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世界上将诞生一个世界级的中国品牌,长安汽车将位列其中!“去年,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上台,为自主品牌摇旗呐喊,为自己许下了一个时代的承诺。
事实上,朱华荣的判断绝非空穴来风。根据市场反馈,2021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达到954.3万辆,同比增长23.1%,占总销量的44.4%。在供应链荒和新能源转型的战争中,自主品牌齐头并进是去年车市最可喜的事情。
然而,此时门外的“野蛮人”正在不断改变着传统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以及思维方式、产品定位和服务理念...正在快速跳跃。可能一不小心,或者稍微慢一点,就会错过至关重要的发展时机。
实现120万销量的长安汽车固然难能可贵,但需要让长安立足世界,统筹传统业务和新能源板块,创新R&D体系,调整内部组织架构,布局国内外市场...长安必须理清这些维度之间的关系,重构新的价值链体系,然后高效准确地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CS75PLUS,好极了
2022年,门外鼓多,喇叭响。在这场巨大的变革中,第二代CS75PLUS的成败成为今年长安面临的第一场攻坚战,也是检验长安近两年改革成果的最好载体。
数月前,第二代CS75PLUS正式开启预售。从目前的预售情况来看,市场叫好,订单量飙升至1.5万台。这一表现表明,经过两年半的市场沉淀,在150万用户的强力背书下,CS75PLUS在自主紧凑型SUV市场中产生了自己强大的市场惯性和品牌影响力。
再一次回忆起CS75PLUS诞生之初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应该是每一个长安人,甚至每一个中国汽车市场的参与者都记忆犹新的。2015年,长安高歌猛进,成为第一个突破百万辆的自主品牌。放眼望去,成为近身肉搏的独立领头羊,与吉利、长城等品牌并肩前进,将合资公司推得远远的,尤其是对韩系和法系车企。
随后,站在百万辆的体系面前,长安经历了三年的努力调整期。当时吉利、长城、传祺等自主势力迅速突围,自主高端化进程如火如荼,竞争对手和合资品牌的市场进攻节奏骤然加剧。
在严峻的新形势下,长安一直在思考如何更新完整的产品矩阵,从而掌握市场主动权,长安品牌的上行之旅该何去何从,进而支撑公司的长远发展,如何创新营销策略,紧跟时代脉搏...
一个个问题摆在长安的办公桌上。越想越明白,长安不能陷入“百万车魔咒”。“竞争是让这个行业更加良性的最好办法,除此之外别无他法。”长安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解读市场,主动参与市场进攻。
面对暴跌的车市寒风,长安的SUV战略布局迅速而精准,CS35PLUS、CS85、CS75PLUS……等全新的智能化、高品质、年轻化产品一一亮相,并在各自细分市场逆势而上。在品牌和销量上,长安一改往年的“憋屈”,一路飙升。
尤其是CS75PLUS,从全新的造型设计到全新的2.0T“蓝鲸动力”,长安几乎在技术和设计上付出了一切,其亮眼的产品力也让长安品牌有了坚实的产品力载体。
毫不夸张地说……正是CS75PLUS的出现,让长安再次步入新的增长周期。蓝鲸动力科技品牌的推出,对长安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技术标签,使其能够摆脱品牌桎梏,在自主和合资品牌的“围城”中强势突围。
CS75PLUS改变的不仅仅是长安,更是整个自主SUV的市场格局。曾经,只有哈弗H6拥有独特的风景。虽然CS75、约伯等车型已经足够努力,但也难掩哈弗H6的辉煌。
然而,随着CS75PLUS的快速发展,哈弗H6和长城开始真正感受到“铁王座”之上的压力和焦虑。第三代哈弗H6准备反击。可惜长城分散了资源配置,信誓旦旦的第三代哈弗H6没能得到应有的资源支持。再加上CS75PLUS的产品力比较硬核,哈弗H6不断受到牵制,不得不通过多个产品的布局来打造哈弗H6家族,以应对长安吉利等品牌的猛烈攻势。
短短两年半的时间,从第一代CS75PLUS的一鸣惊人,到第二代CS75PLUS的耀眼出道,CS75PLUS的故事不长,却足够精彩。不仅深刻改变SUV市场格局,更成为支撑长安跨越新旧时代的“最美一极”和“最强支撑”。
预售的火爆是必然的。
二代CS75PLUS预售火爆,这是可以预见的。这既是长安品牌积淀的映射,也是长安坚持不懈先进产品力的必然结果。
时代“内卷化”的齿轮滚滚向前,哈弗H6的日子并不轻松。自主SUV从“一家独大”逐渐发展到“一超多强”。面对和比亚迪宋等对手的压力,二代CS75PLUS不敢懈怠。
有人说,应对焦虑最好的方法就是创造一个更好的自己。对于汽车行业来说,产品力是永恒的主题。
和两年半前惊艳全场的2.0T蓝鲸动力一样,这一次,在机械品质上,第二代CS75PLUS再次以爱信8AT这种罕见的产品力为标配,冲进这个残酷而华丽的紧凑型SUV市场,试图踏上第一代的肩膀,更进一步,去看从未被欣赏过的风景。
单看几个数据,蓝鲸新一代NE 1.5T发动机最大功率138kW。最大扭矩300n·m,综合油耗低至6.4 L/100 km。2.0T发动机最大功率171kW,最大扭矩390N,第二代CS75PLUS蓝鲸发动机+爱信8AT的动力系统是标配,无论是动力性能还是乘坐舒适性都毋庸置疑。
长安很清楚传统燃油车的受众想要什么。除了澎湃的驱动力,平顺的动力响应,出色的燃油经济性,在这个大家都在强调转型的时代,技术和产品的进步永远逃不出智能两个字。也在通过第二代CS75PLUS不断提高自主SUV的价值门槛,刷新自主SUV的产品认知度。
行业间原有的增长边界正在被逐一打破,以特斯拉、蔚来为首的新生力量正在试图颠覆传统车企长久以来的制造优势。不可否认的是,新势力确实率先进行了智能化的有益探索,这也倒逼传统车企进行相应的体制改革。即使和大众一样强大,也不得不说,“把强大的软件集成到大众的新车型上,比把汽车电气化要难得多。”
长安也清楚地知道,未来软件迭代的速度将主导汽车进化的步伐。如果CS75PLUS不能建立一个全新的科技产品标签,用户体验会大打折扣,产品节奏和品牌发展……ment将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
因此,第二代CS75PLUS不遗余力地进行智能化的深度变革,从首次搭载的智能W-HUD抬头显示技术,到吴彤车联TINNOVE高级版的应用,再到众多辅助驾驶系统的保驾护航。第二代CS75PLUS有意强化智能化发展路线,提升产品自我价值感,抢占智能化品牌标签。
可以说,新动力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全面安装,再次重塑了长安的品牌和技术体系,不仅锐化了第二代CS75PLUS“明日之车”的产品形象,也帮助长安在波澜壮阔的行业转型期形成了有效的品牌影响力。
这表明,在中国汽车产业转型进入新的竞争阶段之际,以长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头部力量正试图从R&D体系、品牌形象、内部制度建设等方面“重塑自我”。
在2019年的广汽车展上,面对合资品牌咄咄逼人的态势,朱华荣冷静分析:“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之间肯定有一场战役,这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现在试图直接和合资竞争。”经历了20年的风风雨雨,以长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正在进入一个集体觉醒的时代。“未来10年,世界上将诞生一个世界级的中国品牌,长安汽车将位列其中!“去年,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上台,为自主品牌摇旗呐喊,为自己许下了一个时代的承诺。
事实上,朱华荣的判断绝非空穴来风。根据市场反馈,2021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达到954.3万辆,同比增长23.1%,占总销量的44.4%。在供应链荒和新能源转型的战争中,自主品牌齐头并进是去年车市最可喜的事情。
然而,此时门外的“野蛮人”正在不断改变着传统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以及思维方式、产品定位和服务理念...正在快速跳跃。可能一不小心,或者稍微慢一点,就会错过至关重要的发展时机。
实现120万销量的长安汽车固然难能可贵,但需要让长安立足世界,统筹传统业务和新能源板块,创新R&D体系,调整内部组织架构,布局国内外市场...长安必须理清这些维度之间的关系,重构新的价值链体系,然后高效准确地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CS75PLUS,好极了
2022年,门外鼓多,喇叭响。在这场巨大的变革中,第二代CS75PLUS的成败成为今年长安面临的第一场攻坚战,也是检验长安近两年改革成果的最好载体。
数月前,第二代CS75PLUS正式开启预售。从目前的预售情况来看,市场叫好,订单量飙升至1.5万台。这一表现表明,经过两年半的市场沉淀,在150万用户的强力背书下,CS75PLUS在自主紧凑型SUV市场中产生了自己强大的市场惯性和品牌影响力。
再一次回忆起CS75PLUS诞生之初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应该是每一个长安人,甚至每一个中国汽车市场的参与者都记忆犹新的。2015年,长安高歌猛进,成为第一个突破百万辆的自主品牌。放眼望去,成为近身肉搏的独立领头羊,与吉利、长城等品牌并肩前进,将合资公司推得远远的,尤其是对韩系和法系车企。
随后,站在百万辆的体系面前,长安经历了三年的努力调整期。当时吉利、长城、传祺等自主势力迅速突围,自主高端化进程如火如荼,竞争对手和合资品牌的市场进攻节奏骤然加剧。
在严峻的新形势下,长安一直在思考如何更新完整的产品矩阵,从而掌握市场主动权,长安品牌的上行之旅该何去何从,进而支撑公司的长远发展,如何创新营销策略,紧跟时代脉搏...
一个个问题摆在长安的办公桌上。越想越明白,长安不能陷入“百万车魔咒”。“竞争是让这个行业更加良性的最好办法,除此之外别无他法。”长安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解读市场,主动参与市场进攻。
面对暴跌的车市寒风,长安的SUV战略布局迅速而精准,CS35PLUS、CS85、CS75PLUS……等全新的智能化、高品质、年轻化产品一一亮相,并在各自细分市场逆势而上。在品牌和销量上,长安一改往年的“憋屈”,一路飙升。
尤其是CS75PLUS,从全新的造型设计到全新的2.0T“蓝鲸动力”,长安几乎在技术和设计上付出了一切,其亮眼的产品力也让长安品牌有了坚实的产品力载体。
毫不夸张地说……正是CS75PLUS的出现,让长安再次步入新的增长周期。蓝鲸动力科技品牌的推出,对长安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技术标签,使其能够摆脱品牌桎梏,在自主和合资品牌的“围城”中强势突围。
CS75PLUS改变的不仅仅是长安,更是整个自主SUV的市场格局。曾经,只有哈弗H6拥有独特的风景。虽然CS75、约伯等车型已经足够努力,但也难掩哈弗H6的辉煌。
然而,随着CS75PLUS的快速发展,哈弗H6和长城开始真正感受到“铁王座”之上的压力和焦虑。第三代哈弗H6准备反击。可惜长城分散了资源配置,信誓旦旦的第三代哈弗H6没能得到应有的资源支持。再加上CS75PLUS的产品力比较硬核,哈弗H6不断受到牵制,不得不通过多个产品的布局来打造哈弗H6家族,以应对长安吉利等品牌的猛烈攻势。
短短两年半的时间,从第一代CS75PLUS的一鸣惊人,到第二代CS75PLUS的耀眼出道,CS75PLUS的故事不长,却足够精彩。不仅深刻改变SUV市场格局,更成为支撑长安跨越新旧时代的“最美一极”和“最强支撑”。
预售的火爆是必然的。
二代CS75PLUS预售火爆,这是可以预见的。这既是长安品牌积淀的映射,也是长安坚持不懈先进产品力的必然结果。
时代“内卷化”的齿轮滚滚向前,哈弗H6的日子并不轻松。自主SUV从“一家独大”逐渐发展到“一超多强”。面对和比亚迪宋等对手的压力,二代CS75PLUS不敢懈怠。
有人说,应对焦虑最好的方法就是创造一个更好的自己。对于汽车行业来说,产品力是永恒的主题。
和两年半前惊艳全场的2.0T蓝鲸动力一样,这一次,在机械品质上,第二代CS75PLUS再次以爱信8AT这种罕见的产品力为标配,冲进这个残酷而华丽的紧凑型SUV市场,试图踏上第一代的肩膀,更进一步,去看从未被欣赏过的风景。
单看几个数据,蓝鲸新一代NE 1.5T发动机最大功率138kW。最大扭矩300n·m,综合油耗低至6.4 L/100 km。2.0T发动机最大功率171kW,最大扭矩390N,第二代CS75PLUS蓝鲸发动机+爱信8AT的动力系统是标配,无论是动力性能还是乘坐舒适性都毋庸置疑。
长安很清楚传统燃油车的受众想要什么。除了澎湃的驱动力,平顺的动力响应,出色的燃油经济性,在这个大家都在强调转型的时代,技术和产品的进步永远逃不出智能两个字。也在通过第二代CS75PLUS不断提高自主SUV的价值门槛,刷新自主SUV的产品认知度。
行业间原有的增长边界正在被逐一打破,以特斯拉、蔚来为首的新生力量正在试图颠覆传统车企长久以来的制造优势。不可否认的是,新势力确实率先进行了智能化的有益探索,这也倒逼传统车企进行相应的体制改革。即使和大众一样强大,也不得不说,“把强大的软件集成到大众的新车型上,比把汽车电气化要难得多。”
长安也清楚地知道,未来软件迭代的速度将主导汽车进化的步伐。如果CS75PLUS不能建立一个全新的科技产品标签,用户体验会大打折扣,产品节奏和品牌发展……ment将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
因此,第二代CS75PLUS不遗余力地进行智能化的深度变革,从首次搭载的智能W-HUD抬头显示技术,到吴彤车联TINNOVE高级版的应用,再到众多辅助驾驶系统的保驾护航。第二代CS75PLUS有意强化智能化发展路线,提升产品自我价值感,抢占智能化品牌标签。
可以说,新动力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全面安装,再次重塑了长安的品牌和技术体系,不仅锐化了第二代CS75PLUS“明日之车”的产品形象,也帮助长安在波澜壮阔的行业转型期形成了有效的品牌影响力。
这表明,在中国汽车产业转型进入新的竞争阶段之际,以长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头部力量正试图从R&D体系、品牌形象、内部制度建设等方面“重塑自我”。
在2019年的广汽车展上,面对合资品牌咄咄逼人的态势,朱华荣冷静分析:“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之间肯定有一场战役,这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现在试图直接和合资竞争。”经历了20年的风风雨雨,以长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正在进入一个集体觉醒的时代。
小编从北京交管局获悉,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将于2月20日在国家体育场举行为保障活动安全、顺利进行,北京市局发布通告,2月20日当天,国家体育场周边及相关道路将分时、分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
1900/1/1 0:00:002月18日,埃安智能生态工厂二期产能扩建竣工并迎来首辆新车AIONLXPlus下线。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完成产能扩建并达成投产,埃安仅用时15天。
1900/1/1 0:00:00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与UZAVTOSANOATJSC(以下简称“UzAuto”)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
1900/1/1 0:00:00日前,我们从官方获悉,上汽大众1月份大众品牌销量130001万辆。其中朗逸参数询价家族、SUV家族依然是销量担当,新能源车型也成为新的增长点。
1900/1/1 0:00:00日前,我们从中汽评测了解到,综合考虑微型电动汽车的市场定位、开发设计难点及消费者关切问题,将在CNCAP和CCRT测评体系框架下,设立了专项测评规程,旨在先期引导厂家提升车身结构安全,
1900/1/1 0:00:00今日(2月1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一则召回公告,自2022年8月15日起,召回生产日期在2018年11月30日至2021年12月15日期间的部分EQC电动汽车,共计10104辆。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