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新能源市场,中国品牌真的赢“麻”了?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中国品牌主导新能源市场”的结论被反复提及。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的研究,“自主+新动力”占据市场70%以上。乘着新能源冉冉升起的东风,中国乘用车市场份额终于在今年9月跨过了50%的分界线,达到了新的发展里程碑。

要知道,为了打破40%到50%的市场份额,中国品牌汽车已经为此努力了十几年。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厂商销量排名TOP15,中国品牌占据12席。市场份额和销量排名都印证了中国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取得的良好成绩。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品牌似乎真的“赢”了。

事实是,这可能只是几个独立的“嘉年华”,尤其是比亚迪。虽然有“独吹”比亚迪之嫌,但9月份却以“单匹马”贡献了近30%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没有比亚迪,中国品牌新能源市场可能还是哑铃型结构为主,一段时间内还是会被特斯拉“碾压”。

在30万+的高端市场,中国品牌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BYD, Weilai, 777, Volkswagen, Ai 'an

图片来源:理想品牌

两极分化依然严重。

长期以来,新能源市场两极分化。盖世汽车研究院的报告分析,在10-20万市场,直到去年,新能源的份额还不到10%。

众所周知,平价市场(8-15万)和大众市场(15-25万)是主流市场,消费群体最大,自主和合资竞争最激烈。这个阶段的消费者一般买车主要是为了满足家用车需求,更看重品牌力、性价比和实用性,大多倾向于燃油品牌。可以看出,一些新能源品牌已经主动避开主流市场布局。

BYD, Weilai, 777, Volkswagen, Ai 'an

图片来源:比亚迪

比亚迪通过插混打开了平价市场。插电技术升级,规模成本下降,价格接近燃油车,主流消费群体认可度提高,比亚迪率先吃到红利。盖世汽车研究院指出,比亚迪插电式混动车型带动紧凑型车型市场份额快速增长,主要集中在8-15万市场。9月份最新销量数据显示,比亚迪DM车型销量达到10.6万辆,高于纯电动车型。

一些中国品牌也加入了这个鱼龙混杂的市场,试图从中分一杯羹。但业内人士认为,借助先锋红利和技术优势,比亚迪的领先优势将在两三年内保持。

在大众市场,比亚迪也成功进入。今年20万+价位的唐、韩月均销量过万,尤其是韩家(涵盖插电混动纯电)9月销量达到3.1万。此外,起拍价20.98万元的纯电动印章也在快速增加,单月突破7000。

在政策和比亚迪的推动下,新能源品牌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从10万增长到30万。但事实上,国内大部分新能源品牌还没有成长到可以在主流市场与主流燃油品牌竞争的程度。如果没有比亚迪的驱动,国内新能源市场“哑铃形”结构优化的速度可能不会这么快。

BYD, Weilai, 777, Volkswagen, Ai 'an

图片来源:爱安品牌

除了比亚迪,其他主要以8-25万市场为主的新能源品牌都保持了双速增长,但由于基数较小,对燃油市场的影响有限。以9月各品牌销量为例。零跑、哪吒、爱安的销量之和是6万辆,也可以对冲后面两三款热销燃油车的销量。AITO、樊菲、氪气、小鹏加起来还不如一个比亚迪的车型(宋那个月46000辆)。

即使没有比亚迪,上述品牌也未必能抵挡微型电动车市场份额的扩大。

目前……最大的细分市场电动车市场主要是微型电动车。终端数据显示,仅微型车就占据了近30%的纯电动市场。小型车和小型SUV两大细分市场在纯电动市场的占比都在10%以上。作为这个细分市场的头把交椅,五菱洪光MINI EV月均销量超过3万辆,而奔奔E星系列接近2万辆,高于大部分新能源品牌。

BYD, Weilai, 777, Volkswagen, Ai 'an

图片来源:五菱品牌

而且随着入驻车企的增多,新消费群体的加入,市场需求扩大了。车企布局微型电动车市场,不仅是为了量,更是为了扩大消费市场。根据加斯帕尔汽车研究所的分析师,该市场中女性和年轻消费者购买汽车的比例持续上升。

如果不是比亚迪的驱动,新能源市场“头重脚轻”的局面可能会愈演愈烈。

通往“高宠”的路还很长。

在30万+市场,中国品牌还没有完全拿下,因为没有其他比亚迪。就连原本在这方面发展顺利的蔚来和理想,目前似乎也遇到了销量增长的瓶颈。

蔚来和理想品牌的销量增速现在明显放缓。9月同期增速较高的理想为62.5%,蔚来基本保持不变。另一方面,其他新能源品牌如零跑、哪吒、爱安等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速。零跑、文洁等品牌的赶超,彻底改变了原来蔚来、小鹏、理想的“前三”格局。

BYD, Weilai, 777, Volkswagen, Ai 'an

图片来源:AITO品牌

有人认为蔚来和理想增速放缓是因为高端市场增量有限,需求趋于饱和。然而另一边,我们可以看到竞争对手特斯拉Model Y的销量正在飙升,9月份达到4.6万辆,是蔚来和理想销量总和的两倍多。

与此同时,奔驰、宝马、奥迪等传统豪华品牌在缺芯、货源紧张等问题得到缓解,2.0L购置税减半后,下半年以来销量开始回升。根据联邦高端车的销量排名,前五名全部被BBA占据。高端SUV销量榜特斯拉一家独大。相比特斯拉和BBA,蔚来和Ideal还有差距。

相对于新势力,自主品牌的登高之路是缓慢而坚定的,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致力于突破“20万”的上限。由于新市场尝试(如坦克品牌)的成功,以及新能源市场渗透率的提升,现在海德已经独立进入20万+市场。这一阶段,中国品牌再次向“30万+”高端市场发起冲击。

BYD, Weilai, 777, Volkswagen, Ai 'an

图片来源:蓝兔品牌

或许是为了避免与BBA等传统豪华品牌在燃油车市场的直接竞争,中国品牌不约而同地选择以新能源进入市场,造成错位竞争,这也符合新能源高端化的趋势。长安奥威塔、SAIC智极、东风蓝兔、吉利极氪、BAIC极福克斯等品牌,则聚焦新能源和智能两大优势,瞄准30万+市场。前几天,广汽爱安发布了Hyper,也正式开通了高宠路。

目前部分品牌的产品已经陆续量产交付,从市场表现来看,仍然不尽如人意。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最抢眼的交付数据是极致品牌,9月销量攀升至8000多台。大多数品牌,如极狐、蓝兔和知己,仍有超过一千个月的交付数据。将于2月交付的奥伊塔,据说20天破2万辆,似乎市场潜力巨大。

在中国品牌还在努力征服高端市场的时候,合资品牌已经在新能源和智能两大赛道上奋起直追。

传统奢侈品牌是最先发起反击的群体之一,而莫……包括BBA在内的品牌都推出了电动产品。由于不断加强电气化攻势,宝马今年前三季度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65%,奔驰新能源第三季度销量环比增长27%。二线豪华品牌也有所行动,如凯迪拉克首款纯电动车型LYRIQ,也于9月交付。

BYD, Weilai, 777, Volkswagen, Ai 'an

凯迪拉克LYRIQ,图片来源:凯迪拉克品牌

在大众市场,大众在华新能源销量持续攀升,两个合资品牌前9个月累计销量已超过13万辆。丰田、本田等日系品牌,首款纯电动车型也在陆续落地,等待市场验证。出于销量、利润、品牌力和市场地位的考虑,大众市场和高端市场将是自主和合资电气化竞争最激烈的两个市场。

合资品牌的优势在于品牌认知度高,在15万+燃油车市场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为其向新能源转型提供了庞大的用户基础。中国品牌具有先发优势。在新能源、智能化方面布局较早,更懂用户需求,产品性价比更高。

在智能汽车的发展格局确定之前,中国品牌可以继续放大这些优势,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就算他们短时间内达不到比亚迪的成就,至少可以增加自己的竞争筹码,“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中国品牌主导新能源市场”的结论被反复提及。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的研究,“自主+新动力”占据市场70%以上。乘着新能源冉冉升起的东风,中国乘用车市场份额终于在今年9月跨过了50%的分界线,达到了新的发展里程碑。

要知道,为了打破40%到50%的市场份额,中国品牌汽车已经为此努力了十几年。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厂商销量排名TOP15,中国品牌占据12席。市场份额和销量排名都印证了中国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取得的良好成绩。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品牌似乎真的“赢”了。

事实是,这可能只是几个独立的“嘉年华”,尤其是比亚迪。虽然有“独吹”比亚迪之嫌,但9月份却以“单匹马”贡献了近30%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没有比亚迪,中国品牌新能源市场可能还是哑铃型结构为主,一段时间内还是会被特斯拉“碾压”。

在30万+的高端市场,中国品牌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BYD, Weilai, 777, Volkswagen, Ai 'an

图片来源:理想品牌

两极分化依然严重。

长期以来,新能源市场两极分化。盖世汽车研究院的报告分析,在10-20万市场,直到去年,新能源的份额还不到10%。

众所周知,平价市场(8-15万)和大众市场(15-25万)是主流市场,消费群体最大,自主和合资竞争最激烈。这个阶段的消费者一般买车主要是为了满足家用车需求,更看重品牌力、性价比和实用性,大多倾向于燃油品牌。可以看出,一些新能源品牌已经主动避开主流市场布局。

BYD, Weilai, 777, Volkswagen, Ai 'an

图片来源:比亚迪

比亚迪通过插混打开了平价市场。插电技术升级,规模成本下降,价格接近燃油车,主流消费群体认可度提高,比亚迪率先吃到红利。盖世汽车研究院指出,比亚迪插电式混动车型带动紧凑型车型市场份额快速增长,主要集中在8-15万市场。根据9月份的最新销售数据,比亚迪DM车型的销量达到10.6万辆,高于纯电动……模特。

一些中国品牌也加入了这个鱼龙混杂的市场,试图从中分一杯羹。但业内人士认为,借助先锋红利和技术优势,比亚迪的领先优势将在两三年内保持。

在大众市场,比亚迪也成功进入。今年20万+价位的唐、韩月均销量过万,尤其是韩家(涵盖插电混动纯电)9月销量达到3.1万。此外,起拍价20.98万元的纯电动印章也在快速增加,单月突破7000。

在政策和比亚迪的推动下,新能源品牌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从10万增长到30万。但事实上,国内大部分新能源品牌还没有成长到可以在主流市场与主流燃油品牌竞争的程度。如果没有比亚迪的驱动,国内新能源市场“哑铃形”结构优化的速度可能不会这么快。

BYD, Weilai, 777, Volkswagen, Ai 'an

图片来源:爱安品牌

除了比亚迪,其他主要以8-25万市场为主的新能源品牌都保持了双速增长,但由于基数较小,对燃油市场的影响有限。以9月各品牌销量为例。零跑、哪吒、爱安的销量之和是6万辆,也可以对冲后面两三款热销燃油车的销量。AITO、樊菲、氪气、小鹏加起来还不如一个比亚迪的车型(宋那个月46000辆)。

即使没有比亚迪,上述品牌也未必能抵挡微型电动车市场份额的扩大。

目前纯电动汽车市场最大的细分市场是微型电动汽车。终端数据显示,仅微型车就占据了近30%的纯电动市场。小型车和小型SUV两大细分市场在纯电动市场的占比都在10%以上。作为这个细分市场的头把交椅,五菱洪光MINI EV月均销量超过3万辆,而奔奔E星系列接近2万辆,高于大部分新能源品牌。

BYD, Weilai, 777, Volkswagen, Ai 'an

图片来源:五菱品牌

而且随着入驻车企的增多,新消费群体的加入,市场需求扩大了。车企布局微型电动车市场,不仅是为了量,更是为了扩大消费市场。根据加斯帕尔汽车研究所的分析师,该市场中女性和年轻消费者购买汽车的比例持续上升。

如果不是比亚迪的驱动,新能源市场“头重脚轻”的局面可能会愈演愈烈。

通往“高宠”的路还很长。

在30万+市场,中国品牌还没有完全拿下,因为没有其他比亚迪。就连原本在这方面发展顺利的蔚来和理想,目前似乎也遇到了销量增长的瓶颈。

蔚来和理想品牌的销量增速现在明显放缓。9月同期增速较高的理想为62.5%,蔚来基本保持不变。另一方面,其他新能源品牌如零跑、哪吒、爱安等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速。零跑、文洁等品牌的赶超,彻底改变了原来蔚来、小鹏、理想的“前三”格局。

BYD, Weilai, 777, Volkswagen, Ai 'an

图片来源:AITO品牌

有人认为蔚来和理想增速放缓是因为高端市场增量有限,需求趋于饱和。然而另一边,我们可以看到竞争对手特斯拉Model Y的销量正在飙升,9月份达到4.6万辆,是蔚来和理想销量总和的两倍多。

与此同时,奔驰、宝马、奥迪等传统豪华品牌在缺芯、货源紧张等问题得到缓解,2.0L购置税减半后,下半年以来销量开始回升。根据联邦高端车的销量排名,前五名全部被BBA占据。高端SUV销量榜特斯拉一家独大。相比特斯拉和BBA,蔚来和Ideal还有差距。

相对于新势力,自主品牌的登高之路是缓慢而坚定的,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d……倾向于突破“20万”的天花板。由于新市场尝试(如坦克品牌)的成功,以及新能源市场渗透率的提升,现在海德已经独立进入20万+市场。这一阶段,中国品牌再次向“30万+”高端市场发起冲击。

BYD, Weilai, 777, Volkswagen, Ai 'an

图片来源:蓝兔品牌

或许是为了避免与BBA等传统豪华品牌在燃油车市场的直接竞争,中国品牌不约而同地选择以新能源进入市场,造成错位竞争,这也符合新能源高端化的趋势。长安奥威塔、SAIC智极、东风蓝兔、吉利极氪、BAIC极福克斯等品牌,则聚焦新能源和智能两大优势,瞄准30万+市场。前几天,广汽爱安发布了Hyper,也正式开通了高宠路。

目前部分品牌的产品已经陆续量产交付,从市场表现来看,仍然不尽如人意。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最抢眼的交付数据是极致品牌,9月销量攀升至8000多台。大多数品牌,如极狐、蓝兔和知己,仍有超过一千个月的交付数据。将于2月交付的奥伊塔,据说20天破2万辆,似乎市场潜力巨大。

在中国品牌还在努力征服高端市场的时候,合资品牌已经在新能源和智能两大赛道上奋起直追。

传统奢侈品牌是最先发起反击的群体之一,包括BBA在内的大多数品牌都推出了电动产品。由于不断加强电气化攻势,宝马今年前三季度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65%,奔驰新能源第三季度销量环比增长27%。二线豪华品牌也有所行动,如凯迪拉克首款纯电动车型LYRIQ,也于9月交付。

BYD, Weilai, 777, Volkswagen, Ai 'an

凯迪拉克LYRIQ,图片来源:凯迪拉克品牌

在大众市场,大众在华新能源销量持续攀升,两个合资品牌前9个月累计销量已超过13万辆。丰田、本田等日系品牌,首款纯电动车型也在陆续落地,等待市场验证。出于销量、利润、品牌力和市场地位的考虑,大众市场和高端市场将是自主和合资电气化竞争最激烈的两个市场。

合资品牌的优势在于品牌认知度高,在15万+燃油车市场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为其向新能源转型提供了庞大的用户基础。中国品牌具有先发优势。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方面布局更早,更懂用户需求,产品性价比更高。

在智能汽车的发展格局确定之前,中国品牌可以继续放大这些优势,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就算他们短时间内达不到比亚迪的成就,至少可以增加自己的竞争筹码,“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

标签:比亚迪蔚来777大众埃安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福特电马日来到南京,为你解读“你不知道的传奇电马”

10月21日,“你不知道的传奇电马”福特电马日登陆南京。伴随福特电马赫科技正式启程,福特电马MustangMachE也迎来焕新产品定位“传奇电跑SUV”。

1900/1/1 0:00:00
Cognata和Xylon合作 提供全面ADAS HIL解决方案

盖世汽车讯10月19日,自动驾驶技术公司Cognata宣布与高科技电子公司Xylon达成新合作,以提供全面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自动驾驶汽车(AV)硬件在环(HIL)解决方案。

1900/1/1 0:00:00
交付超20万台! 哪吒汽车成“首个月销突破1.8万台的新势力”

近期,乘联会公布数据,9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611万辆,同比增长829,19月形成趋势性上升走势。

1900/1/1 0:00:00
价格上涨抵消销量下滑,雷诺Q3营收或同比增20.5%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10月21日,法国汽车制造商雷诺表示,其第三季度营收将同比增长205达到98亿欧元(合957亿美元),得益于汽车价格上涨抵消了销量同比下降的影响。

1900/1/1 0:00:00
众泰汽车正式复产,旗下车型T300海外版下线

10月21日消息,众泰汽车已于昨日在浙江永康基地下线第一批复产的T300海外版车型,这标志着被按下暂停键的众泰汽车正式复产。

1900/1/1 0:00:00
马斯克欲本月完成推特收购 或将裁减75%推特员工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知情人士透露,推特和马斯克的顾问正在努力工作,希望在月底前完成这笔440亿美元的收购交易。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