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吹,战鼓敲。这个世界上谁怕谁!"
“我们需要在美国制造这些芯片,以降低成本,创造就业,最重要的是,减少对进口芯片的依赖。”
上个月28日,美国参议院通过CHIPS-plus法案的第二天,拜登总统在他的个人推特主页上宣布了这一点。与此同时,还有他和他的助手在白宫会议室在线观看参议院对法案投票的现场照片。
拜登此举旨在敦促众议院不要在稍后对该法案投票的过程中做出任何“幺蛾子”。毕竟,这份总额高达2800亿美元的巨额法案被美国媒体誉为“美国政府几十年来对产业政策最重大的干预”,旨在强化美国对中国的产业和技术优势,为美中地缘竞争提供长期战略支持。
有了这样的“远大抱负”,难怪即使民主、共和两党如火如荼,在这个话题上也暂时搁置了争议。正如共和党参议员罗杰·威克所说:没有比美国和中国之间的“技术霸权”更重要的竞争了。通过这种“竞争”,全球力量平衡将“被重塑(几十年),所有美国人的安全和繁荣都将受到影响”。
▲罗杰·威克(roger wicker)之前最著名的事件是,今年年初,有人建议拜登政府带头对俄罗斯实施核打击。
当然,美国精英口中那个东西的本质是巩固美国单方面的技术优势,虽然写的是“竞争”。在那些敢于拿技术自主,挑战自己唯一霸权的对手面前。
美国的半导体产业能否因此而蓬勃发展,还是个未知数。然而,大家能看到的是,一场明显的行业衰退已经在美国国会“让我们快点做吧”的口号中悄然到来...
一个邪恶愚蠢的法案
在美国,民主、共和两党早已水火不容。
在参众两院几乎所有的法案上,两党都在几年的时间里处于一个早上你死我活的状态——如果你支持他们,我必然会挑他们的毛病,反之亦然。总之,一对处理国家大事,不是基于实事求是的态度,而是基于国家利益的出发点,而是基于把党内斗争看做第一要务的意识。
▲分裂的美国生态,乃至整个社会。
但也有例外,比如涉华法案。自特朗普政府以来,在美国政府内部,任何涉及遏制中国的议程都可以打破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的隔阂,最终实现合作。这也是《芯片与科学法案》最终能够通过的主要原因。
这项法案的主要内容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未来10年,所有试图在美国建设或扩大产能的半导体产业链相关企业将获得总额不超过527亿美元的现金补贴(补贴将在5年内发放,需要预先批准),2000亿美元的信贷额度(需要每年重新批准),以及最长4年总价值不超过250亿美元的25%减税。
就像国内那些产业扶持项目,看着也没什么稀奇的,不是吗?不过,这项条例草案之所以多次受到政府的批评,是因为它有一堆“丸”条款。
主要的限制大致分为四项:
1.该法案资助的企业在未来10年内不得在“关注国家”新建工艺高于28纳米的晶圆代工项目;
2.由该法案资助的企业,如果已经在“相关国家”建立了晶圆代工厂,10年内不得扩大任何制造工艺超过28纳米的项目;3.对“28纳米工艺”的限制不是最终的,美国商务部长、国防部长和国家情报总监将收集综合信息,随时做出调整;所有资金必须用在美国,不能用在海外,也不能用于股票回购。
▲半导体是迄今为止人类制造的最复杂的设备。在航空发展逐渐被攻克的当下,也成为中国高端制造业最后的短板。
可以看出,除了上面的第4点,其余的核心都是围绕“有关国家”展开的。当然,这个国家的身份是毋庸置疑的。虽然朝鲜、伊朗、俄罗斯、中国等。都被列为“关注国家”从目前美国的术语体系来看,没有企业计划在朝鲜、伊朗或俄罗斯设立晶圆厂吧?
显然,美国国会的剑只能指向中国。
至于多次提到的第二个关键词“28nm工艺”,则与美国商务部的另一个行动有关。据报道,自今年4月以来,在现任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eau)的带领下,美国政府官员多次暗示甚至施压ASML对中国企业禁运28纳米制程光刻设备。
换句话说,这是因为在2020年,一群无知的美国官员为中国企业的半导体设备画了一条“14纳米红线”后,美国终于意识到上述设置的技术愚蠢,并计划“亡羊补牢”。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14nm已经不是什么先进工艺了。
然而,这注定是一场逆天的闹剧。因为首先动机不“纯”。
从纯功利的角度来看,美国是否有必要遏制中国的工业发展,以维持其主导地位?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那么,美国国会不断推出这些“大手笔”是为了“遏制中国”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自2020年初以来,世界上实际上已经出现了n个版本的美国加强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动议。让我们简单回忆一下:
无尽的边境行动(无尽的边境行动)
美国创新和竞争法(美国创新和竞争法)
美国竞争法(美国竞争法)
两党创新法案(两党创新法案)
包括刚讨论了一会儿就搁浅的,两年多的时间里有十几个零。然而直到现在的《芯片与科学法案》,之前的都是中途搁浅。
原因很简单。两个皇帝轮流坐庄的政党,甚至党内派系,甚至家家户户,都想往里面塞走私货。
▲早在2020年,“撕”已经成为美国两院的常态。
就法案本身而言,2800亿的规模中,只有527亿的补贴是实实在在的。在面临来自太平洋彼岸对手挑战的前提下,法案肯定只能就此通过。
但家家户户还是有一堆不那么容易,却能讨好本选区选民,关系自己前途的议案。
因此,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一法案,就会发现它与本世纪以来大多数美国立法机构通过的法案一样,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如“禁止学生在美国学习STEM课程”、“将降低对华关税与台海问题挂钩”、“不以减排问题为损害美国就业的前提”等等,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出现在条款中。
▲选民堕落的一大特点是,家不再把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把个人得失放在第一位。
于是就有了这场在参议院撕了两年多的闹剧。之所以会看到这个《芯片与科学法案》,是因为参议院的领导们终于受够了,决定先发布约527亿元的补贴计划。为了堵住公众的嘴,另外2000亿元暂定于9月进行审计……每年一次...
就像一个“相信后代智慧”的伟人。
但是,问题留给后人智慧的前提是,后人还是和前辈一样有进取心,而不是陷入反智的泥潭。
逆天,乘着北风起飞
美国的爱好者当然把这当成MAGA的亮点。在4chen论坛上,甚至有人高呼“从此我们的芯片不再受制于中国!”的口号。
这种废话就好比四分之三以上的美国人坚定支持“保卫省”,却说不清省在哪里,更谈不上为什么。
家和媒体吹捧芯片和科学法案是一项重大的历史成就。就像佩罗西最近的所谓亚洲之行,试图确立自己的历史地位,却让对手通过先捉鬼来突破所谓的“香肠”。
至于隐藏在政客背后的利益集团,他们已经开始盘算如何瓜分这块丰厚的2800亿美元“蛋糕”...
在法案难以落地的时候,美国社会各种各样的人都有自己的需求。但此时,全球芯片行业实际上正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危机。
上月底有消息称,由于市场预期下滑,ASML正在大幅削减财报中的EUV光刻机出货量预期:调整后原计划出货量55台降至40台。与最初的预期相比,规模减少了四分之一以上。这也意味着该公司的营收预期将下调超过22亿美元。
ASML的悲观预期源于全球芯片代工厂目前面临的“削减订单”问题。
▲组装中的ASML光刻机产品。
在过去的一年里,随着全球消费电子产品的下滑,包括苹果在内的所有主流厂商都减少了对代工企业的订单。下游需求大幅减弱,经过层层传导,晶圆厂乃至为晶圆厂提供生产工具的企业,在这个前所未有的酷暑中感受到了丝丝凉意。
过去三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在各种天灾人祸下经历了太多的苦难。现在,在供求关系可以理顺,一切有望逐步回归正轨的时候,美国政府又开始出这样的幺蛾子了。
为了更好的理清很多事情的前因后果,这里简单回顾一下之前“缺芯”的前因后果。
2020年年中,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汽车行业遭受严重冲击,全年汽车销量较2019年暴跌22%。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汽车巨头为了减少亏损纷纷减产,最终导致晶圆代工厂突然出现大量汽车级芯片订单。
与此同时,为了拯救经济,美国和欧洲的政府都出台了“发行货币”救市的政策。相当一部分在家无所事事、衣食无忧的年轻人将这些白花花的钱花在了电子产品上,一时间引发了消费电子产品的热潮。
比如微软、苹果等企业都给各自的OEM厂商增加了大量订单,因此消费电子芯片的需求骤然增加。车芯在晶圆厂这边腾出的产能很快就被填满了。
到2020年底,新冠肺炎第一波全球疫情趋缓,在Delta株等新一代“王者”面前出现了半年多的窗口期。美国和欧洲国家相继取消或降低了疫情控制程度,社会生活和生产秩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压抑了近一年的汽车需求在这个阶段开始爆发。然而,公司发现晶圆厂忙于其他芯片订单,没有额外的时间表来完成那些汽车级芯片的订单。
这就是车企缺芯浪潮的由来。“东风吹,战鼓敲。这个世界上谁怕谁!"
“我们需要在美国制造这些芯片,以降低成本,创造就业,最重要的是,减少对进口芯片的依赖。”
上个月28日,美国参议院通过CHIPS-plus法案的第二天,拜登总统在他的个人推特主页上宣布了这一点。与此同时,还有他和他的助手在白宫会议室在线观看参议院对法案投票的现场照片。
拜登此举旨在敦促众议院不要在稍后对该法案投票的过程中做出任何“幺蛾子”。毕竟,这份总额高达2800亿美元的巨额法案被美国媒体誉为“美国政府几十年来对产业政策最重大的干预”,旨在强化美国对中国的产业和技术优势,为美中地缘竞争提供长期战略支持。
有了这样的“远大抱负”,难怪即使民主、共和两党如火如荼,在这个话题上也暂时搁置了争议。正如共和党参议员罗杰·威克所说:没有比美国和中国之间的“技术霸权”更重要的竞争了。通过这种“竞争”,全球力量平衡将“被重塑(几十年),所有美国人的安全和繁荣都将受到影响”。
▲罗杰·威克(roger wicker)之前最著名的事件是,今年年初,有人建议拜登政府带头对俄罗斯实施核打击。
当然,美国精英口中那个东西的本质是巩固美国单方面的技术优势,虽然写的是“竞争”。在那些敢于拿技术自主,挑战自己唯一霸权的对手面前。
美国的半导体产业能否因此而蓬勃发展,还是个未知数。然而,大家能看到的是,一场明显的行业衰退已经在美国国会“让我们快点做吧”的口号中悄然到来...
一个邪恶愚蠢的法案
在美国,民主、共和两党早已水火不容。
在参众两院几乎所有的法案上,两党都在几年的时间里处于一个早上你死我活的状态——如果你支持他们,我必然会挑他们的毛病,反之亦然。总之,一对处理国家大事,不是基于实事求是的态度,而是基于国家利益的出发点,而是基于把党内斗争看做第一要务的意识。
▲分裂的美国生态,乃至整个社会。
但也有例外,比如涉华法案。自特朗普政府以来,在美国政府内部,任何涉及遏制中国的议程都可以打破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的隔阂,最终实现合作。这也是《芯片与科学法案》最终能够通过的主要原因。
这项法案的主要内容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未来10年,所有试图在美国建设或扩大产能的半导体产业链相关企业将获得总额不超过527亿美元的现金补贴(补贴将在5年内发放,需要预先批准),2000亿美元的信贷额度(需要每年重新批准),以及最长4年总价值不超过250亿美元的25%减税。
就像国内那些产业扶持项目,看着也没什么稀奇的,不是吗?不过,这项条例草案之所以多次受到政府的批评,是因为它有一堆“丸”条款。
主要的限制大致分为四项:
1.该法案资助的企业在未来10年内不得在“关注国家”新建工艺高于28纳米的晶圆代工项目;
2.由该法案资助的企业,如果已经在“相关国家”建立了晶圆代工厂,10年内不得扩大任何制造工艺超过28纳米的项目;3.对“28纳米工艺”的限制不是最终的,美国商务部长、国防部长和国家情报总监将收集综合信息,随时做出调整;所有资金必须用在美国,不能用在海外,也不能用于股票回购。
▲半导体是迄今为止人类制造的最复杂的设备。在航空发展逐渐被攻克的当下,也成为中国高端制造业最后的短板。
可以看出,除了上面的第4点,其余的核心都是围绕“有关国家”展开的。当然,这个国家的身份是毋庸置疑的。虽然朝鲜、伊朗、俄罗斯、中国等。都被列为“关注国家”从目前美国的术语体系来看,没有企业计划在朝鲜、伊朗或俄罗斯设立晶圆厂吧?
显然,美国国会的剑只能指向中国。
至于多次提到的第二个关键词“28nm工艺”,则与美国商务部的另一个行动有关。据报道,自今年4月以来,在现任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eau)的带领下,美国政府官员多次暗示甚至施压ASML对中国企业禁运28纳米制程光刻设备。
换句话说,这是因为在2020年,一群无知的美国官员为中国企业的半导体设备画了一条“14纳米红线”后,美国终于意识到上述设置的技术愚蠢,并计划“亡羊补牢”。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14nm已经不是什么先进工艺了。
然而,这注定是一场逆天的闹剧。因为首先动机不“纯”。
从纯功利的角度来看,美国是否有必要遏制中国的工业发展,以维持其主导地位?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那么,美国国会不断推出这些“大手笔”是为了“遏制中国”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自2020年初以来,世界上实际上已经出现了n个版本的美国加强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动议。让我们简单回忆一下:
无尽的边境行动(无尽的边境行动)
美国创新和竞争法(美国创新和竞争法)
美国竞争法(美国竞争法)
两党创新法案(两党创新法案)
包括刚讨论了一会儿就搁浅的,两年多的时间里有十几个零。然而直到现在的《芯片与科学法案》,之前的都是中途搁浅。
原因很简单。两个皇帝轮流坐庄的政党,甚至党内派系,甚至家家户户,都想往里面塞走私货。
▲早在2020年,“撕”已经成为美国两院的常态。
就法案本身而言,2800亿的规模中,只有527亿的补贴是实实在在的。在面临来自太平洋彼岸对手挑战的前提下,法案肯定只能就此通过。
但家家户户还是有一堆不那么容易,却能讨好本选区选民,关系自己前途的议案。
因此,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一法案,就会发现它与本世纪以来大多数美国立法机构通过的法案一样,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如“禁止学生在美国学习STEM课程”、“将降低对华关税与台海问题挂钩”、“不以减排问题为损害美国就业的前提”等等,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出现在条款中。
▲选民堕落的一大特点是,家不再把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把个人得失放在第一位。
于是就有了这场在参议院撕了两年多的闹剧。之所以会看到这个《芯片与科学法案》,是因为参议院的领导们终于受够了,决定先发布约527亿元的补贴计划。为了堵住公众的嘴,另外2000亿元暂定于9月进行审计……每年一次...
就像一个“相信后代智慧”的伟人。
但是,问题留给后人智慧的前提是,后人仍然像前辈一样进取,而不是陷入反智的泥潭。
逆天,乘着北风起飞
美国的爱好者当然把这当成MAGA的亮点。在4chen论坛上,甚至有人高呼“从此我们的芯片不再受制于中国!”口号。
这种废话就好比四分之三以上的美国人坚定支持“保卫省”,却说不清省在哪里,更谈不上为什么。
家和媒体吹捧芯片和科学法案是一项重大的历史成就。就像佩罗西最近的所谓亚洲之行,试图确立自己的历史地位,却让对手通过先捉鬼来突破所谓的“香肠”。
至于隐藏在政客背后的利益集团,他们已经开始盘算如何瓜分这块丰厚的2800亿美元“蛋糕”...
在法案难以落地的时候,美国社会各种各样的人都有自己的需求。但此时,全球芯片行业实际上正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危机。
上月底有消息称,由于市场预期下滑,ASML正在大幅削减财报中的EUV光刻机出货量预期:调整后原计划出货量55台降至40台。与最初的预期相比,规模减少了四分之一以上。这也意味着该公司的营收预期将下调超过22亿美元。
ASML的悲观预期源于全球芯片代工厂目前面临的“削减订单”问题。
▲组装中的ASML光刻机产品。
在过去的一年里,随着全球消费电子产品的下滑,包括苹果在内的所有主流厂商都减少了对代工企业的订单。下游需求大幅减弱,经过层层传导,晶圆厂乃至为晶圆厂提供生产工具的企业,在这个前所未有的酷暑中感受到了丝丝凉意。
过去三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在各种天灾人祸下经历了太多的苦难。现在,在供求关系可以理顺,一切有望逐步回归正轨的时候,美国政府又开始出这样的幺蛾子了。
为了更好的理清很多事情的前因后果,这里简单回顾一下之前“缺芯”的前因后果。
2020年年中,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汽车行业遭受严重冲击,全年汽车销量较2019年暴跌22%。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汽车巨头为了减少亏损纷纷减产,最终导致晶圆代工厂突然出现大量汽车级芯片订单。
与此同时,为了拯救经济,美国和欧洲的政府都出台了“发行货币”救市的政策。相当一部分在家无所事事、衣食无忧的年轻人将这些白花花的钱花在了电子产品上,一时间引发了消费电子产品的热潮。
比如微软、苹果等企业给各自的OEM厂商增加了大量订单,因此消费电子芯片的需求骤然增加。车芯在晶圆厂这边腾出的产能很快就被填满了。
到2020年底,新冠肺炎第一波全球疫情趋缓,在Delta株等新一代“王者”面前出现了半年多的窗口期。美国和欧洲国家相继取消或降低了疫情控制程度,社会生活和生产秩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压抑了近一年的汽车需求在这个阶段开始爆发。然而,公司发现晶圆厂忙于其他芯片订单,没有额外的时间表来完成那些汽车级芯片的订单。
这就是车企缺芯浪潮的由来。
日前,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深化公司全球战略布局、推动海外业务发展、满足海外市场需求,公司拟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市投资建设匈牙利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不超过734亿欧元。
1900/1/1 0:00:00汽车之家E周见,了解一周内汽车行业大事件。这一周,汽车行业发生了多件大事。
1900/1/1 0:00:00“东风吹、战鼓擂,这个世界上究竟谁怕谁”“我们需要在美国本土制造这些芯片,以降低成本,创造就业机会,以及最关键的将减少我们对进口芯片的依赖。
1900/1/1 0:00:008月12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人才评价工作委员会、江苏大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技术教育分会承办的第二届汽车行业人才培养院长论坛在江苏镇江隆重开幕。
1900/1/1 0:00:00当地时间上周五(8月12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在《联邦公报》中披露了一项新增的出口限制临时最终规则,对设计GAAFET(全栅场效应晶体管)结构集成电路所必须的EDAECAD软件;
1900/1/1 0:00:00近日,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哪吒汽车”)与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以下简称“华夏银行上海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