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会如期而至,汽车行业这些年一直是常客。令人惊讶的是,今年无论是燃油车,还是市场渗透率迅速上升、消费者投诉量也不断攀升的新能源车,都没有登上今年的315晚会。
事实上,今年年初,中消协发布了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分析数据。去年,中消协共收到汽车及汽车配件投诉约4万件,占投诉总量的3.98%,在商品投诉总量中排名第四,同比增长19.28%。
由于新能源汽车逐步推广,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中消协表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相关投诉大幅增加,举证和维权困难。
新痛点:延迟交付
疫情和缺芯就像打开了魔盒的潘多拉,给汽车行业带来了一系列措手不及的麻烦,而给消费者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新车交付日期一再推迟,各种投诉也随之诞生。
Xpeng Motors、特斯拉、长城汽车欧拉好猫、比亚迪、氪等品牌都曾因新车长期延迟交付而引发消费者集体投诉。
新智家从黑猫的投诉中看到,Xpeng Motors第三款量产车P5 460,最近因为延迟交付而被消费者大规模投诉。
小鹏P5是Xpeng Motors的第三款量产车型。2021年4月发布,9月15日正式上线。新车共推出6款车型,其中460G/460E搭载了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的磷酸铁锂电池。
然而,由于疫情的影响,汽车行业面临包括磷酸铁锂电池和其他主要部件在内的极度紧张,这也给小鹏P5 460车型的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导致460车型的订单无法在预定的预期交付期内及时交付。
根据许多消费者的投诉,在10月份签署Xpeng Motors购买协议时,大多数销售都承诺在4到6周内交付新车,但有许多消费者直到12月底才拿到新车。甚至到了2月底,部分消费者等了近4个月仍未能提及新车。
因为疫情,零配件供应紧张,所以要等新车。其实大部分消费者都是理解的,但是比较有争议的问题是,如果汽车品牌没有在约定时间内交付新车,消费者是否可以要求赔偿。这是品牌的虚假宣传吗?
对此,有律师表示,如果销售口头承诺消费者提车的时间,与合同约定的交付时间相矛盾,就存在消费者的情况。根据我国《民法典》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要求品牌及时履行合同。品牌单方面延迟发货属于一般违约,消费者也可以要求品牌承担违约责任。
老问题:续航里程缩水了。
续航问题就像一只秃鹫盘旋在新能源汽车上空,投下持久的阴影。
至于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最近最热议的问题就是威马的“锁开关”事件。
今年1月初,173名车主向威马发出联合律师函。不少车主反映,参加威马的免费检测活动后,发现电池寿命降低,电压降低。他们私下质疑魏玛的“锁权”,要求魏玛停止虚假宣传。
所谓“降电”,就是车企更新重写电池管理系统,锁定车辆的电池电源系统和芯片窗口,重新定义电池的电压范围,从而限制电池的充电上限和功耗。
这直接导致了车辆续航里程的减少。续航里程400KM的车辆,在动力“锁死”后可能续航里程不足300KM,引起了车主的大量抱怨。
对此,威马坊的回应是……e是“锁电”的初衷是防止汽车自燃再次发生,限制电池的过充过放,保护电池容量和循环寿命。
而车企私下的“权力锁”行为,未必符合相关规定。
2021年8月,工信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明确规范了汽车企业在线软件升级行为,表示生产具有OTA升级功能的汽车产品的企业,需要告知车辆用户在线升级的目的、内容、所需时间、注意事项、升级结果等信息。
事实上,新能源车企为了电池安全,擅自“锁电”是有先例的。
2019年,特斯拉对其部分老款车型进行了“保护性升级”,即降低可用电量,降低充电速度,增加仪表盘上显示的剩余电量。正是因为这个OTA,特斯拉在挪威被罚款,并赔偿30名车主每人13.6万克朗(约合人民币9.48万元)。
2021年,部分广汽丰田iA5车主反映,广汽丰田未经车主同意,通过ota人为降低动力电池可用容量,导致续航里程缩短。
在业界看来,基于动力电池的技术还没有到真正成熟的阶段,“功率锁定”的现象很可能会继续出现。
至于功率锁定措施,业内相关人员透露,未来有可能采用更人性化的动态功率锁定。比如根据电池的衰减程度,动态控制充电的总量和速度,而不是“一刀切”的功率锁定。
急宣传:那些被减的型号。
车型减配也是近年来汽车消费投诉的“重灾区”。
为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各大品牌都在大力升级车辆的功能配置,其中“高计算能力”和“智能化”成为厂商宣传的重点,但消费者提车后往往发现车辆配置缩水,与最初宣传的有所不同。
在车型减配方面,最新的例子是长安的旗舰SUV UNI-K,在各种投诉平台上,很多消费者表示,在买车之前,各大媒体和长安汽车微信都在宣传UNI-K车型配备了“APA 6.0自动泊车、L3级自动驾驶、人脸识别点火启动、灯光显示顺序迎宾灯”等功能。
但车主在用车一段时间后发现,真车并没有任何功能诉求,相关功能在多次OTA升级后依然没有更新。
长安汽车回应称,这是因为“之前媒体宣传是实验测试车”,但车主认为厂家在宣传时没有声明这是实验测试车,所以车企涉嫌虚假宣传。
此外,长城汽车欧拉好猫和大众朗逸也被指虚假宣传。
例如,许多消费者发现该型号的系统信息中显示的CPU是旧的4核英特尔处理器,而不是官方的高通芯片。这导致汽车反应速度慢,操作卡顿,很多主流app无法安装在车上。
欧拉的品牌方解释是提前宣传新技术,参数配置表达不清造成的误解。
除了宣传误导消费者之外,很多车企因为核心缺失,选择了先交后装的方案。
例如,福特最近表示,将销售和运输没有驱动不安全功能的芯片的汽车,但福特承诺在汽车销售一年后将芯片发送给经销商,并帮助安装在客户的汽车上。特斯拉也卖了很多没有USB接口的车型,后面也会补货。
最致命:如何保证汽车安全?
新能源汽车最致命的问题就是安全,第一个就是电动车自燃事故。
早在2011年,电动出租车就因磷酸铁锂电池出现问题而自燃。W……h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以及市场对高能量密度、长续航里程车辆的追捧,因动力电池故障导致车辆自燃的事故更是屡见不鲜。
根据国家新能源汽车大数据联盟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大数据安全监管结果报告》,2019年5-7月,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共发现自燃安全事故79起,平均每天半起。目前涉及自燃的品牌已经包括蔚来、长安、吉利、欧拉、众泰、特斯拉等多家车企。
比如,仅2021年12月,连续四天,威马的电动车在郑州、海口、三亚就发生了三起自燃事件。
从自燃的具体原因来看,是因为电池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混入杂质,导致动力电池锂异常析出;是因为车辆动力电池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频繁快速充电,导致动力电池起火;也是因为汽车长时间使用后,车底受到异常冲击或剧烈颠簸冲击,导致电池组系统部件过热,电芯烘烤,从而导致电池发热失控。
但由于动力电池故障,车辆自燃。此前,威马汽车、北汽新能源、蔚来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车辆召回。
好消息是,2021年12月,中保协正式公布了《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
在保险结构上,新能源汽车专属条款的覆盖范围从车辆扩大到充电设备(如充电桩),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一些专有条款(如电池衰减)。
新能源汽车专属条款也明确了新能源汽车行驶、停放、充电、运营过程都在新能源汽车三大主险的保障范围内。
此外,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也于2021年12月公布了与新能源汽车密切相关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以下简称《汽车三包规定》),并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汽车三包规定》不仅增加了对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保修的相关规定,还将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特殊零部件的质量问题纳入三包车辆退货监管。
除了自燃事故,新能源汽车另一个可能危及乘客安全的问题是车辆系统的故障或崩溃。
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在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不断提高,车载系统已经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组成部分。但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如辅助驾驶系统直接锁死、变道辅助和车道保持失效、感应雷达不能及时识别障碍物或行人、辅助驾驶系统抢夺方向盘等,导致多起车祸死亡。
此外,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作为市场上的新兴产品,对于车企培养消费者和普及辅助驾驶系统的局限性仍然不足。
被裸奔:谁来保护数据隐私?
消费者的另一大担忧是数据隐私。
汽车转向智能化、网联化是大势所趋。智能网联汽车集出行、娱乐、交管、导航、车辆远程检测和控制等多种多元化服务于一体,车内摄像头、车外传感器、智能导航系统、语音交互系统等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标配,形成了大数据背景下数据过度收集和滥用的隐患。
例如,许多车主投诉李在进行OTA时会要求车主阅读一份协议,但该协议只有“同意”这一单一选项。
据了解,该协议旨在收集用户在使用车载应用平台过程中关联的各类理想APP账号信息,包括车辆驾驶行为数据、车载导航应用数据、个人收藏等隐私信息。
此外,为了形成用户画像,向用户推送相关信息流,大部分新能源车企还会收集用户的浏览信息、社区、论坛交流信息等相关数据。
有车主指出,如果用户选择不同意,将无法使用车企的APP,与APP关联的遥控器、手机钥匙等功能也将无法使用。
从分类的角度来看,目前的汽车数据一般可以分为:
汽车基本数据(车牌号、车辆品牌和型号、车辆识别号、车辆颜色、车身长、宽、外观等。);基础设施、交通数据、地图数据(红绿灯信息、道路基础设施、道路行人具体位置、行驶和运动方向、车外街景、交通标志、建筑外观等真实交通数据。);
车主身份数据(姓名、手机号、驾驶证、证件号码、缴费信息、家庭住址、用户指纹、人脸等生物特征信息,其中生物特征信息属于个人敏感数据);
用户状态数据(语音、手势、眼睛位置变化等。);行为数据(登录、浏览、搜索、交易和其他操作信息等。).
根据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原则,个人信息的收集应遵循三个原则:知情同意、最低必要和有限目的。
但对个人敏感信息的处理需要有特定的目的和足够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
此外,由于车联网的产业链太长,数据会从车辆端流向某个服务商,还会在上下游服务商之间、相关人员和服务商的移动智能终端之间双向或多向流动,消费者隐私数据被泄露的风险也大大增强。
但车联网的数据安全体系已经逐渐完善并受到重视。
例如,针对上述问题,SAIC董事长陈虹在两会上建议,为了建立准入制度,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包括高精地图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商业使用,需要国家相关部门进行备案和管理。只有符合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要求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才能进入汽车公告目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技术部部长王耀曾表示,从行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应基于数据分类构建数据管理体系,以适应行业发展,保证数据安全,满足政府的有效监管。同时,采用多中心的数据治理模式,可以进一步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的数据监管体系。
此外,还有《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关于加强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的通知》等一系列相关监管制度。315晚会如期而至,汽车行业这些年一直是常客。令人惊讶的是,今年无论是燃油车,还是市场渗透率迅速上升、消费者投诉量也不断攀升的新能源车,都没有登上今年的315晚会。
事实上,今年年初,中消协发布了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分析数据。去年,中消协共收到汽车及汽车配件投诉约4万件,占投诉总量的3.98%,在商品投诉总量中排名第四,同比增长19.28%。
由于新能源汽车逐步推广,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中消协表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相关投诉大幅增加,举证和维权困难。
新痛点:延迟交付
疫情和缺芯就像打开了魔盒的潘多拉,给汽车行业带来了一系列措手不及的麻烦,而给消费者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新车交付日期一再推迟,各种投诉也随之诞生。
Xpeng Motors、特斯拉、长城汽车欧拉好猫、比亚迪、氪等品牌都曾因新车长期延迟交付而引发消费者集体投诉。
新之家从黑猫的投诉中看到,Xpeng Motors第三款量产车P5 460最近因为延迟交付而被消费者大规模投诉。
小鹏P5是Xpeng Motors的第三款量产车型。2021年4月发布,9月15日正式上线。新车共推出6款车型,其中460G/460E搭载了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的磷酸铁锂电池。
然而,由于疫情的影响,汽车行业面临包括磷酸铁锂电池和其他主要部件在内的极度紧张,这也给小鹏P5 460车型的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导致460车型的订单无法在预定的预期交付期内及时交付。
根据许多消费者的投诉,当Xpeng Motors购买协议在10月份签署时,大多数销售承诺……在四至六周内交付新车,但有许多消费者直到12月底才拿到新车。甚至到了2月底,部分消费者等了近4个月仍未能提及新车。
因为疫情,零配件供应紧张,所以要等新车。其实大部分消费者都是理解的,但是比较有争议的问题是,如果汽车品牌没有在约定时间内交付新车,消费者是否可以要求赔偿。这是品牌的虚假宣传吗?
对此,有律师表示,如果销售口头承诺消费者提车的时间,与合同约定的交付时间相矛盾,就存在消费者的情况。根据我国《民法典》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要求品牌及时履行合同。品牌单方面延迟发货属于一般违约,消费者也可以要求品牌承担违约责任。
老问题:续航里程缩水了。
续航问题就像一只秃鹫盘旋在新能源汽车上空,投下持久的阴影。
至于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最近最热议的问题就是威马的“锁开关”事件。
今年1月初,173名车主向威马发出联合律师函。不少车主反映,参加威马的免费检测活动后,发现电池寿命降低,电压降低。他们私下质疑魏玛的“锁权”,要求魏玛停止虚假宣传。
所谓“降电”,就是车企更新重写电池管理系统,锁定车辆的电池电源系统和芯片窗口,重新定义电池的电压范围,从而限制电池的充电上限和功耗。
这直接导致了车辆续航里程的减少。续航里程400KM的车辆,在动力“锁死”后可能续航里程不足300KM,引起了车主的大量抱怨。
对此,威马坊的回应是,“锁电”的初衷是防止汽车自燃再次发生,限制电池的过充过放,保护电池容量和循环寿命。
而车企私下的“权力锁”行为,未必符合相关规定。
2021年8月,工信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明确规范了汽车企业在线软件升级行为,表示生产具有OTA升级功能的汽车产品的企业,需要告知车辆用户在线升级的目的、内容、所需时间、注意事项、升级结果等信息。
事实上,新能源车企为了电池安全,擅自“锁电”是有先例的。
2019年,特斯拉对其部分老款车型进行了“保护性升级”,即降低可用电量,降低充电速度,增加仪表盘上显示的剩余电量。正是因为这个OTA,特斯拉在挪威被罚款,并赔偿30名车主每人13.6万克朗(约合人民币9.48万元)。
2021年,部分广汽丰田iA5车主反映,广汽丰田未经车主同意,通过ota人为降低动力电池可用容量,导致续航里程缩短。
在业界看来,基于动力电池的技术还没有到真正成熟的阶段,“功率锁定”的现象很可能会继续出现。
至于功率锁定措施,业内相关人员透露,未来有可能采用更人性化的动态功率锁定。比如根据电池的衰减程度,动态控制充电的总量和速度,而不是“一刀切”的功率锁定。
急宣传:那些被减的型号。
车型减配也是近年来汽车消费投诉的“重灾区”。
为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各大品牌都在大力升级车辆的功能配置,其中“高计算能力”和“智能化”成为厂商大众关注的焦点……y,但是消费者往往提车后发现车辆配置缩水了,和最初宣传的不一样。
在车型减配方面,最新的例子是长安的旗舰SUV UNI-K,在各种投诉平台上,很多消费者表示,在买车之前,各大媒体和长安汽车微信都在宣传UNI-K车型配备了“APA 6.0自动泊车、L3级自动驾驶、人脸识别点火启动、灯光显示顺序迎宾灯”等功能。
但车主在用车一段时间后发现,真车并没有任何功能诉求,相关功能在多次OTA升级后依然没有更新。
长安汽车回应称,这是因为“之前媒体宣传是实验测试车”,但车主认为厂家在宣传时没有声明这是实验测试车,所以车企涉嫌虚假宣传。
此外,长城汽车欧拉好猫和大众朗逸也被指虚假宣传。
例如,许多消费者发现该型号的系统信息中显示的CPU是旧的4核英特尔处理器,而不是官方的高通芯片。这导致汽车反应速度慢,操作卡顿,很多主流app无法安装在车上。
欧拉的品牌方解释是提前宣传新技术,参数配置表达不清造成的误解。
除了宣传误导消费者之外,很多车企因为核心缺失,选择了先交后装的方案。
例如,福特最近表示,将销售和运输没有驱动不安全功能的芯片的汽车,但福特承诺在汽车销售一年后将芯片发送给经销商,并帮助安装在客户的汽车上。特斯拉也卖了很多没有USB接口的车型,后面也会补货。
最致命:如何保证汽车安全?
新能源汽车最致命的问题就是安全,第一个就是电动车自燃事故。
早在2011年,电动出租车就因磷酸铁锂电池出现问题而自燃。随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以及市场对高能量密度、长续航里程车辆的追捧,因动力电池故障导致车辆自燃的事故更是屡见不鲜。
根据国家新能源汽车大数据联盟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大数据安全监管结果报告》,2019年5-7月,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共发现自燃安全事故79起,平均每天半起。目前涉及自燃的品牌已经包括蔚来、长安、吉利、欧拉、众泰、特斯拉等多家车企。
比如,仅2021年12月,连续四天,威马的电动车在郑州、海口、三亚就发生了三起自燃事件。
从自燃的具体原因来看,是因为电池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混入杂质,导致动力电池锂异常析出;是因为车辆动力电池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频繁快速充电,导致动力电池起火;也是因为汽车长时间使用后,车底受到异常冲击或剧烈颠簸冲击,导致电池组系统部件过热,电芯烘烤,从而导致电池发热失控。
但由于动力电池故障,车辆自燃。此前,威马汽车、北汽新能源、蔚来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车辆召回。
好消息是,2021年12月,中保协正式公布了《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
在保险结构上,新能源汽车专属条款的覆盖范围从车辆扩大到充电设备(如充电桩),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一些专有条款(如电池衰减)。
新能源汽车专属条款也明确了新能源汽车行驶、停放、充电、运营过程都在新能源汽车三大主险的保障范围内。
此外,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也于2021年12月公布了与新能源汽车密切相关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以下简称《汽车三包规定》),并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汽车三包规定》不仅增加了对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保修的相关规定,还将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特殊零部件的质量问题纳入三包车辆退货监管。
除了自燃事故,新能源汽车另一个可能危及乘客安全的问题是车辆系统的故障或崩溃。
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在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不断提高,车载系统已经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组成部分。但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如辅助驾驶系统直接锁死、变道辅助和车道保持失效、感应雷达不能及时识别障碍物或行人、辅助驾驶系统抢夺方向盘等,导致多起车祸死亡。
此外,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作为市场上的新兴产品,对于车企培养消费者和普及辅助驾驶系统的局限性仍然不足。
被裸奔:谁来保护数据隐私?
消费者的另一大担忧是数据隐私。
汽车转向智能化、网联化是大势所趋。智能网联汽车集出行、娱乐、交管、导航、车辆远程检测和控制等多种多元化服务于一体,车内摄像头、车外传感器、智能导航系统、语音交互系统等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标配,形成了大数据背景下数据过度收集和滥用的隐患。
例如,许多车主投诉李在进行OTA时会要求车主阅读一份协议,但该协议只有“同意”这一单一选项。
据了解,该协议旨在收集用户在使用车载应用平台过程中关联的各类理想APP账号信息,包括车辆驾驶行为数据、车载导航应用数据、个人收藏等隐私信息。
此外,为了形成用户画像,向用户推送相关信息流,大部分新能源车企还会收集用户的浏览信息、社区、论坛交流信息等相关数据。
有车主指出,如果用户选择不同意,将无法使用车企的APP,与APP关联的遥控器、手机钥匙等功能也将无法使用。
从分类的角度来看,目前的汽车数据一般可以分为:
汽车基本数据(车牌号、车辆品牌和型号、车辆识别号、车辆颜色、车身长、宽、外观等。);基础设施、交通数据、地图数据(红绿灯信息、道路基础设施、道路行人具体位置、行驶和运动方向、车外街景、交通标志、建筑外观等真实交通数据。);
车主身份数据(姓名、手机号、驾驶证、证件号码、缴费信息、家庭住址、用户指纹、人脸等生物特征信息,其中生物特征信息属于个人敏感数据);
用户状态数据(语音、手势、眼睛位置变化等。);
行为数据(登录、浏览、搜索、交易和其他操作信息等。).
根据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原则,个人信息的收集应遵循三个原则:知情同意、最小必要和有限目的。
但对个人敏感信息的处理需要有特定的目的和足够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
此外,由于车联网的产业链太长,数据会从车辆端流向某个服务商,还会在上下游服务商之间、相关人员和服务商的移动智能终端之间双向或多向流动,消费者隐私数据被泄露的风险也大大增强。
但车联网的数据安全体系已经逐渐完善并受到重视。
例如,针对上述问题,SAIC董事长陈虹在两会上建议,为了建立准入制度,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包括高精地图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商业使用,需要国家相关部门进行备案和管理。只有符合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要求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才能进入汽车公告目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技术部部长王耀曾表示,从行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应基于数据分类构建数据管理体系,以适应行业发展,保证数据安全,满足政府的有效监管。同时,采用多中心的数据治理模式,可以进一步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的数据监管体系。
此外,还有《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关于加强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的通知》等一系列相关监管制度。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根据福特3月18日提交的年度委托书,福特汽车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JimFarley)薪酬总额在2021年飙升93,达到2280万美元(约1
1900/1/1 0:00:00315晚会如期而至,汽车行业算是历年常客,但令人意外地,今年不管是燃油车还是市场渗透率和消费者投诉量都在快速上涨的新能源汽车,都并未登上今年的315晚会。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日本汽车制造商铃木控股的的马鲁蒂铃木公司在3月20日表示,该公司计划向其印度工厂投资1044亿卢比(约137亿美元),用于生产电动汽车和电池。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日产汽车公司(Nissan)与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Group)宣布合作启动SecondLife项目。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通用针对电动版悍马(HummerEV)发起了召回,原因是软件故障对车尾灯造成了影响。然而,通用无法通过OTA来解决此问题,车主必须要前往经销商处更换车尾灯。
1900/1/1 0:00:00一波三折已经形容不了特斯拉柏林工厂了建设及投产过程极其艰辛,据最新消息得知,特斯拉柏林工厂将在3月22日举行开业典礼,德国总理舒尔茨或将与马斯克一同出席。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