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法拉利首席商务和营销官Enrico Galliera表示,由于订单量较大,公司可能会暂停接受首款四门量产车型Purosangue的预订。
加利亚纳在公司总部举行的Purosangue媒体预览会上说:“我们面临无法满足需求的风险,也许我们需要很快暂停接受订单。”Galliera拒绝透露9月13日正式亮相的Purosangue的预购数量,预订也于当天正式开放。
图片来源:法拉利
Galliera还表示,消费者对起价39万欧元的Purosangue的需求超出了法拉利的预期。通常限量版车型在正式亮相前就会售罄,但这些车型的总产量只有几百辆,而按照计划,Purosangue的年产量将达到数千辆。
为了保护品牌的排他性和核心车型(轿跑和敞篷车)的销量,法拉利限制了Purosangue的产量,以确保其产量不超过公司年产量的20%。目前法拉利的年产量在15000辆左右,因此可以推断出Purosangue的年产量在3000辆左右。
Galliera还表示,正常情况下,法拉利车型的正常生命周期为4至5年,这意味着该公司可能会生产1.2万至1.5万辆Purosangue。
图片来源:法拉利
法拉利宣布将在2018年生产Purosangue,当时该公司已经收到了大量的预购订单。Galliera透露,去年5月,当法拉利宣布该车型将搭载V12发动机时,预购数量“突然爆炸”。
法拉利曾预计Purosangue会获得巨大的需求,因此公司决定为其设置生产线,以避免品牌的销量受到单一车型的制约。Purosangue上市后将面临其他豪华品牌的竞争,包括阿斯顿马丁、宾利和兰博基尼在内的竞争对手已经推出了自己的SUV产品。
Galliera拒绝透露Purosangue的订单中有多少来自首次购买法拉利的买家,但他表示,老车主将首先获得新车,而新客户将需要等待更长时间。加利亚纳说:“每一位老法拉利车主都想得到普罗桑格,我们需要优先满足他们的需求,因为是他们成就了今天的法拉利。”据外媒报道,法拉利首席商务和营销官Enrico Galliera表示,由于订单量较大,公司可能会暂停接受首款四门量产车型Purosangue的预订。
加利亚纳在公司总部举行的Purosangue媒体预览会上说:“我们面临无法满足需求的风险,也许我们需要很快暂停接受订单。”Galliera拒绝透露9月13日正式亮相的Purosangue的预购数量,预订也于当天正式开放。
图片来源:法拉利
Galliera还表示,消费者对起价39万欧元的Purosangue的需求超出了法拉利的预期。通常限量版车型在正式亮相前就会售罄,但这些车型的总产量只有几百辆,而按照计划,Purosangue的年产量将达到数千辆。
为了保护品牌的排他性和核心车型(轿跑和敞篷车)的销量,法拉利限制了Purosangue的产量,以确保其产量不超过公司年产量的20%。目前法拉利的年产量在15000辆左右,因此可以推断出Purosangue的年产量在3000辆左右。
Galliera还表示,正常情况下,法拉利车型的正常生命周期为4至5年,这意味着该公司可能会生产1.2万至1.5万辆Purosangue。
图片来源:法拉利
法拉利宣布将在2018年生产Purosangue,当时该公司已经收到了大量的预购订单。Galliera透露,去年5月,当法拉利宣布该车型将配备V12发动机时,预购数量“突然增加……”loded”。
法拉利曾预计Purosangue会获得巨大的需求,因此公司决定为其设置生产线,以避免品牌的销量受到单一车型的制约。Purosangue上市后将面临其他豪华品牌的竞争,包括阿斯顿马丁、宾利和兰博基尼在内的竞争对手已经推出了自己的SUV产品。
Galliera拒绝透露Purosangue的订单中有多少来自首次购买法拉利的买家,但他表示,老车主将首先获得新车,而新客户将需要等待更长时间。加利亚纳说:“每一位老法拉利车主都想得到普罗桑格,我们需要优先满足他们的需求,因为是他们成就了今天的法拉利。”
日前,我们从威马官方了解到,其2022年18月交付量同比增长41,年内累计交付智能纯电乘用车29140辆(上险数)。
1900/1/1 0:00:00自动驾驶被视为汽车科技皇冠上的珍珠,完全自动驾驶的实现将使汽车从纯粹的机械产品转变为移动第三空间。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特斯拉首家欧洲工厂(德国柏林超级工厂)正在加快生产速度,并且提产进展“非常顺利”。
1900/1/1 0:00:00在2022汉诺威国际商用车展前夕,采埃孚商用车解决方案事业部CVS展示了其最新的电驱动技术,进一步彰显了其推动实现电动化未来的决心。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曾经红极一时的克莱斯勒300轿车即将停产,在正式停产之前,该公司将重新推出该车型的高性能版本。
1900/1/1 0:00:00激光雷达是2018年科技日报公布的中国被卡脖子的35项关键技术之一,严重制约着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水平。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