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赛四维迎来了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2021年11月18日,在惠南工业园开园仪式暨第三届科技节上,德赛四维正式展示了其智能工厂及最新产品。
先看智能工厂。
据介绍,德赛四维基于德国样板工厂体系十余年的运营,将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节能化的设备全面引入工厂硬件资源,使产品从产品开发、工艺设计与规划、流程模拟验证、高效生产调度、自动化物料配送到制造过程全面实现数字化运营成为可能。
此外,得益于德赛四维更早的工业4.0布局,惠南产业园已覆盖智能网联R&D中心、工业4.0标杆工厂、立体仓库、国家实验中心、国内首个自建智能驾驶测试场。
在更先进的R&D设备支持下,德赛四维将专注于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网联服务三大领域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制造。
看看最新的产品。
活动当天,德赛四维不仅展示了其最新的成像雷达、毫米波雷达、双屏联动智能驾驶舱等产品,还正式发布了串联16个用户场景的智慧出行解决方案Smart Solution 1.1。
据悉,德赛四维通过资源整合、产品创新、数据运营、技术研发,打通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网联服务的底层逻辑,从安全可靠、个性配置、升级成长、多模式交互、智能场景、健康舒适六个方面提供出行保障,最终实现“人-车-家”全场景互联体验。
此外,德赛四维还展示了其强大的“朋友圈”,包括德州仪器、高通、英伟达、恩智浦半导体、黑芝麻智能等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都做了他们的平台。
其实那天也是德赛四维成立35周年。对于一个汽车行业的企业来说,如何把握时代脉搏也成为了需要思考的问题。
改革后的“重生”
当智能汽车的浪潮席卷而来,产业链上下游的玩家无一能置身事外。抓住机遇,才有可能走向未来的飞跃之路;反而有可能被时代的浪潮淹没。
所以企业转型、战略调整,甚至是看似需要很大决心和毅力的词汇,都被频繁提及。
35岁的德赛思韦是“改革大军”中的一员。
11月8日,德赛四维发布了新的品牌主张“创造领先智慧”,并更新了原有的品牌logo。
对于全新的品牌logo德赛SV,德赛SV表示“突破了原有的汽车电子边界,跳出了原有行业的局限,更好地承接了新的战略规划,创造了创造智行为核心的品牌价值。”
事实上,德赛四维研究院院长黄立在去年与新智家的一次独家对话中就透露,德赛四维已经对公司的组织架构进行了重新调整。
2019年10月28日,德赛四维调整重要组织架构,宣布成立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网联服务三大事业部。其中智能驾驶舱是拳头业务(营收占比超过90%),智能驾驶+网联服务是战略业务。
在黄立看来,重组后最大的变化是“更加灵活”:
在过去,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层级关系非常明显。离主机厂越近,提供的价值越大。从汽车公司到一级、二级和三级,价值是在一个链条中一步一步产生的。但在合作的形式下,供应商基本都是按照主机厂的要求完成软硬件,然后封装交付给主机厂。
现在代工和供应商的关系更加开放和多元化,分工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一些在原有体制下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逐渐变成了可能。供应商甚至可以在一级、二级、三级之间跳跃,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形式。
对于这种新的合作模式,黄立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在探索未来的不确定性时,大家都已经意识到需要抱团在一起,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于是双方的协调越来越紧密。而且在深刻的变革下,采用旧的合作模式会拉长产品研发的周期,降低双方合作的效率。
基于重组后三大事业部的发展现状,黄立告诉新智家:
智能驾驶舱是我们的传统业务,目前对我们公司的收入贡献最大。但我们也很惊讶地看到,智能驾驶和网联服务已经开始造血,相关团队已经初具规模,进入良性循环。
作为德赛四维的拳头业务,智能驾驶舱2019年营业收入48.69亿元,包括车载娱乐信息系统、车身控制系统和驾驶信息显示系统、车载仪表盘等产品。
智能驾驶和联网服务虽然目前对公司营收的贡献相对较小,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造血能力——德赛四维360°环视、泊车产品已经搭载吉利、奇瑞的高端车型;OTA接到一汽捷达订单;T-Box+V2X+车联网平台逐渐商业化。
一线球员的成长史
如果把德赛四维的历史节点拉长,串联一家中外合资厂商,转型为独立一线企业。
1986年,德赛四维的前身中欧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在飞利浦汽车音响、香港金山、惠州实业发展总公司(德赛集团前身)的合资下成立,主要生产汽车音响。
自此,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成为Manes Manvidio和西门子的合资企业,成为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
也正是在外资控股时期,德赛四维通过与飞利浦、曼内斯曼、西门子的合作,使其产品和制造工艺具备了世界一流的品质。
2007年,大陆集团收购西门子视频的全球业务,大陆集团与德赛集团就股权问题展开谈判。
经过三年的谈判,德赛集团终于成功收购了该公司的外资股份。中欧更名为惠州德赛四维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正式成为独立企业。
德赛四维发展初期,业务分为两部分,面向大众市场的To C业务和面向公司的To B业务。
德赛四维营销公关总监游丽告诉新智家,德赛四维在当时已经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领导者,推出了多款产品。但在To C业务中,体量相对较小的公司可以更快推出类似产品。德赛四维在考虑了各种因素后,决定放弃To C业务,专注于To B业务。
也许这个决定是德赛四维能生存至今的关键点之一。
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加速,德赛四维也适时投入其中,追赶行业浪潮。
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德赛四维非常重视自动驾驶的布局。
公开资料显示,德赛四维仅有的两次对外投资全部集中在自动驾驶领域,投资标的为纽瓦克科技和智加科技。
或者说自动驾驶布局较早。上半年,德赛四维智能驾驶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0%,收入同比增长182.68%。
根据其Q1 2021财报,德赛四维营收20.4亿元,同比增长78.3%。
目前以惠州为中心,分别在南京、成都、上海、深圳、省、新加坡、欧洲、日本、美国设立了R&D分公司和分支机构,实施“本土国际化”战略。
从一家中外合资汽车电子厂,到一家布局海外的一线汽车零部件企业,德赛四维用35年的时间证明,即使没有外资和技术支持,也能在瞬息万变的时代走出一条精彩的道路。
如今,德赛四维的目标已经转变为“成为出行变革的首选合作伙伴”,预计将在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网络服务三大领域创造更加卓越的成绩。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微信官方账号:雷锋网)
雷锋的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见转载说明。德赛四维迎来了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2021年11月18日,在惠南工业园开园仪式暨第三届科技节上,德赛四维正式展示了其智能工厂及最新产品。
先看智能工厂。
据介绍,德赛四维基于德国样板工厂体系十余年的运营,将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节能化的设备全面引入工厂硬件资源,使产品从产品开发、工艺设计与规划、流程模拟验证、高效生产调度、自动化物料配送到制造过程全面实现数字化运营成为可能。
此外,得益于德赛四维更早的工业4.0布局,惠南产业园已覆盖智能网联R&D中心、工业4.0标杆工厂、立体仓库、国家实验中心、国内首个自建智能驾驶测试场。
与……在更先进的R&D设备的支持下,德赛四维将专注于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和网络服务三大领域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制造。
看看最新的产品。
活动当天,德赛四维不仅展示了其最新的成像雷达、毫米波雷达、双屏联动智能驾驶舱等产品,还正式发布了串联16个用户场景的智慧出行解决方案Smart Solution 1.1。
据悉,德赛四维通过资源整合、产品创新、数据运营、技术研发,打通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网联服务的底层逻辑,从安全可靠、个性配置、升级成长、多模式交互、智能场景、健康舒适六个方面提供出行保障,最终实现“人-车-家”全场景互联体验。
此外,德赛四维还展示了其强大的“朋友圈”,包括德州仪器、高通、英伟达、恩智浦半导体、黑芝麻智能等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都做了他们的平台。
其实那天也是德赛四维成立35周年。对于一个汽车行业的企业来说,如何把握时代脉搏也成为了需要思考的问题。
改革后的“重生”
当智能汽车的浪潮席卷而来,产业链上下游的玩家无一能置身事外。抓住机遇,才有可能走向未来的飞跃之路;反而有可能被时代的浪潮淹没。
所以企业转型、战略调整,甚至是看似需要很大决心和毅力的词汇,都被频繁提及。
35岁的德赛思韦是“改革大军”中的一员。
11月8日,德赛四维发布了新的品牌主张“创造领先智慧”,并更新了原有的品牌logo。
对于全新的品牌logo德赛SV,德赛SV表示“突破了原有的汽车电子边界,跳出了原有行业的局限,更好地承接了新的战略规划,创造了创造智行为核心的品牌价值。”
事实上,德赛四维研究院院长黄立在去年与新智家的一次独家对话中就透露,德赛四维已经对公司的组织架构进行了重新调整。
2019年10月28日,德赛四维调整重要组织架构,宣布成立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网联服务三大事业部。其中智能驾驶舱是拳头业务(营收占比超过90%),智能驾驶+网联服务是战略业务。
在黄立看来,重组后最大的变化是“更加灵活”:
在过去,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层级关系非常明显。离主机厂越近,提供的价值越大。从汽车公司到一级、二级和三级,价值是在一个链条中一步一步产生的。但在合作的形式下,供应商基本都是按照主机厂的要求完成软硬件,然后封装交付给主机厂。
现在代工和供应商的关系更加开放和多元化,分工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一些在原有体制下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逐渐变成了可能。供应商甚至可以在一级、二级、三级之间跳跃,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形式。
对于这种新的合作模式,黄立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在探索未来的不确定性时,大家都已经意识到需要抱团在一起,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于是双方的协调越来越紧密。而且在深刻的变革下,采用旧的合作模式会拉长产品研发的周期,降低双方合作的效率。
基于重组后三大事业部的发展现状,黄立告诉新智家:
智能驾驶舱是我们的传统业务,目前对我们公司的收入贡献最大。但我们也很惊讶地看到,智能驾驶和网联服务已经开始造血,相关团队已经初具规模,进入良性循环。
作为德赛四维的拳头业务,智能驾驶舱2019年营业收入48.69亿元,包括车载娱乐信息系统、车身控制系统和驾驶信息显示系统、车载仪表盘等产品。
智能驾驶和联网服务虽然目前对公司营收的贡献相对较小,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造血能力——德赛四维360°环视、泊车产品已经搭载吉利、奇瑞的高端车型;OTA接到一汽捷达订单;T-Box+V2X+车联网平台逐渐商业化。
一线球员的成长史
如果把德赛四维的历史节点拉长,串联一家中外合资厂商,转型为独立一线企业。
1986年,德赛四维的前身中欧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在飞利浦汽车音响、香港金山、惠州实业发展总公司(德赛集团前身)的合资下成立,主要生产汽车音响。
自此,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成为Manes Manvidio和西门子的合资企业,成为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
也正是在外资控股时期,德赛四维通过与飞利浦、曼内斯曼、西门子的合作,使其产品和制造工艺具备了世界一流的品质。
2007年,大陆集团收购西门子视频的全球业务,大陆集团与德赛集团就股权问题展开谈判。
经过三年的谈判,德赛集团终于成功收购了该公司的外资股份。中欧更名为惠州德赛四维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正式成为独立企业。
德赛四维发展初期,业务分为两部分,面向大众市场的To C业务和面向公司的To B业务。
德赛四维营销公关总监游丽告诉新智家,德赛四维在当时已经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领导者,推出了多款产品。但在To C业务中,体量相对较小的公司可以更快推出类似产品。德赛四维在考虑了各种因素后,决定放弃To C业务,专注于To B业务。
也许这个决定是德赛四维能生存至今的关键点之一。
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加速,德赛四维也适时投入其中,赶上行业浪潮。
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德赛四维非常重视自动驾驶的布局。
公开资料显示,德赛四维仅有的两次对外投资全部集中在自动驾驶领域,投资标的为纽瓦克科技和智加科技。
或者说自动驾驶布局较早。上半年,德赛四维智能驾驶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0%,收入同比增长182.68%。
根据其Q1 2021财报,德赛四维营收20.4亿元,同比增长78.3%。
目前以惠州为中心,分别在南京、成都、上海、深圳、省、新加坡、欧洲、日本、美国设立了R&D分公司和分支机构,实施“本土国际化”战略。
从一家中外合资汽车电子厂,到一家布局海外的一线汽车零部件企业,德赛四维用35年的时间证明,即使没有外资和技术支持,也能在瞬息万变的时代走出一条精彩的道路。
如今,德赛四维的目标已经转变为“成为出行变革的首选合作伙伴”,预计将在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网络服务三大领域创造更加卓越的成绩。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微信官方账号:雷锋网)
雷锋的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见转载说明。
11月26日,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新增对外投资,新增投资企业为深圳市迪派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比例60。
1900/1/1 0:00:0011月22日,长城汽车官方宣布,其已于11月18日正式在慕尼黑开设德国子公司并设立欧洲总部,作为开拓欧洲大陆市场的中心。
1900/1/1 0:00:00今年广州车展上,捷尼赛思纯电GV70全球首发,而这已是该品牌第二款在华全球首发的车型,上一次还是在今年上海车展上的首款纯电豪华轿车G80纯电版。
1900/1/1 0:00:0011月19日,在第十九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期间,汽车之家“创变谈”邀请企业高层共话车市风云、聚力行业未来。
1900/1/1 0:00:00分享捷途汽车携捷途X90子龙版、捷途X70诸葛版等多款明星车型悉数亮相。更有“寻味捷途”之广州特色美食等您品尝。
1900/1/1 0:00:0011月22日,蔚来正式打通G15沈海高速山东段高速换电网络。全线共设3座蔚来换电站,途经烟台、青岛、日照3座城市,覆盖360公里高速公路,可满足用户在自驾途中的加电需求。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