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前几天看到蔚来汽车关于品牌七周年的官方推特时,内心更多的是被感动和释然所包围。
至于原因,很直白简单。
那时候我第一次知道这个品牌,还是机械专业的大二学生。当时放眼全球汽车市场,电气化改造的浪潮并没有今天这么激烈,特斯拉也没有表现出这么可怕的“鲶鱼效应”。蔚来作为新进入者,被强行冠以“造车新势力”的标签。
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走出了校园,一个偶然的机会成为了一名汽车媒体人。在这个过程中,蔚来从婴儿期到学步期逐渐开始学习走路。但是,不管我长大的夙愿是什么,一路走来都没有什么好说的。
不断增加的压力,接连不断的挑战,令人窒息的黑暗,作为各自板块的“新人”,都需要盯着深渊独自承受。好在仅从阶段结果来看,整体趋势还是在逐渐好转。而我和蔚来之间,更多的是莫名其妙的“感同身受”。
所以站在这个值得纪念的节点,回头看看。我最想说的是后者七年做对了什么。同时,七年之痒也总是像一个魔咒,难以避免。
不可复制的品牌建设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实际上是被一个左拳一个右拳打在地上,然后爬起来,被打在地上又爬起来,但我们还是站着不动。”
很久以前,蔚来汽车的创始人兼CEO李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了他曾经遇到的黑暗时刻。那几天,对于这款还处于成长期的新车来说,真的很难过。
好在“白衣骑士”合肥市政府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下,最终挺了过来,并逐步做到了战略、交付、营收、用户、能量补给等多个层面。当“成长”成为日常,作为一个旁观者,蔚来拼命往更高的地方跑,似乎很平常。
正因如此,如果发起投票,题目将是“你认为蔚来过去七年做对了什么?”
或许,有人会毫不犹豫地投它一票,它会推出ES8、ES6、EC6、ET7四款产品,主要主打中高端市场。或许,有人会投,品牌创立以来,就立志成为用户企业,并为此构建了完整的服务体系。
或许,有人会投赞成票,在初步确立能量补充的技术路线时,坚定不移地将“换电模式”融入其中,并坚持下去,实现与其他友商的差异化。甚至,有人会把票投给创始人李斌,他的人格魅力正在不断地为这个企业提供多维度的加持。
在我眼里,以上观点的背后,确实有各自的道理,但总感觉有点片面。相反,在过去的七年里,如果要评选蔚来最珍贵的东西,我们可能会坚定地投票给这个“高端新能源品牌”的塑造。
因为在整个过程中,根本没有模板可以参考。中国汽车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还没有人能够同时达到产品均价超过40万元和销售10万辆的双重目标。而且,抢占了先发优势后,对于所有追赶者来说,复制蔚来成功模式的难度成几何级数增长。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是,你做了很多,人家却连看都不想看,连抄都不想抄。”
今年4月,在蔚来第10万辆新车下线仪式上,李斌在谈及对小米、百度等新贵的看法时,做了上述表示。此刻,整个汽车……业界早已将前者视为值得借鉴和研究的模式,甚至将“用户企业”和“高端新能源”的标签视为各自发展道路上的教条。
但必须承认,逐渐占据气候、地理位置、人类和谐的未来只有一个。七年来,品牌形象的塑造成为其中最珍贵的东西。
不可避免的七年之痒
刚刚落下帷幕的第19届广州车展,对于蔚来说,可能有点寂寞。由于产品传播周期的限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发布。它的摊位不像以前那样在显眼的“C位”,而是在角落里。好在因为布加迪的存在,还是能带来一些人气和关注的。
其实整个2021蔚来也一直面临着类似的情况。在年初举行的2020 NIO Day上,其首款旗舰车ET7正式亮相,但交付日期却定在了明年第一季度。
换句话说,在漫长的窗口期里,蔚来只能依靠ES8、ES6、EC6这三款长列的SUV车型,与特斯拉、小鹏乃至众多仍在不断创新、保持新鲜感的合资豪华品牌竞争。难度可想而知。在售产品线的整体“高龄”也成为这支造车新生力量首先需要面对的七年之痒。
好在新能源市场越来越好,终端潜艇对纯电动汽车的认知和需求快速上升,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上述困难对蔚来的负面影响。从1-10月新车交付情况来看,依然实现了较大的同比增长。
然而,另一个痛点暴露出来了——供应链抗压能力不足。事实上,下半年以来,蔚来已经多次因疫情、缺芯、动力电池短缺甚至工厂转型等原因造成产能危机、无车可付。
两周前,在蔚来Q3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据李斌透露,Q4的交付指令数仅为2.35万-2.55万,比Q3下降约3.8%,增长约4.3%。反过来又代表着2021年,这支新生力量将错失冲击10万辆交付目标的机会。
在即将到来的2022年,随着产品矩阵的扩大,蔚来将有6款量产车型同时发售,因此供应链问题成为决定其在交付端能定位多高的“生命线”,也是值得关注的。
再者,根据不断出现的信息,即将在本月18日举行的2021 NIO Day上与我们见面的两款新车基本确定为ET5和ES7,诞生于NT2.0平台。两者所肩负的重任,基本可以和现在特斯拉旗下的Model 3和Model Y相提并论。
站在七年这个特殊的节点上,蔚来确实需要一个真正的“爆款”来支撑它所讲述的故事和商业模式。不过,新的关注点更集中在ET5的出现是否会影响要交付给ET7的新订单量。同理,ES7的到来是否会对等待换代的ES8、ES6、EC6造成巨大冲击?
“左右手相互交流”的尴尬局面,可能是蔚来明年面临的最大变数。如何理清所有产品之间的定义和细微差别,并清晰地传达给最终用户,也是这支造车新势力留下的问题之一。
此外,正如《蔚来又“生病”了》一文中所写,作为用户企业,与车主深度绑定,无条件满足他们的要求,真正为蔚来带来了行业内最可靠的品牌忠诚度和粘性。随着整体基数越来越大,“乱象”不可避免地出现,甚至出现新老车主的对立和阵营分化。
然而,蔚来用七年时间构建“定制企业”的基本框架,不管有没有缺陷,接下来的事情……墨约是如何掌握好车企和车主之间的“度”,既不会太生疏,也不会过分越线,保持相对健康的相处模式。否则,反自身效应可能会比预期来得更快。
0
至于最近七年之痒,我想说说蔚来坚持的换权直营模式。必须肯定的是,NIO Power的出现,以及可充电、可交换、可升级的概念,确实给了正在飞跃的新能源市场一个比较独特的尝试。
但更多的时候,我总是在思考,权力交换的技术路径的建立,是否会给这支新生力量的未来发展附加上一层“枷锁”。随着其他友商800V过充的逐渐普及,换电模式的效率水平还剩下多少优势?一个又一个问题。
虽然站在当前的节点,讨论是对是错,似乎缺乏实际意义,后续剧情会如何发展,短期内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预测,但一些变量和未知数显然是存在的。
1
而基于NIO house和NIO space的直销模式,在一二线城市的拓展和扩张似乎并没有遇到太多的阻碍。然而,一旦进入低线城市,它将受到当地消费者购买和用车习惯的限制,但它实际上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考验。面对分歧和分歧的形成,我们仍然需要权衡我们应该寻求什么样的调整。
总之,当蔚来走出ICU的时候,上面所说的“七年之痒”更像是他朝着康复出院目标努力的一些羁绊。虽然不致命,但是为了冲向更高的目标,还是要尽快止痒。
毕竟没有人愿意三年后继续见证属于蔚来的“十年之痛”。接下来,如何解决这支造车新军身上存在的一系列弊病,将在很大程度上再次考验李斌的功力...平心而论,前几天看到蔚来汽车关于品牌七周年的官方推特时,内心更多的是被感动和释然所包围。
至于原因,很直白简单。
那时候我第一次知道这个品牌,还是机械专业的大二学生。当时放眼全球汽车市场,电气化改造的浪潮并没有今天这么激烈,特斯拉也没有表现出这么可怕的“鲶鱼效应”。蔚来作为新进入者,被强行冠以“造车新势力”的标签。
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走出了校园,一个偶然的机会成为了一名汽车媒体人。在这个过程中,蔚来从婴儿期到学步期逐渐开始学习走路。但是,不管我长大的夙愿是什么,一路走来都没有什么好说的。
不断增加的压力,接连不断的挑战,令人窒息的黑暗,作为各自板块的“新人”,都需要盯着深渊独自承受。好在仅从阶段结果来看,整体趋势还是在逐渐好转。而我和蔚来之间,更多的是莫名其妙的“感同身受”。
所以站在这个值得纪念的节点,回头看看。我最想说的是后者七年做对了什么。同时,七年之痒也总是像一个魔咒,难以避免。
不可复制的品牌建设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实际上是被一个左拳一个右拳打在地上,然后爬起来,被打在地上又爬起来,但我们还是站着不动。”
很久以前,蔚来汽车的创始人兼CEO李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了他曾经遇到的黑暗时刻。那几天,对于这款还处于成长期的新车来说,真的很难过。
幸运的是,在“白衣骑士”合肥市政府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下,最终挺了过来,并逐渐做到了战略、交付、营收、用户、等多个层面……能量补充。当“成长”成为日常,作为一个旁观者,蔚来拼命往更高的地方跑,似乎很平常。
正因如此,如果发起投票,题目将是“你认为蔚来过去七年做对了什么?”
或许,有人会毫不犹豫地投它一票,它会推出ES8、ES6、EC6、ET7四款产品,主要主打中高端市场。或许,有人会投,品牌创立以来,就立志成为用户企业,并为此构建了完整的服务体系。
或许,有人会投赞成票,在初步确立能量补充的技术路线时,坚定不移地将“换电模式”融入其中,并坚持下去,实现与其他友商的差异化。甚至,有人会把票投给创始人李斌,他的人格魅力正在不断地为这个企业提供多维度的加持。
在我眼里,以上观点的背后,确实有各自的道理,但总感觉有点片面。相反,在过去的七年里,如果要评选蔚来最珍贵的东西,我们可能会坚定地投票给这个“高端新能源品牌”的塑造。
因为在整个过程中,根本没有模板可以参考。中国汽车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还没有人能够同时达到产品均价超过40万元和销售10万辆的双重目标。而且,抢占了先发优势后,对于所有追赶者来说,复制蔚来成功模式的难度成几何级数增长。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是,你做了很多,人家却连看都不想看,连抄都不想抄。”
今年4月,在蔚来第10万辆新车下线仪式上,李斌在谈及对小米、百度等新贵的看法时,做了上述表示。当下,整个汽车行业早已将前者视为值得借鉴和研究的模式,甚至将“用户企业”和“高端新能源”的标签视为各自发展道路上的教条。
但必须承认,逐渐占据气候、地理位置、人类和谐的未来只有一个。七年来,品牌形象的塑造成为其中最珍贵的东西。
不可避免的七年之痒
刚刚落下帷幕的第19届广州车展,对于蔚来说,可能有点寂寞。由于产品传播周期的限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发布。它的摊位不像以前那样在显眼的“C位”,而是在角落里。好在因为布加迪的存在,还是能带来一些人气和关注的。
其实整个2021蔚来也一直面临着类似的情况。在年初举行的2020 NIO Day上,其首款旗舰车ET7正式亮相,但交付日期却定在了明年第一季度。
换句话说,在漫长的窗口期里,蔚来只能依靠ES8、ES6、EC6这三款长列的SUV车型,与特斯拉、小鹏乃至众多仍在不断创新、保持新鲜感的合资豪华品牌竞争。难度可想而知。在售产品线的整体“高龄”也成为这支造车新生力量首先需要面对的七年之痒。
好在新能源市场越来越好,终端潜艇对纯电动汽车的认知和需求快速上升,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上述困难对蔚来的负面影响。从1-10月新车交付情况来看,依然实现了较大的同比增长。
然而,另一个痛点暴露出来了——供应链抗压能力不足。事实上,下半年以来,蔚来已经多次因疫情、缺芯、动力电池短缺甚至工厂转型等原因造成产能危机、无车可付。
两周前,在会议上……ll蔚来Q3财报发布后,据李斌统计,Q4的交付指令数仅为2.35万-2.55万,比Q3下降约3.8%,增长约4.3%。反过来又代表着2021年,这支新生力量将错失冲击10万辆交付目标的机会。
在即将到来的2022年,随着产品矩阵的扩大,蔚来将有6款量产车型同时发售,因此供应链问题成为决定其在交付端能定位多高的“生命线”,也是值得关注的。
再者,根据不断出现的信息,即将在本月18日举行的2021 NIO Day上与我们见面的两款新车基本确定为ET5和ES7,诞生于NT2.0平台。两者所肩负的重任,基本可以和现在特斯拉旗下的Model 3和Model Y相提并论。
站在七年这个特殊的节点上,蔚来确实需要一个真正的“爆款”来支撑它所讲述的故事和商业模式。不过,新的关注点更集中在ET5的出现是否会影响要交付给ET7的新订单量。同理,ES7的到来是否会对等待换代的ES8、ES6、EC6造成巨大冲击?
“左右手相互交流”的尴尬局面,可能是蔚来明年面临的最大变数。如何理清所有产品之间的定义和细微差别,并清晰地传达给最终用户,也是这支造车新势力留下的问题之一。
此外,正如《蔚来又“生病”了》一文中所写,作为用户企业,与车主深度绑定,无条件满足他们的要求,真正为蔚来带来了行业内最可靠的品牌忠诚度和粘性。随着整体基数越来越大,“乱象”不可避免地出现,甚至出现新老车主的对立和阵营分化。
但蔚来用七年时间构建的“定制企业”基本框架,不管有没有瑕疵,接下来要思考的是如何掌握好车企和车主之间的“度”,既不会太生疏,也不会过分越线,保持相对健康的相处模式。否则,反自身效应可能会比预期来得更快。
0
至于最近七年之痒,我想说说蔚来坚持的换权直营模式。必须肯定的是,NIO Power的出现,以及可充电、可交换、可升级的概念,确实给了正在飞跃的新能源市场一个比较独特的尝试。
但更多的时候,我总是在思考,权力交换的技术路径的建立,是否会给这支新生力量的未来发展附加上一层“枷锁”。随着其他友商800V过充的逐渐普及,换电模式的效率水平还剩下多少优势?一个又一个问题。
虽然站在当前的节点,讨论是对是错,似乎缺乏实际意义,后续剧情会如何发展,短期内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预测,但一些变量和未知数显然是存在的。
1
而基于NIO house和NIO space的直销模式,在一二线城市的拓展和扩张似乎并没有遇到太多的阻碍。然而,一旦进入低线城市,它将受到当地消费者购买和用车习惯的限制,但它实际上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考验。面对分歧和分歧的形成,我们仍然需要权衡我们应该寻求什么样的调整。
总之,当蔚来走出ICU的时候,上面所说的“七年之痒”更像是他朝着康复出院目标努力的一些羁绊。虽然不致命,但是为了冲向更高的目标,还是要尽快止痒。
毕竟没有人愿意三年后继续见证属于蔚来的“十年之痛”。接下来,如何解决这支造车新军身上存在的一系列弊病,将在很大程度上再次考验李斌的功力...
11月29日,理想汽车发布第三季度财报,凭借着单款车型超25万辆的成绩,理想汽车三季度交付量同比暴增190,表现优异。
1900/1/1 0:00:00日前,我们从海外媒体获悉,比亚迪在哥斯达黎加向沃尔玛交付了29辆元Pro参数询价,该车在当地被命名为S1ProEV。值得一提的是,这将成为该国目前最大的新能源车队。
1900/1/1 0:00:00近日,GB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第2号修改单发布,自2022年1月1日开始,新生产的乘用车要求配备EDR(即EventDataRecorder,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亚马逊云科技(AmazonWebServices,AWS)推出一项全新基于云的数据服务AWSIoTFleetWise,可帮助汽车制造商远程诊断车辆问题,
1900/1/1 0:00:0011月30日,岚图汽车公布11月交付数据。岚图FREE11月交付1139辆,启动交付4个月以来,连续保持环比增长趋势,累计交付3461辆,车主覆盖全国近200座城市。
1900/1/1 0:00:0012月1日,零跑汽车披露11月销量数据,11月总交付为5628辆,同比增长236,环比增长54。11月订单为16310台,其中零跑C11达7005辆,零跑T03达9297辆。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