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动力电池成本暴涨 电动汽车迎来涨价潮?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这一波芯片荒没有解决,很快就会缺电池,还会面临电池价格上涨的问题。”一位车企内部人士这样说道。

最近关于缺芯的轩然大波确实给汽车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但是这一波影响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动力电池将会“断货”。如果动力电池供应不足,还会对汽车行业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电池原材料价格波动、汽车产能下降、新车交付延迟等等。其中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影响最大。毕竟新能源汽车主要靠动力电池驱动。

由于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动力电池组价格也要上涨。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动力电池组原材料的上涨成为汽车圈内外关注的焦点。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大家最关心的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终端价格是否也会上涨。

电池荒已经出现,短时间内难以缓解。

在讨论新能源汽车终端价格是否会上涨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动力电池短缺的原因。细心的人发现,汽车行业电池短缺的警报在今年年初就已经拉响。今年1月,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在财报会议上表示,电池供应已经成为“目前电动汽车普及的障碍”。今年3月,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表示,电池供应将在今年第二季度遇到最大瓶颈。3月底,特斯拉CEO马斯克发表推文称,“特斯拉现有电池太小,2021年内不会交付特斯拉Semi电动半挂卡车。”5月,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透露,该公司产品供不应求,公司董事长曾玉群最近表示,他“受够了”最近客户的催促。

BYD, Tesla, Volkswagen, Great Wall, Discovery

近日有外媒报道称,包括大众、戴姆勒、Stellantis在内的多家国外汽车制造商正面临欧洲市场原材料不足导致的动力电池短缺问题,而韩国电池制造商SK Innovation的高管也曾透露,美国汽车行业的动力电池短缺现象将至少持续到2025年。

目前动力电池短缺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主要原因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动力电池的需求更大,导致整个产业链供不应求,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BYD, Tesla, Volkswagen, Great Wall, Discovery

其实动力电池短缺的原因和芯片的原因是不一样的。芯片短缺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和流通方面的问题,而电池短缺主要是市场需求快速增长造成的。

据全球新兴能源市场研究机构SNE研究公司预测,到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需求将达到406 GWh,而动力电池供应量预计为335 GWh,缺口约为18%。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00.1万辆,同比增长218.9%。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商,中国市场对电池需求的快速增长,使得电池供应商的产能扩张步伐无法及时跟上。

国内一家动力电池厂商表示,公司年产能约为4亿块电池。目前生产线满负荷生产,公司新生产线预计第四季度投产。

此外,据媒体报道,长期为特斯拉Model 3、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供货的锂电池厂商启丰锂业近日表示,锂电池的生产比较紧张。目前一个月28天基本满负荷。另一个面糊……y制造商亿纬锂能近日发布公告称,公司现有场地和生产线已满负荷运转,但近一年来仍将供不应求。

对此,电池行业专家表示,除了需求增长,动力电池的短缺也是全球供应链的结构性问题。虽然中国产能充足,但其他国家和地区疫情持续,导致大量工厂关闭或无法完全恢复产能,加剧了全球电池短缺。另外,优质产品的供给集中在前几个企业,所以会出现“供不应求”。

从这个角度来说,动力电池短缺的现状,短时间内是无法有效解决的。电瓶车企业通过加班加点、扩大产能等方式缓解了短缺,但效果并不明显,未来这种情况还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有分析指出,动力电池供应缺口将继续扩大,到2025年可能达到40%。

原材料供应链扩张跟不上,电池组涨价是必然的。

动力电池涨价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涨价的声音也是此起彼伏。我们从网上看到,10月25日比亚迪发布的疑似电池涨价联系函显示,由于市场变化,与2020年12月相比,目前正极材料钴酸锂价格上涨超过200%,电解液价格上涨超过150%,导致比亚迪综合成本大幅上升。公司决定将包括C08M三元锂电池在内的产品价格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不低于20%。11月1日起,所有新订单按新价格执行并统一签订新合同,未执行的旧合同统一取消。

BYD, Tesla, Volkswagen, Great Wall, Discovery

(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比亚迪官方并未对此发表评论,但动力电池涨价的声音已经传遍了整个行业。据不完全统计,除比亚迪外,10月以来,至少有8家动力电池相关企业发出“涨价函”或考虑涨价。其中,半数企业提出实时更新产品报价,根据原材料价格波动调整价格。另有三家公司明确了产品的提价幅度。此外,一些企业提出重新谈判现有订单,取消或暂停拖欠订单,缩短账期。

时至今日,虽然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电池价格没有上涨,但是原材料的上涨对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动力电池系统毛利率为23%,较去年的26.56%下降3.56个百分点。

我们通过数据查询也知道,目前动力电池的成本涨幅普遍在30%-40%之间,已经超过了大部分动力电池公司的毛利率。所以电池企业即使涨价20%,如果不能涨价,大部分电池企业已经很难赚钱了。

以比亚迪为例,虽然自己生产电池,但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很难提高下游车辆的价格。Q3整体营收增长的同时,利润和毛利率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动力电池组原材料价格上涨如此之快呢?

众所周知,电解液是动力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解液来源于矿产资源供应商,比如钴矿,是动力电池的重要原料之一。

BYD, Tesla, Volkswagen, Great Wall, Discovery

此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平稳,钴矿供应商价格并未大幅上涨。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需求和销量的爆发式增长,加上疫情、市场投机等不稳定因素,矿产原料的供应风险突然加大,使得原料价格持续上涨,进一步影响了……动力电池企业。

据中央媒体报道,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中的稀有金属“钴”的价格已从去年4月份不到24万元/吨的低位上涨至38万元/吨以上,价格暴涨60%。锂原料涨价更疯狂。碳酸锂、氢氧化锂、电解液等多种锂原料大幅上涨。碳酸锂价格一个月上涨50%,价格接近19万元/吨,比年初上涨233%。在这种背景下,动力电池组维持目前的价格相当困难。

原材料供应的短缺也导致许多电池制造商开始探索自己的采矿业务。早在2020年,特斯拉就获得了美国内华达州的一个锂矿开采权。今年9月,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在“亚洲锂都”江西宜春建立锂电池生产基地。

BYD, Tesla, Volkswagen, Great Wall, Discovery

但考虑到建设布局、生产投入、技术调试等环节,未来两年能否达到投产还是未知数。因此,随着原材料的短缺和供应商的大幅涨价,动力电池涨价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短期内终端价格不变,新能源市场将再次“洗牌”。

动力电池原材料涨幅如此之大,动力电池价格上涨将成为必然。那么,消费者最关心的新能源汽车终端价格是否也会上涨?答案应该是短期内不会受到影响,所以想买新能源车的消费者可以把心放到肚子里,但是动力电池的短缺确实会耽误交车周期,这一点毋庸置疑。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曾表示,“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动力电池的涨价都不会传导到终端新车的涨价上,因为主机厂的规模效应可以降低这部分上涨的成本。”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电池企业并不主动承担产业链涨价的所有压力。如果原材料涨价的影响传导到汽车厂,电池的采购价格实际可能会上涨10%-20%左右,最终整车的材料成本会上涨3.5%-7%。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增加,考虑到规模效应,整车成本可能会下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甚至抵消电池成本上升的影响。

BYD, Tesla, Volkswagen, Great Wall, Discovery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宣布提价的电池企业还是少数,而且大部分宣布提价的产品并不面向动力电池领域;说白了,大部分电池企业还处于观望状态。

为什么这些电池企业不敢轻易提价?这是因为动力电池领域竞争激烈,电池企业涨价很可能导致自身订单大量流失。电池公司不会涨价,除非迫不得已。因为汽车厂商在产业链上有很强的话语权,电池厂商不容易提价。

“我们也向主机厂提出了提价要求,但很难实现。汽车厂太强势了,每年都有降价目标,所以会要求供应商跟风。对我们来说,不降价就好,他们也不会同意涨价。”一家动力电池企业的负责人说。

另外,车用动力电池是高度定制化的产品,电池企业与车企深度绑定,是一对一的供应关系。给A车企做的电池,B车企用不了,虽然原材料涨价了,但是电池价格10个月不涨不跌。

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毛利表现优于同行,业内认为其销售额的20%是由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设计的标准电池组,这是最大的型号。这使得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拥有比同行更强的议价能力,可以根据账期、价格等多种因素在多个客户中灵活调整,从而获得最大利益。

BYD, Tesla, Volkswagen, Great Wall, Discovery

因此,如果短期内动力电池组价格不上涨,不会影响新能源汽车的终端价格。我们也从4S门店了解到,新能源车的价格并没有受到动力电池“涨价潮”的影响,但不少4S店销售人员表示,短期内车源依然紧张,此后不排除涨价的可能。

但从长期来看,虽然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新车价格不会上涨,但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对电池企业和车企的影响仍然较大,或许新能源市场会再次“洗牌”。

比如,一些资金流不足、供货议价能力较弱的电池企业,必然要承担较高的成本风险,而一些中小型电池企业,在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等抗风险能力明显更强的巨头公司面前,可能会被淘汰。而对于那些主营新能源汽车的车企来说,也将面临资金周转不畅等问题,这也将加速新能源市场的洗牌。

抓住供应链上游,突破动力电池瓶颈

其实现在的电池荒不像缺芯,直接导致大量车模停产,甚至碾压车企。我们可以把动力电池的匮乏理解为行业的隐痛。你要时刻关注,要有紧迫感。

那么,如果产品价格上不去,动力车企业如何解决盈亏问题?因为这次动力电池涨价的问题出在原材料上,企业开始把目光锁定在上游资源上。毕竟在这次“危机”中,上游企业赚了不少钱,这让他们眼红,不得不让他们有了自建原料供应链的想法。“这一波芯片荒没有解决,很快就会缺电池,还会面临电池价格上涨的问题。”一位车企内部人士这样说道。

最近关于缺芯的轩然大波确实给汽车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但是这一波影响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动力电池将会“断货”。如果动力电池供应不足,还会对汽车行业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电池原材料价格波动、汽车产能下降、新车交付延迟等等。其中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影响最大。毕竟新能源汽车主要靠动力电池驱动。

由于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动力电池价格……ack要涨。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动力电池组原材料的上涨成为汽车圈内外关注的焦点。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大家最关心的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终端价格是否也会上涨。

电池荒已经出现,短时间内难以缓解。

在讨论新能源汽车终端价格是否会上涨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动力电池短缺的原因。细心的人发现,汽车行业电池短缺的警报在今年年初就已经拉响。今年1月,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在财报会议上表示,电池供应已经成为“目前电动汽车普及的障碍”。今年3月,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表示,电池供应将在今年第二季度遇到最大瓶颈。3月底,特斯拉CEO马斯克发表推文称,“特斯拉现有电池太小,2021年内不会交付特斯拉Semi电动半挂卡车。”5月,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透露,该公司产品供不应求,公司董事长曾玉群最近表示,他“受够了”最近客户的催促。

BYD, Tesla, Volkswagen, Great Wall, Discovery

近日有外媒报道称,包括大众、戴姆勒、Stellantis在内的多家国外汽车制造商正面临欧洲市场原材料不足导致的动力电池短缺问题,而韩国电池制造商SK Innovation的高管也曾透露,美国汽车行业的动力电池短缺现象将至少持续到2025年。

目前动力电池短缺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主要原因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动力电池的需求更大,导致整个产业链供不应求,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BYD, Tesla, Volkswagen, Great Wall, Discovery

其实动力电池短缺的原因和芯片的原因是不一样的。芯片短缺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和流通方面的问题,而电池短缺主要是市场需求快速增长造成的。

据全球新兴能源市场研究机构SNE研究公司预测,到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需求将达到406 GWh,而动力电池供应量预计为335 GWh,缺口约为18%。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00.1万辆,同比增长218.9%。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商,中国市场对电池需求的快速增长,使得电池供应商的产能扩张步伐无法及时跟上。

国内一家动力电池厂商表示,公司年产能约为4亿块电池。目前生产线满负荷生产,公司新生产线预计第四季度投产。

此外,据媒体报道,长期为特斯拉Model 3、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供货的锂电池厂商启丰锂业近日表示,锂电池的生产比较紧张。目前一个月28天基本满负荷。另一家电池厂商亿纬锂能近日宣布,公司现有场地和生产线已满负荷运转,但近一年来仍将供不应求。

对此,电池行业专家表示,除了需求增长,动力电池的短缺也是全球供应链的结构性问题。虽然中国产能充足,但其他国家和地区疫情持续,导致大量工厂关闭或无法完全恢复产能,加剧了全球电池短缺。另外,优质产品的供给集中在前几个企业,所以会出现“供不应求”。

从这个角度来看,动力电池短缺的现状短期内无法有效解决……时间。电瓶车企业通过加班加点、扩大产能等方式缓解了短缺,但效果并不明显,未来这种情况还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有分析指出,动力电池供应缺口将继续扩大,到2025年可能达到40%。

原材料供应链扩张跟不上,电池组涨价是必然的。

动力电池涨价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涨价的声音也是此起彼伏。我们从网上看到,10月25日比亚迪发布的疑似电池涨价联系函显示,由于市场变化,与2020年12月相比,目前正极材料钴酸锂价格上涨超过200%,电解液价格上涨超过150%,导致比亚迪综合成本大幅上升。公司决定将包括C08M三元锂电池在内的产品价格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不低于20%。11月1日起,所有新订单按新价格执行并统一签订新合同,未执行的旧合同统一取消。

BYD, Tesla, Volkswagen, Great Wall, Discovery

(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比亚迪官方并未对此发表评论,但动力电池涨价的声音已经传遍了整个行业。据不完全统计,除比亚迪外,10月以来,至少有8家动力电池相关企业发出“涨价函”或考虑涨价。其中,半数企业提出实时更新产品报价,根据原材料价格波动调整价格。另有三家公司明确了产品的提价幅度。此外,一些企业提出重新谈判现有订单,取消或暂停拖欠订单,缩短账期。

时至今日,虽然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电池价格没有上涨,但是原材料的上涨对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动力电池系统毛利率为23%,较去年的26.56%下降3.56个百分点。

我们通过数据查询也知道,目前动力电池的成本涨幅普遍在30%-40%之间,已经超过了大部分动力电池公司的毛利率。所以电池企业即使涨价20%,如果不能涨价,大部分电池企业已经很难赚钱了。

以比亚迪为例,虽然自己生产电池,但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很难提高下游车辆的价格。Q3整体营收增长的同时,利润和毛利率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动力电池组原材料价格上涨如此之快呢?

众所周知,电解液是动力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解液来源于矿产资源供应商,比如钴矿,是动力电池的重要原料之一。

BYD, Tesla, Volkswagen, Great Wall, Discovery

此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平稳,钴矿供应商价格并未大幅上涨。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需求和销量的爆发式增长,加上疫情、市场炒作等不稳定因素,矿产原料供应风险骤然加大,使得原料价格持续上涨,进一步影响了动力电池企业。

据中央媒体报道,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中的稀有金属“钴”的价格已从去年4月份不到24万元/吨的低位上涨至38万元/吨以上,价格暴涨60%。锂原料涨价更疯狂。碳酸锂、氢氧化锂、电解液等多种锂原料大幅上涨。碳酸锂价格一个月上涨50%,价格接近19万元/吨,比年初上涨233%。在这种背景下,动力电池组维持目前的价格相当困难。

原材料供应的短缺也导致许多电池制造商开始探索自己的采矿业务。早在2020年,特斯拉就获得了锂矿……美国内华达州的ght。今年9月,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在“亚洲锂都”江西宜春建立锂电池生产基地。

BYD, Tesla, Volkswagen, Great Wall, Discovery

但考虑到建设布局、生产投入、技术调试等环节,未来两年能否达到投产还是未知数。因此,随着原材料的短缺和供应商的大幅涨价,动力电池涨价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短期内终端价格不变,新能源市场将再次“洗牌”。

动力电池原材料涨幅如此之大,动力电池价格上涨将成为必然。那么,消费者最关心的新能源汽车终端价格是否也会上涨?答案应该是短期内不会受到影响,所以想买新能源车的消费者可以把心放到肚子里,但是动力电池的短缺确实会耽误交车周期,这一点毋庸置疑。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曾表示,“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动力电池的涨价都不会传导到终端新车的涨价上,因为主机厂的规模效应可以降低这部分上涨的成本。”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电池企业并不主动承担产业链涨价的所有压力。如果原材料涨价的影响传导到汽车厂,电池的采购价格实际可能会上涨10%-20%左右,最终整车的材料成本会上涨3.5%-7%。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增加,考虑到规模效应,整车成本可能会下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甚至抵消电池成本上升的影响。

BYD, Tesla, Volkswagen, Great Wall, Discovery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宣布提价的电池企业还是少数,而且大部分宣布提价的产品并不面向动力电池领域;说白了,大部分电池企业还处于观望状态。

为什么这些电池企业不敢轻易提价?这是因为动力电池领域竞争激烈,电池企业涨价很可能导致自身订单大量流失。电池公司不会涨价,除非迫不得已。因为汽车厂商在产业链上有很强的话语权,电池厂商不容易提价。

“我们也向主机厂提出了提价要求,但很难实现。汽车厂太强势了,每年都有降价目标,所以会要求供应商跟风。对我们来说,不降价就好,他们也不会同意涨价。”一家动力电池企业的负责人说。

另外,车用动力电池是高度定制化的产品,电池企业与车企深度绑定,是一对一的供应关系。给A车企做的电池,B车企用不了,虽然原材料涨价了,但是电池价格10个月不涨不跌。

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毛利表现优于同行,业内认为其销售额的20%是由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设计的标准电池组,这是最大的型号。这使得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拥有比同行更强的议价能力,可以根据账期、价格等多种因素在多个客户中灵活调整,从而获得最大利益。

BYD, Tesla, Volkswagen, Great Wall, Discovery

因此,如果短期内动力电池组价格不上涨,不会影响新能源汽车的终端价格。我们也从4S门店了解到,新能源车的价格并没有受到动力电池“涨价潮”的影响,但不少4S店销售人员表示,短期内车源依然紧张,此后不排除涨价的可能。

但从长期来看,虽然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新车价格不会上涨,但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对电池企业和车企的影响仍然较大,或许新能源市场会再次“洗牌”。

比如,一些资金流不足、供货议价能力较弱的电池企业,必然要承担较高的成本风险,而一些中小型电池企业,在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等抗风险能力明显更强的巨头公司面前,可能会被淘汰。而对于那些主营新能源汽车的车企来说,也将面临资金周转不畅等问题,这也将加速新能源市场的洗牌。

抓住供应链上游,突破动力电池瓶颈

其实现在的电池荒不像缺芯,直接导致大量车模停产,甚至碾压车企。我们可以把动力电池的匮乏理解为行业的隐痛。你要时刻关注,要有紧迫感。

那么,如果产品价格上不去,动力车企业如何解决盈亏问题?因为这次动力电池涨价的问题出在原材料上,企业开始把目光锁定在上游资源上。毕竟在这次“危机”中,上游企业赚了不少钱,这让他们眼红,不得不让他们有了自建原料供应链的想法。BYD, Tesla, Volkswagen, Great Wall, Discovery4

今年4月,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还与洛阳钼业在新能源金属资源领域达成全方位战略合作,合作有效期10年。9月底,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以3.77亿加元(约合19.2亿元人民币)收购了加拿大锂生产商Millennial Lithium Corp的全部股权。10月12日,控股子公司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将在湖北省宜昌市投资建设总投资不超过320亿元的电池材料综合产业园项目,建设废旧电池材料回收利用设施……f新能源汽车,重点回收废旧电池中的钴、锂等材料。

还有亿纬锂能。今年9月,亿纬锂能发布公告称,拟与上海恩杰在荆门高新区设立合资公司,合资公司将投资建设高性能锂电池隔膜项目。近日公告拟参与竞购青海柴达木兴化锂盐有限公司35.2857%股权,挂牌价1.44亿元。

BYD, Tesla, Volkswagen, Great Wall, Discovery5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动力电池企业都有向上游扩张的能力,有些企业不得不面对这个行业问题。对于汽车企业来说,要做的不仅仅是寻找更多的电池供应商,还要加大电池技术的自研能力,争取将动力电池的主动权掌握在手中。

目前,戴姆勒、宝马、福特、通用等欧美车企都宣布了自建电池工厂的计划。特斯拉也在2020年电池日正式启动了电池生产计划,并表示2022年自产电池的年产能将达到100GWh。

同样,国内车企也开始选择自己的电池,比如比亚迪的刀锋电池,长城的蜂巢能源动力电池。广汽集团还发布了动力电池技术战略“中子星战略”,将深入开展动力电池和电池的自主研发。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自给自足,国内车企的电池也在积极拓展出口渠道。比亚迪的电池已经销售给红旗、丰田等公司,长城蜂窝电池也安装在吉利、东风、零跑的新车上。

除了自主研发的电池,动力电池也需要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当前,低碳、环保、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主旋律,发展新能源汽车势在必行,但动力电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所以对于动力电池来说,如何减少污染和碳排放是企业要考虑的问题。

第一,减少有害电池的使用。近日,比亚迪汽车宣布旗下所有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将由铅酸电池切换为锂铁电池,正式开启整车无铅电池时代,减少铅酸电池的使用,减少铅对环境的污染。

BYD, Tesla, Volkswagen, Great Wall, Discovery6

其次,电池创新要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目前新能源汽车最常用的是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前者能量密度高,但安全性相对较差,后者正好相反。如果把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会做出更适合汽车行业的电池,也是整个行业接下来努力的方向。

最新研究发现,液态锂离子电池已经达到极限,固态电池可能成为替代传统液态锂电池的产品。被业内普遍看好的固态电池,正在成为车企布局的第一个地方。

摘要

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需求旺盛,市场渗透率从今年1月的2.6%攀升至9月的21.1%,但火热的背后也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电动时代,无论是车企还是电池厂商,都在努力寻找未来动力电池的最优方案。新能源汽车作为最终落地的产品,稳价降才是主旋律,才能真正服务大众出行市场。BYD, Tesla, Volkswagen, Great Wall, Discovery4

今年4月,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还与洛阳钼业在新能源金属资源领域达成全方位战略合作,合作有效期10年。9月底,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收购了加拿大锂生产商的全部股权……伦尼尔锂公司(llen NiAl Lithium Corp)3.77亿加元(约合人民币19.2亿元)。10月12日,当代安普科技有限控股子公司发布公告称,将在湖北省宜昌市投资建设一体化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总投资不超过320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废旧电池材料回收利用设施,重点回收废旧电池中的钴、锂等材料。

还有亿纬锂能。今年9月,亿纬锂能发布公告称,拟与上海恩杰在荆门高新区设立合资公司,合资公司将投资建设高性能锂电池隔膜项目。近日公告拟参与竞购青海柴达木兴化锂盐有限公司35.2857%股权,挂牌价1.44亿元。

BYD, Tesla, Volkswagen, Great Wall, Discovery5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动力电池企业都有向上游扩张的能力,有些企业不得不面对这个行业问题。对于汽车企业来说,要做的不仅仅是寻找更多的电池供应商,还要加大电池技术的自研能力,争取将动力电池的主动权掌握在手中。

目前,戴姆勒、宝马、福特、通用等欧美车企都宣布了自建电池工厂的计划。特斯拉也在2020年电池日正式启动了电池生产计划,并表示2022年自产电池的年产能将达到100GWh。

同样,国内车企也开始选择自己的电池,比如比亚迪的刀锋电池,长城的蜂巢能源动力电池。广汽集团还发布了动力电池技术战略“中子星战略”,将深入开展动力电池和电池的自主研发。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自给自足,国内车企的电池也在积极拓展出口渠道。比亚迪的电池已经销售给红旗、丰田等公司,长城蜂窝电池也安装在吉利、东风、零跑的新车上。

除了自主研发的电池,动力电池也需要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当前,低碳、环保、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主旋律,发展新能源汽车势在必行,但动力电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所以对于动力电池来说,如何减少污染和碳排放是企业要考虑的问题。

第一,减少有害电池的使用。近日,比亚迪汽车宣布旗下所有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将由铅酸电池切换为锂铁电池,正式开启整车无铅电池时代,减少铅酸电池的使用,减少铅对环境的污染。

BYD, Tesla, Volkswagen, Great Wall, Discovery6

其次,电池创新要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目前新能源汽车最常用的是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前者能量密度高,但安全性相对较差,后者正好相反。如果把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会做出更适合汽车行业的电池,也是整个行业接下来努力的方向。

最新研究发现,液态锂离子电池已经达到极限,固态电池可能成为替代传统液态锂电池的产品。被业内普遍看好的固态电池,正在成为车企布局的第一个地方。

摘要

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需求旺盛,市场渗透率从今年1月的2.6%攀升至9月的21.1%,但火热的背后也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电动时代,无论是车企还是电池厂商,都在努力寻找未来动力电池的最优方案。新能源汽车作为最终落地的产品,稳价降才是主旋律,才能真正服务大众出行市场。

标签:比亚迪特斯拉大众长城发现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Point One Navigation开发精确定位API 可用于所有类型车辆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初创公司PointOneNavigation开发了用于精确定位的API,可应用于所有类型的车辆,

1900/1/1 0:00:00
固特异和SARTA合作 测试智能传感器和原型轮胎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轮胎制造商固特异(Goodyear)和美国斯塔克地区交通管理局(SARTA)宣布建立合作关系,

1900/1/1 0:00:00
形似福特猛禽!长城金刚炮申报图曝光:长度超过5米6

据工信部第350期新车公告显示,长城皮卡申报了一款名为金刚炮的全新车型。

1900/1/1 0:00:00
长安10月汽车销量突破20万辆,CS55同比增长超50%

11月9日,长安汽车发布了10月产销快报。上个月,长安汽车集团共计销售新车202292辆,相较于去年同期的212640辆,下跌487。

1900/1/1 0:00:00
Livent推出LIOVIX?专有锂金属产品 可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Livent公司宣布推出其专有LIOVIX锂金属产品。

1900/1/1 0:00:00
加州州立理工大学开发创新催化剂 将塑料袋变成可持续燃料

盖世汽车讯目前,全球每年产生3亿多吨塑料垃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