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零跑汽车IPO:造车新势力第二梯队中的“第一股”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看来大华股份董事长傅立权的“千亿梦想”要实现了。

8月29日,港交所文件显示,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CICC、花旗、摩根大通、建银国际担任本次IPO的联席保荐人。

如果成功登陆港交所,零跑将成为继蔚来、理想、小鹏之后第四家上市的造车新势力,也是造车新势力第二梯队中的“第一股”。

盈利依然是重中之重。

作为国产新品牌的第二梯队,零跑车的发展其实备受关注。今年3月提交上市申请后,业内外掀起了一波讨论热潮。关于零跑汽车的发展,一直有两种不同的声音。现在零跑汽车成功实现IPO,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似乎零跑汽车即将迎来自己的盛世。

我们先来看看零跑车的成绩。

2021年全年,零跑汽车交付电动汽车超过4万辆,较2020年增长超过400%。按交付量计算,零跑汽车是中国领先的新兴电动汽车公司中增长最快的公司。

目前市场上已经推出了四款零跑轿车,分别是智能纯电动轿跑S01、智能纯电动微型车T03、中型智能纯电动SUV C11和智能纯电动中大型轿车C01,涵盖了中大型轿车、微型车、轿跑、中性SUV等多个领域。

产能方面,零跑汽车在浙江的工厂生产线,整车产能达到20万辆/年,建立了完整的自主制造能力。

在技术研发上,与其他新动力造车企业不同,零跑汽车坚持全栈自研的技术路线,涵盖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传统三电级别,是新动力品牌中发明专利数量最多的一个。

其中,零跑汽车研发的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被称为动力电池3.0时代。

CTC结构在成本和续航里程上有很大优势。将电池与底盘结构结合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和电池组的总质量,从而减少生产过程并提高效率。

第三季度C01交付后,零跑将成为全球首家在量产车型中采用CTC技术的汽车公司。

对于车企来说,掌握汽车生产的核心技术,可以避免成为汽车生产的代工厂,在竞争中占得先机。全栈自研技术和汽车生产的投入,让零跑汽车留在造车新势力的第二梯队,抢滩IPO。

然而,随着技术和大量资金的不断涌入,零跑汽车处于长期亏损的状态。

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前三个月,零跑汽车利润分别为1.17亿元、6.31亿元、31.32亿元和19.92亿元,同期对应亏损分别为9.01亿元、11亿元、28.46亿元和10.42亿元。

也就是说,营收在逐年增加,但净亏损却在逐年扩大。

虽然新的汽车品牌也难逃亏损的命运,但与同时期市场上的新势力品牌“威小李”相比,零跑车的情况并不是很乐观。

经过多年的发展,“韦小立”目前已经取得了正的毛利率。另一方面,零跑汽车2019 -2021年的毛利率分别为-95.7%、-50.6%和-44.3%,2022年前三个月为-26.6%。

虽然毛利率逐年提升,但离转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长期的技术研发需要利润反馈和造血。目前,如何实现正毛利率,扭转亏损局面,是零跑车急需解决的问题。

IPO之后,将是零跑汽车逆风翻盘的绝佳机会。

Jost Sullivan预测该市场将成为增长最快的部分……f新能源车2023年底,而零跑车前三款都是以低端市场为主,市场利润低。

2022年5月,C01的上市意味着零跑车开始冲击中高端市场,C01取得了预售仅4小时就收获2万多单的市场成绩。

零跑车应该乘胜追击,继续在市场上推出更多“有能力”的车型。

根据零跑汽车的规划,在2025年底之前,未来将以每年1到3辆的速度推出7款全新的纯电动汽车,并且全部定位于中高端品牌。

另外,依靠全栈研发技术,零跑汽车并没有发挥出自己的差异化优势。

一直以来,零跑车都是走性价比出圈,用户买只是因为便宜。价格优势确实能在短时间内提振销量,但长期来看,差异化的产品才是核心竞争力。

无论是提到特斯拉还是韦小立,消费者都可以稍微提一二。说到零跑汽车,消费者似乎很难在第一时间说出自己的代表车型或者核心技术。总的来说,产品很多,但是没有差异化优势。

市场上缺乏有代表性的零跑车,再厉害的说辞也显得苍白无力。

此外,零跑汽车还经常被用户抱怨用户体验差,智能鸡肋。

智能驾驶赛道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零跑汽车要想尽快实现盈利,还得在技术和产品的打造上下很多功夫。

造车之路坎坷

3月17日提交招股书,8月29日正式通过。零售通汽车申请IPO用了5个月。从这个角度来看,零售通汽车申请IPO并不容易。

按照程序,如果六个月内IPO申请未通过,将被视为无效,需要重组提交。零跑的车可以说是“卡”住了。

零跑汽车的IPO之路,就像是其坎坷造车之路的一个缩影。先是轰轰烈烈,然后长期疲软,最后积少成多。

扬言三年内将在全场景自动驾驶技术上全面超越特斯拉,接下来特斯拉将被频繁标记,零跑车势头不小。

零跑汽车成立于2015年,脱胎于安防巨头大华。当时,大华副董事长、大华股份CTO朱亲自出马造车。

立志造车的大华,从零技术、零资金加速发展。

从技术角度来说,大华常年深耕电子领域,可以将其在IT领域积累的技术和数据经验转移到零跑汽车的研发过程中,同时加快研发速度,节约成本。

就资金而言,大华股份早在零跑成立之初就下了4亿的注,之后继续为零跑汽车的研发提供资金。

2021年7月,零跑汽车正式宣布完成超45亿元的Pre-IPO轮融资,获得杭州市政府30亿元投资。杭州市政府的投入给零跑汽车增添了国家队的光环。

大华没有像其他跨界者一样选择做一个线路运营商或者技术提供商,而是自己造车。此外,整个堆栈开发了自己的技术。

零跑车在市场,种种动作无疑给了市场预期。在很多人看来,零跑汽车突破智能驾驶赛道的势头很大。

然而实际表现似乎有些令人失望。大华,一个自行车圈的“外行”,在造车的路上很尴尬。

如何造车?这对于2015年刚刚成立的零跑汽车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对于在汽车领域接近空白的大华来说,造车的底层逻辑可以说是一窍不通。造车之路更像是摸着石头过河。

“当我在2015年第一次想做汽车时,我真的不知道该学什么专业……我们在车里。我去招人,招谁,都被抹黑了。”零跑汽车创始人兼董事长朱曾回忆道。

再加上零跑车无法获得生产资质,使其长期处于尴尬地位。

早在2015年,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就联合发布了《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规定车企必须具备“生产资质”和“产品资质”,才能生产纯电动汽车。

因为资质不够,零跑车只能找长安汽车代工,而主打“自产自销”概念的品牌其实就是代工,零跑车在市场上略显尴尬。

另外,在零跑组织的S01媒体试驾中,一位媒体老师在试驾过程中因为没有临时牌照被交警拦下。

2019年,零跑推出首款车型S01。但由于造型奇特,加上轿跑受众小的定位,消费者对S01并不买账。

从S01到T03,零跑车好像一直在拖延时间,直到C11上市才回到正轨。

疲乏到极点

安防巨头大华选择跨界搅局智能驾驶的江湖。原因其实很明显。

新能源汽车赛道持续火热,市场想象空间大。智能驾驶已经成为汽车领域的大趋势。

大华股份董事长傅立权期望通过智能驾驶汽车行业拉动高大华的估值,突破千亿估值,于是冒险一试,在智能驾驶赛道上全押。

纵观造车赛道,资本持续疯狂。

零跑汽车在国内造车梯度排名第二,在造车上的投入和实力也不容小觑,看似后劲十足,但与零跑汽车刚创立时相比,智能驾驶的江湖已经发生了变化。

以吉利、比亚迪为代表的传统车企,以“韦小立”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以华为、小米为代表的科技公司不断加码,智能驾驶赛道热潮持续蔓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跨界玩家。

智能驾驶的发展充满了变数和限制,零跑汽车面临的挑战可能比想象的更大。

雷锋网雷锋网(微信官方账号:雷锋网)雷锋网

雷锋的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见转载说明。看来大华股份董事长傅立权的“千亿梦想”要实现了。

8月29日,港交所文件显示,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CICC、花旗、摩根大通、建银国际担任本次IPO的联席保荐人。

如果成功登陆港交所,零跑将成为继蔚来、理想、小鹏之后第四家上市的造车新势力,也是造车新势力第二梯队中的“第一股”。

盈利依然是重中之重。

作为国产新品牌的第二梯队,零跑车的发展其实备受关注。今年3月提交上市申请后,业内外掀起了一波讨论热潮。关于零跑汽车的发展,一直有两种不同的声音。现在零跑汽车成功实现IPO,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似乎零跑汽车即将迎来自己的盛世。

我们先来看看零跑车的成绩。

2021年全年,零跑汽车交付电动汽车超过4万辆,较2020年增长超过400%。按交付量计算,零跑汽车是中国领先的新兴电动汽车公司中增长最快的公司。

目前市场上已经推出了四款零跑轿车,分别是智能纯电动轿跑S01、智能纯电动微型车T03、中型智能纯电动SUV C11和智能纯电动中大型轿车C01,涵盖了中大型轿车、微型车、轿跑、中性SUV等多个领域。

就生产能力而言,工厂生产……浙江零跑汽车tion线,整车产能20万辆/年,建立了完整的自主制造能力。

在技术研发上,与其他新动力造车企业不同,零跑汽车坚持全栈自研的技术路线,涵盖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传统三电级别,是新动力品牌中发明专利数量最多的一个。

其中,零跑汽车研发的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被称为动力电池3.0时代。

CTC结构在成本和续航里程上有很大优势。将电池与底盘结构结合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和电池组的总质量,从而减少生产过程并提高效率。

第三季度C01交付后,零跑将成为全球首家在量产车型中采用CTC技术的汽车公司。

对于车企来说,掌握汽车生产的核心技术,可以避免成为汽车生产的代工厂,在竞争中占得先机。全栈自研技术和汽车生产的投入,让零跑汽车留在造车新势力的第二梯队,抢滩IPO。

然而,随着技术和大量资金的不断涌入,零跑汽车处于长期亏损的状态。

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前三个月,零跑汽车利润分别为1.17亿元、6.31亿元、31.32亿元和19.92亿元,同期对应亏损分别为9.01亿元、11亿元、28.46亿元和10.42亿元。

也就是说,营收在逐年增加,但净亏损却在逐年扩大。

虽然新的汽车品牌也难逃亏损的命运,但与同时期市场上的新势力品牌“威小李”相比,零跑车的情况并不是很乐观。

经过多年的发展,“韦小立”目前已经取得了正的毛利率。另一方面,零跑汽车2019 -2021年的毛利率分别为-95.7%、-50.6%和-44.3%,2022年前三个月为-26.6%。

虽然毛利率逐年提升,但离转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长期的技术研发需要利润反馈和造血。目前,如何实现正毛利率,扭转亏损局面,是零跑车急需解决的问题。

IPO之后,将是零跑汽车逆风翻盘的绝佳机会。

Jost Sullivan预测,到2023年底,该市场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而零跑汽车的前三款车型都专注于低端市场,市场利润较低。

2022年5月,C01的上市意味着零跑车开始冲击中高端市场,C01取得了预售仅4小时就收获2万多单的市场成绩。

零跑车应该乘胜追击,继续在市场上推出更多“有能力”的车型。

根据零跑汽车的规划,在2025年底之前,未来将以每年1到3辆的速度推出7款全新的纯电动汽车,并且全部定位于中高端品牌。

另外,依靠全栈研发技术,零跑汽车并没有发挥出自己的差异化优势。

一直以来,零跑车都是走性价比出圈,用户买只是因为便宜。价格优势确实能在短时间内提振销量,但长期来看,差异化的产品才是核心竞争力。

无论是提到特斯拉还是韦小立,消费者都可以稍微提一二。说到零跑汽车,消费者似乎很难在第一时间说出自己的代表车型或者核心技术。总的来说,产品很多,但是没有差异化优势。

市场上缺乏有代表性的零跑车,再厉害的说辞也显得苍白无力。

此外,零跑汽车还经常被用户抱怨用户体验差,智能鸡肋。

智能驾驶赛道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零跑车要想尽快实现盈利,就得做l……努力创造技术和产品。

造车之路坎坷

3月17日提交招股书,8月29日正式通过。零售通汽车申请IPO用了5个月。从这个角度来看,零售通汽车申请IPO并不容易。

按照程序,如果六个月内IPO申请未通过,将被视为无效,需要重组提交。零跑的车可以说是“卡”住了。

零跑汽车的IPO之路,就像是其坎坷造车之路的一个缩影。先是轰轰烈烈,然后长期疲软,最后积少成多。

扬言三年内将在全场景自动驾驶技术上全面超越特斯拉,接下来特斯拉将被频繁标记,零跑车势头不小。

零跑汽车成立于2015年,脱胎于安防巨头大华。当时,大华副董事长、大华股份CTO朱亲自出马造车。

立志造车的大华,从零技术、零资金加速发展。

从技术角度来说,大华常年深耕电子领域,可以将其在IT领域积累的技术和数据经验转移到零跑汽车的研发过程中,同时加快研发速度,节约成本。

就资金而言,大华股份早在零跑成立之初就下了4亿的注,之后继续为零跑汽车的研发提供资金。

2021年7月,零跑汽车正式宣布完成超45亿元的Pre-IPO轮融资,获得杭州市政府30亿元投资。杭州市政府的投入给零跑汽车增添了国家队的光环。

大华没有像其他跨界者一样选择做一个线路运营商或者技术提供商,而是自己造车。此外,整个堆栈开发了自己的技术。

零跑车在市场,种种动作无疑给了市场预期。在很多人看来,零跑汽车突破智能驾驶赛道的势头很大。

然而实际表现似乎有些令人失望。大华,一个自行车圈的“外行”,在造车的路上很尴尬。

如何造车?这对于2015年刚刚成立的零跑汽车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对于在汽车领域接近空白的大华来说,造车的底层逻辑可以说是一窍不通。造车之路更像是摸着石头过河。

“2015年第一次想做汽车的时候,真的不知道汽车有哪些专业。我去招人,招谁,都被抹黑了。”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曾回忆说。

再加上零跑车无法获得生产资质,使其长期处于尴尬地位。

早在2015年,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就联合发布了《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规定车企必须具备“生产资质”和“产品资质”,才能生产纯电动汽车。

因为资质不够,零跑车只能找长安汽车代工,而主打“自产自销”概念的品牌其实就是代工,零跑车在市场上略显尴尬。

另外,在零跑组织的S01媒体试驾中,一位媒体老师在试驾过程中因为没有临时牌照被交警拦下。

2019年,零跑推出首款车型S01。但由于造型奇特,加上轿跑受众小的定位,消费者对S01并不买账。

从S01到T03,零跑车好像一直在拖延时间,直到C11上市才回到正轨。

疲乏到极点

安防巨头大华选择跨界搅局智能驾驶的江湖。原因其实很明显。

新能源汽车赛道持续火热,市场想象空间大。智能驾驶已经成为汽车领域的大趋势。

大华股份董事长傅立权期望通过智能驾驶汽车行业拉动高大华估值,突破千亿估值,于是碰运气和马……智能驾驶赛道的全押。

纵观造车赛道,资本持续疯狂。

零跑汽车在国内造车梯度排名第二,在造车上的投入和实力也不容小觑,看似后劲十足,但与零跑汽车刚创立时相比,智能驾驶的江湖已经发生了变化。

以吉利、比亚迪为代表的传统车企,以“韦小立”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以华为、小米为代表的科技公司不断加码,智能驾驶赛道热潮持续蔓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跨界玩家。

智能驾驶的发展充满了变数和限制,零跑汽车面临的挑战可能比想象的更大。

雷锋网雷锋网(微信官方账号:雷锋网)雷锋网

雷锋的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见转载说明。

标签:零跑汽车特斯拉比亚迪长安摩根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国际快讯】大众将加速转型;?Cruise召回80辆自动驾驶出租车;保时捷或聘请前奔驰CTO

大众集团新CEO:转型需要找到正确节奏9月1日,大众集团新任首席执行官OliverBlume正式上任。

1900/1/1 0:00:00
交付10677台 蔚来汽车公布8月销量数据

9月1日,蔚来汽车公布2022年8月共交付新车10677台,同比增长816。2022年18月,蔚来共交付新车71556台,同比增长283。蔚来新车累计交付238626台。

1900/1/1 0:00:00
同比增超180% 零跑汽车8月交付12525台

9月1日,零跑汽车正式发布2022年8月交付数据,8月共计交付12525台,连续四个月创新高,同比增长超180,2022年18月累计交付达76563台。

1900/1/1 0:00:00
理想汽车8月份交付4571辆,理想L8将于11月发布并交付

2022年9月1日,理想汽车公布2022年8月交付数据:共交付新车4571辆。值得一提的是,自交付以来,理想汽车累计交付量已达199484辆。

1900/1/1 0:00:00
小鹏汽车8月交付9,578台,今年累计交付超9万台

9月1日,小鹏汽车公布最新交付成绩:2022年8月,小鹏汽车总交付9578台,同比增长33。其中,小鹏P7交付5745台,小鹏P5交付2678台,小鹏G3系列交付1155台。

1900/1/1 0:00:00
小米造车进展:将自建工厂,无意代工和收购

据新浪科技9月1日报道,小米大概率不会收购北汽的工厂,也无意采用代工生产的模式,而是会自建工厂。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