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两家快破产的公司说要转做新能源,你敢信吗?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多年前,面对一群付不起钱却想买豪车的人,浙江永康人应任剑想出了一个绝招:

收到。

同样是多年前,在饲料行业赚得盆满钵满的正邦科技,面对养猪业的成长诱惑,江西抚州人林印孙摆摆手:

我们要养猪!

都说战略是灵魂。当年革命领导人大胆的长征策略,留住了中国革命的火种,也为后来的燎原之火埋下了伏笔。企业也是如此。成败往往在于创始人(董事长)的思想。

不可否认,众泰汽车和正邦科技在战略确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目前来看,它们都深陷困境。

更何况两人都抛出了庞大的转型计划。一个说要增资60亿做新能源汽车,另一个更好,要投资400亿做新能源发电。

业务萎缩,债务纠缠,资金链断裂,然后就出现了大众赛道,大介入。众泰和正邦太像了,不过这没什么。重要的是他们的改造计划,你能相信吗?

剽窃者的深渊

我应该在哪里复制汽车?

这是任剑决定造车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最后他给出了答案:抄最豪华的车。于是,下面的“路虎”“保时捷”突然出现在中国的马路上。

如果不仔细辨认的话,估计你很难分辨出来,因为这些路虎和保时捷太实在了,但是只要再看看价格马上就明白了,因为路虎和保时捷就算是二手车,18万也很难开回家。

没错,这些车都是浙江的车企众泰汽车的。

在汽车还是奢侈品的时代,让国人开一辆和豪华品牌没有视觉差异的车,还是有很大意义的。所以众泰汽车一诞生就一度受到追捧。2006年,众泰推出首款车——众泰2008。凭借与丰田特瑞相似的外观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流量加持,当年总营收高达18.8亿元。

这个数字绝对值得任剑骄傲,因为同样是浙江老乡的另一个汽车狂人李书福,只做了12.7亿的生意,只有的2/3。更重要的是,李书福应该早八年涉足汽车行业。

此时的任剑一定充满了自信:就算你赢不了吉利“八年抗战”中的“鬼子”,连我这个外行也赢不了。关键是我不费吹灰之力就领先你了!回顾这段历史,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地方。

2000年左右,是中国改革开放非常重要的阶段。经过近20年的摸着石头过河,全国基本认同了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大量的发财机会充分释放了中国人被压抑已久的追求财富的热情,私人老板越来越多地介入大型工业领域。很多知名的民营汽车厂都是那个时候起步的,比如吉利、比亚迪、长城、长城。

在草根阶段,从零开始,抄袭是无法避免的。其实从大的历史背景来看,抄袭绝不是可耻的。即使是今天的百年车企,过去也做过这种“肮脏”的事情,即使是炙手可热的特斯拉,莲花跑车也经常被作为创业阶段的参照物。而且在工业化初期,抄袭绝不是可耻的,而是产品快速普及和产业快速成熟的助推器。

唯一的问题是,你是一时抄袭还是终身抄袭?

这里换个话题,说说同时起步的另一家车企比亚迪。早期比亚迪主要是模仿丰田,比亚迪F3是丰田卡罗拉的翻版。所以比亚迪从来没有逃过舆论的炮轰,就连王传福也在巅峰时期遭受过人身攻击。但不同的是,经过抄袭阶段,比亚迪成功切换到自主创新阶段,成功推出了比亚迪风格的王朝系列。现在,没有人纠结比亚迪抄袭,因为比亚迪没有给这些人机会。很遗憾,比亚迪做的事情没有发生在众泰身上。任剑决心将抄袭之路进行到底。从丰田开始,一路向上。

不可否认,抄袭是一种快速的赚钱方式,因为抄袭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R&D环节,众泰的经营业绩一度非常好。2017年之前,汽车产销量都在上升。

Zotye, BYD, Toyota, Porsche, Land Rover

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走最容易的路,就没有出路了。

众泰也从未逃脱这个规律。

2017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达到历史巅峰,众泰也不例外。2017年众泰销量22.76万辆,2018年销量15.48万辆,下滑率高达31%。营收同比下滑29%,净利润下滑幅度更大,超过36%。对于车厂来说,这样的下滑已经是致命的,但没想到这是众泰破产的前奏。

2020年,众泰汽车销量2.1万辆,同比下滑86%,营收同比下滑79%,净利润巨亏111亿。2020年,陷入漩涡的众泰汽车仅销售1674辆,营收同比继续下降55%,净利润亏损108亿。为此,众泰实际上已经破产,但仍在名存实亡地经营。

树倒了,倒在众泰周围,还有人应该是任剑和他的妻子。这个曾经身价过亿的胡润百富榜首富永康,最后却被称为“老赖”,可谓是物是人非,极其惨淡。

一代汽车工业“神话”到此结束。

蒙眼赛跑者的悲哀

正邦科技不像众泰,不是抄袭者,但它的倒下也堪称教科书级的反面教材。

以饲料起家的林印孙,在2011年决定大规模进军养猪业。当时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人们的消费能力在上升。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肉类蛋白质来源,猪肉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那之前,很多名人都涉足过养猪行业,最著名的是网易的丁磊。

与养猪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林印孙,在顺势养猪方面至少比丁磊靠谱。从模式上看,确实是一样的。自己的饲料可以用于自己的养猪场,美其名曰产业链整合。从业绩来看,公司确实享受到了整合的好处。饲料业务稳定了公司的业务市场,生猪业务也在不断为公司贡献新的业务。

到2017年,饲料业务的比重仍将是6……1%,养殖业务占比将提升至26.7%。从毛利构成来看,饲料业务将贡献13.01亿元,占比54.3%。养殖业务贡献7.94亿元,占比33.1%,养殖业务利润贡献略高于传统饲料业务。

Zotye, BYD, Toyota, Porsche, Land Rover

2011年正邦营收106亿,净利润1.77亿。到2017年,营收增长到206亿,接近翻番,年重合增长率11%,而净利润从1.77亿增长到5.57亿,增长2.14倍,年重合增长率14%。

这也证明了公司过去养猪策略的正确性。如果2018年没有非洲猪瘟,公司大概还会沿着过去几年的步伐继续前行,但是猪瘟改变了一切。

非洲猪瘟危害极大。由于防疫需要,大量染病猪要么自然死亡,要么被人道销毁,大量养猪场被迫关闭,导致猪肉供应量锐减,供需矛盾急剧上升,猪价飙升,高峰时超过30元一斤,比平时价格高出近一倍。

Zotye, BYD, Toyota, Porsche, Land Rover

虽然国家下大力气稳定猪价,甚至释放战略储备,出台了大量对养猪业的扶持政策,包括行政审批、资金、市场机制、土地供应等。,但非洲猪瘟造成的供应缺口过大和猪肉生产周期长,猪价高企在短时间内没有得到扭转。

猪价高,让很多有实力的养猪企业赚得盆满钵满。2019年,猪龙头牧原营收同比增长51%至202亿,但净利润飙升1075%至63亿,毛利率从2018年的9%升至35%,净利率从4%飙升至31%。

高额的利润吸引了很多资本进入养猪行业,不仅是养猪企业本身,还有很多跨界的企业,包括很多房地产商。大家都在不断圈地,建养猪场,养猪。以木渊为例。2018年公司产量1100万。到2021年,产能已经飙升到7000万,还有一个规划产能3000万。

作为猪企,正邦自然不愿意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直给人以安定感的林印孙,此时并不平静,从正邦这两年生猪产能的扩张就能看出来。

2020年,正邦科技实现生猪出栏955.97万头,是2017年的2.79倍,超过曾经的龙头温氏股份,仅次于牧原股份,成为名副其实的“二哥”。全年营收416亿元,同比增长100%,归母净利润57亿元,同比增长249%。这一年的利润居然超过了上市以来13年的利润总和。业绩暴涨,股价自然不会落后。从2018年低位到2019年4月,股价上涨近10倍。虽然此后走势反复,但疫情过后,股价再度低位反弹,半年涨幅超过1.5倍,达到25.98元的历史新高,市值超过800亿。

如果你飞得太猛,你可能会硬着陆。这些都发生在正邦2021年,全年亏损191亿,其中第四季度亏损100多亿,2020年盈利59亿。

这个损失有多夸张?

2007年上市至今,正邦合计净利润98亿,仅为去年预亏的一半。这可能不叫一夜回到原始社会。而这一切,除了猪价的周期性变化,主要还是因为公司激进的扩张政策。

2020年猪价已经处于高位,但正邦依然大力扩张,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投资超过100亿,比2019年翻了一倍多。那不算……到2021年,猪价一直在下降,但公司还在继续扩张。前三季度资本支出近56亿。如果说外人不懂,说林印孙在业内这么多年都不懂也不为过。

终于,该来了。2021年9月,生猪出栏价格从年初的35元下降到10.67元,正邦收到了激进扩张的后果。今年一季度,猪肉虽有反弹,但总体水平仍较低。正邦营收同比下降48%,净利润亏损26亿。更有甚者,由于激进的扩张战略,它负债累累。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该公司账户上只有30亿英镑,而仅短期贷款、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合计就有163亿英镑。

事实上,正邦已经濒临破产。如果没有新的资金注入,破产只是时间问题。

像众泰,10年基础,两年就垮了。

03结论

说到这里,看看现在两家公司雄心勃勃的转型新能源计划,真的很难找到边际。

如果众泰还能勉强谈得上造电动车,那么养猪的正邦科技就要搞新能源发电了。这是哪一个?

当然,正邦科技的公告还是有条不紊的,和国家电力投资公司合作开发新能源,涉及光伏和风能。在养猪场屋顶安装光伏板没有技术问题,但无论如何,负债累累、濒临破产的正邦是自给自足的,也有心思和能力发展新能源,为国家的碳中和做贡献。你敢做我也未必信。

事实上,当企业濒临破产时,或许出于自救的需要,往往会传出令人惊讶的消息。在雏鹰农牧陷入危机的2019年,董事长侯也发表公开信称“各级政府给了我们解决的办法”。就在市场明白政府在救的时候,雏鹰农牧逐渐走向“退市”。好的“救”在哪里?

现在,又有这样的新闻,所有濒临倒闭的公司,都在努力进入最火热的新能源赛道,这不能怪好事者质疑。即使公司真的痛定思痛,表现出真正的转型决心,但生意始终是生意,思维和精力是两回事。

就拿电动车来说,有多少传统车企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最后却失败了。众泰只有60亿能成功吗?再比如正邦,那些光伏、风电领域的公司,打拼多年才走到今天。作为一个养猪人,你这么容易就能涉足这个领域。再说,这400多亿哪来的?

公司原有业务达到瓶颈,寻找新的增长点没有错;跨界做生意,也有成功的案例,就像互联网造电动车,也有成功的,服装厂商搞锂电池正极,也有成功的。然而,业务转型意味着大量的资本投入,大量的组织、结构和人员变化,以及大量不可预测的风险。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多年前,面对一群付不起钱却想买豪车的人,浙江永康人应任剑想出了一个绝招:

收到。

同样是多年前,在饲料行业赚得盆满钵满的正邦科技,面对养猪业的成长诱惑,江西抚州人林印孙摆摆手:

我们要养猪!都说战略是灵魂。当年革命领导人大胆的长征策略,留住了中国革命的火种,也为后来的燎原之火埋下了伏笔。企业也是如此。成败往往在于创始人(董事长)的思想。

不可否认,众泰汽车和正邦科技在战略确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目前来看,它们都深陷困境。

更何况两人都抛出了庞大的转型计划。一个说要增资60亿做新能源汽车,另一个更好,要投资400亿做新能源发电。

业务萎缩,债务纠缠,资金链断裂,然后就出现了大众赛道,大介入。众泰和正邦太像了,不过这没什么。重要的是他们的改造计划,你能相信吗?

剽窃者的深渊

我应该在哪里复制汽车?

这是任剑决定造车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最后他给出了答案:抄最豪华的车。于是,下面的“路虎”“保时捷”突然出现在中国的马路上。

如果不仔细辨认的话,估计你很难分辨出来,因为这些路虎和保时捷太实在了,但是只要再看看价格马上就明白了,因为路虎和保时捷就算是二手车,18万也很难开回家。

没错,这些车都是浙江的车企众泰汽车的。

在汽车还是奢侈品的时代,让国人开一辆和豪华品牌没有视觉差异的车,还是有很大意义的。所以众泰汽车一诞生就一度受到追捧。2006年,众泰推出首款车——众泰2008。凭借与丰田特瑞相似的外观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流量加持,当年总营收高达18.8亿元。

这个数字绝对值得任剑骄傲,因为同样是浙江老乡的另一个汽车狂人李书福,只做了12.7亿的生意,只有的2/3。更重要的是,李书福应该早八年涉足汽车行业。

此时的任剑一定充满了自信:就算你赢不了吉利“八年抗战”中的“鬼子”,连我这个外行也赢不了。关键是我不费吹灰之力就领先你了!回顾这段历史,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地方。

2000年左右,是中国改革开放非常重要的阶段。经过近20年的摸着石头过河,全国基本认同了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大量的发财机会充分释放了中国人被压抑已久的追求财富的热情,私人老板越来越多地介入大型工业领域。很多知名的民营汽车厂都是那个时候起步的,比如吉利、比亚迪、长城、长城。

在草根阶段,从零开始,抄袭是无法避免的。其实从大的历史背景来看,抄袭绝不是可耻的。即使是今天的百年车企,过去也做过这种“肮脏”的事情,即使是炙手可热的特斯拉,莲花跑车也经常被作为创业阶段的参照物。而且在工业化初期,抄袭绝不是可耻的,而是产品快速普及和产业快速成熟的助推器。

唯一的问题是,你是一时抄袭还是终身抄袭?

这里换个话题,说说同时起步的另一家车企比亚迪。早期比亚迪主要是模仿丰田,比亚迪F3是丰田卡罗拉的翻版。所以比亚迪从来没有逃过舆论的炮轰,就连王传福也在巅峰时期遭受过人身攻击。但不同的是,经过抄袭阶段,比亚迪成功切换到自主创新阶段,成功推出了比亚迪风格的王朝系列。现在,没有人纠结比亚迪抄袭,因为比亚迪没有给这些人机会。很遗憾,比亚迪做的事情没有发生在众泰身上。任剑决心将抄袭之路进行到底。从丰田开始,一路向上。

不可否认,抄袭是一种快速的赚钱方式,因为抄袭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R&D环节,众泰的经营业绩一度非常好。2017年之前,汽车产销量都在上升。

Zotye, BYD, Toyota, Porsche, Land Rover

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走最容易的路,就没有出路了。

众泰也从未逃脱这个规律。

2017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达到历史巅峰,众泰也不例外。2017年众泰销量22.76万辆,2018年销量15.48万辆,下滑率高达31%。营收同比下滑29%,净利润下滑幅度更大,超过36%。对于车厂来说,这样的下滑已经是致命的,但没想到这是众泰破产的前奏。

2020年,众泰汽车销量2.1万辆,同比下滑86%,营收同比下滑79%,净利润巨亏111亿。2020年,陷入漩涡的众泰汽车仅销售1674辆,营收同比继续下降55%,净利润亏损108亿。为此,众泰实际上已经破产,但仍在名存实亡地经营。

树倒了,倒在众泰周围,还有人应该是任剑和他的妻子。这个曾经身价过亿的胡润百富榜首富永康,最后却被称为“老赖”,可谓是物是人非,极其惨淡。

一代汽车工业“神话”到此结束。

蒙眼赛跑者的悲哀

正邦科技不像众泰,不是抄袭者,但它的倒下也堪称教科书级的反面教材。

以饲料起家的林印孙,在2011年决定大规模进军养猪业。当时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人们的消费能力在上升。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肉类蛋白质来源,猪肉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那之前,很多名人都涉足过养猪行业,最著名的是网易的丁磊。

与养猪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林印孙,在顺势养猪方面至少比丁磊靠谱。从模式上看,确实是一样的。自己的饲料可以用于自己的养猪场,美其名曰产业链整合。从业绩来看,公司确实享受到了整合的好处。饲料业务稳定了公司的业务市场,生猪业务也在不断为公司贡献新的业务。

到2017年,饲料业务的比重仍将是6……1%,养殖业务占比将提升至26.7%。从毛利构成来看,饲料业务将贡献13.01亿元,占比54.3%。养殖业务贡献7.94亿元,占比33.1%,养殖业务利润贡献略高于传统饲料业务。

Zotye, BYD, Toyota, Porsche, Land Rover

2011年正邦营收106亿,净利润1.77亿。到2017年,营收增长到206亿,接近翻番,年重合增长率11%,而净利润从1.77亿增长到5.57亿,增长2.14倍,年重合增长率14%。

这也证明了公司过去养猪策略的正确性。如果2018年没有非洲猪瘟,公司大概还会沿着过去几年的步伐继续前行,但是猪瘟改变了一切。

非洲猪瘟危害极大。由于防疫需要,大量染病猪要么自然死亡,要么被人道销毁,大量养猪场被迫关闭,导致猪肉供应量锐减,供需矛盾急剧上升,猪价飙升,高峰时超过30元一斤,比平时价格高出近一倍。

Zotye, BYD, Toyota, Porsche, Land Rover

虽然国家下大力气稳定猪价,甚至释放战略储备,出台了大量对养猪业的扶持政策,包括行政审批、资金、市场机制、土地供应等。,但非洲猪瘟造成的供应缺口过大和猪肉生产周期长,猪价高企在短时间内没有得到扭转。

猪价高,让很多有实力的养猪企业赚得盆满钵满。2019年,猪龙头牧原营收同比增长51%至202亿,但净利润飙升1075%至63亿,毛利率从2018年的9%升至35%,净利率从4%飙升至31%。

高额的利润吸引了很多资本进入养猪行业,不仅是养猪企业本身,还有很多跨界的企业,包括很多房地产商。大家都在不断圈地,建养猪场,养猪。以木渊为例。2018年公司产量1100万。到2021年,产能已经飙升到7000万,还有一个规划产能3000万。

作为猪企,正邦自然不愿意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直给人以安定感的林印孙,此时并不平静,从正邦这两年生猪产能的扩张就能看出来。

2020年,正邦科技实现生猪出栏955.97万头,是2017年的2.79倍,超过曾经的龙头温氏股份,仅次于牧原股份,成为名副其实的“二哥”。全年营收416亿元,同比增长100%,归母净利润57亿元,同比增长249%。这一年的利润居然超过了上市以来13年的利润总和。业绩暴涨,股价自然不会落后。从2018年低位到2019年4月,股价上涨近10倍。虽然此后走势反复,但疫情过后,股价再度低位反弹,半年涨幅超过1.5倍,达到25.98元的历史新高,市值超过800亿。

如果你飞得太猛,你可能会硬着陆。这些都发生在正邦2021年,全年亏损191亿,其中第四季度亏损100多亿,2020年盈利59亿。

这个损失有多夸张?

2007年上市至今,正邦合计净利润98亿,仅为去年预亏的一半。这可能不叫一夜回到原始社会。而这一切,除了猪价的周期性变化,主要还是因为公司激进的扩张政策。

2020年猪价已经处于高位,但正邦依然大力扩张,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投资超过100亿,比2019年翻了一倍多。那不算……到2021年,猪价一直在下降,但公司还在继续扩张。前三季度资本支出近56亿。如果说外人不懂,说林印孙在业内这么多年都不懂也不为过。

终于,该来了。2021年9月,生猪出栏价格从年初的35元下降到10.67元,正邦收到了激进扩张的后果。今年一季度,猪肉虽有反弹,但总体水平仍较低。正邦营收同比下降48%,净利润亏损26亿。更有甚者,由于激进的扩张战略,它负债累累。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该公司账户上只有30亿英镑,而仅短期贷款、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合计就有163亿英镑。

事实上,正邦已经濒临破产。如果没有新的资金注入,破产只是时间问题。

像众泰,10年基础,两年就垮了。

03结论

说到这里,看看现在两家公司雄心勃勃的转型新能源计划,真的很难找到边际。

如果说众泰还能勉强谈得上造电动车的话,养猪的正邦科技就要搞新能源发电了。这是哪一个?

当然,正邦科技的公告还是有条不紊的,和国家电力投资公司合作开发新能源,涉及光伏和风能。在养猪场屋顶安装光伏板没有技术问题,但无论如何,负债累累、濒临破产的正邦是自给自足的,也有心思和能力发展新能源,为国家的碳中和做贡献。你敢做我也未必信。

事实上,当企业濒临破产时,或许出于自救的需要,往往会传出令人惊讶的消息。在雏鹰农牧陷入危机的2019年,董事长侯也发表公开信称“各级政府给了我们解决的办法”。就在市场明白政府在救的时候,雏鹰农牧逐渐走向“退市”。好的“救”在哪里?

现在,又有这样的新闻,所有濒临倒闭的公司,都在努力进入最火热的新能源赛道,这不能怪好事者质疑。即使公司真的痛定思痛,表现出真正的转型决心,但生意始终是生意,思维和精力是两回事。

就拿电动车来说,有多少传统车企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最后却失败了。众泰只有60亿能成功吗?再比如正邦,那些光伏、风电领域的公司,打拼多年才走到今天。作为一个养猪人,你这么容易就能涉足这个领域。再说,这400多亿哪来的?

公司原有业务达到瓶颈,寻找新的增长点没有错;跨界做生意,也有成功的案例,就像互联网造电动车,也有成功的,服装厂商搞锂电池正极,也有成功的。然而,业务转型意味着大量的资本投入,大量的组织、结构和人员变化,以及大量不可预测的风险。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另外,这些家伙刚刚把公司带进了坑里。你还相信他们的战略眼光和战术能力吗?如果你觉得这些公司还有很多债务窟窿需要填补,再加上那些年那些极端的忽悠事件,比如PPT造车,散布政府救市的虚假消息,众泰和正邦所谓的转型计划就更是迷雾重重了。

最后还是那句话,如果两家公司真的在转型,不畏艰难险阻,不妨多给他们一些时间,看看他们能做些什么,但如果只是紧急去医院,甚至可能会忽悠人接手。

那我只能说一件事:

我怎么能相信你另外,这些家伙刚刚把公司带进了坑里。你还相信他们的战略眼光和战术能力吗?如果你觉得这些公司还有很多债务窟窿需要填补,再加上那些年那些极端的忽悠事件,比如PPT造车,散布政府救市的虚假消息,众泰和正邦所谓的转型计划就更是迷雾重重了。

最后还是那句话,如果两家公司真的在转型,不畏艰难险阻,不妨多给他们一些时间,看看他们能做些什么,但如果只是紧急去医院,甚至可能会忽悠人接手。

那我只能说一件事:

我怎么能相信你

标签:众泰比亚迪丰田保时捷路虎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华晨宝马首批交付枫叶租车千余辆i3

6月21日,华晨宝马和枫叶租车在沈阳举行交车仪式。共计交付了包括全新BMWi3在内的千余辆BMW车型,未来还有更多车辆将陆续交付并投入枫叶租车遍布全国的服务网络。

1900/1/1 0:00:00
2022年美国制造指数榜:特斯拉Model Y夺冠

6月21日,汽车网站Cars

1900/1/1 0:00:00
通用ZERO工厂将停工四周 未来扩大产能

日前我们获悉,从6月27日开始,通用汽车“0号”工厂(FactoryZero)计划停产四周至7月22日,期间将会对工厂的机械设备进行升级。

1900/1/1 0:00:00
AIMPLAS为轻型电动汽车开发换电系统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塑料技术中心AIMPLAS与SMART5GProject合作开发新的电动汽车换电系统。

1900/1/1 0:00:00
吉利再度投资棱镜全息,打造全息智能座舱

近日,棱镜全息宣布已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A轮投资者吉利科技集团与千合投资共同参投,融资资金将用于推动车载产品量产、下一代产品线拓展迭代以及核心技术研发。

1900/1/1 0:00:00
【国际快讯】特斯拉得州和柏林工厂成“现金熔炉”;佛瑞亚完成7.4亿美元融资;特斯拉上海工厂7月将停工两周

特斯拉上海工厂拟7月停工两周升级扩产根据路透社看到的一份内部备忘录,特斯拉计划在7月的前两周暂停其上海工厂的大部分生产,以对工厂进行升级扩产。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