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ID真的不容易。串联住半年。
以ID.4为例,上市前夕,几乎全网都对这款全新的MEB纯电动平台打造的大众新车型寄予厚望,甚至评价其为上汽大众王者归来、一汽大众销售开源的重要筹码。2021上海车展期间,大众中国CEO冯也透露“ID.4的销量增长很快,订单量很好”。
但是当初我是多么的期待,上市之后又是多么的失望。
数据显示,5月份,大众两款ID.4电动SUV——id . 4x和id . 4 CROZZ——在华销量刚刚突破1000辆,而这个数字比4月份还要少。上市前夕的高期待与到店后的不如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外,大众品牌电动化转型的说辞推了大众ID。串联到最前端。
而其表现,不仅让冯的发言有些尴尬,也让一位高层对大众实现新能源汽车9%市场份额的美好希望。
打脸总是来得及时。在人们质疑ID.4性能的同时,随着ID.6的到来,以及这半年来与国内消费者的磨合,ID的销量。系列逐渐普及,6月交付3000辆,7月交付近6000辆,8月交付7000辆- ID。Series在缺芯、限产、大众燃油车阵营溃败的逆境中逐步攀升。
现在是10月份,在众多新能源汽车品牌发布信息的间隙,大众中国也发布了9月份的交车信息。
大众中国官方数据显示,南北大众ID系列四款车型9月份交付10126辆,高于8月份的7023辆。272%的环比增长虽然有点生硬,但也能说明ID.6甚至ID的市场存在感。级数在上升。
一万不多,一万不容易。
考虑到当今复杂的市场环境,作为后来者,大众ID系列的交付量还能这么快破万,这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
第一个问题是芯片短缺。
“缺芯”可以说是今年汽车行业最大的焦虑。自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各大芯片厂暂时关闭,制约了国际市场的半导体供应秩序,进而导致芯片短缺。此外,东南亚国家的新冠肺炎疫情此前曾再次蔓延,因此短缺问题将持续一段时间,并呈现长期趋势。
据新华财经此前报道,在芯荒大潮下,芯片价格持续走低。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去年部分德国产芯片的价格为3.5元一颗,今年单价已涨到16.5元,比之前一颗芯片的价格高出近5倍。
即使部分车企试图通过加钱的方式寻找渠道获取筹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自身的问题,但从整个行业来看,很多车企仍然处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通用、大众、日产、特斯拉等公司相继宣布将减少部分车型的分销,均被归为“芯片荒”。
其次,限产问题。
2021年9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提高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程度方案》,对“能源消费双控”给出了更加完善的指标设定和分解实施机制,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严格执行节能审查制度。
因此,在上半年地区能源消费双控目标完成情况的晴雨表中,许多降低了能源消费强度并给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一级预警的地区……到2021年,中国将通过停产和限电来控制能源消耗,以实现年度目标。
大众汽车似乎也对这次停电负有责任。不久前甚至有消息称,未经证实的上汽大众受限电限制,产能萎缩。比如旗下小型车Polo、途凯、新桑即日起至12月31日停产,途观L减产。
此外,燃油车阵营受挫的问题也让大众品牌在这两年大跌。
自从2019年帕萨特在平安夜与苹果相撞后,上汽大众似乎被抢走了灵魂。去年是“跌不休”,今年受芯片和限产影响,表现也很一般。南方大众的挫败不仅是SAIC的挫败,也是大众品牌的挫败。但是,ID的糟糕表现。系列,除了进入市场后缺乏市场的磨合,价格问题和缺芯导致消费者持币观望,难免有被燃油车“连坐”之罪的嫌疑。
另外,我们再来看看国内“韦小立”三兄弟从零到一万实现月销量用了多长时间,就能感受到ID系列的不易。
从2014年成立,到2018年在纽交所上市,再到9月份交付1万辆车,蔚来汽车用了7年的时间,有着相对较好的风评(服务和动力交换系统)。而在第三季度上半段市场表现最好的李,由于产能和芯片的不足,9月份连破万辆的目标都没有实现。
月销量过万对新能源车企意义重大。意味着该品牌在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基本站稳了脚跟,甚至占据了一定的地位。所以从第一次交付开始,“威小李”的短期目标就是年销量超过10万辆,也就是说要基本保证月销量超过1万辆。
现在基本都实现了,也成为了国内造车新势力公认的头部企业。
ID.3的到来和id.series的期待。
身份证。处于各种困境中的系列,不得不面对一批新的强大势力的围攻。所以,要抛出这样的快攻,并不容易。但退一步说,ID只是时间问题。串联突破,可以也必须。
目前来看,突破不容易,但也不多。大众这种老牌传统车企的态度太明显了,就是把未来的命运交给新能源转型和ID系列。仅仅一万多的月销量显然容纳不下大众引领新时代的雄心。
虽然破万对于ID来说远远不够。系列,绝对是好消息。因为这样的表现,大众成功解锁了成为合资品牌纯电动汽车中第一家交付量过万的传统车企的成就。同时,在一定程度上,ID系列也配得上这个阶段性的成就。
首先,经过半年的市场磨合,第一批用户有了第一手的用车体验和用车反馈,让消费者对ID系列的两款车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其自身的特点,比如“真诚续航”也在不断拓展。其次,特斯拉的各种负面新闻和消费者的“疲劳”也给了ID系列可乘之机。
身份证。曾经被很多人看不起的系列,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上攀升。
成绩的背后,最离不开的是大众自身的努力。从全新的销售模式到缺芯时代的产能优化,从厂商的大力营销到每一个销售人员的有效培训...在批评大众丢掉部分燃油车型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对其在ID系列上的努力视而不见。
另一方面,对于大众来说,好消息并不仅限于月销量。别忘了,这个成绩是啊……ved是在ID.3这个欧洲纯电的市场没有在中国上市的条件下。
放眼千里之外的欧洲,ID系列的老大哥ID.3正在疯狂“杀戮”。
这是继甲壳虫和高尔夫之后,大众希望的第三款重要车型。自2020年9月上市以来,大众ID.3在这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在欧洲获得了超过14.4万份订单。今年上半年,ID.3市场需求旺盛,使得大众在短时间内成为欧洲纯电市场的领头羊。8月,它成为包括德国、英国、爱尔兰、奥地利和瑞士在内的许多市场上最受欢迎的纯电动汽车。
大众还公布了一个有趣的数据。根据大众汽车的统计,在众多订单中,约有50%是大众汽车品牌的新客户,这意味着大众汽车通过ID.3车型吸引了超过7万名新用户。
回顾一个多月前的成都车展,大众ID.3正式亮相。第一个ID。系列车型和上汽大众官方说顶配不超过20万...使得这款紧凑型两厢车迅速成为各大平台的流量密码,其受欢迎程度可想而知。
根据之前的消息,大众ID.3预计月底上市。届时,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期待,在欧洲新能源市场肆虐的猛兽将投入中国市场,带来ID系列的增量和对中国新能源市场格局的冲击。
10月8日上午,国庆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汽车公社照常召开例会。突然,一个电话打断了我的演讲。打开手机一看来电号码,我笑了——这是上半年我在逛店的时候上汽大众打来的电话,告诉我ID.3到店了,问有没有买车的需求。
这个号码是我逛了半年店收到的三次。一次店铺拜访,三次回访,除了揭示销售所承受的销售压力,我看到了更多大众在ID上所做的努力。系列。因此,我又多了一个期待ID的理由。系列。大众ID真的不容易。串联住半年。
以ID.4为例,上市前夕,几乎全网都对这款全新的MEB纯电动平台打造的大众新车型寄予厚望,甚至评价其为上汽大众王者归来、一汽大众销售开源的重要筹码。2021上海车展期间,大众中国CEO冯也透露“ID.4的销量增长很快,订单量很好”。
但是当初我是多么的期待,上市之后又是多么的失望。
数据显示,5月份,大众两款ID.4电动SUV——id . 4x和id . 4 CROZZ——在华销量刚刚突破1000辆,而这个数字比4月份还要少。上市前夕的高期待与到店后的不如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外,大众品牌电动化转型的说辞推了大众ID。串联到最前端。
而其表现,不仅让冯的发言有些尴尬,也让一位高层对大众实现新能源汽车9%市场份额的美好希望。
打脸总是来得及时。在人们质疑ID.4性能的同时,随着ID.6的到来,以及这半年来与国内消费者的磨合,ID的销量。系列逐渐普及,6月交付3000辆,7月交付近6000辆,8月交付7000辆- ID。Series在缺芯、限产、大众燃油车阵营溃败的逆境中逐步攀升。
现在是10月份,在众多新能源汽车品牌发布信息的间隙,大众中国也发布了9月份的交车信息。
大众中国官方数据显示,南北大众ID系列四款车型9月份交付10126辆,高于8月份的7023辆。……虽然272%的环比增长有些生硬,但也能说明ID.6甚至ID的市场存在感。级数在上升。
一万不多,一万不容易。
考虑到当今复杂的市场环境,作为后来者,大众ID系列的交付量还能这么快破万,这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
第一个问题是芯片短缺。
“缺芯”可以说是今年汽车行业最大的焦虑。自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各大芯片厂暂时关闭,制约了国际市场的半导体供应秩序,进而导致芯片短缺。此外,东南亚国家的新冠肺炎疫情此前曾再次蔓延,因此短缺问题将持续一段时间,并呈现长期趋势。
据新华财经此前报道,在芯荒大潮下,芯片价格持续走低。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去年部分德国产芯片的价格为3.5元一颗,今年单价已涨到16.5元,比之前一颗芯片的价格高出近5倍。
即使部分车企试图通过加钱的方式寻找渠道获取筹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自身的问题,但从整个行业来看,很多车企仍然处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通用、大众、日产、特斯拉等公司相继宣布将减少部分车型的分销,均被归为“芯片荒”。
其次,限产问题。
2021年9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提高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程度方案》,对“能源消费双控”给出了更加完善的指标设定和分解实施机制,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严格执行节能审查制度。
因此,在2021年上半年地区能源消费双控目标完成情况的晴雨表中,许多降低了能源消费强度、给出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一级预警的地区,都在通过停产限电来控制能源消费,以完成年度目标。
大众汽车似乎也对这次停电负有责任。不久前甚至有消息称,未经证实的上汽大众受限电限制,产能萎缩。比如旗下小型车Polo、途凯、新桑即日起至12月31日停产,途观L减产。
此外,燃油车阵营受挫的问题也让大众品牌在这两年大跌。
自从2019年帕萨特在平安夜与苹果相撞后,上汽大众似乎被抢走了灵魂。去年是“跌不休”,今年受芯片和限产影响,表现也很一般。南方大众的挫败不仅是SAIC的挫败,也是大众品牌的挫败。但是,ID的糟糕表现。系列,除了进入市场后缺乏市场的磨合,价格问题和缺芯导致消费者持币观望,难免有被燃油车“连坐”之罪的嫌疑。
另外,我们再来看看国内“韦小立”三兄弟从零到一万实现月销量用了多长时间,就能感受到ID系列的不易。
从2014年成立,到2018年在纽交所上市,再到9月份交付1万辆车,蔚来汽车用了7年的时间,有着相对较好的风评(服务和动力交换系统)。而在第三季度上半段市场表现最好的李,由于产能和芯片的不足,9月份连破万辆的目标都没有实现。
月销量过万对新能源车企意义重大。意味着这个品牌有基础……y在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站稳了脚跟,甚至占据了一定的地位。所以从第一次交付开始,“威小李”的短期目标就是年销量超过10万辆,也就是说要基本保证月销量超过1万辆。
现在基本都实现了,也成为了国内造车新势力公认的头部企业。
ID.3的到来和id.series的期待。
身份证。处于各种困境中的系列,不得不面对一批新的强大势力的围攻。所以,要抛出这样的快攻,并不容易。但退一步说,ID只是时间问题。串联突破,可以也必须。
目前来看,突破不容易,但也不多。大众这种老牌传统车企的态度太明显了,就是把未来的命运交给新能源转型和ID系列。仅仅一万多的月销量显然容纳不下大众引领新时代的雄心。
虽然破万对于ID来说远远不够。系列,绝对是好消息。因为这样的表现,大众成功解锁了成为合资品牌纯电动汽车中第一家交付量过万的传统车企的成就。同时,在一定程度上,ID系列也配得上这个阶段性的成就。
首先,经过半年的市场磨合,第一批用户有了第一手的用车体验和用车反馈,让消费者对ID系列的两款车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其自身的特点,比如“真诚续航”也在不断拓展。其次,特斯拉的各种负面新闻和消费者的“疲劳”也给了ID系列可乘之机。
身份证。曾经被很多人看不起的系列,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上攀升。
成绩的背后,最离不开的是大众自身的努力。从全新的销售模式到缺芯时代的产能优化,从厂商的大力营销到每一个销售人员的有效培训...在批评大众丢掉部分燃油车型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对其在ID系列上的努力视而不见。
另一方面,对于大众来说,好消息并不仅限于月销量。别忘了,这个成绩是在ID.3这个欧洲纯电的市场还没有在国内上市的情况下取得的。
放眼千里之外的欧洲,ID系列的老大哥ID.3正在疯狂“杀戮”。
这是继甲壳虫和高尔夫之后,大众希望的第三款重要车型。自2020年9月上市以来,大众ID.3在这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在欧洲获得了超过14.4万份订单。今年上半年,ID.3市场需求旺盛,使得大众在短时间内成为欧洲纯电市场的领头羊。8月,它成为包括德国、英国、爱尔兰、奥地利和瑞士在内的许多市场上最受欢迎的纯电动汽车。
大众还公布了一个有趣的数据。根据大众汽车的统计,在众多订单中,约有50%是大众汽车品牌的新客户,这意味着大众汽车通过ID.3车型吸引了超过7万名新用户。
回顾一个多月前的成都车展,大众ID.3正式亮相。第一个ID。系列车型和上汽大众官方说顶配不超过20万...使得这款紧凑型两厢车迅速成为各大平台的流量密码,其受欢迎程度可想而知。
根据之前的消息,大众ID.3预计月底上市。届时,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期待,在欧洲新能源市场肆虐的猛兽将投入中国市场,带来ID系列的增量和对中国新能源市场格局的冲击。
10月8日上午,国庆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汽车公社照常召开例会。突然,一个电话打断了我的演讲。当我打开手机,看着来电号码,我笑了——这是一个……上半年到店的时候上汽大众的ll,告诉我ID.3到店了,问有没有买车的需求。
这个号码是我逛了半年店收到的三次。一次店铺拜访,三次回访,除了揭示销售所承受的销售压力,我看到了更多大众在ID上所做的努力。系列。因此,我又多了一个期待ID的理由。系列。
刚刚过去的国庆小长假,把假期的出行痛点再次暴露无疑。
1900/1/1 0:00:0010月12日,岚图汽车与武汉马拉松组委会举办签约仪式,成为武汉马拉松官方合作伙伴,岚图FREE车型将担任赛事官方指定用车。
1900/1/1 0:00:00通用汽车官网消息称,已经与电池供应商LG化学就雪佛兰Bolt参数询价的召回成本问题达成了协议,LG同意最高将会向通用汽车赔偿1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25亿元)。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两年前,前日产总裁卡洛斯戈恩(CarlosGhosn)在被捕接近两年后逃离日本。他如今再度表示,在日产和雷诺的指控面前,他将捍卫自己的权力。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10月12日,美国众议院107名民主党众议院议员敦促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NancyPelosi保留一项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电动汽车电池技术领导者OneDBatterySciences宣布,开始在华盛顿摩西湖(MosesLakeWA)建设首批试点工厂。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