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之风终于从大洋彼岸吹到了特斯拉中国。
一个突如其来的工作调动通知,让周玉华意识到什么叫“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据路透社报道,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6月初向内部高管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称他对经济趋势有“超级不好的预感”,并指出特斯拉需要暂停招聘并裁员10%,以应对经济衰退的风险。
本来我以为这一轮裁员不会影响到中国公司。没想到,20天前,周玉华实车交付部的7名同事突然被告知,他们在裁员名单上,约占14%。
另两名来自南方城市特斯拉交付中心的员工透露,他们在接到裁员通知后,需要立即收拾行李离开。“因为不是他们主动辞职,所以没时间交接。”
在这波裁员之后,周玉华和他的其他同事工作了一段时间,每个人都猜测裁员应该结束了。没想到,7月5日,周玉华突然接到人事部门的工作调动通知,她将从发货专员调到销售专员,“以后向销售部领导汇报,后续公司会重新和你签订劳动合同”。
距离最后一波裁员如此之近,周玉华很难不把这次转岗与“变相裁员”联系起来——销售部有严格的PIP(绩效改善计划)制度,很容易被抓到,“这段时间很可能一去不复返了”。不仅是周玉华,在6月份的裁员浪潮中幸存下来的配送专员们都收到了调职通知。周玉华认为,对交付部门的损害与特斯拉新的自助汽车服务有关。
4月初,特斯拉推出自助提车模式,客户无需线下交付人员协助提车。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自助服务模式得到了客户的好评。
据此,未来汽车日报查询了多家招聘平台,发现特斯拉已经不再发布配送专员的招聘信息。未来,特斯拉是否会大规模推广自助用车服务,彻底取消配送专员岗位?针对这一问题,未来汽车日报向特斯拉中国求证,截至发稿没有任何回应。然而,两名被裁的特斯拉交付员工透露,他们的交付部门“未来将被彻底移除”。
消失的送货专家
周玉华所在的特斯拉交付中心约有50名员工,分为楼上和楼下两部分。楼上的工作人员负责在线上与客户协调发货时间,登记核实车主信息;楼下的工作人员负责实车的验证、讲解和交付。
6月份被裁掉的7名配送专员占配送中心员工总数的14%。
看着身边的同事迅速离开,一切都暂时平静了。周玉华一度认为自己是裁员中的“幸存者”。没想到,他还没来得及体验余生的喜悦,就收到了调职通知。
多位在特斯拉担任过交付和销售专员的人士向《未来汽车日报》证实,每个季度初,特斯拉都会安排交付专员去直营店支持汽车销售,时间从两周到两个月不等。
到每个季度的最后一个月,这些借调的交付专员将返回交付中心,专注于交付工作。这样的借调也是为了配合特斯拉Giga上海的生产节奏。按照以往的经验,这种周期性、临时性的工作内容变动不涉及合同变更,而这种工作调动需要重新与公司签订合同,让大家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特斯拉的销售岗实行PIP制度,周玉华多次支持汽车销售。她很清楚这个制度有多严格。“不能出任何差错,只要被抓到,拿到PIP票就得走人。”
周玉华担心,转岗后,直营店会故意设置更高的考核标准来“卡”他们,以达到“变相裁员”的目的。多位在职和离职销售人员也证实,PIP制度确实存在,门店会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员工制定考核标准。

来源:Pixabay
忧心忡忡的周玉华没有接受调职安排。她仔细研究了自己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发现合同上赫然写着“在你的劳动合同期限内,公司有权根据业务需要将你调到其他岗位或其他工作场所”“本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变更:(一)公司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单方决定变更;或(b)经公司和雇员同意”。
针对上述两条条款,上海邦信阳钟健中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茂律师表示,在协商一致或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公司可以变更劳动合同,但员工也有拒绝变更的权利,不能视为辞职,不影响原劳动合同的继续履行。
换句话说,周玉华和她的同事有权“反抗”。经过深思熟虑,周玉华和他的同事们选择拒绝换工作。目前大部分员工已经回到原来的投递岗位打卡,期望和公司协商,拿到赔偿后再走。周玉华决定休半薪病假,以便给他自己更多的时间思考。回想起6月初被裁掉的同事,她甚至有点羡慕。至少,那些同事得到了“N+3”的补偿。“可惜我不在名单上。”
能救就救的马斯克。
是裁员和转岗,特斯拉把剑砍向了交付部门。这一切似乎都是有预谋的。
今年春天,新一轮疫情卷土重来。为配合防疫政策,特斯拉自4月起陆续在北京、Xi安、郑州、天津等城市的特斯拉交付中心推出自助取车服务。通过这项服务,车主只需在线支付尾款,提前完成保险和临时牌照,并将文件发送到当地特斯拉交付中心,即可在交付当天前往门店,使用提前收到的取车码打开自助取车柜取出文件、临时车牌和车钥匙,根据系统指引前往停车地点。最快20分钟就能取车,不用一直跟人联系。如果选择“半自助”模式,车主只需与一名交付专员就办理证件等必要事宜进行沟通,之前的交付体验专员对车辆功能的讲解已被取消。
据周玉华和其他送货人员介绍,自助取车模式一经推出就获得了良好的反馈。或许是因为效果好,特斯拉决定保留这款车型。“即使有车主希望有真人当面讲解车辆,特斯拉也告诉他不会再安排这个环节。”
既然自助取车备受推崇,就没有必要继续花费大量人力成本来完成线下交付。根据特斯拉过去发布的公开招聘资料,配送专员的薪资区间为9000-15000元,平均薪资在10000元左右。
以周玉华所在的配送中心为例。有25名分娩专家。如果裁掉这些员工,每月将为特斯拉节省至少25万元的人力成本。根据特斯拉官方数据,截至2022年6月底,特斯拉在布局了66个交付中心。按照每个交付中心有20名实车交付专员计算,如果砍掉交付部门,每年将为特斯拉节省至少1.5亿元人民币(约合2500万美元)的人力支出。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特斯拉在“销售、整合和行政管理”方面的支出为45.17亿美元,其中“员工人数和人工相关费用的增加”比2020年增加了5.68亿美元。
虽然2500万美元相对于45亿美元来说微不足道,但对于马斯克来说,经济形势不好,还能省。在他的字典里,那些重复枯燥的工作应该由机器人来做。所以,配送专员不会是特斯拉最后抛弃的人,下一个被取代的岗位很可能是一线销售。6月初,特斯拉中国取消了三场网络招聘会,涉及销售岗等多个岗位。两位在职的特斯拉销售人员也透露,“该店的HC入口(员工招聘入口)已经关闭了近一个月”。
受疫情影响,即使在繁华的商圈,很多特斯拉直营店的客流仍然有所下降。抗击疫情可能会成为常态,商店将不再需要配备那么多销售人员。未来,特斯拉很可能只在店内设立少量员工为客户提供试驾服务,看车和订车的过程将在网上进行,进一步减少……人员规模和成本。
甚至试驾专员以后都可能被省略。对于特斯拉来说,开发一套自助试驾软件并不难。事实上,特斯拉在2018年下半年至2019年初进行了两轮裁员,裁员幅度分别为7%和9%。经过最近两轮裁员,特斯拉的盈利能力出现了井喷式增长。
从2019年到2021年,特斯拉的毛利从44.23亿美元增长到138.39亿美元,毛利率也从21.2%攀升到29.3%,市值在2021年11月突破1万亿美元。分析师对特斯拉本轮裁员的效果持乐观态度。高盛(Goldman Sachs)分析师马克德莱尼(Mark Delaney)认为,特斯拉裁员是为了限制成本增长,而不是降低运营成本,这可以为特斯拉每年节省约2.25亿至10亿美元。
发展生产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削减送货甚至销售部门,裁员,都是为了产能。2022年上半年,特斯拉丢掉了半年度全球桂冠(上半年交付56.47万辆),取而代之的是比亚迪(上半年交付64.1万辆)。
目前,比亚迪仍持有大量订单。6月8日,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股东大会上透露,其手里的订单已经超过50万辆,且积压订单逐月增加,交车周期在半年左右。
特斯拉的订单应该不少,其官网显示新车的交货期为16-20周。换句话说,下半年谁的产能充足,谁就有更大的胜算。因此,扩大生产和招生迫在眉睫。多位与特斯拉合作的猎头表示,从6月6日开始,特斯拉几乎关闭了所有岗位的招聘入口,但与上海临港超级工厂生产线相关的岗位招聘一直在持续进行,流程非常紧凑。“如果你遇到合适的人,你会在一周内迅速完成三轮面试和薪资谈判流程”。
来自特斯拉物流和组装的两名员工向《未来汽车日报》展示了特斯拉招聘的二维码。进入内部网页后可以看到,电池运营、整车质检、总成生产、电机生产、车身生产、涂装生产、压铸生产、物流叉车、整车物流运营、车架定尺机等15个岗位正在招聘中。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线升级完成后,预计至少有上百名新员工进入工厂,走上新的岗位。特斯拉在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本次扩建完成后,上海临港超级工厂的计划年产能将达到75万辆。不仅仅是上海超级工厂扩大生产和招生。
据德国媒体报道,特斯拉柏林超级工厂也在7月11日至7月22日暂停生产,进行生产线调整。调整后,特斯拉柏林超级工厂将重启三班制,产能将升至25万辆/年。
自6月以来,特斯拉柏林工厂已扩招约600名员工,员工总数约为5000人。特斯拉的目标是在今年年底前将柏林工厂的员工人数扩大至1.2万人。
投产仅三个多月的特斯拉超级工厂也曝光了扩建计划。《奥斯汀商业杂志》报道称,一份文件显示,特斯拉7月1日向奥斯汀申请在德州超级工厂附近建设一个“生产支持区”,占地约68英亩。各工厂扩建后,特斯拉年产能有望达到190万辆,分别是加州弗里蒙特工厂(65万辆)、上海临港超级工厂(75万多辆)、柏林超级工厂(25万多辆)和德州超级工厂(25万多辆)。

来源:特斯拉官方
特斯拉在马不停蹄地扩建生产线,比亚迪也没有休息。
目前比亚迪在合肥、济南、郑州的新老工厂都在建设和扩建中。
7月22日,据财联社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比亚迪正在与广汽讨论后者转让广汽菲克长沙工厂的可能性。当然,竞争……r产能不是决定胜负的游戏。从产品力来看,特斯拉研发的FSD、Autopilot、智能驾驶舱系统被视为汽车智能化的鼻祖;但是比亚迪车型的智能水平受到了很多质疑。
其次,双方吸金能力也有较大差异。比亚迪官网显示,Wangchao.com和Haiyang.com的畅销车型售价大多集中在10-20万元区间。特斯拉的两款主打产品Model 3和Model Y,主打30-40万元市场。
一位摩根大通分析师认为,“销量超车是事实,但不代表比亚迪和特斯拉同台竞争。”其实特斯拉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在新车型的空窗期,如何保持旺盛的市场需求,增加产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马斯克需要思考的事情。更关键的是,在降低成本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与人的关系”,可以在裁员中尽可能做到无动于衷。
(应采访对象要求,周玉华为化名)裁员之风终于从大洋彼岸吹到了特斯拉中国。
一个突如其来的工作调动通知,让周玉华意识到什么叫“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据路透社报道,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6月初向内部高管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称他对经济趋势有“超级不好的预感”,并指出特斯拉需要暂停招聘并裁员10%,以应对经济衰退的风险。
本来我以为这一轮裁员不会影响到中国公司。没想到,20天前,周玉华实车交付部的7名同事突然被告知,他们在裁员名单上,约占14%。
另两名来自南方城市特斯拉交付中心的员工透露,他们在接到裁员通知后,需要立即收拾行李离开。“因为不是他们主动辞职,所以没时间交接。”
在这波裁员之后,周玉华和他的其他同事工作了一段时间,每个人都猜测裁员应该结束了。没想到,7月5日,周玉华突然接到人事部的工作调动通知,她将从发货专员调到销售专员,“以后向销售部领导汇报,后续公司会重新和你签订劳动合同”。
距离最后一波裁员如此之近,周玉华很难不把这次转岗与“变相裁员”联系起来——销售部有严格的PIP(绩效改善计划)制度,很容易被抓到,“这段时间很可能一去不复返了”。不仅是周玉华,在6月份的裁员浪潮中幸存下来的配送专员们都收到了调职通知。周玉华认为,对交付部门的损害与特斯拉新的自助汽车服务有关。
4月初,特斯拉推出自助提车模式,客户无需线下交付人员协助提车。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自助服务模式得到了客户的好评。
据此,未来汽车日报查询了多家招聘平台,发现特斯拉已经不再发布配送专员的招聘信息。未来,特斯拉是否会大规模推广自助用车服务,彻底取消配送专员岗位?针对这一问题,未来汽车日报向特斯拉中国求证,截至发稿没有任何回应。然而,两名被裁的特斯拉交付员工透露,他们的交付部门“未来将被彻底移除”。
消失的送货专家
周玉华所在的特斯拉交付中心约有50名员工,分为楼上和楼下两部分。楼上的工作人员负责在线上与客户协调发货时间,登记核实车主信息;楼下的工作人员负责实车的验证、讲解和交付。
6月份被裁掉的7名配送专员占配送中心员工总数的14%。
看着身边的同事迅速离开,一切都暂时平静了。周玉华一度认为自己是裁员中的“幸存者”。没想到,他还没来得及体验余生的喜悦,就收到了调职通知。
多位在特斯拉担任过交付和销售专员的人士向《未来汽车日报》证实,每个季度初,特斯拉都会安排交付专员去直营店支持汽车销售,时间从两周到两个月不等。
到每个季度的最后一个月,这些借调的交付专员将返回交付中心,专注于交付工作。这样的借调也是为了配合特斯拉Giga上海的生产节奏。按照以往的经验,这种周期性、临时性的工作内容变动不涉及合同变更,而这种工作调动需要重新与公司签订合同,让大家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特斯拉的销售岗实行PIP制度,周玉华多次支持汽车销售。她很清楚这个制度有多严格。“不能出任何差错,只要被抓到,拿到PIP票就得走人。”
周玉华担心,转岗后,直营店会故意设置更高的考核标准来“卡”他们,以达到“变相裁员”的目的。多位在职和离职销售人员也证实,PIP制度确实存在,门店会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员工制定考核标准。

来源:Pixabay
忧心忡忡的周玉华没有接受调职安排。她仔细研究了自己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发现合同上赫然写着“在你的劳动合同期限内,公司有权根据业务需要将你调到其他岗位或其他工作场所”“本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变更:(一)公司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单方决定变更;或(b)经公司和雇员同意”。
针对上述两条条款,上海邦信阳钟健中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茂律师表示,在协商一致或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公司可以变更劳动合同,但员工也有拒绝变更的权利,不能视为辞职,不影响原劳动合同的继续履行。
换句话说,周玉华和她的同事有权“反抗”。经过深思熟虑,周玉华和他的同事们选择拒绝换工作。目前大部分员工已经回到原来的投递岗位打卡,期望和公司协商,拿到赔偿后再走。周玉华决定休半薪病假,以便给他自己更多的时间思考。回想起6月初被裁掉的同事,她甚至有点羡慕。至少,那些同事得到了“N+3”的补偿。“可惜我不在名单上。”
能救就救的马斯克。
是裁员和转岗,特斯拉把剑砍向了交付部门。这一切似乎都是有预谋的。
今年春天,新一轮疫情卷土重来。为配合防疫政策,特斯拉自4月起陆续在北京、Xi安、郑州、天津等城市的特斯拉交付中心推出自助取车服务。通过这项服务,车主只需在线支付尾款,提前完成保险和临时牌照,并将文件发送到当地特斯拉交付中心,即可在交付当天前往门店,使用提前收到的取车码打开自助取车柜取出文件、临时车牌和车钥匙,根据系统指引前往停车地点。最快20分钟就能取车,不用一直跟人联系。如果选择“半自助”模式,车主只需与一名交付专员就办理证件等必要事宜进行沟通,之前的交付体验专员对车辆功能的讲解已被取消。
据周玉华和其他送货人员介绍,自助取车模式一经推出就获得了良好的反馈。或许是因为效果好,特斯拉决定保留这款车型。“即使有车主希望有真人当面讲解车辆,特斯拉也告诉他不会再安排这个环节。”
既然自助取车备受推崇,就没有必要继续花费大量人力成本来完成线下交付。根据特斯拉过去发布的公开招聘资料,配送专员的薪资区间为9000-15000元,平均薪资在10000元左右。
以周玉华所在的配送中心为例。有25名分娩专家。如果裁掉这些员工,每月将为特斯拉节省至少25万元的人力成本。根据特斯拉官方数据,截至2022年6月底,特斯拉在布局了66个交付中心。按照每个交付中心有20名实车交付专员计算,如果砍掉交付部门,每年将为特斯拉节省至少1.5亿元人民币(约合2500万美元)的人力支出。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特斯拉在“销售、整合和行政管理”方面的支出为45.17亿美元,其中“员工人数和人工相关费用的增加”比2020年增加了5.68亿美元。
虽然2500万美元相对于45亿美元来说微不足道,但对于马斯克来说,经济形势不好,还能省。在他的字典里,那些重复枯燥的工作应该由机器人来做。所以,配送专员不会是特斯拉最后抛弃的人,下一个被取代的岗位很可能是一线销售。6月初,特斯拉中国取消了三场网络招聘会,涉及销售岗等多个岗位。两位在职的特斯拉销售人员也透露,“该店的HC入口(员工招聘入口)已经关闭了近一个月”。
受疫情影响,即使在繁华的商圈,很多特斯拉直营店的客流仍然有所下降。抗击疫情可能会成为常态,商店将不再需要配备那么多销售人员。未来,特斯拉很可能只在店内设立少量员工为客户提供试驾服务,看车和订车的过程将在网上进行,进一步减少……人员规模和成本。
甚至试驾专员以后都可能被省略。对于特斯拉来说,开发一套自助试驾软件并不难。事实上,特斯拉在2018年下半年至2019年初进行了两轮裁员,裁员幅度分别为7%和9%。经过最近两轮裁员,特斯拉的盈利能力出现了井喷式增长。
从2019年到2021年,特斯拉的毛利从44.23亿美元增长到138.39亿美元,毛利率也从21.2%攀升到29.3%,市值在2021年11月突破1万亿美元。分析师对特斯拉本轮裁员的效果持乐观态度。高盛(Goldman Sachs)分析师马克德莱尼(Mark Delaney)认为,特斯拉裁员是为了限制成本增长,而不是降低运营成本,这可以为特斯拉每年节省约2.25亿至10亿美元。
发展生产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削减送货甚至销售部门,裁员,都是为了产能。2022年上半年,特斯拉丢掉了半年度全球桂冠(上半年交付56.47万辆),取而代之的是比亚迪(上半年交付64.1万辆)。
目前,比亚迪仍持有大量订单。6月8日,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股东大会上透露,其手里的订单已经超过50万辆,且积压订单逐月增加,交车周期在半年左右。
特斯拉的订单应该不少,其官网显示新车的交货期为16-20周。换句话说,下半年谁的产能充足,谁就有更大的胜算。因此,扩大生产和招生迫在眉睫。多位与特斯拉合作的猎头表示,从6月6日开始,特斯拉几乎关闭了所有岗位的招聘入口,但与上海临港超级工厂生产线相关的岗位招聘一直在持续进行,流程非常紧凑。“如果你遇到合适的人,你会在一周内迅速完成三轮面试和薪资谈判流程”。
来自特斯拉物流和组装的两名员工向《未来汽车日报》展示了特斯拉招聘的二维码。进入内部网页后可以看到,电池运营、整车质检、总成生产、电机生产、车身生产、涂装生产、压铸生产、物流叉车、整车物流运营、车架定尺机等15个岗位正在招聘中。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线升级完成后,预计至少有上百名新员工进入工厂,走上新的岗位。特斯拉在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本次扩建完成后,上海临港超级工厂的计划年产能将达到75万辆。不仅仅是上海超级工厂扩大生产和招生。
据德国媒体报道,特斯拉柏林超级工厂也在7月11日至7月22日暂停生产,进行生产线调整。调整后,特斯拉柏林超级工厂将重启三班制,产能将升至25万辆/年。
自6月以来,特斯拉柏林工厂已扩招约600名员工,员工总数约为5000人。特斯拉的目标是在今年年底前将柏林工厂的员工人数扩大至1.2万人。
投产仅三个多月的特斯拉超级工厂也曝光了扩建计划。《奥斯汀商业杂志》报道称,一份文件显示,特斯拉7月1日向奥斯汀申请在德州超级工厂附近建设一个“生产支持区”,占地约68英亩。各工厂扩建后,特斯拉年产能有望达到190万辆,分别是加州弗里蒙特工厂(65万辆)、上海临港超级工厂(75万多辆)、柏林超级工厂(25万多辆)和德州超级工厂(25万多辆)。

来源:特斯拉官方
特斯拉在马不停蹄地扩建生产线,比亚迪也没有休息。
目前比亚迪在合肥、济南、郑州的新老工厂都在建设和扩建中。
7月22日,据财联社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比亚迪正在与广汽讨论后者转让广汽菲克长沙工厂的可能性。当然,竞争……r产能不是决定胜负的游戏。从产品力来看,特斯拉研发的FSD、Autopilot、智能驾驶舱系统被视为汽车智能化的鼻祖;但是比亚迪车型的智能水平受到了很多质疑。
其次,双方吸金能力也有较大差异。比亚迪官网显示,Wangchao.com和Haiyang.com的畅销车型售价大多集中在10-20万元区间。特斯拉的两款主打产品Model 3和Model Y,主打30-40万元市场。
一位摩根大通分析师认为,“销量超车是事实,但不代表比亚迪和特斯拉同台竞争。”其实特斯拉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在新车型的空窗期,如何保持旺盛的市场需求,增加产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马斯克需要思考的事情。更关键的是,在降低成本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与人的关系”,可以在裁员中尽可能做到无动于衷。
(应采访对象要求,周玉华为化名)
盖世汽车讯7月22日,起亚汽车公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业绩。
1900/1/1 0:00:00近日,哪吒汽车宣布完成数亿元D3轮融资,投资方为日初资本。哪吒汽车是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旗下的汽车品牌,其母公司合众新能源创立于2014年,主要产品包括电动物流车、纯电动乘用车等。
1900/1/1 0:00:007月19日,腾势官方表示,腾势D9预售开启2个月,订单超3万台。腾势事业部销售总经理赵长江表示,“在全力以赴按照高标准准备量产中,上市的准备也在同步进行中,确定后第一时间发布”。
1900/1/1 0:00:00未来汽车日报独家获悉,从7月份开始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改造计划,其中负责生产ModelY的二期产线已于7月16日改造完成,负责生产Model3的一期产线于7月17日开始,预计8月7日改造完成。
1900/1/1 0:00:007月19日,小鹏汽车与一嗨出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小鹏汽车广州研发总部举行,双方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双方战略合作关系达成后,一嗨出行将分批采购与运营小鹏汽车旗下车型。
1900/1/1 0:00:00“我们的销量完全取决于产能,产多少卖多少,需求达到了非常荒谬的地步。”此前,埃隆马斯克在接受《金融时报》专访,谈及特斯拉的现状时曾这样表示。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