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家汽车企业,人需要什么就造什么,在几年的行业积累过程中不断打造神奇的汽车,同时为了人的需求在路上稳步前进,成为最懂人的企业;与此同时,伴随着持续高光的销售业绩,中国车企崛起的大戏不断上演。
是五菱。
从五菱洪光到洪光MINIEV,这个曾经在燃油时代和电动时代带给我们神奇汽车的企业,完全可以在功劳簿上享受昨天的成就。但作为创造了神奇汽车文化、长期引领行业的五菱,却选择了更艰难却正确的道路,不断探索自己对汽车产业未来的新理解。
在激流中冲刷,在混沌中觉醒,在变革中重塑...于是,一种关于重建“智能”的内在思考正在浮现。
这一次,五菱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新的玩法——秉承以“用户”为核心的共同理念,与DJI深度融合,与这家代表科技创新的企业共同优势互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用车需求,进而以用户之心打造智能驾驶。
对武陵的思考
业内有一种说法,汽车的未来,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换句话说,智能化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汽车工业未来发展的长期和重要趋势之一。世界汽车工业智能化的巨大变革将给百年传统汽车工业带来新的革命和新的活力。
汽车行业的趋势是各大行业厂商发展趋势的聚合。所以,当“智能”之风吹进汽车行业,很多厂商将有机会在这个舞台上重塑和定义行业发展的未来之风。
作为参与者和创新者,五菱徜徉在“智”的春风,一边用不断落下的产品诠释着自己对“智”的诠释,一边用果断的品牌转型宣示着对“智”的支持。
众所周知,现在市场一谈“智能驾驶”就脸色苍白,因为“智能驾驶”的开发和接受过程并不顺利,用户对它的普遍态度是不常用、不敢用、不喜欢用。
一方面是因为“智能驾驶”操作的复杂使用门槛比较高,导致其使用不频繁,不喜欢;另一方面,用户对当前“智能驾驶”的信任度存在偏差,导致使用恐惧。
五菱认为,“智能驾驶”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科技的发展本身就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更方便、更安全的功能——也就是贴近用户,而不是让用户感到害怕。只有用户敢用、用得多、用得好的“智能驾驶”,才是好的“智能驾驶”,更能代表未来发展的正确路线。
基于此,五菱宣布了“重塑未来驾驶”的全新智能愿景。
其内容包括聚焦用户最高频出行场景,提出“情感引擎”概念,解决用户汽车生活中的“老大难”问题——拥堵和停车,让用户享受更具灵性的智能驾驶。用五菱的话来说,就是打造智能电动化时代的“人人爱用的智能驾驶”。
简单来说,“情感引擎”就是找出用户在用车过程中最关注的点,将抽象的情感关注点可视化为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然后利用智能算法提供详细的解决方案,再进行仿真试验和实车验证。在这个过程中,也邀请用户与用户产生并达成“情感”共鸣,目的是解决问题。
在这个实现共振的过程中,五菱发现用户出行频率最高的场景是城市中0-80km/h的驾驶场景。深入洞察后,进一步发现“拥堵路况”和“停车环节”是用户急需解决的两大难点。
实现方法是在一些联合创始人身上附加各种精密仪器,通过采集被试者在驾驶过程中的生理指标、脑电和眼动变化,将惊喜、愉悦、舒适、疲劳、紧张、愤怒、恐惧六种情绪阈值准确对应到具体路况。
所以五菱要做的,就是以这种洞察为核心,为用户打造“爱用的智能驾驶”。
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五菱可以说是准备充分,信心十足。
首先,2550万的客户群是五菱最坚实的后盾,代表着对五菱过去几年发展的肯定和荣誉;最快百万新能源销量的成绩,代表了五菱电气化转型的成功;掌握纯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和智能网联技术,让五菱没有后顾之忧。
此外,拥有全球109名博士、4000余人的豪华智能R&D团队,构建了5G通信、V2X、远程驾驶控制、无人驾驶四位一体的公共测试道路等全球首个智能驾驶领域,让五菱在“重塑未来驾驶”的道路上值得期待。
携手打造城市出行最佳解决方案
在“重塑未来驾驶”的道路上,五菱不仅有“虽千万人必往”的精神力量,更懂得共同进步。所以除了自身的努力,五菱也选择了跨界合作。
那为什么是DJI?
首先,作为无人机巨头,DJI在视觉识别、避障方面的技术和算法是为五菱积累的,而五菱的用户基础、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和智能储备为DJI的技术和算法提供了落地的机会。
但更重要的是,五菱一直是一家“做人们需要的东西”的企业,其核心是用户至上,人民至上,这在以“为每个人提供安全轻松的出行体验”为宗旨的DJI车辆精神中不言而喻。
对于五菱来说,规模优势、技术储备和R&D团队,对于DJI来说,双目、算法、域控制器发挥各自优势。因此,秉承以“用户”为核心的共同理念,五菱选择DJI作为其智能驾驶技术合作伙伴。
当两家在各自领域都取得非凡成就的公司决定携手探索“智能”汽车的未来时,已经足够令人兴奋。他们碰撞的结果是共同攻克用户城市出行的高频和痛点,研发出以“停车场景”和“拥堵场景”为核心优势的“智能驾驶系统”,让智能驾驶技术真正惠及大众。
在技术上,“林西智能驾驶系统”以DJI车载立体双目摄像机为主要传感器,具有立体视觉感知成像、在线自标定技术、实时道路在线建模等技术优势。
与单目摄像机相比,双目方案可以利用视差更精确地识别障碍物和测量距离。相比激光雷达,双目相机无论是采购成本还是硬件可靠性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结合DJI在无人机产品上的算法优势和量产经验,林西智能驾驶系统具有更加立体、精准的视觉感知。
功能上,针对用户需求强烈的停车场景,“灵犀智能驾驶系统”可以识别各种状态的停车位,30秒左右高效停车,支持极窄停车位停车和叫车。对于车位的地锁,系统也能准确识别,功能贴近用户真实生活场景。
同时,依托DJI整车法规级控制器和意图预测及多模态决策调控技术,“灵犀智能驾驶系统”具有极高的软硬件协同优化能力和丰富的外围扩展集成能力,具备复杂路况下的用户意图预测、多种驾驶风格下的自学习、中国城市路况全覆盖等优势。
目前,全球首款搭载“灵犀智能驾驶系统”的2023 KiWi EV已经落地。五菱也将以新车为起点,以“林夕智能驾驶系统”为基础,未来继续与用户共创。
显然,这套包含了五菱和DJI两大行业巨头对“智能驾驶”理解的“灵犀智能驾驶系统”,有望在领先技术和优化功能的加持下,为用户打造轻快、安全的智能驾驶体验,将“人人喜爱的智能驾驶”从理想变为现实。有这样一个汽车企业,它制造人们需要的任何东西,在销售过程中不断制造神奇的汽车……ral多年的行业积累,在以人为本的道路上稳步前进,成为最懂人的企业;与此同时,伴随着持续高光的销售业绩,中国车企崛起的大戏不断上演。
是五菱。
从五菱洪光到洪光MINIEV,这个曾经在燃油时代和电动时代带给我们神奇汽车的企业,完全可以在功劳簿上享受昨天的成就。但作为创造了神奇汽车文化、长期引领行业的五菱,却选择了更艰难却正确的道路,不断探索自己对汽车产业未来的新理解。
在激流中冲刷,在混沌中觉醒,在变革中重塑...于是,一种关于重建“智能”的内在思考正在浮现。
这一次,五菱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新的玩法——秉承以“用户”为核心的共同理念,与DJI深度融合,与这家代表科技创新的企业共同优势互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用车需求,进而以用户之心打造智能驾驶。
对武陵的思考
业内有一种说法,汽车的未来,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换句话说,智能化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汽车工业未来发展的长期和重要趋势之一。世界汽车工业智能化的巨大变革将给百年传统汽车工业带来新的革命和新的活力。
汽车行业的趋势是各大行业厂商发展趋势的聚合。所以,当“智能”之风吹进汽车行业,很多厂商将有机会在这个舞台上重塑和定义行业发展的未来之风。
作为参与者和创新者,五菱徜徉在“智”的春风,一边用不断落下的产品诠释着自己对“智”的诠释,一边用果断的品牌转型宣示着对“智”的支持。
众所周知,现在市场一谈“智能驾驶”就脸色苍白,因为“智能驾驶”的开发和接受过程并不顺利,用户对它的普遍态度是不常用、不敢用、不喜欢用。
一方面是因为“智能驾驶”操作的复杂使用门槛比较高,导致其使用不频繁,不喜欢;另一方面,用户对当前“智能驾驶”的信任度存在偏差,导致使用恐惧。
五菱认为,“智能驾驶”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科技的发展本身就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更方便、更安全的功能——也就是贴近用户,而不是让用户感到害怕。只有用户敢用、用得多、用得好的“智能驾驶”,才是好的“智能驾驶”,更能代表未来发展的正确路线。
基于此,五菱宣布了“重塑未来驾驶”的全新智能愿景。
其内容包括聚焦用户最高频出行场景,提出“情感引擎”概念,解决用户汽车生活中的“老大难”问题——拥堵和停车,让用户享受更具灵性的智能驾驶。用五菱的话来说,就是打造智能电动化时代的“人人爱用的智能驾驶”。
简单来说,“情感引擎”就是找出用户在用车过程中最关注的点,将抽象的情感关注点可视化为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然后利用智能算法提供详细的解决方案,再进行仿真试验和实车验证。在这个过程中,也邀请用户与用户产生并达成“情感”共鸣,目的是解决问题。
在这个实现共振的过程中,五菱发现用户出行频率最高的场景是城市中0-80km/h的驾驶场景。深入洞察后,进一步发现“拥堵路况”和“停车环节”是用户急需解决的两大难点。
实现方法是在一些联合创始人身上附加各种精密仪器,通过采集被试者在驾驶过程中的生理指标、脑电和眼动变化,将惊喜、愉悦、舒适、疲劳、紧张、愤怒、恐惧六种情绪阈值准确对应到具体路况。
所以五菱要做的,就是以这种洞察为核心,为用户打造“爱用的智能驾驶”。
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五菱可以说是准备充分,信心十足。
首先,2550万的客户群是五菱最坚实的后盾,代表着对五菱过去几年发展的肯定和荣誉;最快百万新能源销量的成绩,代表了五菱电气化转型的成功;掌握纯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和智能网联技术,让五菱没有后顾之忧。
此外,拥有全球109名博士、4000余人的豪华智能R&D团队,构建了5G通信、V2X、远程驾驶控制、无人驾驶四位一体的公共测试道路等全球首个智能驾驶领域,让五菱在“重塑未来驾驶”的道路上值得期待。
携手打造城市出行最佳解决方案
在“重塑未来驾驶”的道路上,五菱不仅有“虽千万人必往”的精神力量,更懂得共同进步。所以除了自身的努力,五菱也选择了跨界合作。
那为什么是DJI?
首先,作为无人机巨头,DJI在视觉识别、避障方面的技术和算法是为五菱积累的,而五菱的用户基础、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和智能储备为DJI的技术和算法提供了落地的机会。
但更重要的是,五菱一直是一家“做人们需要的东西”的企业,其核心是用户至上,人民至上,这在以“为每个人提供安全轻松的出行体验”为宗旨的DJI车辆精神中不言而喻。
对于五菱来说,规模优势、技术储备和R&D团队,对于DJI来说,双目、算法、域控制器发挥各自优势。因此,秉承以“用户”为核心的共同理念,五菱选择DJI作为其智能驾驶技术合作伙伴。
当两家在各自领域都取得非凡成就的公司决定携手探索“智能”汽车的未来时,已经足够令人兴奋。他们碰撞的结果是共同攻克用户城市出行的高频和痛点,研发出以“停车场景”和“拥堵场景”为核心优势的“智能驾驶系统”,让智能驾驶技术真正惠及大众。
在技术上,“林西智能驾驶系统”以DJI车载立体双目摄像机为主要传感器,具有立体视觉感知成像、在线自标定技术、实时道路在线建模等技术优势。
与单目摄像机相比,双目方案可以利用视差更精确地识别障碍物和测量距离。相比激光雷达,双目相机无论是采购成本还是硬件可靠性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结合DJI在无人机产品上的算法优势和量产经验,林西智能驾驶系统具有更加立体、精准的视觉感知。
功能上,针对用户需求强烈的停车场景,“灵犀智能驾驶系统”可以识别各种状态的停车位,30秒左右高效停车,支持极窄停车位停车和叫车。对于车位的地锁,系统也能准确识别,功能贴近用户真实生活场景。
同时,依托DJI整车法规级控制器和意图预测及多模态决策调控技术,“灵犀智能驾驶系统”具有极高的软硬件协同优化能力和丰富的外围扩展集成能力,具备复杂路况下的用户意图预测、多种驾驶风格下的自学习、中国城市路况全覆盖等优势。
目前,全球首款搭载“灵犀智能驾驶系统”的2023 KiWi EV已经落地。五菱也将以新车为起点,以“林夕智能驾驶系统”为基础,未来继续与用户共创。
显然,这套包含了五菱和DJI两大行业巨头对“智能驾驶”理解的“灵犀智能驾驶系统”,有望在领先技术和优化功能的加持下,为用户打造轻快、安全的智能驾驶体验,将“人人喜爱的智能驾驶”从理想变为现实。
近日,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哪吒汽车”)与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以下简称“华夏银行上海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Stellantis正在考虑对墨西哥的一家工厂进行改造,以生产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当前该公司正在改造其产品线,以满足市场对电动交通工具激增的需求。
1900/1/1 0:00:00最近吉利旗下的几何汽车“秀恩爱”上热搜了,它的牵手对象大家应该都认识:华为鸿蒙系统。看到鸿蒙系统几个字,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一个车企连车都不用发就能上热搜。
1900/1/1 0:00:008月11日晚,我守在电脑前看雷军的2022年度演讲,先听了一小时“穿越人生低谷”的鸡汤,又看了一小时电子产品和家电新品发布,
1900/1/1 0:00:00近日线控底盘系统公司格陆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陆博”)宣布完成数亿元的pre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企兴资本、和高资本、中信建投资本等联合投资,新鼎资本持续追加投资,
1900/1/1 0:00:00受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下降的影响,7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也出现了下降。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