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你,你现在还会选择传统燃油车吗?”
“在你心目中,一款好的新能源汽车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最近总是被身边的朋友问到以上两个问题,我的回答都很简单直接。
“没有。”
“首先外观要有一定的设计感,能直接看出和燃油车的区别,要有独创性。内饰、科技、豪华一定要相辅相成,品牌形象要尽可能向上。其次,智能体验也要达到有用的程度。辅助驾驶能力要在行业前列,整车要有持续升级OTA的能力。另外,续航里程可以满足常规服务、短途出行等日常出行场景,但能量补充系统必须成熟便捷,售后服务需要达到行业平均水平。”
至于背后的根本原因,还是过去的一年,看到终端市场出现了很多产品,这是非常可喜的。这个拐点,也许真的到来了...
然而,就在我们认为这些成熟的新能源汽车已经真正开始冲击甚至取代部分传统燃油汽车的时候,寒冬的强势和低温让一些质疑者又开始卖起了“焦虑”。真正的续航在缩水,快充速度在降低,加热功能不敢开。像一个魔咒,在行业内挥之不去。
好在相比之前的无可辩驳,随着各车企的不断努力,上述痛点正在被迅速消除。在真正想推动改变的人看来:“与其卖焦虑,不如静下心来思考解决方案。”这样的结果,足以让它感到欣慰。
这个冬天,新能源汽车不再“焦虑”。
李斌是对的,李湘就更不对了。
其实就在半个月前,我在演播室作为直播嘉宾参加了一个其他媒体举办的冬季耐力测试。从最终的成绩来看,总共有10款车型,无论是来自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实际表现都算优秀。
续航的真值至少能维持在70%以上,最好的甚至能达到90%。电池自热系统和热泵空调的加入,解决了快充速度下降、制热功能不敢开启的“痛点”。
更重要的是,以本次测试涉及的上海到安徽合肥500多公里的距离为例,市区和高速过充网络的铺设密度,可以让驾驶者不用担心能量补充的问题。
一次直播加深了我的认知:只要一个新能源汽车产品足够可靠,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可以放心使用。
正式基于这个背景,回来的路上,突然回忆起2021年Nio日之后,李斌在一次专访中说:“我不明白为什么还有人买燃油车?”
其实他的初衷更有针对性。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消费结构和配套设施日趋成熟,已经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与传统燃油车角力的节点似乎真的到了。
作为论据,该联合会刚刚公布了销售数据。其中,12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50.5万辆,同比增长138.9%,环比增长17.8%。1-12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量331.2万辆,同比增长181.0%。
12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额47.5万辆,同比增长128.8%,环比增长25.4%。1-12月,新能源汽车零售额298.9万辆,同比增长169.1%。
同时,批发渗透ra……12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的21.3%,1-12月渗透率为15.7%,明显高于2020年5.8%的渗透率。12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达到更高的22.6%,1-12月渗透率为14.8%。
毫无疑问,当传统燃油车还在因为各种原因而哀鸿遍野的时候,新能源市场却是越来越好,更加耀眼。由此,也诞生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激动人心的时刻。
“谢谢鞭策,继续努力。”
去年年底,李创始人李想发布了一条微博,标题是:24个月,挑战中大型SUV销量冠军。在柱状图的下方,标注着2019年12月开始交付,到2021年11月,保险数量将超过大众品牌中大型SUV销量的总和。外界不禁读出一种强烈的讽刺。
但最终,耀眼的成绩证明,“加长方案”这一被冯诟病的技术路线,获得了大量车主的认可。
再往深里看,李ONE的火爆凸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新时代的消费者眼里,品牌不再是固若金汤的护城河,产品本身的使用体验才是真正决定是否购买的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基于目前的环境,李斌的观点是正确的,而李想的做法就更正确了。新能源汽车在各方面的崛起已经变得引人注目。随之而来的是更多机会的到来。谁能抓住这个,谁就第一个突破。
竞争越来越公平。
天空和天空ME5
“存在就是合理的,每个努力的人都值得被尊重。”
或许,当读者看到这一段的副标题,突然出现Skycar的名字,会觉得比较突兀。相对于处于顶级梯队的蔚来、小鹏、理想,品牌体量确实略显不足。但这并不妨碍它低调,推出符合中国新能源终端用户需求的“好车”。
所以,Sky ME5来了。它抓住的“风口”,恰恰是整个新能源市场的快速扩张,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消费者认知的逐渐改变。
同时,出众的产品力也在为Sky ME5的突破增添更多筹码。在说明之前,要知道目前在售的车型有两款,分别是京选车天脊ME5 1012,市场指导价14.99万元;北京选了天机ME5 1012 PRO,市场指导价15.99万元。
两者看似直接进入了15万元传统燃油车的腹地,但这一选择绝非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因为,从具体的产品力、整体外观和内饰设计来看,有了首款量产车型天际线ME7作为背书,天际线ME5也可以用“惊艳”来形容,尽可能的保证了运动、科技和豪华的共存。
智能方面,天际线ME5可实现L2+智能辅助驾驶,支持三维视觉场景重建、超360°多角度组合全景影像、自动泊车和远程泊车等功能,并充分感知车内外的情况。
智能全双工语音AI助手哮天,可一次唤醒,持续对话,随意跨场景切换核心功能,在交互中主动识别有效指令,屏蔽无效内容,随时中断识别并执行对话中的新指令。
并且Sky ME5还提供Face ME人脸识别功能,识别率高达99%,识别时间不到0.5秒。支持手机与车载机无缝互联,实现文件共享、语音笔记本、视频投影等功能。
但在终端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能源市场,天际线ME5的上述参数配置只能算是加分项,不足以让其成功突围。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Sky ME5的驾驶模式。而它也成为15万元左右造车的生力军,是唯一一个由延伸程序驱动的产品。
天空汽车自主研发的iMES智能增程系统,最终为NEDC带来了超过1012km的综合续航里程,以及出色的综合油耗和NVH性能。
“现阶段,这其实是权衡之后的最佳赛道。既能享受纯电动驾驶质感,又没有里程焦虑,相互平衡,给用户最优解。”
其实在和天空汽车内部工程师沟通后了解到,起初天空ME5获批的时候,还是计划做纯电动车。但随着市场终端的悄然变化,以及李ONE对增程式中大型SUV的青睐,越来越坚定了做出相应调整的决心。
从天际线ME5的综合产品力来看,无疑满足了我在文章开头对一款好的新能源车的所有个人要求。另外,数字不会说谎。面对激烈的终端竞争、芯片短缺以及疫情给供应链带来的挑战,天际ME5在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里累计销量突破2000辆。
2021年12月单月突破1000辆,成功跻身全国新能源增程式汽车销量前3。要知道,这还是在官方的,没有做过大规模营销推广的前提下。
0
所以地平线ME5的前景是足够的。至于2022,前者肩负的重要任务是帮助整个飞天车实现更多变化带来的质变。
“目前新能源市场的热销车型,定位都是上下端有哑铃。去年累计销量前两位的车型是特斯拉Model3和五菱洪光MINI EV,分别占据了25万的高端和3-5万的低端市场。10-20万元区间的主流车型还有待填补。Sky ME5是这个细分市场最具王者风范的一匹黑马。在市场和价格的驱动下,天际线ME5必将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引领者。”
显然,上面那段已经说明了Sky ME5存在的最大意义。在最近结束的sky car 2022年度经销商大会上,其官方也表示ME7 Smart增程……未来还将推出dition和Coupe ME-S,以每年一两款新车的速度形成更完善的产品矩阵,让更多用户感受到Skycar的品质和服务。
1
同时,天际将继续坚持直销+经销商的营销模式。在去年网络布局的基础上,今年将完成400家销售服务门店的布局,覆盖一二线城市和部分三四线城市。
在文章的最后,我想强调的是,以目前的成绩来看,Skycar并不是整个新能源市场中最好的一个,但我始终相信“造车”是一场马拉松,一瞬间的速度不足以决定终点的胜负。只有做出正确的方向,持之以恒,勇往直前,才能在这个时代脱颖而出。
寒冷的冬天,有了Sky ME5的存在,Sky Car不再“焦虑”。“如果是你,你现在还会选择传统燃油车吗?”
“在你心目中,一款好的新能源汽车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最近总是被身边的朋友问到以上两个问题,我的回答都很简单直接。
“没有。”
“首先外观要有一定的设计感,能直接看出和燃油车的区别,要有独创性。内饰、科技、豪华一定要相辅相成,品牌形象要尽可能向上。其次,智能体验也要达到有用的程度。辅助驾驶能力要在行业前列,整车要有持续升级OTA的能力。另外,续航里程可以满足常规服务、短途出行等日常出行场景,但能量补充系统必须成熟便捷,售后服务需要达到行业平均水平。”
至于背后的根本原因,还是过去的一年,看到终端市场出现了很多产品,这是非常可喜的。这个拐点,也许真的到来了...
然而,就在我们认为这些成熟的新能源汽车已经真正开始冲击甚至取代部分传统燃油汽车的时候,寒冬的强势和低温让一些质疑者又开始卖起了“焦虑”。真正的续航在缩水,快充速度在降低,加热功能不敢开。像一个魔咒,在行业内挥之不去。
好在相比之前的无可辩驳,随着各车企的不断努力,上述痛点正在被迅速消除。在真正想推动改变的人看来:“与其卖焦虑,不如静下心来思考解决方案。”这样的结果,足以让它感到欣慰。
这个冬天,新能源汽车不再“焦虑”。
李斌是对的,李湘就更不对了。
其实就在半个月前,我在演播室作为直播嘉宾参加了一个其他媒体举办的冬季耐力测试。从最终的成绩来看,总共有10款车型,无论是来自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实际表现都算优秀。
续航的真值至少能维持在70%以上,最好的甚至能达到90%。电池自热系统和热泵空调的加入,解决了快充速度下降、制热功能不敢开启的“痛点”。
更重要的是,以本次测试涉及的上海到安徽合肥500多公里的距离为例,市区和高速过充网络的铺设密度,可以让驾驶者不用担心能量补充的问题。
一次直播加深了我的认知:只要一个新能源汽车产品足够可靠,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可以放心使用。
正式基于这个背景,回来的路上,突然回忆起2021年Nio日之后,李斌在一次专访中说:“我不明白为什么还有人买燃油车?”
< img alt = "Sky ME5,Sky Auto,Li ONE,Volkswagen,Concentration" src = "……eimg/{ HostI }/img/20230303194715031345/4 . jpg "/>
其实他的初衷更有针对性。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消费结构和配套设施日趋成熟,已经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与传统燃油车角力的节点似乎真的到了。
作为论据,该联合会刚刚公布了销售数据。其中,12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50.5万辆,同比增长138.9%,环比增长17.8%。1-12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量331.2万辆,同比增长181.0%。
12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额47.5万辆,同比增长128.8%,环比增长25.4%。1-12月,新能源汽车零售额298.9万辆,同比增长169.1%。
同时,12月新能源乘用车生产企业批发渗透率为21.3%,1-12月渗透率为15.7%,明显高于2020年5.8%的渗透率。12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达到更高的22.6%,1-12月渗透率为14.8%。
毫无疑问,当传统燃油车还在因为各种原因而哀鸿遍野的时候,新能源市场却是越来越好,更加耀眼。由此,也诞生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激动人心的时刻。
“谢谢鞭策,继续努力。”
去年年底,李创始人李想发布了一条微博,标题是:24个月,挑战中大型SUV销量冠军。在柱状图的下方,标注着2019年12月开始交付,到2021年11月,保险数量将超过大众品牌中大型SUV销量的总和。外界不禁读出一种强烈的讽刺。
但最终,耀眼的成绩证明,“加长方案”这一被冯诟病的技术路线,获得了大量车主的认可。
再往深里看,李ONE的火爆凸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新时代的消费者眼里,品牌不再是固若金汤的护城河,产品本身的使用体验才是真正决定是否购买的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基于目前的环境,李斌的观点是正确的,而李想的做法就更正确了。新能源汽车在各方面的崛起已经变得引人注目。随之而来的是更多机会的到来。谁能抓住这个,谁就第一个突破。
竞争越来越公平。
天空和天空ME5
“存在就是合理的,每个努力的人都值得被尊重。”
或许,当读者看到这一段的副标题,突然出现Skycar的名字,会觉得比较突兀。相对于处于顶级梯队的蔚来、小鹏、理想,品牌体量确实略显不足。但这并不妨碍它低调,推出符合中国新能源终端用户需求的“好车”。
所以,Sky ME5来了。它抓住的“风口”,恰恰是整个新能源市场的快速扩张,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消费者认知的逐渐改变。
同时,出众的产品力也在为Sky ME5的突破增添更多筹码。在说明之前,要知道目前在售的车型有两款,分别是京选车天脊ME5 1012,市场指导价14.99万元;北京选了天机ME5 1012 PRO,市场指导价15.99万元。
两者看似直接进入了15万元传统燃油车的腹地,但这一选择绝非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因为,从具体的产品力、整体外观和内饰设计来看,有了首款量产车型天际线ME7作为背书,天际线ME5也可以用“惊艳”来形容,尽可能的保证了运动、科技和豪华的共存。
智能方面,天际线ME5可实现L2+智能辅助驾驶,支持三维视觉场景重建、超360°多角度组合全景影像、自动泊车和远程泊车等功能,并充分感知车内外的情况。
智能全双工语音AI助手哮天,可一次唤醒,持续对话,随意跨场景切换核心功能,在交互中主动识别有效指令,屏蔽无效内容,随时中断识别并执行对话中的新指令。
并且Sky ME5还提供Face ME人脸识别功能,识别率高达99%,识别时间不到0.5秒。支持手机与车载机无缝互联,实现文件共享、语音笔记本、视频投影等功能。
但在终端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能源市场,天际线ME5的上述参数配置只能算是加分项,不足以让其成功突围。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Sky ME5的驾驶模式。而它也成为15万元左右造车的生力军,是唯一一个由延伸程序驱动的产品。
天空汽车自主研发的iMES智能增程系统,最终为NEDC带来了超过1012km的综合续航里程,以及出色的综合油耗和NVH性能。
“现阶段,这其实是权衡之后的最佳赛道。既能享受纯电动驾驶质感,又没有里程焦虑,相互平衡,给用户最优解。”
其实在和天空汽车内部工程师沟通后了解到,起初天空ME5获批的时候,还是计划做纯电动车。但随着市场终端的悄然变化,以及李ONE对增程式中大型SUV的青睐,越来越坚定了做出相应调整的决心。
从天际线ME5的综合产品力来看,无疑满足了我在文章开头对一款好的新能源车的所有个人要求。另外,数字不会说谎。面对激烈的终端竞争、芯片短缺以及疫情给供应链带来的挑战,天际ME5在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里累计销量突破2000辆。
2021年12月单月突破1000辆,成功跻身全国新能源增程式汽车销量前3。要知道,这还是在官方的,没有做过大规模营销推广的前提下。
0
所以地平线ME5的前景是足够的。至于2022,前者肩负的重要任务是帮助整个飞天车实现更多变化带来的质变。
“目前新能源市场的热销车型,定位都是上下端有哑铃。去年累计销量前两位的车型是特斯拉Model3和五菱洪光MINI EV,分别占据了25万的高端和3-5万的低端市场。10-20万元区间的主流车型还有待填补。Sky ME5是这个细分市场最具王者风范的一匹黑马。在市场和价格的驱动下,天际线ME5必将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引领者。”
显然,上面那段已经说明了Sky ME5存在的最大意义。在最近结束的sky car 2022年度经销商大会上,其官方也表示ME7 Smart增程……未来还将推出dition和Coupe ME-S,以每年一两款新车的速度形成更完善的产品矩阵,让更多用户感受到Skycar的品质和服务。
1
同时,天际将继续坚持直销+经销商的营销模式。在去年网络布局的基础上,今年将完成400家销售服务门店的布局,覆盖一二线城市和部分三四线城市。
在文章的最后,我想强调的是,以目前的成绩来看,Skycar并不是整个新能源市场中最好的一个,但我始终相信“造车”是一场马拉松,一瞬间的速度不足以决定终点的胜负。只有做出正确的方向,持之以恒,勇往直前,才能在这个时代脱颖而出。
寒冷的冬天,有了Sky ME5的存在,Sky Car不再“焦虑”。
作为国际知名的无线射频、光纤通信和高压连接制造商,罗森伯格紧跟市场步伐,进一步加大了在华投资。罗森伯格常州基地项目签约仪式在中国常州隆重举行,这也必将成为罗森伯格发展史上又一重大里程碑。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散户对LG新能源首次公开募股IPO的狂热程度不亚于机构投资者,LG新能源IPO的认购保证金预计达到1000亿美元,而韩国Kospi指数和Kosdaq市场则出现了下跌。
1900/1/1 0:00:00来源:团车作者秦章勇编辑李欢欢汽车市场已经足够拥挤,但团车仍然想分一杯羹。2022年1月5日,汽车交易平台团车宣布进军造车行业。
1900/1/1 0:00:00SES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电动汽车高性能可充电混合锂金属电池开发者及制造商,在材料、电芯、模块、基于人工智能学习的电池安全算法和电池回收再利用方面都有涉猎。
1900/1/1 0:00:002022年新年伊始,特斯拉在北京、上海、无锡、杭州、广州、成都、长沙等七座城市,启动了“特温暖”暖冬关爱传递的公益义捐活动,活动当天特斯拉员工即捐赠了5000多件暖冬关爱的物资,
1900/1/1 0:00:00锐马克Rimac是一家克罗地亚的纯电动超跑品牌。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