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打假时间如期而至。
去年,当“提振消费,从心开始”的主题只是拖出了一些弱小的车企,事件本身也不是当时关注的焦点时,很多人对3·15仍有热情的唯一期待,就是希望新能源行业在繁荣之后出现的顽疾能得到“有关部门”的关照。
今天,央视被焦虑锁定,但3·15晚会将聚焦关系国计民生的糟粕。聚焦互联网经济中的消费陷阱和主播乱象,或者把食品安全和监管漏洞放在首位,都是聚焦“安全消费”,揭露相关行业的潜规则和阴暗面。
结果对于汽车行业来说,从早些年听着人人自危,涉案企业如坐针毡,到选择在边缘行业徘徊,搅冷饭。对于被外界视为保护民众切身利益的“315”一词,至少在行业多年的演变中,它是会继续散发正义的光芒,还是会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形式,还不得而知。
毕竟错付了。
回顾一年一度的3·15晚会,不否认曝光带来的后遗症一定会像过去一样席卷所有相关行业。清算后会给消费者一个交代。
身处汽车行业,我们还是要感受一下,从2010年开始,我们曝光了汽车售后服务的油腻,讲述了行业发展的无序,甚至鞭挞了那些在产品质量上犯了错误的汽车企业。3月15日,我们成为了汽车行业自查的见证者和消费者的眼睛,但我们也开始在互联网发展的浪潮中转舵。
我以为在3月15日之前,根据中消协发布的“2020-2021年消费者协会维护消费公平十大典型案例”的内容,以假乱真维修零配件还是汽车行业的反面典型。而且以过去一年市场上很多行业转型引发的舆论战来看,今年的3·15无论如何都要启动新能源行业。
显然,3月15日放过了电动车。
是的,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中国车市发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围绕着新能源这个话题。好的一面是,产业转型的无序野蛮生长,确实被有意的新能源车企逐渐消灭,调整后进入良性循环。渠道建设、产业链供应、能源供应体系等相关领域得到了理顺。
从特斯拉到“韦小立”,甚至为中国汽车市场树立了新能源发展的标杆。但与此同时,不管3·15是否刻意回避了这个行业的发展乱象,新能源行业的症结确实在今年的市场考验中越来越暴露出来。
仅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报的2021年全国汽车召回情况来看,全年新能源汽车召回数量和次数激增,不仅比上年分别增长31.1%和75.9%,而且从自燃、续航掺假延伸到电动汽车自身三电系统的方方面面。
所以,当各个新能源车企的公关部门睡得安稳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重新冷静的看待这个行业了。如果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还伴随着消费者无休止的抱怨,那么我想问,如火如荼的新能源行业是时代的繁荣还是行业的虚火?纵观2021年全年,在召回的83万辆新能源汽车中,仅特斯拉就占据了543811辆。这是什么意思?
电动化是整个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和必由之路……进入未来。但我总觉得,即使3月15日新能源车幸免,也有一些问题需要全行业共同解决。在技术加速进步的过程中歇一歇,好好看看“弯道超车”的真正含义。
我知道有人会解释,相对于不为所动的传统巨头,面对中国汽车企业的努力和进步态度,中国汽车工业从国家到个人都应该得到肯定,而不是鸡蛋里挑骨头。造车新势力的崛起,更是中国在与时代博弈中赢得的筹码。
遗憾的是,除了特斯拉对中国市场的傲慢漠视,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人和事还是在向我们传递着一些信息: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远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美好”。就像过去一年,任何人都能从魏玛和欧拉浮躁的态度中看到一些属于这个时代的尘埃。
没有什么值得感激的。
其实,说新能源汽车到3月15日就完全被忽略了,还是不合适的。统计机构给出的汽车召回数据如此庞大,根本原因一定是新能源汽车本身存在的隐患,消费者不应忽视。
早在央视3·15前夕,3月15日在广东举行的一场特别晚会上,同样是造车新势力的威马汽车“锁电”问题被曝光。很多车主在发现自己的威马汽车经过保养升级后,电池寿命降低,充电速度变慢后,普遍怀疑厂家通过OTA对车辆进行了特殊照顾。
虽然魏玛官方一直坚称没有“权力锁”操作。但根据检测机构发来的报告,确实有可能通过技术手段拉低电池的实际可用容量。
由此可以得到一个很深的信号,无论是包括威马在内的那些新能源车企,为了避免安全事故,提高续航能力,是否以OTA为手段,对用户的车辆进行一些不可告人的操作,这些可以轻易隐藏的黑暗将贯穿整个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周期。
当然,智能的高速迭代,瞬间改变了世界。汽车行业发生的变化更是被此“挟持”。在这样一个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消费者能做的可能只有留下,被车企和潮流推着往前走。我们没有太多的选择,一切都会用新的背景色重塑。
面对如此巨大的时代浪潮,3月15日将不再纠结于发展中必然会出现的错误或偏差。相对于那些关系到人们健康的行业,我们甚至可以容忍新能源行业发展中透露出来的不成熟的一面。
就像一年前,大家都在高喊要把狂妄自大的特斯拉推上3·15的舞台,最后的结果依然是前者换成了那些不痛不痒的旧案。言下之意,随着中国新能源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在系统成熟、市场与之接合之前,为产业提供便利是否会更重要?
但在这一点上,我更愿意相信,中国汽车工业作为一个成熟的产业,在近20年的发展中经历了数次技术迭代,在消费改革之后,其糟粕已经成为老生常谈的问题。那么,与其让3月15日成为一个存在已久的问题,不如让那些始作俑者死在人们的理智中更有效。
3月15日从来不是司法机构。它存在的原因是为了时不时的关注人们一直关注的行业,提醒那些身处其中的企业或个人,在面对绝大多数消费者的时候,多一些真诚,少一些狡诈。
……wadays,在整个汽车行业,既然大家都在努力做一个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那么无论结果如何,这个时代都会在此之前淘汰那些虚伪的面孔。特斯拉和韦小立,或者说削尖脑袋钻进去的新人,没有登上3·15的舞台,自然不会说明他们现在做的一切都是对的。做人靠自知之明。做生意,不是吗?一年一度的打假时间如期而至。
去年,当“提振消费,从心开始”的主题只是拖出了一些弱小的车企,事件本身也不是当时关注的焦点时,很多人对3·15仍有热情的唯一期待,就是希望新能源行业在繁荣之后出现的顽疾能得到“有关部门”的关照。
今天,央视被焦虑锁定,但3·15晚会将聚焦关系国计民生的糟粕。聚焦互联网经济中的消费陷阱和主播乱象,或者把食品安全和监管漏洞放在首位,都是聚焦“安全消费”,揭露相关行业的潜规则和阴暗面。
结果对于汽车行业来说,从早些年听着人人自危,涉案企业如坐针毡,到选择在边缘行业徘徊,搅冷饭。对于被外界视为保护民众切身利益的“315”一词,至少在行业多年的演变中,它是会继续散发正义的光芒,还是会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形式,还不得而知。
毕竟错付了。
回顾一年一度的3·15晚会,不否认曝光带来的后遗症一定会像过去一样席卷所有相关行业。清算后会给消费者一个交代。
身处汽车行业,我们还是要感受一下,从2010年开始,我们曝光了汽车售后服务的油腻,讲述了行业发展的无序,甚至鞭挞了那些在产品质量上犯了错误的汽车企业。3月15日,我们成为了汽车行业自查的见证者和消费者的眼睛,但我们也开始在互联网发展的浪潮中转舵。
我以为在3月15日之前,根据中消协发布的“2020-2021年消费者协会维护消费公平十大典型案例”的内容,以假乱真维修零配件还是汽车行业的反面典型。而且以过去一年市场上很多行业转型引发的舆论战来看,今年的3·15无论如何都要启动新能源行业。
显然,3月15日放过了电动车。
是的,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中国车市发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围绕着新能源这个话题。好的一面是,产业转型的无序野蛮生长,确实被有意的新能源车企逐渐消灭,调整后进入良性循环。渠道建设、产业链供应、能源供应体系等相关领域得到了理顺。
从特斯拉到“韦小立”,甚至为中国汽车市场树立了新能源发展的标杆。但与此同时,不管3·15是否刻意回避了这个行业的发展乱象,新能源行业的症结确实在今年的市场考验中越来越暴露出来。
仅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报的2021年全国汽车召回情况来看,全年新能源汽车召回数量和次数激增,不仅比上年分别增长31.1%和75.9%,而且从自燃、续航掺假延伸到电动汽车自身三电系统的方方面面。
所以,当各个新能源车企的公关部门睡得安稳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重新冷静的看待这个行业了。如果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仍然伴随着消费者无休止的抱怨,那么我愿意……试问,如火如荼的新能源行业是时代的繁荣还是行业的虚火?纵观2021年全年,在召回的83万辆新能源汽车中,仅特斯拉就占据了543811辆。这是什么意思?
电动化是趋势,也是整个汽车行业进入未来的必由之路。但我总觉得,即使3月15日新能源车幸免,也有一些问题需要全行业共同解决。在技术加速进步的过程中歇一歇,好好看看“弯道超车”的真正含义。
我知道有人会解释,相对于不为所动的传统巨头,面对中国汽车企业的努力和进步态度,中国汽车工业从国家到个人都应该得到肯定,而不是鸡蛋里挑骨头。造车新势力的崛起,更是中国在与时代博弈中赢得的筹码。
遗憾的是,除了特斯拉对中国市场的傲慢漠视,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人和事还是在向我们传递着一些信息: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远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美好”。就像过去一年,任何人都能从魏玛和欧拉浮躁的态度中看到一些属于这个时代的尘埃。
没有什么值得感激的。
其实,说新能源汽车到3月15日就完全被忽略了,还是不合适的。统计机构给出的汽车召回数据如此庞大,根本原因一定是新能源汽车本身存在的隐患,消费者不应忽视。
早在央视3·15前夕,3月15日在广东举行的一场特别晚会上,同样是造车新势力的威马汽车“锁电”问题被曝光。很多车主在发现自己的威马汽车经过保养升级后,电池寿命降低,充电速度变慢后,普遍怀疑厂家通过OTA对车辆进行了特殊照顾。
虽然魏玛官方一直坚称没有“权力锁”操作。但根据检测机构发来的报告,确实有可能通过技术手段拉低电池的实际可用容量。
由此可以得到一个很深的信号,无论是包括威马在内的那些新能源车企,为了避免安全事故,提高续航能力,是否以OTA为手段,对用户的车辆进行一些不可告人的操作,这些可以轻易隐藏的黑暗将贯穿整个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周期。
当然,智能的高速迭代,瞬间改变了世界。汽车行业发生的变化更是被此“挟持”。在这样一个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消费者能做的可能只有留下,被车企和潮流推着往前走。我们没有太多的选择,一切都会用新的背景色重塑。
面对如此巨大的时代浪潮,3月15日将不再纠结于发展中必然会出现的错误或偏差。相对于那些关系到人们健康的行业,我们甚至可以容忍新能源行业发展中透露出来的不成熟的一面。
就像一年前,大家都在高喊要把狂妄自大的特斯拉推上3·15的舞台,最后的结果依然是前者换成了那些不痛不痒的旧案。言下之意,随着中国新能源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在系统成熟、市场与之接合之前,为产业提供便利是否会更重要?
但在这一点上,我更愿意相信,中国汽车工业作为一个成熟的产业,在近20年的发展中经历了数次技术迭代,在消费改革之后,其糟粕已经成为老生常谈的问题。那么,与其让3月15日成为一个存在已久的问题,不如让那些始作俑者去死更有效……人的理智。
3月15日从来不是司法机构。它存在的原因是为了时不时的关注人们一直关注的行业,提醒那些身处其中的企业或个人,在面对绝大多数消费者的时候,多一些真诚,少一些狡诈。
如今整个汽车行业,既然大家都在努力做一个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那么无论结果如何,这个时代都会淘汰掉在此之前那些虚伪的面孔。特斯拉和韦小立,或者说削尖脑袋钻进去的新人,没有登上3·15的舞台,自然不会说明他们现在做的一切都是对的。做人靠自知之明。做生意,不是吗?
特斯拉又涨了3月17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ModelY后轮驱动版基础售价上调15060元至3169万元。
1900/1/1 0:00:00春暖花开之际,铿锵玫瑰激情绽放如今,中国“她”力量正在不同领域大放光彩。
1900/1/1 0:00:00一年一度的打假时刻如期而至。
1900/1/1 0:00:00近期,上海防疫针对核酸检测筛查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在核酸筛查工作中,样本的采集和运输是关键一环,疾病防控特种专用车辆成为了上海市防疫工作的迫切需求之一。责任为先、勇担重任。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3月17日,丰田汽车表示,由于车用半导体持续短缺,其计划今年二季度(46月)每月平均生产约80万辆汽车。
1900/1/1 0:00:00日前,有外媒报道,苹果汽车团队已经“解散”了一段时间,该公司必须在三到六个月内对其进行重组,才有望实现其2025年的生产目标。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