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张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Nezha automobile, Beijing, Nezha u, Nezha v, Nezha s

11月销量过万的消息传来时,哪吒汽车“2022发展规划”的内部讨论刚刚结束。我和张勇在电话里聊了半个小时,然后我们聊了一件事:进城。这是他加入哪吒汽车的第四年。四年间,公司从600名员工发展到今天的6000人。哪吒N01(2018-2020年退市)、哪吒V(2020年)、哪吒U Pro(2021年)在6-15万区间的纯电动车市场逐渐站稳脚跟,月销量从几百辆激增到今天的1万辆,数量上与韦小立持平。刚刚结束的最新一轮融资引起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从9月到10月,投资圈里到处都在流传这样一个问题:哪吒车呢?哪吒2022年上市的消息刺激了很多人的神经:会不会是下一个微管理层?“我们正在为进入这座城市做准备,”张勇说。“魏小丽是含着金钥匙在中央市场起家的。我们是草根,起步于下沉市场。北上广深杭州-苏州明年全面启动。”他的武器之一是哪吒S,明年上市。这款时尚、备受瞩目的纯电动增程B+级轿车已在广州车展上亮相。据说内部本来是打算开放的,但是没有。车展上公开的另一个武器是山海平台。但这并不是哪吒的全部。迅速膨胀的组织,捉襟见肘的产能,来自五湖四海的团队,面对突如其来的订单激增,已经是手忙脚乱,用户体验亟待提升。现在突然要熟悉新武器,学习新知识,进军大城市。你可以想象,此刻车内是一种紧张而激动的心情,类似于1949年进城前夕。被紧急派遣到核心城市加强战斗力的高管们,既喜上眉梢,又汗流浃背。同样,外部各方看哪吒的车,也是一脸茫然。这家公司一直在下滑的市场中穿梭。虽然近在咫尺,但远不令人担忧,就像一道风景。现在突然出来一个造型现代,设计智能的中大型车,一个指标吓人的平台,声称明天进京,让全城神仙都慌了。300年,帝王盛世,中国在史书上写了很多。然而,在智能汽车时代,在这个人类即将超越工业文明的关头,“农村包围城市”的故事还能再次上演吗?11月22日下午和12月1日,第一电动《庞关》制作组分别在上海哪吒汽车总部和北京与张勇进行了两次深度对话,试图为您解答一些关于哪吒和这个时代的问题。1.哪吒会进入哪个城市?庞义成:首先祝贺哪吒汽车取得的成绩,但是你也说了,一切才刚刚开始。所以,关于进城,先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提这个?张勇:我们内部讨论2022战略的时候,最初的提法是两个字:出海。所谓向上,就是产品向上,品牌向上,目标市场向上;所谓出海,就是加强出口,抢占海外市场。四年前,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生存?就一个产品(哪吒N01),600,没钱没资源,怎么打?只能选择先下沉市场,玩性价比。好在下沉市场足够大,玩家没有那么多,我们对这个市场也比较熟悉,这就给了我们边玩边换轮子的机会。从小米和步开始,在实战中获取补给,在实战中扩充队伍,在实战中提升R&D、制造和配送能力。一路走到今天,我们有6000人的团队,有细分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哪吒V,哪吒U Pro),有既定体系的R&D团队,200多家经销商,100多家直营店,几十亿美金的账户。庞毅城:太好了,你不觉得天下大乱了吗?张勇:还早着呢。只能说我们有根据地,但是危险很多。哪吒V有一定优势,哪吒U Pro也初步站稳了脚跟,但正如你所说,市场正在快速爆发,每个细分市场都有巨大的机会。我们的根据地还小,能力还不强,只能拼命跑。庞义成:你认为哪吒今年销量快速上升的原因是什么?张勇:性价比高。在我们进入的两个细分市场,6-8万,10-15万的纯电动SUV,我们都做到了性价比第一。庞毅城:具体来说。张勇:外观、内饰、空间、续航、驾控、NVH、智能水平、价格、安全,这些都是消费者最关心的,综合起来达到目前的最优解,也就是性价比第一。庞毅城:我同意,但是怎么做?张勇:首先是用户洞察,然后是产品定义,然后是供应链管理和制造管理,然后是渠道建设和分销管理,还有服务。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庞毅城:用这个系统做到细分市场性价比第一就是你说的科技平权?张勇:是的。对于大宗消费品来说,无论什么时候,消费者都希望在自己的预算空间和使用场景下,获得性价比最好的产品和服务,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当然奢侈品除外。中国这几年经济发展蓬勃,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工薪阶层,挣钱不容易。他们有权分享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庞毅城:回到进城的话题,上山下海是怎么变成进城的?张勇:我们有几个缺点。首先是品牌。因为初期细分市场下沉,哪吒品牌在核心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够高。第二是服务。就像我刚才说的,一路都是为了生存而跑,速度高于一切。很多细节之前没有夯实,但是服务力没有跟上,消费者沟通互动体系基础薄弱。第三是智力。过去,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无法在情报方面对R&D进行大量投资,所以我们只能选择遵循和优化策略。这些缺点在过去的战斗中没有完全暴露出来,主要是因为市场的容忍度。现在我们要进入核心市场和海外市场。如果不解决这些缺点,我们很快就会遇到瓶颈。于是,为了让全公司6000人听得清楚,理解得快,我们这些本地人讨论了一个更值得记忆的词:进城。庞义成:哈哈哈哈,听起来李闯王要进京了。哪吒连是农民军吗?张勇:恰恰相反,哪吒队是一支有理想、有知识、有现代管理体系的正规军,但我们首先选择了下沉市场。那些因为我们活跃在下沉市场而称我们为农民的人是短视的。庞毅城:但是你选择用“进城”这个词来形容你的战略。哪吒要进哪个城市?张勇:我们必须进入所有的核心市场。我想强调的是,我们说的“进城”,并不是简单的进入地理意义上的核心城市,而是要进入核心城市和智能赛道核心阵营的主流消费者心中。庞毅城:有意思。我在10月份拿走了你的保险。往下看,我发现新一线城市的销售占比最高……约占30%;其次是二三四线城市,再其次是一五线城市。张勇:是的,所以从地理上来说,我们很久以前就应该在城里了。但是从我刚才提到的维度来说,我们还是要进城。庞毅城:去城里大打一场,不是去城里坐天下。张勇:嗯。我们永远不会有坐享其成的想法,只会继续前进,永远不会结束。庞义成:刚才你说根据地还小。先稳住下沉市场,形成绝对优势,再进城?张勇:不,上帝不会给这样的机会。汽车智能化的变革正在突飞猛进。如果错过了这个狭小的时间窗口,我们就只能等着别人降维反击了。所以,即使你还很弱小,也要勇敢,挑战未知。2100亿庞毅城:再说山海平台,这应该是你接下来要重点关注的。什么时候开始的?张勇:这个平台是在S项目之初(2019年初)上线的。出发点是考虑到现有的底盘结构,无法适应未来自动驾驶时代的到来,那么能否定义一个新的平台?一是要有很强的可扩展性,二是要能满足未来5-10年产品发展的需要,这是当时的两个目的。当然,在做这个产品定义的时候,我们也在研究切入哪个市场。当时有中大型SUV,有中大型豪华轿车,有中高级轿车,有紧凑型SUV,甚至MPV。后来选择了中高级车的市场。第一,它的市场容量足够大,超过200万辆和300万辆。第二,它的成长性很好。我看一下今年的数据,增长了30%以上,而且还在高速增长;第三个在这个市场上以传统车企为主,燃油车、新能源车、智能电动车都不多。当时P7没出来,比亚迪韩也没出来。庞毅城:简单看了一下山海平台的介绍,有几点印象特别深刻。其中之一就是高可扩展性。你不仅说了它的适用范围,甚至还说硬件本身是可以插拔迭代的。张勇:我们有这个想法。目前一般的做法是提前嵌入一些硬件,然后性能会延迟,逐步迭代,但我觉得这应该不是一个方向。因为硬件堆完之后,你需要有人买单。你用一个L4级别硬件的成本,给用户提供L2级别的体验,然后让用户买单,告诉他们两年后就可以有L4的性能。我认为这不公平。那么,有没有可能采用两种更合理的方式呢?第一个是硬件可以适度超前,一年之内可以迭代开发。然后用户会以极小的成本增加L3的几千块钱硬件成本,然后我会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升级OTA来提升性能。第二个策略是未来是否有可能拔掉硬件,在底层操作系统的支持下,就像换主板一样?现在的硬件迭代速度特别快,成本特别快,所以我们尽量往这个方向走山海平台。庞毅城:这个想法真的很让人耳目一新。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你公布了中控的时间表。我大概记得这个:2020年是五域控制,2022年是三域控制,2025年是中央计算平台,加上云平台。说说这个判断是怎么来的?张勇: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明年我们S车型上的三大平台实现起来并不那么困难。庞毅成:智能客舱与智能驾驶。张勇:还有底盘。至于中央计算单元,还有很多技术问题和难题需要解决。除了统一的操作系统,最大的困难是协调各个供应商。可能是三个平台到一个中央计算单元,加上围绕它的几个域,然后最后过渡到中央计算单元,再加上云。但是我们要给自己定这样一个时间表,遵循一个终极目标,就是大智能终端。庞毅城:有一个超脑,可以控制全车所有部件,对吧?就我记忆所及,我们国内同行还没有人公开宣布过他们的电子架构到中央计算的时间表。你应该是第一个。养活这么大的架构平台需要很多钱。你大概算过,到2025年,你会对山海平台投资多少?张勇:100亿,平台开发加车型开发。庞毅城:S明年下半年上市,是这个平台的第一款产品。这个平台会继续发展,对吗?一边进化一边产卵,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张勇:是的。庞毅城:钱从哪里来?张勇:就我们的商业计划而言,明年我仍然需要一些钱,而且我应该说,后年我几乎不需要钱了。当时能够保本微利,经营性现金流为正。庞毅城:你的意思是你要停止这轮融资?张勇:12月底,这轮谈判结束。目前我们获得的定投额度基本够未来24个月使用。我们也在考虑是否尽快改革股市。庞毅城:我们要去争取清场。所以往下听,既然你加入了哪吒,这应该是你最不缺钱的时刻。明年要不要再做一轮PRE-IPO融资?张勇:还在讨论中,还不确定。3.方云舟和我庞毅城:还记得2017年夏天,我们在河南大厦吃面吗?当时我们聊到了未来5年10年的变化,也聊到了彼此的个人职业选择。回想五年前,你在考虑决定离开原单位,下海,参与创建智能电动车企业。张勇:我本质上是一个特别内向的人。我不擅长和人打交道……我不想和他们打交道。但是我也很喜欢挑战。我一直认为我几乎完成了这件事。我可以给自己定一个更高的目标,做更多的事情吗?不是为了赚钱。我从来不认为赚钱是我的第一目标。我认为它应该受到挑战。所以当时特别感谢你鼓励我勇敢的迈出一步。你说你丢了什么?失去的是枷锁,收获的却是自由。我觉得这句话特别正确。庞毅城:你当时做了很多选择。是什么让你去了一个不知名的公司而不是高大上的公司?张勇:首先,我认为那些企业可能不太需要我。我可能在那里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可能只是锦上添花。二是熟悉方云舟董事长团队,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业务工作的开展和运作会更加顺畅。庞义诚:老伙计。张勇:毕竟老朋友之间是相互信任的,也许没有那么光鲜,基础也不怎么样,但我更兴奋,因为我可以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庞毅城:跟你五年前说的一模一样。你觉得你加入哪吒后给这家公司带来了什么变化?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张勇:我认为我们不能谈论个人,而是团队的力量。Nezha automobile, Beijing, Nezha u, Nezha v, Nezha s

11月销量过万的消息传来时,哪吒汽车“2022发展规划”的内部讨论刚刚结束。我和张勇在电话里聊了半个小时,然后我们聊了一件事:进城。这是他加入哪吒汽车的第四年。四年间,公司从600名员工发展到今天的6000人。哪吒N01(2018-2020年退市)、哪吒V(2020年)、哪吒U Pro(2021年)在6-15万区间的纯电动车市场逐渐站稳脚跟,月销量从几百辆激增到今天的1万辆,数量上与韦小立持平。刚刚结束的最新一轮融资引起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从9月到10月,投资圈里到处都在流传这样一个问题:哪吒车呢?哪吒2022年上市的消息刺激了很多人的神经:会不会是下一个微管理层?“我们正在为进入这座城市做准备,”张勇说。“魏小丽是含着金钥匙在中央市场起家的。我们是草根,起步于下沉市场。北上广深杭州-苏州明年全面启动。”他的武器之一是哪吒S,明年上市。这款时尚、备受瞩目的纯电动增程B+级轿车已在广州车展上亮相。据说内部本来是打算开放的,但是没有。车展上公开的另一个武器是山海平台。但这并不是哪吒的全部。迅速膨胀的组织,捉襟见肘的产能,来自五湖四海的团队,面对突如其来的订单激增,已经是手忙脚乱,用户体验亟待提升。现在突然要熟悉新武器,学习新知识,进军大城市。你可以想象,此刻车内是一种紧张而激动的心情,类似于1949年进城前夕。被紧急派遣到核心城市加强战斗力的高管们,既喜上眉梢,又汗流浃背。同样,外部各方看哪吒的车,也是一脸茫然。这家公司一直在下滑的市场中穿梭。虽然近在咫尺,但远不令人担忧,就像一道风景。现在突然出来一个造型现代,设计智能的中大型车,一个指标吓人的平台,声称明天进京,让全城神仙都慌了。300年,帝王盛世,中国在史书上写了很多。然而,在智能汽车时代,在这个人类即将超越工业文明的关头,“农村包围城市”的故事还能再次上演吗?11月22日下午和12月1日,第一电动《庞关》制作组分别在上海哪吒汽车总部和北京与张勇进行了两次深度对话,试图为您解答一些关于哪吒和这个时代的问题。1.哪吒会进入哪个城市?潘……易成:首先祝贺哪吒汽车取得的成绩,但是你也说了,一切才刚刚开始。所以,关于进城,先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提这个?张勇:我们内部讨论2022战略的时候,最初的提法是两个字:出海。所谓向上,就是产品向上,品牌向上,目标市场向上;所谓出海,就是加强出口,抢占海外市场。四年前,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生存?就一个产品(哪吒N01),600,没钱没资源,怎么打?只能选择先下沉市场,玩性价比。好在下沉市场足够大,玩家没有那么多,我们对这个市场也比较熟悉,这就给了我们边玩边换轮子的机会。从小米和步开始,在实战中获取补给,在实战中扩充队伍,在实战中提升R&D、制造和配送能力。一路走到今天,我们有6000人的团队,有细分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哪吒V,哪吒U Pro),有既定体系的R&D团队,200多家经销商,100多家直营店,几十亿美金的账户。庞毅城:太好了,你不觉得天下大乱了吗?张勇:还早着呢。只能说我们有根据地,但是危险很多。哪吒V有一定优势,哪吒U Pro也初步站稳了脚跟,但正如你所说,市场正在快速爆发,每个细分市场都有巨大的机会。我们的根据地还小,能力还不强,只能拼命跑。庞义成:你认为哪吒今年销量快速上升的原因是什么?张勇:性价比高。在我们进入的两个细分市场,6-8万,10-15万的纯电动SUV,我们都做到了性价比第一。庞毅城:具体来说。张勇:外观、内饰、空间、续航、驾控、NVH、智能水平、价格、安全,这些都是消费者最关心的,综合起来达到目前的最优解,也就是性价比第一。庞毅城:我同意,但是怎么做?张勇:首先是用户洞察,然后是产品定义,然后是供应链管理和制造管理,然后是渠道建设和分销管理,还有服务。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庞毅城:用这个系统做到细分市场性价比第一就是你说的科技平权?张勇:是的。对于大宗消费品来说,无论什么时候,消费者都希望在自己的预算空间和使用场景下,获得性价比最好的产品和服务,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当然奢侈品除外。中国这几年经济发展蓬勃,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工薪阶层,挣钱不容易。他们有权分享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庞毅城:回到进城的话题,上山下海是怎么变成进城的?张勇:我们有几个缺点。首先是品牌。因为初期细分市场下沉,哪吒品牌在核心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够高。第二是服务。就像我刚才说的,一路都是为了生存而跑,速度高于一切。很多细节之前没有夯实,但是服务力没有跟上,消费者沟通互动体系基础薄弱。第三是智力。过去,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无法在情报方面对R&D进行大量投资,所以我们只能选择遵循和优化策略。这些缺点在过去的战斗中没有完全暴露出来,主要是因为市场的容忍度。现在我们要进入核心市场和海外市场。如果不解决这些缺点,我们很快就会遇到瓶颈。于是,为了让全公司6000人听得清楚,理解得快,我们这些本地人讨论了一个更值得记忆的词:进城。庞义成:哈哈哈哈,听起来李闯王要进京了。哪吒连是农民军吗?张勇:恰恰相反,哪吒队是一支有理想、有知识、有现代管理体系的正规军,但我们首先选择了下沉市场。那些因为我们活跃在下沉市场而称我们为农民的人是短视的。庞毅城:但是你选择用“进城”这个词来形容你的战略。哪吒要进哪个城市?张勇:我们必须进入所有的核心市场。我想强调的是,我们说的“进城”,并不是简单的进入地理意义上的核心城市,而是要进入核心城市和智能赛道核心阵营的主流消费者心中。庞毅城:有意思。我在10月份拿走了你的保险。往下看,我发现新一线城市的销售占比最高……约占30%;其次是二三四线城市,再其次是一五线城市。张勇:是的,所以从地理上来说,我们很久以前就应该在城里了。但是从我刚才提到的维度来说,我们还是要进城。庞毅城:去城里大打一场,不是去城里坐天下。张勇:嗯。我们永远不会有坐享其成的想法,只会继续前进,永远不会结束。庞义成:刚才你说根据地还小。先稳住下沉市场,形成绝对优势,再进城?张勇:不,上帝不会给这样的机会。汽车智能化的变革正在突飞猛进。如果错过了这个狭小的时间窗口,我们就只能等着别人降维反击了。所以,即使你还很弱小,也要勇敢,挑战未知。2100亿庞毅城:再说山海平台,这应该是你接下来要重点关注的。什么时候开始的?张勇:这个平台是在S项目之初(2019年初)上线的。出发点是考虑到现有的底盘结构,无法适应未来自动驾驶时代的到来,那么能否定义一个新的平台?一是要有很强的可扩展性,二是要能满足未来5-10年产品发展的需要,这是当时的两个目的。当然,在做这个产品定义的时候,我们也在研究切入哪个市场。当时有中大型SUV,有中大型豪华轿车,有中高级轿车,有紧凑型SUV,甚至MPV。后来选择了中高级车的市场。第一,它的市场容量足够大,超过200万辆和300万辆。第二,它的成长性很好。我看一下今年的数据,增长了30%以上,而且还在高速增长;第三个在这个市场上以传统车企为主,燃油车、新能源车、智能电动车都不多。当时P7没出来,比亚迪韩也没出来。庞毅城:简单看了一下山海平台的介绍,有几点印象特别深刻。其中之一就是高可扩展性。你不仅说了它的适用范围,甚至还说硬件本身是可以插拔迭代的。张勇:我们有这个想法。目前一般的做法是提前嵌入一些硬件,然后性能会延迟,逐步迭代,但我觉得这应该不是一个方向。因为硬件堆完之后,你需要有人买单。你用一个L4级别硬件的成本,给用户提供L2级别的体验,然后让用户买单,告诉他们两年后就可以有L4的性能。我认为这不公平。那么,有没有可能采用两种更合理的方式呢?第一个是硬件可以适度超前,一年之内可以迭代开发。然后用户会以极小的成本增加L3的几千块钱硬件成本,然后我会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升级OTA来提升性能。第二个策略是未来是否有可能拔掉硬件,在底层操作系统的支持下,就像换主板一样?现在的硬件迭代速度特别快,成本特别快,所以我们尽量往这个方向走山海平台。庞毅城:这个想法真的很让人耳目一新。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你公布了中控的时间表。我大概记得这个:2020年是五域控制,2022年是三域控制,2025年是中央计算平台,加上云平台。说说这个判断是怎么来的?张勇: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明年我们S车型上的三大平台实现起来并不那么困难。庞毅成:智能客舱与智能驾驶。张勇:还有底盘。至于中央计算单元,还有很多技术问题和难题需要解决。除了统一的操作系统,最大的困难是协调各个供应商。可能是三个平台到一个中央计算单元,加上围绕它的几个域,然后最后过渡到中央计算单元,再加上云。但是我们要给自己定这样一个时间表,遵循一个终极目标,就是大智能终端。庞毅城:有一个超脑,可以控制全车所有部件,对吧?就我记忆所及,我们国内同行还没有人公开宣布过他们的电子架构到中央计算的时间表。你应该是第一个。养活这么大的架构平台需要很多钱。你大概算过,到2025年,你会对山海平台投资多少?张勇:100亿,平台开发加车型开发。庞毅城:S明年下半年上市,是这个平台的第一款产品。这个平台会继续发展,对吗?一边进化一边产卵,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张勇:是的。庞毅城:钱从哪里来?张勇:就我们的商业计划而言,明年我仍然需要一些钱,而且我应该说,后年我几乎不需要钱了。当时能够保本微利,经营性现金流为正。庞毅城:你的意思是你要停止这轮融资?张勇:12月底,这轮谈判结束。目前我们获得的定投额度基本够未来24个月使用。我们也在考虑是否尽快改革股市。庞毅城:我们要去争取清场。所以往下听,既然你加入了哪吒,这应该是你最不缺钱的时刻。明年要不要再做一轮PRE-IPO融资?张勇:还在讨论中,还不确定。3.方云舟和我庞毅城:还记得2017年夏天,我们在河南大厦吃面吗?当时我们聊到了未来5年10年的变化,也聊到了彼此的个人职业选择。回想五年前,你在考虑决定离开原单位,下海,参与创建智能电动车企业。张勇:我本质上是一个特别内向的人。我不擅长和人打交道……我不想和他们打交道。但是我也很喜欢挑战。我一直认为我几乎完成了这件事。我可以给自己定一个更高的目标,做更多的事情吗?不是为了赚钱。我从来不认为赚钱是我的第一目标。我认为它应该受到挑战。所以当时特别感谢你鼓励我勇敢的迈出一步。你说你丢了什么?失去的是枷锁,收获的却是自由。我觉得这句话特别正确。庞毅城:你当时做了很多选择。是什么让你去了一个不知名的公司而不是高大上的公司?张勇:首先,我认为那些企业可能不太需要我。我可能在那里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可能只是锦上添花。二是熟悉方云舟董事长团队,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业务工作的开展和运作会更加顺畅。庞义诚:老伙计。张勇:毕竟老朋友之间是相互信任的,也许没有那么光鲜,基础也不怎么样,但我更兴奋,因为我可以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庞毅城:跟你五年前说的一模一样。你觉得你加入哪吒后给这家公司带来了什么变化?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张勇:我认为我们不能谈论个人,而是团队的力量。这一年,对于一直在新能源赛道上拼命奔跑的所有车企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时光。

随着“补贴时代”向“市场时代”过渡的逐步完成,终端消费者对自身需求和喜爱产品的认知已经建立和完善,出现了几个有实力的品牌,不断搅动格局变化。一切似乎还在朝着一个相当积极的良性循环发展。

BYD, Discovery, Han

作为论据,在刚刚过去的10月,根据乘联会公布的结果,新能源批发销量达到36.8万辆,环比增长6.3%,同比增长148.1%。1-10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量238.1万辆,同比增长204.3%。

10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额32.1万辆,同比增长141.1%,环比下降3.9%。1-10月新能源汽车零售额213.9万辆,同比增长191.9%。

伴随着巨大的量变,质变也同时发生。

10月份新能源汽车厂商批发渗透率为18.6%,1-10月渗透率为14.3%,明显高于2020年5.8%的渗透率。更令人惊喜的是,10月份自主品牌新能源渗透率达到了更高的30%。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国家大力推进新能源市场纯电动化改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摆脱传统燃油车领域长期以来的垄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超车和逆袭,才是最深刻的答案。

目前,无论是“变道超车”,还是“弯道超车”,这些曾经饱受质疑、引来非议的概念,正在迅速落地,成为现实。当电气化转型大潮袭来,自主品牌已经完全掌握了“主动权”和“定价权”,合资品牌成为追赶者。

那么,是谁造成了新能源普及率的激增呢?明年这个指标会到多高?一个个值得讨论的新话题出现了。

新能源渗透激增的背后

在阐述之前,有必要普及一个概念,就是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月(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月(年)汽车销量。多年来,这个指标一般被用来判断整个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速度。

据粗略统计,2005-2015年这10年间,这一指标在缓慢攀升中超过1%;2016-2020四年,新能源补贴没有明显下降,造车新势力成交量一直在上升。这一指标开始略有好转,升至5%。

这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2021年初到现在,新能源普及率迎来爆发式增长,从5%跃升到20%。这样的表现,可能是很多旁观者甚至专家都始料未及的。毕竟在他们的预测中,2025年冲击20%才是常态表现。按照目前的增长趋势,提前完成是肯定的。

透过表象看更深的本质,继续以过去10个月为例。在终端整体份额中,纯电动汽车销量30.3万辆,同比增长142.2%;插电式混合动力销量达到6.5万辆,同比增长179.9%,占比18%。

纯电板块,A00批发销量9.4万辆,占比31%;A0批发销量5.1万,份额17%;a级电动车占25%的份额,从底层上升;B级电动汽车达到7.9万辆,环比下降8%,占纯电动汽车的26%。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新能源渗透率的激增,更多的是两个原因。首先,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再次受到终端消费者的认可和追捧,这无疑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

其次,如果说以前纯电动市场的结构比较哑铃型,销量集中在10万元以下的低端车型和25万元以上的高端车型,那么今年随着各车企产品力的不断迭代,10-25万元“腰”区涌现出一批综合实力足以面对传统燃油车的玩家。

在最新的变革和攻势中,比亚迪作为新能源赛道上最有“战斗”经验的品牌,无疑敏锐地嗅到了风声,牢牢地抓住了先机。在陆续拿出“刀锋电池”和“DM-i混合技术”后,成功实现了量变带来的质变。

也正因为如此,比亚迪在10月份迎来了合理的胜利。官方数据显示,整体销量达到88,898辆,同比增长90.9%,环比增长12.5%。更重要的是,在销售构成中,新能源达到80,003辆,同比增长262.9%。其中DM-i车型38771辆,EV纯电动车41232辆,均创历史新高。

在乘联会公布的新能源汽车15强名单中,比亚迪共有6款车型入围。分别是排名第二的秦加DM-i,销量达到17393辆;排在第4位的宋DM,销量为11316辆;第五名,秦加EV,销量8405辆;韩EV,第6名,销量8284辆;唐DM,排名第12,销量6762辆;第13款元EV销量为6507辆。

多款明星车型的出现,越来越凸显出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目前,除了智能和科技感突出,低能耗、低车价、性价比也是用户对所有新能源产品关注的最大痛点。

得益于出色的成本控制、供应链整合和自研能力,比亚迪目前在售的很多车型可以说完全符合他们的要求。同时必须承认,新能源在整个市场渗透率的激增,往往需要这样的有效贡献。

2022年将达到什么高度?

不可否认,在全球芯片荒引发的极限压力考验下,中国新能源市场能交出如此亮眼的答卷,无疑让所有人感到欣慰。

“双碳战略的实施,气候变化的加剧,环保意识的增强,都在推动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前所未有的发展。从1月份的数据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只有5%-6%,之后逐月增长,10月份达到20%。那么20%是什么概念呢?意味着我们提前四年完成了“十四五”规划中提到的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比20%左右的目标。”

11月19日,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参加一个论坛的时候,非常有力的输出了一句话。在他眼里,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已经迎来了最好的时代,而上面这段话恰恰是“时间”的最好体现。

“地理位置”王传福表示:“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品越来越受到普通百姓的欢迎,超过了同级别或同价位的燃油车。以前说新能源车只是在某些性能上比燃油车有很好的领先。今天,可以说新能源汽车的各个方面都已经超越了燃油车,比如平顺性、静音性、使用成本、智能化。目前中国车企包括比亚迪和新势力造车,提供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已经完全超越传统汽车。”

换句话说,无论技术路线如何切换和改变,只要产品足够优秀,能够打动人,在使用过程中带来良好的体验,消费者就会为此买单。

至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王传福的演讲中,“从数据可以看出,今年新能源汽车的增速可能达到330万辆,去年只来了130万辆。以前说70%的增速就够好了,今年能达到200万辆,但今年要达到330万辆,稳中有升,每个月都在刷新渗透率纪录。普通人通过购买来投票。他们喜欢新能源产品和绿色出行。”

正如王传福所说,新能源累计销量远超预期,是用户实际下单的结果,所以含金量毋庸置疑。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关键因素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

Nezha automobile, Beijing, Nezha u, Nezha v, Nezha s0

站在这个激动人心的节点,比亚迪似乎已经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在即将到来的2021年,无论从技术层面、产品层面还是销量层面,多维度的井喷和爆发也是最好的证明。同时,按照目前的势头,在新的一年,这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必然会实现更大的崛起,彻底牢牢守住“新能源汽车领跑者”的标签。

对于2022年,根据王传福的预测,“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远超想象。今年从年初到年底,每个月增长一个多点,从年初的5%到年底的20%,差不多是15%。新事物的成长从来都不是成正比的,都是先低后高。即使按照等比例保守估计,明年初也肯定在20%左右。如果它增加了……另外15%,到明年年底,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可以高达35%,远远超过原来的总体规划。"

显然,市场到了,机会也到了。中国的新能源市场就像一列疾驰的快车,谁也阻挡不了它向前狂奔。这一年,对于一直在新能源赛道上拼命奔跑的所有车企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时光。

随着“补贴时代”向“市场时代”过渡的逐步完成,终端消费者对自身需求和喜爱产品的认知已经建立和完善,出现了几个有实力的品牌,不断搅动格局变化。一切似乎还在朝着一个相当积极的良性循环发展。

BYD, Discovery, Han

作为论据,在刚刚过去的10月,根据乘联会公布的结果,新能源批发销量达到36.8万辆,环比增长6.3%,同比增长148.1%。1-10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量238.1万辆,同比增长204.3%。

10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额32.1万辆,同比增长141.1%,环比下降3.9%。1-10月新能源汽车零售额213.9万辆,同比增长191.9%。

伴随着巨大的量变,质变也同时发生。

10月份新能源汽车厂商批发渗透率为18.6%,1-10月渗透率为14.3%,明显高于2020年5.8%的渗透率。更令人惊喜的是,10月份自主品牌新能源渗透率达到了更高的30%。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国家大力推进新能源市场纯电动化改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摆脱传统燃油车领域长期以来的垄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超车和逆袭,才是最深刻的答案。

目前,无论是“变道超车”,还是“弯道超车”,这些曾经饱受质疑、引来非议的概念,正在迅速落地,成为现实。当电气化转型大潮袭来,自主品牌已经完全掌握了“主动权”和“定价权”,合资品牌成为追赶者。

那么,是谁造成了新能源普及率的激增呢?明年这个指标会到多高?一个个值得讨论的新话题出现了。

新能源渗透激增的背后

在阐述之前,有必要普及一个概念,就是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月(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月(年)汽车销量。多年来,这个指标一般被用来判断整个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速度。

据粗略统计,2005-2015年这10年间,这一指标在缓慢攀升中超过1%;2016-2020四年,新能源补贴没有明显下降,造车新势力成交量一直在上升。这一指标开始略有好转,升至5%。

这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2021年初到现在,新能源普及率迎来爆发式增长,从5%跃升至20%。这样的表现,可能是很多旁观者甚至专家都始料未及的。毕竟在他们的预测中,2025年冲击20%才是常态表现。按照目前的增长趋势,提前完成是肯定的。

透过表象看更深的本质,继续以过去10个月为例。在终端整体份额中,纯电动汽车销量30.3万辆,同比增长142.2%;插电式混合动力销量达到6.5万辆,同比增长179.9%,占比18%。

纯电板块,A00批发销量9.4万辆,占比31%;A0批发销量5.1万,份额17%;a级电动车占25%的份额,从底层上升;B级电动汽车达到7.9万辆,环比下降8%,占纯电动汽车的26%。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新能源渗透率的激增,更多的是两个原因。首先,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再次受到终端消费者的认可和追捧,这无疑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

其次,如果说以前纯电动市场的结构比较哑铃型,销量集中在10万元以下的低端车型和25万元以上的高端车型,那么今年随着各车企产品力的不断迭代,10-25万元“腰”区涌现出一批综合实力足以面对传统燃油车的玩家。

在最新的变革和攻势中,比亚迪作为新能源赛道上最有“战斗”经验的品牌,无疑敏锐地嗅到了风声,牢牢地抓住了先机。在陆续拿出“刀锋电池”和“DM-i混合技术”后,成功实现了量变带来的质变。

也正因为如此,比亚迪在10月份迎来了合理的胜利。官方数据显示,整体销量达到88,898辆,同比增长90.9%,环比增长12.5%。更重要的是,在销售构成中,新能源达到80,003辆,同比增长262.9%。其中DM-i车型38771辆,EV纯电动车41232辆,均创历史新高。

在乘联会公布的新能源汽车15强名单中,比亚迪共有6款车型入围。分别是排名第二的秦加DM-i,销量达到17393辆;排在第4位的宋DM,销量为11316辆;第五名,秦加EV,销量8405辆;韩EV,第6名,销量8284辆;唐DM,排名第12,销量6762辆;第13款元EV销量为6507辆。

多款明星车型的出现,越来越凸显出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目前,除了智能和科技感突出,低能耗、低车价、性价比也是用户对所有新能源产品关注的最大痛点。

得益于出色的成本控制、供应链整合和自研能力,比亚迪目前在售的很多车型可以说完全符合他们的要求。同时必须承认,新能源在整个市场渗透率的激增,往往需要这样的有效贡献。

2022年将达到什么高度?

不可否认,在全球芯片荒引发的极限压力考验下,中国新能源市场能交出如此亮眼的答卷,无疑让所有人感到欣慰。

“双碳战略的实施,气候变化的加剧,环保意识的增强,都在推动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前所未有的发展。从1月份的数据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只有5%-6%,之后逐月增长,10月份达到20%。那么20%是什么概念呢?意味着我们提前四年完成了“十四五”规划中提到的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比20%左右的目标。”

11月19日,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参加一个论坛的时候,做了一个非常有力的输出。在他眼里,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已经迎来了最好的时代,而上面这段话恰恰是“时间”的最好体现。

“地理位置”王传福表示:“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品越来越受到普通百姓的欢迎,超过了同级别或同价位的燃油车。以前说新能源车只是在某些性能上比燃油车有很好的领先。今天,可以说新能源汽车的各个方面都已经超越了燃油车,比如平顺性、静音性、使用成本、智能化。目前中国车企包括比亚迪和新势力造车,提供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已经完全超越传统汽车。”

换句话说,无论技术路线如何切换和改变,只要产品足够优秀,能够打动人,在使用过程中带来良好的体验,消费者就会为此买单。

至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王传福的演讲中,“从数据可以看出,今年新能源汽车的增速可能达到330万辆,去年只来了130万辆。以前说70%的增速就够好了,今年能达到200万辆,但今年要达到330万辆,稳中有升,每个月都在刷新渗透率纪录。普通人通过购买来投票。他们喜欢新能源产品和绿色出行。”

正如王传福所说,新能源累计销量远超预期,是用户实际下单的结果,所以含金量毋庸置疑。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关键因素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

Nezha automobile, Beijing, Nezha u, Nezha v, Nezha s0

站在这个激动人心的节点,比亚迪似乎已经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在即将到来的2021年,无论从技术层面、产品层面还是销量层面,多维度的井喷和爆发也是最好的证明。同时,按照目前的势头,在新的一年,这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必然会实现更大的崛起,彻底牢牢守住“新能源汽车领跑者”的标签。

对于2022年,根据王传福的预测,“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远超想象。今年从年初到年底,每个月增长一个多点,从年初的5%到年底的20%,差不多是15%。新事物的成长从来都不是成正比的,都是先低后高。即使按照等比例保守估计,明年初也肯定在20%左右。如果它增加了……另外15%,到明年年底,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可以高达35%,远远超过原来的总体规划。"

显然,市场到了,机会也到了。中国的新能源市场就像一列疾驰的快车,谁也阻挡不了它向前狂奔。

标签:哪吒汽车北京哪吒U哪吒V哪吒S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雷克萨斯发布RZ电动跨界车预告图 将于明年上市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雷克萨斯宣布,其首款基于丰田eTNGA平台的纯电动汽车将命名为RZ,它将是一款低重心SUV,该品牌还发布了新车型的预告图。

1900/1/1 0:00:00
Model 3 付费服务 加热方向盘及座椅

12月3日,特斯拉推送了一项OTA付费服务功能:寒冷天气功能,即方向盘加热和座椅加热功能,该功能针对Model3标准续航升级版。车主可在TeslaApp内购买,线上OTA开通。

1900/1/1 0:00:00
总投资150亿元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落地西安高新区

日前,总投资150亿元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签约落地西安高新区。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将实现年产值约700亿元。

1900/1/1 0:00:00
丰田将针对欧洲发布新平台 专注于混动与纯电动车型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丰田正在准备发布一个专门针对欧洲市场打造的新汽车平台,该公司将根据市场条件和客户的偏好,使用新平台打造全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系统车型。

1900/1/1 0:00:00
扩产增速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年产将超100万辆

日前,上海企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平台显示,特斯拉正在对上海超级工厂项目(一期)第二阶段的产线优化项目进行环评公示。报告显示该项目总投资高达12亿元人民币,预计在12月动工,最快明年4月份完工。

1900/1/1 0:00:00
理想汽车OTA 3.0发布 增加「导航辅助驾驶」

理想汽车将从12月6日开始推送OTA30版本。本次更新后,2020款用户将新增视觉泊车功能,2021款用户将可开启导航辅助驾驶功能。此外,理想同学等功能也进行了优化。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