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米正式宣布造车以来,其相关动作不断引起业界关注。不久前,有媒体报道称,北京、上海、武汉、合肥、Xi安等地都在争取小米造车项目,但极有可能选择将总部和第一家工厂落户北京。除了选址落户问题,小米汽车的人才招聘也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小米官方宣布造车后不久,官网发布了多条招聘信息。招聘岗位涉及数据平台、车辆基础设施、毫米波算法、前端平台开发等与自动驾驶相关的岗位,而这些招聘岗位都被打上了“急”字,可见小米汽车对自动驾驶人才的迫切需求。
小米官网发布的招聘信息(来源:小米官网截图)
然而,在汽车行业向“新四化”深刻变革的当下,在新兴汽车企业渴望招聘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传统汽车企业却在想方设法限制人才外流。近日,网上流传一份长城汽车制定的涉嫌竞业禁止实体名单,该名单列出了汽车行业近130家企业,涉及国内多家知名汽车企业和零部件厂商。如果员工违反竞业限制协议,需要支付最高80万元的违约金。竞业禁止公司名单曝光后,网友惊呼:“签了这样的竞业禁止协议,就意味着可以告别汽车行业了。”
长城汽车竞争协议部分企业名单(来源:网络)
竞业限制协议限制了谁?
所谓竞业限制协议,是指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禁止员工在离开原单位后的一段时间内加入竞争性企业,包括员工自己创办的与原单位经营范围相同的企业。同时,《劳动合同法》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仅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师以及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巨头的崛起,竞业限制在互联网公司中较为普遍,竞业限制的人员从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逐渐向下蔓延,有的甚至下沉到应届毕业生或实习生。随着竞业禁止人员的扩大,关于竞业禁止的纠纷也时有发生。统计显示,2020年各级法院审结的案件中,涉及竞业禁止的有316件,其中涉及新兴技术行业企业的有93件,占29.4%。
由于汽车行业是人才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加上近年来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的盛行,公司也会限制员工为保护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商业秘密而竞争。加斯帕尔之前就汽车人被限制参赛的情况做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R&D 69%的员工与汽车行业的管理职位签署了竞业禁止协议。这一比例与某主机厂HR“竞业限制协议大多限制R&D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说法基本一致。
竞业禁止协议堵住了员工的“后路”。
在汽车产业向“新四化”转型下,无论是传统汽车企业还是造车新势力,都在智能电动车领域加速布局,随之而来的是相关人才的抢夺。一些造车新势力为了找到合适的人选,往往会开出高于市场价的薪资。比如小米汽车,在某招聘平台上,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相关人员一般开出30-60万的年薪。
在……下在“高薪”的诱惑下,许多传统车企的高级技术人员选择跳槽到新兴车企。某知名招聘平台的猎头顾问表示,“由于新兴车企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一般从业者选择这类公司,要么是因为非常看好新技术的应用前景,要么是因为‘高薪’。”
但由于竞业禁止协议的限制,汽车从业者跳槽并不容易。赵明最近遇到了类似的麻烦。作为一家合资车企的研发员工,入职后签订了竞业禁止协议。工作五年后,赵明在现单位遇到职业发展瓶颈,产生了跳槽的想法。这时候正好有一个猎头给他推荐了一个合适的职位,他的工资增加了不少。但由于公司和赵明所在企业的竞争关系,他还在犹豫。
“汽车企业核心岗位员工入职后基本都会签订竞业禁止协议,但大部分不会启动。”工作多年的资深猎头顾问汤小粉表示,“如果企业启动竞业限制协议,就必须向员工支付符合标准的薪酬,否则竞业限制协议不生效。”
但竞业限制协议是否生效,并不在员工手中。资深人力资源总监于戈指出,现阶段一些公司为了防止商业秘密泄露出去,会默认所有员工都有保密的义务,要求所有员工一刀切地签订竞业禁止协议。至于员工离职是否应该启动竞业限制,主动权完全在公司手里。但员工离职时,因用人单位原因未支付经济补偿金三个月,劳动者可以解除竞业限制协议。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而且如果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按照约定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还是需要遵守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签订了竞业限制协议的员工离职后违反了竞业限制,一旦被原单位起诉,除了要支付一大笔违约金外,还要继续受竞业限制协议的约束。如果他已经加入了受限制的单位,他将不得不离开公司。因此,受到竞业限制的员工在跳槽时会格外谨慎,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紧缺岗位的招聘难度。
新兴企业高端人才问题亟待解决
汽车工业向新四化的深度转型,也加剧了人才结构的重塑。汽车人才研究会会长朱指出,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人才结构的一个明显发展趋势是人员数量大幅上升,从2001年占员工的14%上升到23%,企业事业单位高学历员工比例持续增加。
尽管如此,“新四化”人才短缺也是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分析人士指出,在三电领域的电池细分领域,中国顶尖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与日韩车企仍有较大差距;同时,中国和美国在智力方向的顶尖人才数量和质量上还有很大差距。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指出,产业转型加剧了汽车行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因此企业对R&D人才的需求开始增加,但市场上此类人才存量较少,导致一些顶尖技术人才甚至一位难求的局面。一方面是顶尖技术人才稀缺,另一方面是企业用竞业禁止协议堵住了高科技人才的“退路”,这无疑会给新兴车企招聘核心技术人才带来一系列障碍。
(应采访对象要求,赵明、汤小粉、于戈均为化名。)自小米正式宣布造车以来,其相关动作不断引起业界关注。不久前,有媒体报道称,北京、上海、武汉、合肥、Xi安等地都在争取小米造车项目,但极有可能选择将总部和第一家工厂落户北京。除了选址落户问题,小米汽车的人才招聘也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小米官方宣布造车后不久,官网发布了多条招聘信息。招聘岗位涉及数据平台、车辆基础设施、毫米波算法、前端平台开发等与自动驾驶相关的岗位,而这些招聘岗位都被打上了“急”字,可见小米汽车对自动驾驶人才的迫切需求。
小米官网发布的招聘信息(来源:小米官网截图)
然而,在汽车行业向“新四化”深刻变革的当下,在新兴汽车企业渴望招聘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传统汽车企业却在想方设法限制人才外流。近日,网上流传一份长城汽车制定的涉嫌竞业禁止实体名单,该名单列出了汽车行业近130家企业,涉及国内多家知名汽车企业和零部件厂商。如果员工违反竞业限制协议,需要支付最高80万元的违约金。竞业禁止公司名单曝光后,网友惊呼:“签了这样的竞业禁止协议,就意味着可以告别汽车行业了。”
长城汽车竞争协议部分企业名单(来源:网络)
竞业限制协议限制了谁?
所谓竞业限制协议,是指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禁止员工在离开原单位后的一段时间内加入竞争性企业,包括员工自己创办的与原单位经营范围相同的企业。同时,《劳动合同法》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仅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师以及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巨头的崛起,竞业限制在互联网公司中较为普遍,竞业限制的人员从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逐渐向下蔓延,有的甚至下沉到应届毕业生或实习生。随着竞业禁止人员的扩大,关于竞业禁止的纠纷也时有发生。统计显示,2020年各级法院审结的案件中,涉及竞业禁止的有316件,其中涉及新兴技术行业企业的有93件,占29.4%。
由于汽车行业是人才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加上近年来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的盛行,公司也会限制员工为保护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商业秘密而竞争。加斯帕尔之前就汽车人被限制参赛的情况做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9%的R&D汽车行业员工和管理职位签署了没有……竞争协议。这一比例与某主机厂HR“竞业限制协议大多限制R&D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说法基本一致。
竞业禁止协议堵住了员工的“后路”。
在汽车产业向“新四化”转型下,无论是传统汽车企业还是造车新势力,都在智能电动车领域加速布局,随之而来的是相关人才的抢夺。一些造车新势力为了找到合适的人选,往往会开出高于市场价的薪资。比如小米汽车,在某招聘平台上,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相关人员一般开出30-60万的年薪。
在“高薪”的诱惑下,很多传统车企的高级技师选择跳槽到新兴车企。某知名招聘平台的猎头顾问表示,“由于新兴车企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一般从业者选择这类公司,要么是因为非常看好新技术的应用前景,要么是因为‘高薪’。”
但由于竞业禁止协议的限制,汽车从业者跳槽并不容易。赵明最近遇到了类似的麻烦。作为一家合资车企的研发员工,入职后签订了竞业禁止协议。工作五年后,赵明在现单位遇到职业发展瓶颈,产生了跳槽的想法。这时候正好有一个猎头给他推荐了一个合适的职位,他的工资增加了不少。但由于公司和赵明所在企业的竞争关系,他还在犹豫。
“汽车企业核心岗位员工入职后基本都会签订竞业禁止协议,但大部分不会启动。”工作多年的资深猎头顾问汤小粉表示,“如果企业启动竞业限制协议,就必须向员工支付符合标准的薪酬,否则竞业限制协议不生效。”
但竞业限制协议是否生效,并不在员工手中。资深人力资源总监于戈指出,现阶段一些公司为了防止商业秘密泄露出去,会默认所有员工都有保密的义务,要求所有员工一刀切地签订竞业禁止协议。至于员工离职是否应该启动竞业限制,主动权完全在公司手里。但员工离职时,因用人单位原因未支付经济补偿金三个月,劳动者可以解除竞业限制协议。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而且如果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按照约定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还是需要遵守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签订了竞业限制协议的员工离职后违反了竞业限制,一旦被原单位起诉,除了要支付一大笔违约金外,还要继续受竞业限制协议的约束。如果他已经加入了受限制的单位,他将不得不离开公司。因此,受到竞业限制的员工在跳槽时会格外谨慎,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紧缺岗位的招聘难度。
新兴企业高端人才问题亟待解决
汽车工业向新四化的深度转型,也加剧了人才结构的重塑。汽车人才研究会会长朱指出,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人才结构的一个明显发展趋势是人员数量大幅上升,从2001年占员工的14%上升到23%,企业事业单位高学历员工比例持续增加。
尽管如此,“新四化”人才短缺也是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分析人士指出,在电池细分领域,中国顶尖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与日韩车企仍有很大差距……三电领域;同时,中国和美国在智力方向的顶尖人才数量和质量上还有很大差距。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指出,产业转型加剧了汽车行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因此企业对R&D人才的需求开始增加,但市场上此类人才存量较少,导致一些顶尖技术人才甚至一位难求的局面。一方面是顶尖技术人才稀缺,另一方面是企业用竞业禁止协议堵住了高科技人才的“退路”,这无疑会给新兴车企招聘核心技术人才带来一系列障碍。
(应采访对象要求,赵明、汤小粉、于戈均为化名。)
8月31日,经有关当局审批通过,巴斯夫与杉杉股份共同组建合资企业“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新公司将由巴斯夫持有多数股权(巴斯夫持股:51;杉杉股份持股:49)。
1900/1/1 0:00:008月31日,蔚来发布智能操作系统NIOOS300,并向用户开启推送。
1900/1/1 0:00:00大众前CEO审判或再次推迟调查大众柴油排放丑闻的一家法院8月25日表示,对该公司前首席执行官文德恩(MartinWinterkorn)的审判可能会再次推迟。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能够显著提升训练速度的方法。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8月25日,梅赛德斯奔驰在一份声明中称,该公司首席技术官SajjadKhan将离职,并成立一个技术风险投资基金。
1900/1/1 0:00:00第二十四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开幕。江铃福特携全系家族产品首次单独亮相成都国际车展,标志着江铃福特乘用车展现全新气象,以新举措、新决心、新雄心彰显商乘并举战略进入快车道。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