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可以说是中国互联网巨头将触角伸向自动驾驶领域的元年。
当时国内第一批自动驾驶公司刚刚萌芽,辛辛苦苦投资地图的互联网巨头适时为他们洒下了养分,同时也为他们日后进入这一领域埋下了伏笔。
六年后,自动驾驶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引人注目、最具潜力的投资赛道之一。
近期赛道频繁发生的投融资事件可以证明这一火热现象:今年8月,美团参与轻舟智航1亿美元投资,JD.COM、美团参与马车科技2.7亿美元B轮融资,阿里巴巴投资荣源亓航(有消息称阿里巴巴投资荣源亓航2亿美元,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官方证实)。
如果梳理其复杂的投资脉络,不知不觉间,互联网巨头的自动驾驶帝国也浮出了水面。
一些互联网科技公司,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JD.COM、美团等。,也开始从幕后走到台前。
百度:广撒网布大局。
在Apollo自动驾驶平台正式上线的8个月前,也就是2016年8月,百度已经在威力登秘密投入了自动驾驶领域的第一笔投资。
公开数据显示,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累计投资已达40.4亿美元,其中单年投资超过4次的年份分别为2017年、2018年和2021年。
在过去对17家公司的21次投资中,百度更倾向于投资B轮之前的成长型企业项目。其中,仅有蔚来汽车、威马汽车、西迪之家、博创联合获得百度B轮投资。
目前百度已经在智能汽车、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ADAS、车联网、芯片等方面进行了部署。
在很多领域,智能汽车是投资金额最大、投资轮次最多的投资板块。
其中,威马汽车和蔚来汽车分别获得百度近200亿元和40亿元投资,百度也参与了前者的B到D轮融资。
细数百度的投资路径,也可以窥探其商业路径。
2016年前后,一批自动驾驶公司成立并涌现。然而,自动驾驶必不可少的传感器激光雷达的高成本成为自动驾驶创业公司技术研究和测试的沉重负担,道路测试难以顺利进行。
或者意识到激光雷达是自动驾驶的关键组成部分,百度于2016年投资威力登,作为其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第一笔投资。
2016-2017年,百度主要投资车联网、智能汽车等细分行业。
随着行业内大量自动驾驶相关公司的出现,自动驾驶投资在2018年达到顶峰。
数据显示,当年共发生78起投融资事件,披露的投融资总额为811亿元。2018年,百度还投资了终端物流、激光雷达、车联网、毫米波雷达等五个细分行业。
但此后,由于进展出乎意料,资金逐渐收紧,市场出现悲观和质疑声音,自动驾驶行业遇冷,进入深水区。
相比2016-2018年的大刀阔斧投资,数据显示,2019年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只投资了三家公司,分别是阿波罗智行、博创联动和威马汽车。
然而,在今年正式宣布汽车之后,百度的投资动作明显加快了。短短五个月,完成了对三家公司的投资。其投资领域也较为多元化,涉及自动驾驶、辅助驾驶、毫米波雷达等。
据路透社报道,2017年9月,百度设立了100亿元人民币的自动驾驶基金“阿波罗基金”,与美国竞争对手(特斯拉和Waymo)展开竞争。未来三年,百度将投资100个自动驾驶项目。
公开投资数据显示,百度可能无法达到三年内投资100个自动驾驶项目的目标,但其与全球顶级竞争对手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甚至超越。
阿里巴巴:紧跟形势,逐步加码。
2020年12月,SAIC,张江高科a……阿里集团出资100亿元成立“智造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这意味着阿里巴巴和其他互联网科技公司一样,正式站在了造车的起跑线上。
追溯到2015年,阿里巴巴和SAIC共同成立斑马智行,意图为苹果Carplay开发车载操作系统,这是阿里巴巴进军自动驾驶行业打下的第一颗棋子。
在此之前,阿里巴巴已经广泛投资国内外共享汽车公司。
再看阿里巴巴的投资领域,随着阿里巴巴在自动驾驶领域的主要投资对象从智能交通相关公司转变为智能汽车上下游公司,阿里巴巴也成为服务于交通的幕后工作者和交通道路的使用者。
从2018年到2019年,阿里巴巴不断投资智能交通领域的公司,如Optibus、钱芳科技、智慧、新联科技等。其中,阿里巴巴在2019年斥资35.95亿元成为钱芳科技的第二大股东。
在此期间,阿里巴巴的智能交通项目也在杭州、海口、北京、上海等全国几十个城市遍地开花,甚至走向海外,如新加坡等地区。
随着三大造车新势力的相继上市,阿里巴巴此后加大了对智能汽车的投入。
2020年8月阿里巴巴投资5亿美元Xpeng Motors Cornerstone Wheel后,三个月后又投资18亿元对智造汽车进行战略投资——阿里巴巴不再满足于投资,而是自己去造车了。
值得注意的是,还是越来越火的自驾赛道,阿里巴巴的投资金额从几亿元逐渐增加到几十亿元。
即使排除智能车这种需要高额投入的项目,阿里巴巴近期对斑马智行的战略投资也高达30亿元,远超赛道的平均投入。
从智能交通的布局到下一辆车,投资从几亿元增加到几十亿元。适应时代变化的阿里巴巴,在自动驾驶领域可能会有更大的投资计划。
腾讯:造车碰壁,曲线进入游戏。
如果说百度、阿里巴巴在多点投资过程中因政策、行业变化而涉足智能汽车,那么腾讯则是造车失败后的“迷途”。
2015年,在巨头刚刚注意到自动驾驶的时候,腾讯已经联手富士康、和谐汽车成立了和谐富腾,孵化了拜腾汽车和爱知汽车。
然而,腾讯和富士康在2016年选择退出,因为三家公司在造车上的想法不同。
还是这次失败让腾讯知道了自己的优劣势,腾讯转而加大了对多家智能车企的投资。
仅2017年,腾讯就先后参与了特斯拉、蔚来汽车、威马汽车三家智能车企的四次融资。
其中,腾讯于2017年3月通过旗下黄河投资以17.78亿美元收购特斯拉816.75万股,占股5%,腾讯成为特斯拉第五大股东。
资料显示,腾讯过去五年在自动驾驶领域投资16次,其中智能汽车9次,总投资约41.5亿美元。
在自动驾驶方面,腾讯于2018年首次投资Momenta,并参与其2亿美元战略投资。
2021年,腾讯开始加大在该领域的投入,先后参与了英国自动驾驶软件公司Oxbotica和Momenta的投资,投资金额分别为4700万美元和5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在投资智能车企的同时积极布局车联网,试图从其优越的软件能力切入智能汽车。
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腾讯先后投资四维智联、蘑菇车联、一清科技。
其中,蘑菇车联于2019年2月获得1.2亿美元融资,这是腾讯在该领域最大的一笔投资。
同年,蘑菇车联还与腾讯车联在车联网生态运营服务、无人驾驶、高精地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个领域达成合作。
目前,腾讯的总投资……自动驾驶领域的交易额达51亿美元左右。
JD。COM:专注无人物流,专注自身业务。
相比BAT的大规模投入,京东。COM在自动驾驶方面的投入更为聚焦,即围绕物流领域进行布局。
2016年,JD.COM投资了工购科技,其联合创始人乔林曾表示:“京东。COM目前正在向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方向发展。这次投资工步科技,是为未来无人快递车做准备。”
事实上,JD.COM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增加了对低/高速无人驾驶车辆的投资,为无人物流奠定了基础。
2017年,JD.COM宣布将在长沙经济开发区投资100亿元,在JD.COM建设无人驾驶汽车智能产业基地。
此外,JD.COM同年还宣布与SAIC大通、东风汽车联合研发新能源无人驾驶卡车;东风电动无人卡车由东风汽车和智行哲联合推出。
2017年至2018年,JD.COM先后投资了专注于终端配送物流的深度智能和智能行者。
尽管JD。COM对无人车领域的极大兴趣,几次的投资一般都是几千万人民币,而且大部分都是在B轮之前。
2019年后,JD.COM似乎调整了投资策略——不仅改变了投资方向,还大幅增加了投资。
2019年至2021年8月,JD.COM参与投资蘑菇车联和绞盘科技,投资金额达数亿美元。
事实上,从2014年开始,JD.COM就加大了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投入,并于2016年成立了JD.COM X事业部,主要致力于无人仓、无人机、无人车、无人零售四个领域的研究和探索。
其中,无人车主要包括高/低速的消费级和车辆级产品,包括终端配送机器人、园区物流车、高速干线物流等。
其中就有JD。COM的高速干线物流和终端配送物流车的R&D战略分别演变成两条不同的路径。
在高速干线物流方面,经过几年的研究和探索,JD.COM于2018年发布了自主研发的L4级无人重卡。该车能够独立完成高速行驶、自动转弯、自动避障和紧急制动等功能。
有媒体报道称,JD.COM在2019年3月切断了自动驾驶卡车项目。此后,京东物流选择与马骁智行等公司探索自动驾驶重型卡车,并于今年8月参与了赢泰科技2.7亿美元的投资。
在终端配送物流车方面,JD.COM已与沈航智能、智行者等多个投资对象合作,并联合发布了多项产品。
去年9月,京东物流与厦门金龙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打造低速自动驾驶汽车,推进无人配送车市场化。
今年4月,JD.COM获得了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颁发的全国首批无人配送车辆的车辆编码,获得了无人配送车辆相应的通行权。
值得注意的是,JD.COM关联公司注册了“JD”商标。COM Autopilot”在今年2月。随着京东的扩张。COM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投资,在这个领域还会有更多的新动作。
美团:赶上后期剧集,多领域投资。
在互联网科技公司中,美团似乎姗姗来迟。在成功上市并随后减轻亏损压力两年后,美团于2020年正式开始投入智能驾驶。
2020年李上市在即,美团仓促参与李两轮总额9.3亿美元的融资,成为其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首个投资秀。
要么是今年感受到了自动驾驶行业久违的投资热情和政府的政策支持,要么是2021年第一季度美团新增用户数、单用户年均消费、同比收入均超预期,整体业绩有所提升,给了其投资信心。美团开始在自动驾驶领域大举投资。
援引《华尔街日报》今年4月的消息,美团将从投资者那里筹集100亿美元,用于投资无人机和自动驾驶汽车的配送技术。
从2月到8月,美团已经完成了终端物流、lidar、干线公路、Robotaxi四项投资。其中,美团参与了对何塞科技投资超过3亿美元的D轮融资。
早在几年前,美团就已经围绕外卖业务从低速L4自动驾驶起步,通过无人配送和高精地图的协同发展,构建了自己的自动驾驶地图。
2015年5月,美团加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度学习自动驾驶产业联盟(BDD)。双方将通过技术团队和学术团队之间的深入合作,促进自动驾驶领域高质量数据的共享,加速技术创新……通过产学互动进行无人配送场景和数据的自动驾驶的创新、理论创新和落地应用。
据悉,BDD产业联盟专注于汽车应用中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领域最新技术的研究。
2018年7月,美团正式发布无人配送开放平台,开放场景、技术、运营等。到合伙人,试图吸引足够多合适的合伙人加入。这些企业来自软件、网络、器件、整车、行业。
在此基础上,美团联合众多企业、高校、政府等机构,通过自动驾驶、远程控制等技术的应用,依托物联网技术,可以打通开放道路、公园、楼宇等不同场景。
三年后的2021年,美团发布了新一代自研L4级自动驾驶无人配送车Magic Bag 20,在北京顺义投入运营。
据悉,Magic Bag 20可24小时运行,城市道路行驶里程达到120km。
去年,美团大举投资机器人公司,今年将专注于自动驾驶。对此,王兴曾表示:“因为我们相信,随着无人驾驶技术和智能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为客户创造更好的体验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
总结
除了上述互联网巨头,字节跳动、哔哩哔哩等后起之秀在稳定基础业务后,也将目光投向了自动驾驶。2015年,可以说是中国互联网巨头将触角伸向自动驾驶领域的元年。
当时国内第一批自动驾驶公司刚刚萌芽,辛辛苦苦投资地图的互联网巨头适时为他们洒下了养分,同时也为他们日后进入这一领域埋下了伏笔。
六年后,自动驾驶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引人注目、最具潜力的投资赛道之一。
近期赛道频繁发生的投融资事件可以证明这一火热现象:今年8月,美团参与轻舟智航1亿美元投资,JD.COM、美团参与马车科技2.7亿美元B轮融资,阿里巴巴投资荣源亓航(有消息称阿里巴巴投资荣源亓航2亿美元,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官方证实)。
如果梳理其复杂的投资脉络,不知不觉间,互联网巨头的自动驾驶帝国也浮出了水面。
一些互联网科技公司,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JD.COM、美团等。,也开始从幕后走到台前。
百度:广撒网布大局。
在Apollo自动驾驶平台正式上线的8个月前,也就是2016年8月,百度已经在威力登秘密投入了自动驾驶领域的第一笔投资。
公开数据显示,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累计投资已达40.4亿美元,其中单年投资超过4次的年份分别为2017年、2018年和2021年。
在过去对17家公司的21次投资中,百度更倾向于投资B轮之前的成长型企业项目。其中,仅有蔚来汽车、威马汽车、西迪之家、博创联合获得百度B轮投资。
目前百度已经在智能汽车、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ADAS、车联网、芯片等方面进行了部署。
在很多领域,智能汽车是投资金额最大、投资轮次最多的投资板块。
其中,威马汽车和蔚来汽车分别获得百度近200亿元和40亿元投资,百度也参与了前者的B到D轮融资。
细数百度的投资路径,也可以窥探其商业路径。
2016年前后,一批自动驾驶公司成立并涌现。然而,自动驾驶必不可少的传感器激光雷达的高成本成为自动驾驶创业公司技术研究和测试的沉重负担,道路测试难以顺利进行。
或者意识到激光雷达是自动驾驶的关键组成部分,百度于2016年投资威力登,作为其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第一笔投资。
从2016年到2017年,白……主要投资于车联网、智能汽车等细分行业。
随着行业内大量自动驾驶相关公司的出现,自动驾驶投资在2018年达到顶峰。
数据显示,当年共发生78起投融资事件,披露的投融资总额为811亿元。2018年,百度还投资了终端物流、激光雷达、车联网、毫米波雷达等五个细分行业。
但此后,由于进展出乎意料,资金逐渐收紧,市场出现悲观和质疑声音,自动驾驶行业遇冷,进入深水区。
相比2016-2018年的大刀阔斧投资,数据显示,2019年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只投资了三家公司,分别是阿波罗智行、博创联动和威马汽车。
然而,在今年正式宣布汽车之后,百度的投资动作明显加快了。短短五个月,完成了对三家公司的投资。其投资领域也较为多元化,涉及自动驾驶、辅助驾驶、毫米波雷达等。
据路透社报道,2017年9月,百度设立了100亿元人民币的自动驾驶基金“阿波罗基金”,与美国竞争对手(特斯拉和Waymo)展开竞争。未来三年,百度将投资100个自动驾驶项目。
公开投资数据显示,百度可能无法达到三年内投资100个自动驾驶项目的目标,但其与全球顶级竞争对手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甚至超越。
阿里巴巴:紧跟形势,逐步加码。
2020年12月,SAIC、张江高科、阿里集团出资100亿元成立“智造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这意味着阿里巴巴和其他互联网科技公司一样,正式站在了造车的起跑线上。
追溯到2015年,阿里巴巴和SAIC共同成立斑马智行,意图为苹果Carplay开发车载操作系统,这是阿里巴巴进军自动驾驶行业打下的第一颗棋子。
在此之前,阿里巴巴已经广泛投资国内外共享汽车公司。
再看阿里巴巴的投资领域,随着阿里巴巴在自动驾驶领域的主要投资对象从智能交通相关公司转变为智能汽车上下游公司,阿里巴巴也成为服务于交通的幕后工作者和交通道路的使用者。
从2018年到2019年,阿里巴巴不断投资智能交通领域的公司,如Optibus、钱芳科技、智慧、新联科技等。其中,阿里巴巴在2019年斥资35.95亿元成为钱芳科技的第二大股东。
在此期间,阿里巴巴的智能交通项目也在杭州、海口、北京、上海等全国几十个城市遍地开花,甚至走向海外,如新加坡等地区。
随着三大造车新势力的相继上市,阿里巴巴此后加大了对智能汽车的投入。
2020年8月阿里巴巴投资5亿美元Xpeng Motors Cornerstone Wheel后,三个月后又投资18亿元对智造汽车进行战略投资——阿里巴巴不再满足于投资,而是自己去造车了。
值得注意的是,还是越来越火的自驾赛道,阿里巴巴的投资金额从几亿元逐渐增加到几十亿元。
即使排除智能车这种需要高额投入的项目,阿里巴巴近期对斑马智行的战略投资也高达30亿元,远超赛道的平均投入。
从智能交通的布局到下一辆车,投资从几亿元增加到几十亿元。适应时代变化的阿里巴巴,在自动驾驶领域可能会有更大的投资计划。
腾讯:造车碰壁,曲线进入游戏。
如果说百度、阿里巴巴在多点投资过程中因政策、行业变化而涉足智能汽车,那么腾讯则是造车失败后的“迷途”。
2015年,在巨头刚刚注意到自动驾驶的时候,腾讯已经联手富士康、和谐汽车成立了和谐富腾,孵化了拜腾汽车和爱知汽车。
然而,腾讯和富士康在2016年选择退出,因为三家公司在造车上的想法不同。
还是这次失败让腾讯知道了自己的a……利弊,腾讯转而加大对多家智能汽车公司的投资。
仅2017年,腾讯就先后参与了特斯拉、蔚来汽车、威马汽车三家智能车企的四次融资。
其中,腾讯于2017年3月通过旗下黄河投资以17.78亿美元收购特斯拉816.75万股,占股5%,腾讯成为特斯拉第五大股东。
资料显示,腾讯过去五年在自动驾驶领域投资16次,其中智能汽车9次,总投资约41.5亿美元。
在自动驾驶方面,腾讯于2018年首次投资Momenta,并参与其2亿美元战略投资。
2021年,腾讯开始加大在该领域的投入,先后参与了英国自动驾驶软件公司Oxbotica和Momenta的投资,投资金额分别为4700万美元和5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在投资智能车企的同时积极布局车联网,试图从其优越的软件能力切入智能汽车。
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腾讯先后投资四维智联、蘑菇车联、一清科技。
其中,蘑菇车联于2019年2月获得1.2亿美元融资,这是腾讯在该领域最大的一笔投资。
同年,蘑菇车联还与腾讯车联在车联网生态运营服务、无人驾驶、高精地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个领域达成合作。
目前,腾讯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总投资已达约51亿美元。
JD。COM:专注无人物流,专注自身业务。
相比BAT的大规模投入,京东。COM在自动驾驶方面的投入更为聚焦,即围绕物流领域进行布局。
2016年,JD.COM投资了工购科技,其联合创始人乔林曾表示:“京东。COM目前正在向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方向发展。这次投资工步科技,是为未来无人快递车做准备。”
事实上,JD.COM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增加了对低/高速无人驾驶车辆的投资,为无人物流奠定了基础。
2017年,JD.COM宣布将在长沙经济开发区投资100亿元,在JD.COM建设无人驾驶汽车智能产业基地。
此外,JD.COM同年还宣布与SAIC大通、东风汽车联合研发新能源无人驾驶卡车;东风电动无人卡车由东风汽车和智行哲联合推出。
2017年至2018年,JD.COM先后投资了专注于终端配送物流的深度智能和智能行者。
尽管JD。COM对无人车领域的极大兴趣,几次的投资一般都是几千万人民币,而且大部分都是在B轮之前。
2019年后,JD.COM似乎调整了投资策略——不仅改变了投资方向,还大幅增加了投资。
2019年至2021年8月,JD.COM参与投资蘑菇车联和绞盘科技,投资金额达数亿美元。
事实上,从2014年开始,JD.COM就加大了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投入,并于2016年成立了JD.COM X事业部,主要致力于无人仓、无人机、无人车、无人零售四个领域的研究和探索。
其中,无人车主要包括高/低速的消费级和车辆级产品,包括终端配送机器人、园区物流车、高速干线物流等。
其中就有JD。COM的高速干线物流和终端配送物流车的R&D战略分别演变成两条不同的路径。
在高速干线物流方面,经过几年的研究和探索,JD.COM于2018年发布了自主研发的L4级无人重卡。该车能够独立完成高速行驶、自动转弯、自动避障和紧急制动等功能。
有媒体报道称,JD.COM在2019年3月切断了自动驾驶卡车项目。此后,京东物流选择与马骁智行等公司探索自动驾驶重型卡车,并于今年8月参与了赢泰科技2.7亿美元的投资。
在终端配送物流车方面,JD.COM已与沈航智能、智行者等多个投资对象合作,并联合发布了多项产品。
去年9月,京东物流与厦门金龙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打造低速自动驾驶汽车,推进无人配送车市场化。
今年4月,JD.COM获得了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颁发的全国首批无人配送车辆的车辆编码,获得了无人配送车辆相应的通行权。
值得注意的是,JD.COM关联公司注册了“JD”商标。COM Autopilot”在今年2月。随着京东的扩张。COM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投资,在这个领域还会有更多的新动作。
美团:赶上后期剧集,多领域投资。
在互联网科技公司中,美团似乎姗姗来迟。在成功上市并随后减轻亏损压力两年后,美团于2020年正式开始投入智能驾驶。
2020年李上市在即,美团仓促参与李两轮总额9.3亿美元的融资,成为其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首个投资秀。
要么是今年感受到了自动驾驶行业久违的投资热情和政府的政策支持,要么是2021年第一季度美团新增用户数、单用户年均消费、同比收入均超预期,整体业绩有所提升,给了其投资信心。美团开始在自动驾驶领域大举投资。
援引《华尔街日报》今年4月的消息,美团将从投资者那里筹集100亿美元,用于投资无人机和自动驾驶汽车的配送技术。
从2月到8月,美团已经完成了终端物流、lidar、干线公路、Robotaxi四项投资。其中,美团参与了对何塞科技投资超过3亿美元的D轮融资。
早在几年前,美团就已经围绕外卖业务从低速L4自动驾驶起步,通过无人配送和高精地图的协同发展,构建了自己的自动驾驶地图。
2015年5月,美团加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度学习自动驾驶产业联盟(BDD)。双方将通过技术团队和学术团队之间的深入合作,促进自动驾驶领域高质量数据的共享,加速技术创新……通过产学互动进行无人配送场景和数据的自动驾驶的创新、理论创新和落地应用。
据悉,BDD产业联盟专注于汽车应用中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领域最新技术的研究。
2018年7月,美团正式发布无人配送开放平台,开放场景、技术、运营等。到合伙人,试图吸引足够多合适的合伙人加入。这些企业来自软件、网络、器件、整车、行业。
在此基础上,美团联合众多企业、高校、政府等机构,通过自动驾驶、远程控制等技术的应用,依托物联网技术,可以打通开放道路、公园、楼宇等不同场景。
三年后的2021年,美团发布了新一代自研L4级自动驾驶无人配送车Magic Bag 20,在北京顺义投入运营。
据悉,Magic Bag 20可24小时运行,城市道路行驶里程达到120km。
去年,美团大举投资机器人公司,今年将专注于自动驾驶。对此,王兴曾表示:“因为我们相信,随着无人驾驶技术和智能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为客户创造更好的体验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
总结
除了上述互联网巨头,字节跳动、哔哩哔哩等后起之秀在稳定基础业务后,也将目光投向了自动驾驶。值得注意的是,自动驾驶赛道的投资日趋频繁,业内分为两种不同的观点。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些新变化可能会因为软件定义车的加速、L4公司落地的快速推进、行业资金的回暖而进一步改善投融资环境。另一种观点认为,投资者越来越重视营收指标和财务指标,满足a股和美股的上市要求将成为决定投资者是否投资的重要因素。在公司营收指标和财务指标不符合a股上市要求,美股同时收紧的情况下,资本会更加谨慎。
两种观点揭示了自动驾驶行业完全不同的两个侧面。
前者揭示了自动驾驶行业欣欣向荣,前景光明;后者说明行业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处于腰部和尾部的自驾公司可能会因为资金不足而面临淘汰。
也许这就是一个行业发展必经的时期。
行业洗牌也将开始。如何在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投资春天里生存下来,将成为很多自动驾驶公司必须回答的问题。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微信官方账号:雷锋网)
雷锋的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见转载说明。值得注意的是,自动驾驶赛道的投资日趋频繁,业内分为两种不同的观点。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些新变化可能会因为软件定义车的加速、L4公司落地的快速推进、行业资金的回暖而进一步改善投融资环境。另一种观点认为,投资者越来越重视营收指标和财务指标,满足a股和美股的上市要求将成为决定投资者是否投资的重要因素。在公司营收指标和财务指标不符合a股上市要求,美股同时收紧的情况下,资本会更加谨慎。
两种观点揭示了自动驾驶行业完全不同的两个侧面。
前者揭示了自动驾驶行业欣欣向荣,前景光明;后者说明行业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处于腰部和尾部的自驾公司可能会因为资金不足而面临淘汰。
也许这就是一个行业发展必经的时期。
行业洗牌也将开始。如何在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投资春天里生存下来,将成为很多自动驾驶公司必须回答的问题。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微信官方账号:雷锋网)
雷锋的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见转载说明。
极星宣布加速市场扩张,计划于2022年底前将业务扩展到全球30个市场。今年7月,极星宣布其2021年的全球市场数量将翻倍,由9个增至18个。此外,极星计划在2022年底前再新增12个市场。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9月6日,位置数据和技术平台HERETechnologies宣布,梅赛德斯奔驰全新DRIVEPILOT系统将搭载HERE的高清实时地图(HDLiveMap)。
1900/1/1 0:00:00马自达(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今天发布了2021年8月马自达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业绩(零售)。2021年8月的销量为12528台。
1900/1/1 0:00:00日前,第一电动获悉,特斯拉已正式建成开通横贯茶马古道,从云南昆明直达西藏定日县的滇藏线超级充电线路。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戴姆勒、宝马、大众、福特、雷诺等公司仍在努力应对全球芯片短缺带来的影响。
1900/1/1 0:00:00北京时间9月7日,现代汽车集团在氢之日“HydrogenWave”活动上发布了最新基于氢能源技术的战略规划,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