP是辅助驾驶系统,蔚来汽车对车主进行了充分的教育和警示,使用该系统时双手不得离开方向盘——该声明主要针对媒体此前的回应,蔚来31岁车主林文钦在高速上驾驶带NIO Pilot自动辅助驾驶功能的ES8发生交通事故身亡,媒体将矛头指向汽车企业误导消费者。
“没想到车会有粉圈”。声明在微博发布后,很多人表示,如果不是车企的组织,那就无法理解了。
其实在新车领域,车主为车企站台已经不是第一次了。419上海车展女车主维权事件发生后,一份中国特斯拉车主的联合声明也在网上走红,其中还提到“特斯拉刹车失灵令人无法理解和不快,需要媒体和网友理性评价和分享驾驶体验。”
“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的感受?”粤冠车市认为这句话完全适用于消费层面。比如,我很难理解那些追随网络名人消费甚至观看消费的消费者。同样,新势力车主也是一群特立独行的消费者,他们敢于尝试新事物,愿意做新技术的“小白鼠”。
而一个新事物的诞生,是要付出代价的。特别是所谓的“自动驾驶”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理性和专业是分裂危险的唯一途径。
注:L3以下事故所有人对事故负责。
目前还没有主机厂可以宣称“自动驾驶”(L3级及以上,事故责任转移到车辆而不是驾驶员)。ADAS只是辅助你驾驶,不要把辅助等同于自动驾驶。
餐饮连锁品牌“美宜好”创始人林文钦的人生,定格在2021年8月12日。他在驾驶蔚来ES8汽车并在Pilot (NOP)上启用导航后,在沈海高速韩江段发生交通事故,享年31岁。
虽然死者家属和蔚来汽车还在等待提取数据,但关羽车市从多位专业人士处了解到的结果是,司机本人最有可能承担责任。除非系统紊乱(一般情况下系统会自动退化,不会发生致命事故),在达到L3之前车辆的驾驶责任由驾驶员自己承担,而目前还没有车企宣称产品达到L3级别。
目前国际公认的主流自动驾驶标准是由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SAE)提出的。该标准将所有车辆分为六个自动驾驶级别,即SAE 0(即没有任何自动驾驶功能,完全由人类驾驶员控制)到SAE 5(即全自动驾驶),代表车辆自动驾驶的水平。
中国的标准基本参照SAE。
在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从L1到L5,最根本的变化是事故责任的转移。其中,L3是一个分水岭。只有当车辆达到L3级别时,事故责任才会有条件地转移到车辆系统本身,也就是说,只有当L3 lev以上的车辆……发生事故,有可能由车辆企业承担责任。正因为如此,虽然车企前期会把“自动驾驶”作为营销手段,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车企宣布自己的产品达到了L3,2.3和2.999与L3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也有观点认为L3根本就是个伪命题。即使SAE在今年5月份进一步修改明确了责任范围,即自动驾驶中发生的事故归咎于车辆,驾驶员接管后发生的事情归咎于驾驶员。但当车辆提醒司机接管时,很有可能是司机睡着了,来不及反应。所以L3的责任认定模糊也导致了很多车企直接绕开L3。
此外,为了保证安全性,达到L3级别的车辆需要配备冗余系统,这意味着当一个系统出现故障时,另一个系统仍然可以工作。当然,由于拥有两套系统需要极高的成本和相应的计算能力提升,目前包括特斯拉在内的所有汽车产品都没有冗余系统。
现阶段只有沃尔沃宣称其“公路飞行员”自动驾驶功能已经达到L4,并表示将应用于2022年基于SPA2平台打造的车型,包括新一代XC90、Polestar 3和XC40纯电动车型。但在它推出之前,我们不妨把这当成一种营销行为。
专家:林文钦之死暴露了自动驾驶的技术问题。
虽然的最终调查结果尚未出炉,但根据此前蔚来发布的消息,林文钦的死因是其驾驶蔚来ES8汽车与一辆高速路障工程车迎头相撞,车身受损极其严重。
从这辆蔚来ES8上提取的数据显示,林文钦最后行驶里程为85公里,总时长113分钟,平均时速45.1公里,最高时速114.6公里。NP里程72公里,NIO Pilot自动辅助驾驶功能总时长48分钟,导航辅助里程68公里,时间44分钟。
不管媒体是否质疑项目中存在违规操作,质疑蔚来ES8在这个过程中只是经历了一次突然加速,并没有突然减速。在专家看来,这实际上暴露了自动驾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在某种程度上,预消费是对技术的一种奉献。
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想让自动驾驶走得更顺畅,就不能频繁触发AEB(自动紧急刹车),因为在AEB看来,只要危险就必须刹车。AEB通过阈值进行调整,如果降低阈值,自动驾驶的平顺性将会提高。如果提高门槛,自动驾驶时会频繁刹车,体验会很差。如何把握这个平衡点,是车企在自动驾驶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自动驾驶的场景太多了。这不是一个像电子NCAP或ADAS有限的场景。可以根据场景设置参数,选择策略。
比如前方有障碍物,车辆是选择绕行还是选择在原路刹车,这是自动驾驶过程中采取的两种策略。车企如果想追求亮点,提高自动驾驶的平顺性和效率,会选择降低AEB触发的门槛,但这也相对降低了紧急制动的安全性。
对自动驾驶的工作条件掌握的越多,解决的能力就越强。自动驾驶的进化就是不断学习如何应对各种工况。但是,即使你掌握了4500个工况,你仍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为路况是无穷无尽的。但是,如果车企掌握了道路上所有几十万种可能的工况,最后回到自动驾驶算法本身,你会发现车辆是不敢动的。在它看来,这太危险了,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
所以对于自动驾驶来说,最终还是要看企业,如何做出平衡,而自动驾驶最难的是……把握好平衡点。还要看车企对样本的掌握程度。谁的用户最多,积累的数据越多,自动驾驶就越先进。但是,数据是逐渐积累的。在这个过程中,说白了就是所有车主都在帮车企做实验。
为了获得更多的一线车主数据,很多研发自动驾驶的互联网巨头也进入了造车行列,因为如果不造车,根本无法获得一线数据,自动驾驶的研发也不可能超前。
至于自动驾驶的事故,和你会和老司机撞车是一个道理。目前很难判断谁的自动驾驶技术更先进。如果一个企业不做自动驾驶,用户会认为你落后,但如果做了,用户根本分不清谁做得更好。用户的选择完全取决于企业的推广,而由于一项新技术没有第三方的评测标准,企业把它当成营销噱头是必然的。
老鼠应该具备的伦理道德和自我安全意识。
有人开玩笑说:现阶段谁说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牛逼?找一条山路,坐在车里把路走完。否则其他营销都是噱头。
毋庸置疑,从特斯拉到蔚来再到小鹏的消费者,甚至更多二三线品牌新动力造车的消费者,扣除新能源补贴和牌照限购的影响,本质上都是一群消费创新、勇于尝试新事物的人。新事物总是有其不确定性。
我相信蔚来车主对NP/NOP系统认知的联合声明中的500人接龙是自发的,因为每个人都想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明智而理性的。
因为是新生事物,新生力量造车引发的事故很常见。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在官网公布:自2018年以来,已获悉11辆装有自动驾驶或交通感知巡航控制系统(TACC)的特斯拉汽车与闪灯、闪灯和发光箭头板或反光三角锥板的车辆相撞。特斯拉也是刹车失灵事故频发。8月16日,美国以与停放的应急车辆相撞为由,对特斯拉自动驾驶汽车展开正式调查。
林文钦去世的同一天,在小鹏G3的客户试驾过程中发生了一起事故。8月12日,Xpeng Motors的一名销售人员在向一名测试乘客展示ACC(自适应巡航)功能时,意外以70公里/小时的速度追尾了他前面的一辆静止车辆。
现场照片显示,被追尾的前车后保险杠、行李箱盖、排气管因撞击明显变形,被追尾的这辆小鹏G3车内的安全气囊弹出。幸运的是,车上的人都没事。
站在车企的立场,在没有法律边界的前提下,是否夸大自动驾驶在逻辑上是可行的。和夸大续航里程、轻量化、燃油效率等技术参数,不顾安全本身是一样的。既然自己能当裁判,又能当运动员,谁不想做假成绩,给自己的产品找个亮点呢?
对于消费者来说,应该理性看待企业的营销行为。比如之前很多公司把电池泡在水里一个星期做实验,但是郑州发洪水的时候,没有看到有公司站出来说他们的电动车不怕水。
无论消费者前期愿不愿意做一群“吃螃蟹的人”,都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当Xpeng Motors的一个销售人员跟你聊天说“我非常信任车辆的自动驾驶功能”的时候,微笑就可以了。
当马斯克强调自动驾驶中AutoPilot和FSD的能力,甚至一度扬言FSD可以达到L5级别——完全无人驾驶的时候,千万不要相信,因为他根本不会为你的事故负责。
想想蔚来汽车的高管们放下方向盘吃早餐的时候,公司给他们买了多少保险。
当李ONE的车主把主驾驶座和副驾驶座完全放平,躺在车里让副驾控制车辆炫耀的时候,他就当傻子了。
……当理想在公众平台上,自以为是的发表自己对自动驾驶不专业的认知和可笑的看法,会让自动驾驶的浑水越来越乱。
消费者一定要理性认识到,那些看起来专业的所谓专业人士,其实还是那么不专业。目前在这个领域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自动驾驶”还远没有到来。
看那些傻X在淘宝公然卖“假手”,想想,人生是自己的,要对自己负责。
不要“披着自动驾驶的外衣”进行辅助驾驶指导。不是在网络名人里无脑消费浪费几块钱,或者吃饭买菜拉肚子那么简单。
安全问题不能跟在别人后面。我从心底里尊重技术的先行者,尊重敢于尝试的“小白鼠”。也很庆幸造车新势力能有一群粉丝,有机会推动新技术的发展。但我希望做小白鼠的同时要理性,通过学习真正体验新技术带来的便利,而不是炫耀和误导它,因为无知而为它付出惨痛的代价,成为它发展的牺牲品。当理想在公众平台上,自以为是的自称对自动驾驶不专业的认知和可笑的看法,会让自动驾驶的浑水越来越浑,消费者必须理性认识到“自动驾驶”还远未到来。目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人都在这方面自吹自擂。
车主是某车企的平台。在传统车企,这样的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然而,在一家新势力车企,这样的一幕又发生了。
8月18日,一份《蔚来车主对NP/NOP系统认知的联合声明》在各大群里流传,500多位蔚来车主签名。
联合声明的大致意思是,车主知道NP/NOP是辅助驾驶系统,蔚来汽车对车主进行了充分的教育和警示,使用该系统时双手不得离开方向盘——该声明主要针对媒体此前的回应,蔚来31岁车主林文钦在高速上驾驶带NIO Pilot自动辅助驾驶功能的ES8发生交通事故身亡,媒体将矛头指向汽车企业误导消费者。
“没想到车会有粉圈”。声明在微博发布后,很多人表示,如果不是车企的组织,那就无法理解了。
其实在新车领域,车主为车企站台已经不是第一次了。419上海车展女车主维权事件发生后,一份中国特斯拉车主的联合声明也在网上走红,其中还提到“特斯拉刹车失灵令人无法理解和不快,需要媒体和网友理性评价和分享驾驶体验。”
“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的感受?”粤冠车市认为这句话完全适用于消费层面。比如,我很难理解那些追随网络名人消费甚至观看消费的消费者。同样,新势力车主也是一群特立独行的消费者,他们敢于尝试新事物,愿意做新技术的“小白鼠”。
而一个新事物的诞生,是要付出代价的。特别是所谓的“自动驾驶”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理性和专业是分裂危险的唯一途径。
注:L3以下事故所有人对事故负责。
目前还没有主机厂可以宣称“自动驾驶”(L3级及以上,事故责任转移到车辆而不是驾驶员)。ADAS只是辅助你驾驶,不要把辅助等同于自动驾驶。
餐饮连锁品牌“美宜好”创始人林文钦的人生,定格在2021年8月12日。他在驾驶蔚来ES8汽车并在Pilot (NOP)上启用导航后,在沈海高速韩江段发生交通事故,享年31岁。
虽然死者家属和蔚来汽车还在等待……他向提取了数据,从汽车市场的许多专业人士那里了解到的结果是,司机本人最有可能承担责任。除非系统紊乱(一般情况下系统会自动退化,不会发生致命事故),在达到L3之前车辆的驾驶责任由驾驶员自己承担,而目前还没有车企宣称产品达到L3级别。
目前国际公认的主流自动驾驶标准是由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SAE)提出的。该标准将所有车辆分为六个自动驾驶级别,即SAE 0(即没有任何自动驾驶功能,完全由人类驾驶员控制)到SAE 5(即全自动驾驶),代表车辆自动驾驶的水平。
中国的标准基本参照SAE。
在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从L1到L5,最根本的变化是事故责任的转移。其中,L3是一个分水岭。只有当车辆达到L3级别,事故责任才会有条件地转移到车辆系统本身,也就是说,只有L3级别以上的车辆发生事故,才有可能由车辆企业承担责任。正因为如此,虽然车企前期会把“自动驾驶”作为营销手段,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车企宣布自己的产品达到了L3,2.3和2.999与L3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也有观点认为L3根本就是个伪命题。即使SAE在今年5月份进一步修改明确了责任范围,即自动驾驶中发生的事故归咎于车辆,驾驶员接管后发生的事情归咎于驾驶员。但当车辆提醒司机接管时,很有可能是司机睡着了,来不及反应。所以L3的责任认定模糊也导致了很多车企直接绕开L3。
此外,为了保证安全性,达到L3级别的车辆需要配备冗余系统,这意味着当一个系统出现故障时,另一个系统仍然可以工作。当然,由于拥有两套系统需要极高的成本和相应的计算能力提升,目前包括特斯拉在内的所有汽车产品都没有冗余系统。
现阶段只有沃尔沃宣称其“公路飞行员”自动驾驶功能已经达到L4,并表示将应用于2022年基于SPA2平台打造的车型,包括新一代XC90、Polestar 3和XC40纯电动车型。但在它推出之前,我们不妨把这当成一种营销行为。
专家:林文钦之死暴露了自动驾驶的技术问题。
虽然的最终调查结果尚未出炉,但根据此前蔚来发布的消息,林文钦的死因是其驾驶蔚来ES8汽车与一辆高速路障工程车迎头相撞,车身受损极其严重。
从这辆蔚来ES8上提取的数据显示,林文钦最后行驶里程为85公里,总时长113分钟,平均时速45.1公里,最高时速114.6公里。NP里程72公里,NIO Pilot自动辅助驾驶功能总时长48分钟,导航辅助里程68公里,时间44分钟。
不管媒体是否质疑项目中存在违规操作,质疑蔚来ES8在这个过程中只是经历了一次突然加速,并没有突然减速。在专家看来,这实际上暴露了自动驾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在某种程度上,预消费是对技术的一种奉献。
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想让自动驾驶走得更顺畅,就不能频繁触发AEB(自动紧急刹车),因为在AEB看来,只要危险就必须刹车。AEB通过阈值进行调整,如果降低阈值,自动驾驶的平顺性将会提高。如果阈值升高,自动dr期间将会频繁制动……ing,而且体验会不好。如何把握这个平衡点,是车企在自动驾驶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自动驾驶的场景太多了。这不是一个像电子NCAP或ADAS有限的场景。可以根据场景设置参数,选择策略。
比如前方有障碍物,车辆是选择绕行还是选择在原路刹车,这是自动驾驶过程中采取的两种策略。车企如果想追求亮点,提高自动驾驶的平顺性和效率,会选择降低AEB触发的门槛,但这也相对降低了紧急制动的安全性。
对自动驾驶的工作条件掌握的越多,解决的能力就越强。自动驾驶的进化就是不断学习如何应对各种工况。但是,即使你掌握了4500个工况,你仍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为路况是无穷无尽的。但是,如果车企掌握了道路上所有几十万种可能的工况,最后回到自动驾驶算法本身,你会发现车辆是不敢动的。在它看来,这太危险了,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
所以对于自动驾驶来说,最终还是要看企业,如何做出平衡,而自动驾驶最难的就是把握平衡点。还要看车企对样本的掌握程度。谁的用户最多,积累的数据越多,自动驾驶就越先进。但是,数据是逐渐积累的。在这个过程中,说白了就是所有车主都在帮车企做实验。
为了获得更多的一线车主数据,很多研发自动驾驶的互联网巨头也进入了造车行列,因为如果不造车,根本无法获得一线数据,自动驾驶的研发也不可能超前。
至于自动驾驶的事故,和你会和老司机撞车是一个道理。目前很难判断谁的自动驾驶技术更先进。如果一个企业不做自动驾驶,用户会认为你落后,但如果做了,用户根本分不清谁做得更好。用户的选择完全取决于企业的推广,而由于一项新技术没有第三方的评测标准,企业把它当成营销噱头是必然的。
老鼠应该具备的伦理道德和自我安全意识。
有人开玩笑说:现阶段谁说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牛逼?找一条山路,坐在车里把路走完。否则其他营销都是噱头。
毋庸置疑,从特斯拉到蔚来再到小鹏的消费者,甚至更多二三线品牌新动力造车的消费者,扣除新能源补贴和牌照限购的影响,本质上都是一群消费创新、勇于尝试新事物的人。新事物总是有其不确定性。
我相信蔚来车主对NP/NOP系统认知的联合声明中的500人接龙是自发的,因为每个人都想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明智而理性的。
因为是新生事物,新生力量造车引发的事故很常见。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在官网公布:自2018年以来,已获悉11辆装有自动驾驶或交通感知巡航控制系统(TACC)的特斯拉汽车与闪灯、闪灯和发光箭头板或反光三角锥板的车辆相撞。特斯拉也是刹车失灵事故频发。8月16日,美国以与停放的应急车辆相撞为由,对特斯拉自动驾驶汽车展开正式调查。
林文钦去世的同一天,在小鹏G3的客户试驾过程中发生了一起事故。8月12日,Xpeng Motors的一名销售人员在向一名测试乘客展示ACC(自适应巡航)功能时,意外以70公里/小时的速度追尾了他前面的一辆静止车辆。
现场照片显示,被追尾的前车后保险杠、行李箱盖、排气管因撞击明显变形,被追尾的这辆小鹏G3车内的安全气囊弹出。幸运的是,车上的人都没事。
站在车企的立场,在没有法律边界的前提下,是否夸大自动驾驶在逻辑上是可行的。这和夸大技术参数是一样的,比如……续航里程,轻量化,省油,不考虑安全本身。既然自己能当裁判,又能当运动员,谁不想做假成绩,给自己的产品找个亮点呢?
对于消费者来说,应该理性看待企业的营销行为。比如之前很多公司把电池泡在水里一个星期做实验,但是郑州发洪水的时候,没有看到有公司站出来说他们的电动车不怕水。
无论消费者前期愿不愿意做一群“吃螃蟹的人”,都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当Xpeng Motors的一个销售人员跟你聊天说“我非常信任车辆的自动驾驶功能”的时候,微笑就可以了。
当马斯克强调自动驾驶中AutoPilot和FSD的能力,甚至一度扬言FSD可以达到L5级别——完全无人驾驶的时候,千万不要相信,因为他根本不会为你的事故负责。
想想蔚来汽车的高管们放下方向盘吃早餐的时候,公司给他们买了多少保险。
当李ONE的车主把主驾驶座和副驾驶座完全放平,躺在车里让副驾控制车辆炫耀的时候,他就当傻子了。
当理想在公众平台上,自以为是的发表自己对自动驾驶不专业的认知和可笑的看法,会让自动驾驶的浑水越来越乱。
消费者一定要理性认识到,那些看起来专业的所谓专业人士,其实还是那么不专业。目前在这个领域他们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自动驾驶”还远没有到来。
看那些傻X在淘宝公然卖“假手”,想想,人生是自己的,要对自己负责。
不要“披着自动驾驶的外衣”进行辅助驾驶指导。不是在网络名人里无脑消费浪费几块钱,或者吃饭买菜拉肚子那么简单。
安全问题不能跟在别人后面。我从心底里尊重技术的先行者,尊重敢于尝试的“小白鼠”。也很庆幸造车新势力能有一群粉丝,有机会推动新技术的发展。但我希望做小白鼠的同时要理性,通过学习真正体验新技术带来的便利,而不是炫耀和误导它,因为无知而为它付出惨痛的代价,成为它发展的牺牲品。
8月19日消息,继18日蔚来车主对NPNOP发表联合声明后,今日,在蔚来App上有数千人参与反对“车主联合声明”。众多车主称,自己不想“被代表”。截至发稿,已有4459人参与。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8月17日,墨西哥锡劳通用汽车厂通过投票决定是否保留集体谈判协议,这是《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USMCA,以下简称《美墨加协定》)中的劳动规则面临的第一次重大考验。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8月18日,麦格纳(Magna)推出全新Mezzo面板(Panel)技术,重新构建电动汽车前脸的外观和功能。
1900/1/1 0:00:002021年8月19日,RoboSense速腾聚创宣布北美新能源车企定点项目的订单交付取得阶段性成果。
1900/1/1 0:00:00日前,特斯拉发布了2021244新固件版本的信息,同时特斯拉称,其中多项功能是根据中国用户反馈,由中国软件研发团队特别开发完成。
1900/1/1 0:00:00日前,有相关消息称,比亚迪海豚将于本月成都车展正式上市。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