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年内企业关停并转,最终中国只有五六家车企,这不是新闻。
疫情加速了中国车企的淘汰。
中国市场有143个汽车品牌,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市场都多,因此未来优胜劣汰将加速。
未来80%的自主品牌会关停并转,90%的造车新势力会完蛋。
在整个汽车市场中,排名靠前的公司将面临巨大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他们可能无法生存。
汽车行业正在形成以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科技创新公司为代表的三大造车格局。
我相信,未来10年,会诞生一个世界级的中国品牌。"
近年来,致力于大数据研究、分析和分享的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经常抛出惊人的观点和“金句”。也许当时很多人还认为是在制造焦虑和恐慌,但这几年车市的变化正在逐渐印证当时的预判。
“这不是判决,而是法律。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品牌。”在朱华荣看来,国内汽车行业形势严峻,自主品牌已经进入与合资品牌直接竞争的阶段。现在,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加入,中国燃油汽车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关,停,合,转。
去年自主品牌在燃油车、新能源、高端细分市场的崛起,推动了自主品牌份额的持续增长。但今年中国汽车外资全面开放,市场竞争必然更加激烈。创新能力不足、适应能力差的企业将面临“走出去”的风险,兼并重组、优胜劣汰的进程可能加快。
“过去一年,传统燃油车市场共有85个品牌,月销量在1000辆以下的品牌有34个,9个品牌消亡。我认为,在未来3-5年内,80%的中国品牌将会关闭并转向。”
这不是耸人听闻。根据乘联会的数据,2021年有11家车企没有上报销量数据,其中自主品牌有9家。今年1月和2月,没有销售数据的车企数量上升至22家。除了一汽马自达的整合,新增了观致、宝沃、众泰、汉腾等自主品牌。
马太效应加剧,弱者加速出局。一方面,自主品牌内部竞争加剧,弱势品牌破产重组,强势品牌四处买生产基地;另一方面,外资品牌继续增持合资公司股份。宝马、大众、起亚已经完成了主角,剩下的也不远了。
去年,在各自主品牌车企的共同努力下,乘用车市场总份额进一步提升。从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来看,已经达到43.4%,进一步挤压德系、日系、美系品牌。其中吉利、长城、长安、比亚迪、奇瑞的表现尤为抢眼。
从车企排名来看,2021年几乎是合资品牌的“噩梦”。看同比销量,从大众到通用,从日产到本田,甚至奔驰,基本上主流合资车企都迎来了销量下滑。尤其是在前15家合资车企中,只有丰田保持了正增长趋势。
传统自主品牌无一例外地获得了量变带来的质变。作为新势力代表的小鹏、蔚来和理想,年交付量也逼近10万辆大关。虽然对整体份额的贡献有限,但身处电气化改造的浪潮中,却具有充分的示范意义。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笑到最后。残酷的分化和淘汰也会在自主品牌之间不断发生。有的人继续向上,有的人停滞不前,有的人跌入深渊。2022年,这种现象会愈演愈烈。强者自强,弱者躲藏,这是永恒的生存法则。
相对于合资品牌车企反应相对迟缓,错失红利,自主品牌车企近期销量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新能源汽车。如果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在庞大的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身份更多的是跟随和学习,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和不久的将来,他们才是真正规则的制定者,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长安的目标
长安汽车发布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0年愿景显示,集团将在2025年前实现350万辆的目标,其中自主品牌230万辆。到2030年,集团销量目标达到50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销量300万辆,2030年国际市场目标份额达到30%。
这一次,朱华荣再次细化了电气化的目标。未来五到十年,长安汽车将在新能源领域发力,实现销量和效益的双提升。到2025年,长安新能源销量目标为105万辆,占比35%;2030年新能源销量目标为270万辆,占比60%。
电气化时代的到来比所有人预期的都要快。早在2017年,长安汽车就宣布正式启动香格里拉计划。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长安新能源共销售汽车15.6万辆;2021年,长安新能源销量突破10万辆,同比增长近300%。
对于2022年的目标,最初定为年销量16万辆,但鉴于内部看好长安新能源的发展,上调至21万辆。经过2021年的艰苦发展,2022年是长安新能源系列新品上市元年,也是高速抢占市场的最佳时机。
长安新能源并没有把太多的精力放在微型电动车上,其今年乃至未来高销量的动力也来源于长安新能源品牌的新品和奥维塔科技的努力。
其中,首款战略车型C385以及采用长安新能源产品序列下全新专用电动车平台的同平台车型A158和B369将于2022年第二季度上市。奥伊塔科技将在未来三年推出11款新车。该品牌首款车型Aouita 11(代号E11)已经亮相,将于今年第三季度正式交付。
从产品定位来看,奔奔产品和A158聚焦微电市场,实现行业占领的突破;C385及后续EPA1平台产品将聚焦市场主流用户,实现规模突破;奥乌塔E11及其后续产品主要针对中高端客户,实现品牌提升。可见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已经有了完整的布局。
如上所述,主流自主品牌表现强劲的背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其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好。“如果把新能源汽车比作上半场,把智能网联汽车比作下半场,中国汽车产业上半场成绩斐然,但决定权还在下半场。”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有自主和合资两大阵营,传统势力、新势力和ICT三大势力。现在大家开始互相渗透,互相学习。对于新一轮新技术带来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朱华荣认为这为中国品牌高端化、国际化带来了新的机遇。
“这个时代真的很公平。只要不是以用户为中心,任何品牌都会面临淘汰。”“三五年内企业关停并转,最终中国只有五六家车企,这不是新闻。
疫情加速了中国车企的淘汰。
中国市场有143个汽车品牌,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市场都多,因此未来优胜劣汰将加速。
未来80%的自主品牌会关停并转,90%的造车新势力会完蛋。
在整个汽车市场中,排名靠前的公司将面临巨大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他们可能无法生存。
汽车行业正在形成以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科技创新公司为代表的三大造车格局。
我相信,未来10年,会诞生一个世界级的中国品牌。"
近年来,致力于大数据研究、分析和分享的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经常抛出惊人的观点和“金句”。或许当时很多人还认为是在制造焦虑和恐慌,但这几年车市的变化正在逐渐印证当时的预判。
“这不是判决,而是法律。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品牌。”在朱华荣看来,国内汽车行业形势严峻,自主品牌已经进入与合资品牌直接竞争的阶段。现在,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加入,中国燃油汽车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关,停,合,转。
去年自主品牌在燃油车、新能源、高端细分市场的崛起,推动了自主品牌份额的持续增长。但今年中国汽车外资全面开放,市场竞争必然更加激烈。创新能力不足、适应能力差的企业将面临“走出去”的风险,兼并重组、优胜劣汰的进程可能加快。
“过去一年,传统燃油车市场共有85个品牌,月销量在1000辆以下的品牌有34个,9个品牌消亡。我认为,在未来3-5年内,80%的中国品牌将会关闭并转向。”
这不是耸人听闻。根据乘联会的数据,2021年有11家车企没有上报销量数据,其中自主品牌有9家。今年1月和2月,没有销售数据的车企数量上升至22家。除了一汽马自达的整合,新增了观致、宝沃、众泰、汉腾等自主品牌。
马太效应加剧,弱者加速出局。一方面,自主品牌内部竞争加剧,弱势品牌破产重组,强势品牌四处买生产基地;另一方面,外资品牌继续增持合资公司股份。宝马、大众、起亚已经完成了主角,剩下的也不远了。
去年,在各自主品牌车企的共同努力下,乘用车市场总份额进一步提升。从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来看,已经达到43.4%,进一步挤压德系、日系、美系品牌。其中吉利、长城、长安、比亚迪、奇瑞的表现尤为抢眼。
从车企排名来看,2021年几乎是合资品牌的“噩梦”。看同比销量,从大众到通用,从日产到本田,甚至奔驰,基本上主流合资车企都迎来了销量下滑。尤其是在前15家合资车企中,只有丰田保持了正增长趋势。
传统自主品牌无一例外地获得了量变带来的质变。作为新势力代表的小鹏、蔚来和理想,年交付量也逼近10万辆大关。虽然对整体份额的贡献有限,但身处电气化改造的浪潮中,却具有充分的示范意义。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笑到最后。残酷的分化和淘汰也会在自主品牌之间不断发生。有的人继续向上,有的人停滞不前,有的人跌入深渊。2022年,这种现象会愈演愈烈。强者自强,弱者躲藏,这是永恒的生存法则。
相对于合资品牌车企反应相对迟缓,错失红利,自主品牌车企近期销量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新能源汽车。如果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在庞大的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身份更多的是跟随和学习,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和不久的将来,他们才是真正规则的制定者,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长安的目标
长安汽车发布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0年愿景显示,集团将在2025年前实现350万辆的目标,其中自主品牌230万辆。到2030年,集团销量目标达到50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销量300万辆,2030年国际市场目标份额达到30%。
这一次,朱华荣再次细化了电气化的目标。未来五到十年,长安汽车将在新能源领域发力,实现销量和效益的双提升。到2025年,长安新能源销量目标为105万辆,占比35%;2030年新能源销量目标为270万辆,占比60%。
电气化时代的到来比所有人预期的都要快。早在2017年,长安汽车就宣布正式启动香格里拉计划。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长安新能源共销售汽车15.6万辆;2021年,长安新能源销量突破10万辆,同比增长近300%。
对于2022年的目标,最初定为年销量16万辆,但鉴于内部看好长安新能源的发展,上调至21万辆。经过2021年的艰苦发展,2022年是长安新能源系列新品上市元年,也是高速抢占市场的最佳时机。
长安新能源并没有把太多的精力放在微型电动车上,其今年乃至未来高销量的动力也来源于长安新能源品牌的新品和奥维塔科技的努力。
其中,首款战略车型C385以及采用长安新能源产品序列下全新专用电动车平台的同平台车型A158和B369将于2022年第二季度上市。奥伊塔科技将在未来三年推出11款新车。该品牌首款车型Aouita 11(代号E11)已经亮相,将于今年第三季度正式交付。
从产品定位来看,奔奔产品和A158聚焦微电市场,实现行业占领的突破;C385及后续EPA1平台产品将聚焦市场主流用户,实现规模突破;奥乌塔E11及其后续产品主要针对中高端客户,实现品牌提升。可见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已经有了完整的布局。
如上所述,主流自主品牌表现强劲的背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其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好。“如果把新能源汽车比作上半场,把智能网联汽车比作下半场,中国汽车产业上半场成绩斐然,但决定权还在下半场。”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有自主和合资两大阵营,传统势力、新势力和ICT三大势力。现在大家开始互相渗透,互相学习。对于新一轮新技术带来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朱华荣认为这为中国品牌高端化、国际化带来了新的机遇。
“这个时代真的很公平。只要不是以用户为中心,任何品牌都会面临淘汰。”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日产公司(Nissan)和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共同推出第二生命项目(SecondLife)。
1900/1/1 0:00:00日前,有网友在网上曝光了一张别克全新车型的内饰图,新车搭载液晶仪表屏和怀挡换挡机构,方向盘中央还悬挂着别克最新申请的品牌LOGO。
1900/1/1 0:00:00“随着ToC端消费的激活,我个人判断,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依然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3月27日,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古惠南在2022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如是说。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法国世界报》(LeMonde)3月25日报道,知情人士透露,法雷奥现任董事长JacquesAschenbroich将出任法国电信巨头Orange的董事长。
1900/1/1 0:00:00“Stayahead”,从没有一个品牌如东风本田,如此深刻的诠释着旗下产品始终保持领先。
1900/1/1 0:00:00去年1月7号的NIODay发布会上,蔚来推出150度半固态电池包,由北京的卫蓝新能源提供,这是宁德时代之外,蔚来引入的第二家电池供应商。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