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来源:pexels
作者|苏鹏
编辑|李欢欢
即将到来的2022年注定是激战的一年。
据《未来汽车日报》不完全统计,备受关注的热门车型,如蔚来ET7、柯灵09、SAIC奥迪A7L、杜畿汽车首款车型等已确定于2022年交付/亮相。
其中,约有5-10款将搭载激光雷达,因此业内人士将2022年视为激光雷达量产元年。
同时,困扰汽车行业已久的“芯片荒”可能在2022年得到缓解。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渐江表示,汽车行业的芯片短缺率有望从目前2022年的50%恢复到2020年底的20%。该协会秘书长崔东树乐观地认为,2022年春节销售高峰过后,芯片短缺的情况将得到彻底缓解。
“粮草”安全,市场将进一步迎来充分竞争。2022年合资车企股比将全面放开。会不会有更多的外国车企效仿特斯拉,在中国市场设立自己的大门?
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令人望而生畏的2022年,汽车市场可能会形成全新的竞争格局。
激光雷达分批登机
随着特斯拉NOA、蔚来NOP、小鹏NGP的大规模推广,高阶智能驾驶成为智能电动车竞争的焦点。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约翰·卡尔伯格(Johan Karlberg)认为,汽车行业的利润将基于自动驾驶进行重新分配。
在这场智能驾驶的话语权争夺战中,激光雷达被视为实现L3-L4自动驾驶的最优方案。百度自动驾驶的开发者闻战告诉未来汽车日报,“目前业内普遍认为L3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离不开激光雷达。”
闻战解释说,激光雷达可以很好地取代毫米波雷达。与后者相比,前者探测范围更广,精度更高,弥补了毫米波雷达无法对周围障碍物进行精确建模的缺陷。

魏玛M7激光雷达来源:魏玛官方
为了抢占技术高地,越来越多的车企在高端智能驾驶量产车项目中加入激光雷达。今年年初,蔚来发布了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汽车ET7。随后,广汽爱安、智极、极狐等品牌相继发布了自己的激光雷达“登车”计划。
2022年,激光雷达将迎来大规模落地。未来汽车日报梳理各车企的产品规划发现,蔚来ET7、智极L7、SAIC R ES33、长安方舟、长城WEY摩卡、杜畿跨界SUV等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均在2022年发布/交付。沃尔沃和广汽爱安也表示,搭载激光雷达的L4自动驾驶车型最快将于2022年上市。
而在自动驾驶领域地位不俗的特斯拉,对激光雷达嗤之以鼻,却采用了纯视觉方案,其秘密武器就是神经网络训练超级计算机系统Dojo。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确信,Dojo可以处理大量视频数据,仅通过视觉就可以实现自动驾驶。
而且,马斯克最近表示,最快将于2022年在自动驾驶汽车上安装Dojo芯片。
在闻战看来,如果以安全为准绳,那么依靠激光雷达的自动驾驶方案更好。虽然特斯拉的纯视觉自动驾驶方案比激光雷达快,但如果想保证驾驶安全,就需要CPU芯片。周围环境有很强的计算能力。
在马斯克看来,这显然不是问题。马斯克曾透露,特斯拉的Dojo超级芯片可以实现每秒1000千兆次浮点运算。“如果Dojo芯片能够达到这样的计算水平,那么特斯拉的纯视觉解决方案将比激光雷达更有优势。”闻战坦率地说。
摆脱“缺芯”魔咒?
自2020年以来,全球汽车行业一直受到芯片短缺的困扰。咨询公司Alixpartners表示,由于缺乏核心等因素,供应链并不顺畅。2021年全球产量可能减少770万辆,全球汽车制造商可能损失2100亿美元。
“核心之痛”牵动着全球汽车市场的神经,对中国来说很难……不受其影响的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今年9月汽车产量207.7万辆,同比下降17.9%;1-9月汽车产量1824.3万辆,同比增长7.5%。

资料来源:pexels
“芯片短缺严重影响了汽车生产的供应。第四季度的表现会好于第三季度,但仍会出现负增长。今年中国车市销量已经很难达到年初4%正增长的预期。”中汽协副总工程师徐海东坦言。
在“芯荒”下,很多车企被迫减少配置。2021年7月5日起,部分国产奥迪车型在交付时将只提供一把遥控钥匙;不少宝马车型取消了标准的手机无线充电/Wi-Fi热点/数字键配置;理想和小鹏也在近期提出了“先交付雷达,再安装雷达”的解决方案。
然而,这种困境可能不会持续太久,很多车企已经主动出击,主动将筹码握在自己手中。
东风打头阵。今年7月,东风智芯半导体项目正式投产,年产30万套功率芯片模块。近日,广汽集团也宣布部分电子控制器(ECU)产品已形成初步的国产化推进计划。
业内人士认为,芯片的短缺有望在2022年得到缓解。
乘用车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对未来汽车日报表示,根据乘用车联合会的统计,10月上旬乘用车零售业绩有所好转,马方正在努力保证生产的恢复。最黑暗的时期已经过去,预计2022年春节后芯片荒会有所缓解。
有芯片公司内部人士向未来汽车日报表示,从今年8月份开始,很多芯片供应商都在加班加点为车企量身定制芯片。目前在建的晶圆厂很多,缺芯片不会成为一种常态。
合资车企逐渐消亡的第一年?
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将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这意味着2022年可能是合资车企逐渐消亡的元年。
事实上,一些车企已经付诸行动。2018年10月11日,宝马持有的华晨宝马股份比例将增至75%,计划于2022年前正式交付。

来源:华晨宝马官方
2022年摆脱“缺芯”问题,新的产业政策落地,新的玩家产品进入市场,会形成怎样的竞争格局?
在汽车分析师钟石看来,2022年最大的看点将是新型造车力量和传统车企之间的直接竞争。经过几年的努力,造车新势力在汽车市场站稳了脚跟,并将于2022年正式踏上对外拓展张之路的征程。
传统车企孵化的子品牌也纷纷落地,2022年将真正加入战局。
与此同时,搅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鲶鱼特斯拉依然强势。虽然尚未推出2022年新车计划,但可以肯定的是,特斯拉将继续在中国市场实施降价策略,进一步抢占新能源市场份额。特斯拉首席财务官扎克·柯克霍恩(Zach Kirkhorn)在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未来特斯拉必须降低产品价格,进一步优化运营。“我们别无选择,只能继续走这条路。”。

来源:特斯拉官方
在即将到来的2022年,特斯拉、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接近造车新势力的人士对未来汽车日报分析称,2022年造车新势力的主要目的将是实现全年毛利率,扩大生产规模,提高造血能力;二线造车新势力需要通过上市等方式尽快扩大话语权,储备资金。“头部造车新势力规模接近传统车企,二线造车新势力体量正在赶超头部造车新势力。”
在“三国杀”格局下,新能源市场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并购。
近日,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太多,处于小而散的状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未来汽车日报
资料来源:pexels
作者|苏鹏
编辑|李欢欢
即将到来的2022年注定是激战的一年。
据《未来汽车日报》不完全统计,备受关注的热门车型,如蔚来ET7、柯灵09、SAIC奥迪A7L、杜畿汽车首款车型等已确定于2022年交付/亮相。
其中,约有5-10款将搭载激光雷达,因此业内人士将2022年视为激光雷达量产元年。
同时,困扰汽车行业已久的“芯片荒”可能在2022年得到缓解。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渐江表示,汽车行业的芯片短缺率有望从目前2022年的50%恢复到2020年底的20%。该协会秘书长崔东树乐观地认为,2022年春节销售高峰过后,芯片短缺的情况将得到彻底缓解。
“粮草”安全,市场将进一步迎来充分竞争。2022年合资车企股比将全面放开。会不会有更多的外国车企效仿特斯拉,在中国市场设立自己的大门?
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令人望而生畏的2022年,汽车市场可能会形成全新的竞争格局。
激光雷达分批登机
随着特斯拉NOA、蔚来NOP、小鹏NGP的大规模推广,高阶智能驾驶成为智能电动车竞争的焦点。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约翰·卡尔伯格(Johan Karlberg)认为,汽车行业的利润将基于自动驾驶进行重新分配。
在这场智能驾驶的话语权争夺战中,激光雷达被视为实现L3-L4自动驾驶的最优方案。百度自动驾驶的开发者闻战告诉未来汽车日报,“目前业内普遍认为L3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离不开激光雷达。”
闻战解释说,激光雷达可以很好地取代毫米波雷达。与后者相比,前者探测范围更广,精度更高,弥补了毫米波雷达无法对周围障碍物进行精确建模的缺陷。

魏玛M7激光雷达来源:魏玛官方
为了抢占技术高地,越来越多的车企在高端智能驾驶量产车项目中加入激光雷达。今年年初,蔚来发布了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汽车ET7。随后,广汽爱安、智极、极狐等品牌相继发布了自己的激光雷达“登车”计划。
2022年,激光雷达将迎来大规模落地。未来汽车日报梳理各车企的产品规划发现,蔚来ET7、智极L7、SAIC R ES33、长安方舟、长城WEY摩卡、杜畿跨界SUV等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均在2022年发布/交付。沃尔沃和广汽爱安也表示,搭载激光雷达的L4自动驾驶车型最快将于2022年上市。
而在自动驾驶领域地位不俗的特斯拉,对激光雷达嗤之以鼻,却采用了纯视觉方案,其秘密武器就是神经网络训练超级计算机系统Dojo。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确信,Dojo可以处理大量视频数据,仅通过视觉就可以实现自动驾驶。
而且,马斯克最近表示,最快将于2022年在自动驾驶汽车上安装Dojo芯片。
在闻战看来,如果安全是衡量标准,那么自动驾驶方案依赖于……激光雷达更好。虽然特斯拉的纯视觉自动驾驶方案比激光雷达快,但如果想保证驾驶安全,就需要CPU芯片。周围环境有很强的计算能力。
在马斯克看来,这显然不是问题。马斯克曾透露,特斯拉的Dojo超级芯片可以实现每秒1000千兆次浮点运算。“如果Dojo芯片能够达到这样的计算水平,那么特斯拉的纯视觉解决方案将比激光雷达更有优势。”闻战坦率地说。
摆脱“缺芯”魔咒?
自2020年以来,全球汽车行业一直受到芯片短缺的困扰。咨询公司Alixpartners表示,由于缺乏核心等因素,供应链并不顺畅。2021年全球产量可能减少770万辆,全球汽车制造商可能损失2100亿美元。
“核心之痛”搅动着全球车市的神经,中国车市难以独善其身。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今年9月汽车产量207.7万辆,同比下降17.9%;1-9月汽车产量1824.3万辆,同比增长7.5%。

资料来源:pexels
“芯片短缺严重影响了汽车生产的供应。第四季度的表现会好于第三季度,但仍会出现负增长。今年中国车市销量已经很难达到年初4%正增长的预期。”中汽协副总工程师徐海东坦言。
在“芯荒”下,很多车企被迫减少配置。2021年7月5日起,部分国产奥迪车型在交付时将只提供一把遥控钥匙;不少宝马车型取消了标准的手机无线充电/Wi-Fi热点/数字键配置;理想和小鹏也在近期提出了“先交付雷达,再安装雷达”的解决方案。
然而,这种困境可能不会持续太久,很多车企已经主动出击,主动将筹码握在自己手中。
东风打头阵。今年7月,东风智芯半导体项目正式投产,年产30万套功率芯片模块。近日,广汽集团也宣布部分电子控制器(ECU)产品已形成初步的国产化推进计划。
业内人士认为,芯片的短缺有望在2022年得到缓解。
乘用车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对未来汽车日报表示,根据乘用车联合会的统计,10月上旬乘用车零售业绩有所好转,马方正在努力保证生产的恢复。最黑暗的时期已经过去,预计2022年春节后芯片荒会有所缓解。
有芯片公司内部人士向未来汽车日报表示,从今年8月份开始,很多芯片供应商都在加班加点为车企量身定制芯片。目前在建的晶圆厂很多,缺芯片不会成为一种常态。
合资车企逐渐消亡的第一年?
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将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这意味着2022年可能是合资车企逐渐消亡的元年。
事实上,一些车企已经付诸行动。2018年10月11日,宝马持有的华晨宝马股份比例将增至75%,计划于2022年前正式交付。

来源:华晨宝马官方
2022年摆脱“缺芯”问题,新的产业政策落地,新的玩家产品进入市场,会形成怎样的竞争格局?
在汽车分析师钟石看来,2022年最大的看点将是新型造车力量和传统车企之间的直接竞争。经过几年的努力,造车新势力在汽车市场站稳了脚跟,并将于2022年正式踏上对外拓展张之路的征程。
传统车企孵化的子品牌也纷纷落地,2022年将真正加入战局。
与此同时,搅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鲶鱼特斯拉依然强势。虽然尚未推出2022年新车计划,但可以肯定的是,特斯拉将继续在中国市场实施降价策略,进一步抢占新能源市场份额。特斯拉首席财务官扎克·柯克霍恩(Zach Kirkhorn)在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未来特斯拉必须降低产品价格,进一步优化运营。“我们别无选择,只能继续走这条路。”。

来源:特斯拉官方
在即将到来的2022年,特斯拉、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接近造车新势力的人士对未来汽车日报分析称,2022年造车新势力的主要目的将是实现全年毛利率,扩大生产规模,提高造血能力;二线造车新势力需要通过上市等方式尽快扩大话语权,储备资金。“头部造车新势力规模接近传统车企,二线造车新势力体量正在赶超头部造车新势力。”
在“三国杀”格局下,新能源市场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并购。
近日,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太多,处于小而散的状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未来汽车日报
11月2日,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全球共享智能电动出行生态系统公司FaradayFutureIntelligentElectricInc
1900/1/1 0:00:00来源:蔚来官方作者吴晓宇编辑李欢欢熙雅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维权大军的一员。
1900/1/1 0:00:00近日,据外媒报道,亚马逊支持的RIVIANAutomotive在美国上市的目标估值超过530亿美元,这使其几乎与竞争对手本田的市值不相上下。
1900/1/1 0:00:00奇瑞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奇瑞集团”)“金九银十”再量捷报:10月份,奇瑞集团销售汽车88342辆,环比增长167,同比略增。
1900/1/1 0:00:00据欣锐科技官方消息,2021年11月1日,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全球汽车座椅和电子电气技术引领者李尔公司(NYSELEA)签署合资公司最终协议。
1900/1/1 0:00:00作为当下最流行,吸引流量最高效的营销手段,跨界营销、联名在近年来各行各业都开始蔓延开来。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