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来了,春节到了,电动车车主的噩梦开始了。
近日,一段电动车车主为充电问题大打出手的视频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有人为电动车车主感到惋惜;有人为没有电动车而沾沾自喜;还有人试着想象是什么样的绝望让两个电动车车主拔剑相向。
充电难,节假日更难,春节假期更难。
虽然全国各地为了发展新能源产业,都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但是每到节假日,高速服务区的充电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主要是因为高速服务区的面积有限,充电停车位建设比较紧张。当这样有限的充电资源遇到节假日大规模出行,充电难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再加上冬季气温低,电动车电池寿命普遍缩水,进而增加充电频率,高速服务区接连上演多起充电难的闹剧。
一方面是为了享受良好的电动体验,另一方面是想避免高速充电的尴尬,所以选择了e-POWER,不改变使用燃油车的习惯,但是有电动车驾驶体验。让我惊讶的是,e-POWER的第一辆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便捷的用车体验,更是一次电动车的创新。在我看来,这才是电动车应该有的样子。
补齐短板享受电动乐趣。
提到电动车,相信很多车主会马上给出静音、平顺、加速性好等诸多优点。甚至有人拿出李斌的金句“我不明白为什么还有人买油罐车”回答。电动车的优点相当明显,缺点也很明显。续航缩水、充电难等诸多问题让很多电动车主苦不堪言。
开起来爽,用起来麻烦,这是事实,但世间的悲欢离合不尽相同,黑暗与平淡也不是同一批人。
从近两年的市场格局来看,率先吃螃蟹的人群主要集中在高端和低端市场。在高端市场,电动车扮演了第二代步车的角色,在低端市场,电动车也主要用于买菜和接送婴儿。无论高端还是低端,都没有逃脱城市短途出行的使命。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动车有绝对的优势。
但是对于很多像我一样,城市出行,节假日长途驾车的消费者来说,乘坐纯电动汽车出行,高速充电困难是必然的。e-POWER第一辆车的到来,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E-POWER的首款车可以在不改变燃油车使用习惯的情况下,提供电动车的驾驶体验,这是我选择它的根本原因。
更值得一提的是,e-POWER搭载的动力型动力电池体积小,重量轻,具有“闪充闪放”的特性,对于采用e-POWER技术的车型来说,动力电池不需要储存太多的电量,自然不存在冬季续航里程缩水的问题,消除了北方消费者的顾虑。
不用面对充电的问题,没有里程的担忧,也没有续航缩水的问题。不仅如此,e动力首款车还拥有城市综合工况百公里油耗3.9L的表现,起步即可爆发同级1号300n·m的峰值扭矩,以及100%电机驱动带来的静谧体验。
总之,所有电动汽车的优点都在e动力的第一辆车上体现出来了,纯电动汽车需要面对的所有尴尬都被e动力很好的避免了。这样一款颠覆性的产品,可以很好的满足大部分普通人对电动车的需求。
如果你和我一样执着于电动车的体验,有严重的里程焦虑,我建议你体验e-POWER。
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品味e力的精致。
电池容量小,闪充闪放的特点,避免了续航缩水的尴尬。然而,在许多人眼里……ople,纯电驱动的e-POWER并不是技术突破。毕竟专注于程序扩展的李one已经在市场上积累了一定的口碑。
先别急着否认。这个简单的问题,我想日产的工程师已经演示过无数次了。从李one现阶段的表现来看,缓解充电问题的延保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的认可,但与植根于汽车行业的日产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不仅仅是日产,大部分品牌都有过试驾增程车型的经历。但如何在增程式车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一方面降低充电频率和依赖性,另一方面加强车辆的动力性能,从整体上优化车辆性能,是工程师们工作的重点。
基于这种需求,日产推出了e-POWER技术,其中日产引以为傲的动力电池和出众的动能回收水平奠定了e-POWER车型的竞争力。
与传统燃油车的动力只来自发动机油耗的状态不同,电动汽车的动力一方面来自电池储能,另一方面来自动能回收系统,但在e-POWER车型中,电池储能来自发动机的动力转换。
凭借90多年的燃油车市场积累,日产在发动机领域拥有行业领先的技术水平,为e动力车型中的“高电能”转换奠定了基础;在新能源市场,日产70多年的技术积累也为e动力车型的高效动能回收系统创造了可能。
而且e-POWER搭载的动力电池可以实现15倍于储能电池的充放电速率,不仅使发电系统提供的能量得到高效利用,还可以快速储存高效动能回收系统的电能。在刹车和下坡路段,你甚至可以看到仪表盘显示的功率增加。
除了直观感觉动能回收系统非常高效之外,不增加整车质量的小电池设计也大大优化了车辆的动力性能。
为了增加续航里程,大部分品牌都采用增加电池的方式,所以纯电动汽车质量普遍低于燃油汽车已经成为现实,车重的增加对悬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e-POWER车型则没有这样的担忧。电池较小,整车质量接近纯燃油车,使其形成了类似燃油车的悬浮感,对于很多习惯燃油车的消费者来说还是相当友好的。
一方面燃油车便利的使用环境让人无法割舍,另一方面更快、更平顺、更安静的纯电动驾驶体验让人欲罢不能。E-POWER融合了这些看似不重叠的优势,避免了充电问题,打造纯电动享受。这么优秀的产品,为什么不呢?冬天来了,春节到了,电动车车主的噩梦开始了。
近日,一段电动车车主为充电问题大打出手的视频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有人为电动车车主感到惋惜;有人为没有电动车而沾沾自喜;还有人试着想象是什么样的绝望让两个电动车车主拔剑相向。
充电难,节假日更难,春节假期更难。
虽然全国各地为了发展新能源产业,都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但是每到节假日,高速服务区的充电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主要是因为高速服务区的面积有限,充电停车位建设比较紧张。当这样有限的充电资源遇到节假日大规模出行,充电难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再加上冬季气温低,电动车电池寿命普遍缩水,进而增加充电频率,高速服务区接连上演多起充电难的闹剧。
一方面是为了享受良好的电动体验,另一方面是想避免高速充电的尴尬,所以选择了e-POWER,不改变使用燃油车的习惯,但是有电动车驾驶体验。让我惊讶的是,e-POWER的第一辆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便捷的用车体验,更是一次电动车的创新。在我看来,这才是电动车应该有的样子。
补齐短板享受电动乐趣。
提到电动车,相信很多车主会马上给出静音、平顺、加速性好等诸多优点。甚至有人拿出李斌的金句“我不明白为什么还有人买油罐车”回答。电动车的优点相当明显,缺点也很明显。续航缩水、充电难等诸多问题让很多电动车主苦不堪言。
开起来爽,用起来麻烦,这是事实,但世间的悲欢离合不尽相同,黑暗与平淡也不是同一批人。
从近两年的市场格局来看,率先吃螃蟹的人群主要集中在高端和低端市场。在高端市场,电动车扮演了第二代步车的角色,在低端市场,电动车也主要用于买菜和接送婴儿。无论高端还是低端,都没有逃脱城市短途出行的使命。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动车有绝对的优势。
但是对于很多像我一样,城市出行,节假日长途驾车的消费者来说,乘坐纯电动汽车出行,高速充电困难是必然的。e-POWER第一辆车的到来,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E-POWER的首款车可以在不改变燃油车使用习惯的情况下,提供电动车的驾驶体验,这是我选择它的根本原因。
更值得一提的是,e-POWER搭载的动力型动力电池体积小,重量轻,具有“闪充闪放”的特性,对于采用e-POWER技术的车型来说,动力电池不需要储存太多的电量,自然不存在冬季续航里程缩水的问题,消除了北方消费者的顾虑。
不用面对充电的问题,没有里程的担忧,也没有续航缩水的问题。不仅如此,e动力首款车还拥有城市综合工况百公里油耗3.9L的表现,起步即可爆发同级1号300n·m的峰值扭矩,以及100%电机驱动带来的静谧体验。
总之,所有电动汽车的优点都在e动力的第一辆车上体现出来了,纯电动汽车需要面对的所有尴尬都被e动力很好的避免了。这样一款颠覆性的产品,可以很好的满足大部分普通人对电动车的需求。
如果你和我一样执着于电动车的体验,有严重的里程焦虑,我建议你体验e-POWER。
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品味e力的精致。
电池容量小,闪充闪放的特点,避免了续航缩水的尴尬。然而,在许多人眼里……ople,纯电驱动的e-POWER并不是技术突破。毕竟专注于程序扩展的李one已经在市场上积累了一定的口碑。
先别急着否认。这个简单的问题,我想日产的工程师已经演示过无数次了。从李one现阶段的表现来看,缓解充电问题的延保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的认可,但与植根于汽车行业的日产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不仅仅是日产,大部分品牌都有过试驾增程车型的经历。但如何在增程式车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一方面降低充电频率和依赖性,另一方面加强车辆的动力性能,从整体上优化车辆性能,是工程师们工作的重点。
基于这种需求,日产推出了e-POWER技术,其中日产引以为傲的动力电池和出众的动能回收水平奠定了e-POWER车型的竞争力。
与传统燃油车的动力只来自发动机油耗的状态不同,电动汽车的动力一方面来自电池储能,另一方面来自动能回收系统,但在e-POWER车型中,电池储能来自发动机的动力转换。
凭借90多年的燃油车市场积累,日产在发动机领域拥有行业领先的技术水平,为e动力车型中的“高电能”转换奠定了基础;在新能源市场,日产70多年的技术积累也为e动力车型的高效动能回收系统创造了可能。
而且e-POWER搭载的动力电池可以实现15倍于储能电池的充放电速率,不仅使发电系统提供的能量得到高效利用,还可以快速储存高效动能回收系统的电能。在刹车和下坡路段,你甚至可以看到仪表盘显示的功率增加。
除了直观感觉动能回收系统非常高效之外,不增加整车质量的小电池设计也大大优化了车辆的动力性能。
为了增加续航里程,大部分品牌都采用增加电池的方式,所以纯电动汽车质量普遍低于燃油汽车已经成为现实,车重的增加对悬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e-POWER车型则没有这样的担忧。电池较小,整车质量接近纯燃油车,使其形成类似燃油车的悬浮感,对于很多习惯燃油车的消费者来说还是相当友好的。
一方面燃油车便利的使用环境让人无法割舍,另一方面更快、更平顺、更安静的纯电动驾驶体验让人欲罢不能。E-POWER融合了这些看似不重叠的优势,避免了充电问题,打造纯电动享受。这么优秀的产品,为什么不呢?
标签:日产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自动驾驶系统供应商NAVYA与汽车供应商法雷奥(VALEO)宣布进一步扩展合作,参与法国政府第四期投资项目,并结合双方专业知识,
1900/1/1 0:00:00真正的实力强者,在逆境中也能逆风向上。又到了年末晒成绩单的重要时刻。饱受疫情、芯片荒等黑天鹅和灰犀牛冲击的车市,可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万马齐喑的环境下,逆风跑赢大盘者更加引人瞩目。
1900/1/1 0:00:002022年北京冬奥会尚未开幕,自动驾驶业界曾经的“扛把子”Mobileye,已经狠狠出了回风头。1月24日,英特尔展示了其将在北京冬奥会上投入的诸多新技术。
1900/1/1 0:00:00作者王一萍编辑王鑫来源汽车预言家1月19日,相关市场消息透露,华人运通控股有限公司(“华人运通”)考虑将进行5亿美元的香港IPO,
1900/1/1 0:00:002021年的广州车展上,凯迪拉克纯电动SUVLYRIQ的展车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
1900/1/1 0:00:00日前,有媒体报道了一辆小鹏P7参数询价使用记忆泊车功能,车辆撞到消防栓阀门,导致尾门凹陷的问题。随后,小鹏汽车售后解释称车辆遇到了“弱势场景”。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