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新能源电控产能加急释放,碳化硅逆变器将成行业主趋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自2021年初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飙升。数据显示,前十个月销量达254.2万辆,累计同比增长180%。在这一利好趋势下,三大电力公司的核心零部件也迎来了快速发展。除了动力电池企业扩产的消息,电机电控等厂商也展开了快速行动。

近日,博格华纳宣布苏州二期工厂开工,扩大电机控制器产能。据了解,苏州一期于2019年1月投入量产。到今年5月,已累计生产新能源电控30万台,新的生产线还在不断增加。二期工厂建成后,整个苏州工厂的电机控制器产能将达到180万台。

BYD, Tesla, Model 3, Han, Weilai

博格华纳苏州工厂(来源:博格华纳)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要一环,电控系统的技术和制造水平直接影响整车的性能和成本。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除了产能的增量需求,对相关产品在高电压下的效率和稳定性也有很高的要求。作为全球领先的电气化解决方案提供商,面对新的行业发展趋势,博格华纳将如何在该领域拓展?另外,我们将如何看待电控领域新的技术发展方向?

产能告急,供应链遭遇“甜蜜烦恼”

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达到310万辆,同比增长近1.5倍。2022年预计达到400万辆。新能源市场的不断完善,推动电控行业迎来其市场爆发期。

“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突然增加,给我们带来了‘甜蜜的烦恼’。一方面,新老客户的订单越来越多,要求我们一再提高产量;另一方面受限于芯片短缺。这些都对我们现有的生产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博格华纳动力驱动系统副总裁兼亚洲区总经理李晓秋博士表示。

据博格华纳驱动系统(苏州)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黄丽霞介绍,博格华纳现有的苏州一期工厂主要生产新能源电机控制器、DC电压转换器、电源管理模块、ECU,以及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模块。目前电机控制器有五条流水线,月生产能力近7万台。明年第一季度将继续增加生产线,届时月产量将接近9万辆。该工厂的二期工程将于2022年底完工,届时整体产能将再次大幅提升。

BYD, Tesla, Model 3, Han, Weilai

博格华纳苏州工厂生产线(来源:博格华纳)

除了额外的生产线,如何提高生产线的利用率是博格华纳关注的另一个话题。相比电池和电机,电控产品种类繁多。例如,博格华纳苏州工厂承担着600多种产品的生产任务。如何实现这些产品的共线生产,一直是相关供应链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有鉴于此,博格华纳不断加大对柔性生产的投入。据生产线负责人介绍,目前生产线可以通过软件系统自动分配产品型号,换线频率一天60次以上。

关于影响产能的芯片短缺问题,李晓求博士指出:“我们一直在加强与供应商的协调,共同探讨控制模式。另外,目前正在尝试接触一些国产芯片。”

竞争加剧,头部企业加强技术部署。

电控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布局,行业竞争也将日益加剧。但现阶段该领域行业集中度较高,如核心零部件IGBT,顶尖企业市场份额超过70%。

“电控产品涉及电子硬件、软件和系统架构。整个发展比大家想象的要复杂的多。一旦出现问题,会影响车辆整体性能,技术要求比较高。这也是目前市场集中在少数企业的原因。”李晓秋博士告诉盖世汽车。

虽然从行业角度看头部效应明显,顶级企业也率先发力,但面对多元化的新能源技术路线和日益复杂的电子电气架构,挑战依然不小。我们可以看到,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各大企业都在不断扩大对新技术的投入。

以博格华纳为例,在扩建苏州工厂二期的同时,还建设了二期R&D中心。据了解,苏州R&D中心将服务于全球市场,关注全系列电力电子产品、逆变器、DC/DC变换器等产品的设计。新的R&D中心大楼可以容纳450名员工。未来,R&D中心将分批新增5+ 60KW新能源电控功能验证试验台和9台30KW新能源电控耐久性试验台,不断完善和提升本土新能源电控产品的样品试制和环境验证能力。

BYD, Tesla, Model 3, Han, Weilai

博格华纳苏州R&D中心(来源:博格华纳)

“现在国内主机厂给我们的开发时间越来越短。为了赶上“中国速度”,R&D本土化和建设势在必行。事实上,本土化的R&D和建筑一直是博格华纳的战略重点。我们的很多产品都是在中国创新研发,然后全球赋能,比如三合一电驱动,一些电控产品,助力产品。”李晓秋博士指出。

此外,为了满足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发展需求,李晓秋博士透露,苏州一期……工厂还将引入Viper switch (IGBT模块)的封装和测试能力,计划于2023年初正式量产。盖世汽车了解到,蝰蛇目前只有新加坡生产,是博格华纳电控资源中的“明星”产品。它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电压的灵活性提高效率,缩短充电时间,延长续航里程,减小电池体积,可以同时满足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所需的各种电压等级。

“根据规划,苏州二期将有三条蝰蛇封测生产线,最高年产量1300万条。”李晓秋博士指出。

BYD, Tesla, Model 3, Han, Weilai

蝰蛇产品图(来源:博格华纳)

在高电压下,碳化硅逆变器成为布局重点。

对于电动汽车来说,续航和充电是行业关注的重点,而对于800V及以上的高压平台,电机逆变器是关键。为了满足新能源汽车的高压需求,碳化硅逆变器迅速成为市场新宠。

与硅基材料相比,碳化硅逆变器耐高温高压,可为电动汽车提供更高的功率,增强电压灵活性,减小电池组尺寸,缩短电动汽车充电时间,提高续航里程。盖世汽车了解到,目前在售车型中配置了特斯拉Model 3和比亚迪韩。此外,将于明年交付的蔚来ET7和小鹏G9也将使用碳化硅逆变器。

作为技术提供商,博格华纳相关产品今年也获得了国内外多家主流车企的订单。此外,其800V碳化硅逆变器还获得了欧洲CLEPA奖。“博格华纳800V碳化硅逆变器采用双面水冷散热的控制器。Viper是基于碳化硅控制器的功率开关,可以有效降低70%的开关损耗,提高25%的功率密度。”黄丽霞介绍并指出。据了解,采用碳化硅控制器的蝰蛇是博格华纳的第四代产品,目前正在研发第六代和第八代。

BYD, Tesla, Model 3, Han, Weilai

博格华纳800V碳化硅逆变器(来源:博格华纳)

“从目前的市场来看,车企对硅基和碳化硅逆变器的需求很大,但从长远来看,在高电压的趋势下,碳化硅将成为主流,预计2023年或2024年将出现爆发。”李晓秋博士说。此外,他强调,目前市场上提到的是800V碳化硅逆变器。其实400V的产品还是有大量销售的,就看车企怎么选择了。

写在最后

整体来看,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红利下,电机电控系统正迎来市场快速发展期。然而,对于供应链企业来说,除了机遇,同步化还面临许多不利因素,如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上涨、关键零部件IGBT依赖进口、芯片短缺等。,这对他们的技术创新、响应速度、交付能力和成本控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从目前来看,以博格华纳为代表的众多企业已经开始发力,接下来在这个领域会呈现什么样的格局还有待观察。自2021年初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飙升。数据显示,前十个月销量达254.2万辆,累计同比增长180%。在这一利好趋势下,三大电力公司的核心零部件也迎来了快速发展。除了动力电池企业扩产的消息,电机电控等厂商也展开了快速行动。

近日,博格华纳宣布苏州二期工厂开工,扩大电机控制器产能。据了解,苏州一期于2019年1月投入量产。到今年5月,已累计生产新能源电控30万台,新的生产线还在不断增加。二期工厂建成后,电机的生产能力……整个苏州工厂的控制器将达到180万台。

BYD, Tesla, Model 3, Han, Weilai

博格华纳苏州工厂(来源:博格华纳)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要一环,电控系统的技术和制造水平直接影响整车的性能和成本。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除了产能的增量需求,对相关产品在高电压下的效率和稳定性也有很高的要求。作为全球领先的电气化解决方案提供商,面对新的行业发展趋势,博格华纳将如何在该领域拓展?另外,我们将如何看待电控领域新的技术发展方向?

产能告急,供应链遭遇“甜蜜烦恼”

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达到310万辆,同比增长近1.5倍。2022年预计达到400万辆。新能源市场的不断完善,推动电控行业迎来其市场爆发期。

“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突然增加,给我们带来了‘甜蜜的烦恼’。一方面,新老客户的订单越来越多,要求我们一再提高产量;另一方面受限于芯片短缺。这些都对我们现有的生产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博格华纳动力驱动系统副总裁兼亚洲区总经理李晓秋博士表示。

据博格华纳驱动系统(苏州)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黄丽霞介绍,博格华纳现有的苏州一期工厂主要生产新能源电机控制器、DC电压转换器、电源管理模块、ECU,以及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模块。目前电机控制器有五条流水线,月生产能力近7万台。明年第一季度将继续增加生产线,届时月产量将接近9万辆。该工厂的二期工程将于2022年底完工,届时整体产能将再次大幅提升。

BYD, Tesla, Model 3, Han, Weilai

博格华纳苏州工厂生产线(来源:博格华纳)

除了额外的生产线,如何提高生产线的利用率是博格华纳关注的另一个话题。相比电池和电机,电控产品种类繁多。例如,博格华纳苏州工厂承担着600多种产品的生产任务。如何实现这些产品的共线生产,一直是相关供应链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有鉴于此,博格华纳不断加大对柔性生产的投入。据生产线负责人介绍,目前生产线可以通过软件系统自动分配产品型号,换线频率一天60次以上。

关于影响产能的芯片短缺问题,李晓求博士指出:“我们一直在加强与供应商的协调,共同探讨控制模式。另外,目前正在尝试接触一些国产芯片。”

竞争加剧,头部企业加强技术部署。

电控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布局,行业竞争也将日益加剧。但现阶段该领域行业集中度较高,如核心零部件IGBT,顶尖企业市场份额超过70%。

“电控产品涉及电子硬件、软件和系统架构。整个发展比大家想象的要复杂的多。一旦出现问题,会影响车辆整体性能,技术要求比较高。这也是目前市场集中在少数企业的原因。”李晓秋博士告诉盖世汽车。

虽然从行业角度看头部效应明显,顶级企业也率先发力,但面对多元化的新能源技术路线和日益复杂的电子电气架构,挑战依然不小。我们可以看到,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各大企业都在不断扩大对新技术的投入。

以博格华纳为例,在扩建苏州工厂二期的同时,还建设了二期R&D中心。据了解,苏州R&D中心将服务于全球市场,关注全系列电力电子产品、逆变器、DC/DC变换器等产品的设计。新的R&D中心大楼可以容纳450名员工。未来,R&D中心将分批新增5+ 60KW新能源电控功能验证试验台和9台30KW新能源电控耐久性试验台,不断完善和提升本土新能源电控产品的样品试制和环境验证能力。

BYD, Tesla, Model 3, Han, Weilai

博格华纳苏州R&D中心(来源:博格华纳)

“现在国内主机厂给我们的开发时间越来越短。为了赶上“中国速度”,R&D本土化和建设势在必行。事实上,本土化的R&D和建筑一直是博格华纳的战略重点。我们的很多产品都是在中国创新研发,然后全球赋能,比如三合一电驱动,一些电控产品,助力产品。”李晓秋博士指出。

此外,为了满足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发展需求,李晓秋博士透露,苏州一期……工厂还将引入Viper switch (IGBT模块)的封装和测试能力,计划于2023年初正式量产。盖世汽车了解到,蝰蛇目前只有新加坡生产,是博格华纳电控资源中的“明星”产品。它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电压的灵活性提高效率,缩短充电时间,延长续航里程,减小电池体积,可以同时满足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所需的各种电压等级。

“根据规划,苏州二期将有三条蝰蛇封测生产线,最高年产量1300万条。”李晓秋博士指出。

BYD, Tesla, Model 3, Han, Weilai

蝰蛇产品图(来源:博格华纳)

在高电压下,碳化硅逆变器成为布局重点。

对于电动汽车来说,续航和充电是行业关注的重点,而对于800V及以上的高压平台,电机逆变器是关键。为了满足新能源汽车的高压需求,碳化硅逆变器迅速成为市场新宠。

与硅基材料相比,碳化硅逆变器耐高温高压,可为电动汽车提供更高的功率,增强电压灵活性,减小电池组尺寸,缩短电动汽车充电时间,提高续航里程。盖世汽车了解到,目前在售车型中配置了特斯拉Model 3和比亚迪韩。此外,将于明年交付的蔚来ET7和小鹏G9也将使用碳化硅逆变器。

作为技术提供商,博格华纳相关产品今年也获得了国内外多家主流车企的订单。此外,其800V碳化硅逆变器还获得了欧洲CLEPA奖。“博格华纳800V碳化硅逆变器采用双面水冷散热的控制器。Viper是基于碳化硅控制器的功率开关,可以有效降低70%的开关损耗,提高25%的功率密度。”黄丽霞介绍并指出。据了解,采用碳化硅控制器的蝰蛇是博格华纳的第四代产品,目前正在研发第六代和第八代。

BYD, Tesla, Model 3, Han, Weilai

博格华纳800V碳化硅逆变器(来源:博格华纳)

“从目前的市场来看,车企对硅基和碳化硅逆变器的需求很大,但从长远来看,在高电压的趋势下,碳化硅将成为主流,预计2023年或2024年将出现爆发。”李晓秋博士说。此外,他强调,目前市场上提到的是800V碳化硅逆变器。其实400V的产品还是有大量销售的,就看车企怎么选择了。

写在最后

整体来看,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红利下,电机电控系统正迎来市场快速发展期。然而,对于供应链企业来说,除了机遇,同步化还面临许多不利因素,如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上涨、关键零部件IGBT依赖进口、芯片短缺等。,这对他们的技术创新、响应速度、交付能力和成本控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从目前来看,以博格华纳为代表的众多企业已经开始发力,接下来在这个领域会呈现什么样的格局还有待观察。

标签:比亚迪特斯拉Model 3蔚来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助力800V高压平台上车,自主SiC加速抢风口

受制于硅基IGBT的材料极限,目前电动汽车的高压系统普遍采用的是400V电压平台。

1900/1/1 0:00:00
蜂巢能源发布领蜂“600”战略:2025年600GWh,推出短刀电池新品类

“蜂巢能源的目标是要占据全球25的市场份额,按照75产能产能利用率来计算,2025年要挑战600GWh的全球产能目标。

1900/1/1 0:00:00
EV晨报 | 欧拉就偷换芯片致歉;FF 全球首家旗舰店落户洛杉矶;福特首次确认宁德时代为其电池供应商

1欧拉汽车就偷换芯片致歉长城欧拉汽车以次充好、偷换好猫芯片事件仍在继续发酵。据央视财经报道,昨天晚些时候,央视财经联系到了长城欧拉汽车总经理董玉东。

1900/1/1 0:00:00
对话元戎启行CEO周光:我不是「天才」,但我在等一个「机会」

12月8日,元戎启行发布1万美元的L4级自动驾驶前装方案,这是继其今年9月宣布获得阿里巴巴领投3亿美元B轮融资之后的新动作,也是那时起,元戎启行CEO周光再次活跃在镁光灯下。

1900/1/1 0:00:00
零念科技 CEO 柯柱良确认出席 | 第四届全球智能驾驶峰会

2021年12月10日,由雷锋网新智驾主办的第四届全球智能驾驶峰会将在深圳拉开帷幕。作为重磅嘉宾之一,零念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柯柱良将在会上发表重要分享。

1900/1/1 0:00:00
总投资150亿 蜂巢能源动力电池四期奠基

12月8日下午,总投资达150亿元的蜂巢能源锂离子电池项目四期举行奠基仪式。这是蜂巢能源在长三角实现产能扩张的又一大动作。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