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中国政府。”
北京时间2020年1月7日,当第一辆特斯拉制造的Model 3缓缓驶出其上海工厂的装配线时,亲临现场的马斯克不仅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还说出了文章开头的那句开场白。
那个时候,他清楚地知道这个需求和机会巨大的新能源市场能给自己和特斯拉带来什么。短短300多天,从正式开工到最终投产,上海工厂已经成为“中国速度”的最好佐证。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特斯拉在德国柏林的第二家海外工厂,在经过了非常旷日持久、羽翼丰满的建设后,终于投入使用。但时至今日,制造端缓慢的爬坡节奏还是让这家美国车企感到崩溃,周产量刚刚达到2000辆。
这样的业绩,仅仅为了维持欧洲本土市场的新车供应,似乎有些捉襟见肘,所以特斯拉不得不继续依靠上海工厂昂贵的运输方式来交付订单。但对于凡事讲究“第一性原则”的马斯克来说,这样的困境是根本不允许的,必须想办法尽快解决。
顺手想起2021年股东大会上公司负责人画的很多“大饼”。例如,特斯拉预计在全球总共建设10-12家工厂,每家工厂的年产能为150-200万辆。
根据进一步的规划,2030年将实现2000万辆的销量目标。就连马斯克的野心也膨胀到了,“再过10年,特斯拉将实现超过1亿辆新车的生产。”
所以现在你已经夸下海口了,你需要采取行动来实现它。在2022年的股东大会上,马斯克继续撒娇:“今年晚些时候,特斯拉将公布最新工厂的选址结果。”
有意思的是,就在本周,后者在与韩国总统尹熙月的视频通话中再次释放了一些信号。不过,是不是又一个主动释放的“烟雾弹”就不好说了。
人人都想要“香伯伯”
平心而论,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建成,不仅促进了相应城市的税收,解决了当地人的就业,更重要的是成功盘活了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终端和产业链,加速了弱势品牌的淘汰。
用更简单的话来总结,引入一条“鲶鱼”,搅起一片清水。所以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这块看似利大于弊的“甜蛋糕”无疑是大家都想要的。
相反,站在特斯拉的角度,就像开头提到的,为了那些雄心勃勃的目标,必须建设更多的海外工厂,所以采用的选址标准是“价优者得”。换句话说,谁给的条件最丰厚,谁就有大概率消费掉。
众所周知,早在上个季度末,根据网上曝光的一些文件,这家美国车企很有可能在加拿大设立下一家工厂。
对此,加拿大政府创新、科学与工业部长弗朗索瓦-菲利普·尚鹏飞(Fran ois-Philippe Shang Pengfei)证实,他与特斯拉进行了会谈。同时,部长还参观了其位于万锦的电池设备工厂。
另一个说法是,早在今年8月,根据特斯拉在加拿大的说客注册文件,美国车企和加拿大联邦政府也开始谈判,讨论在当地建厂,更快拿到牌照的可行性。
美国通过通货膨胀削减法案后,无疑准备利用最佳的时间和地点,成为北美头部电动车厂商的有力竞争者。
相比之下,给锤子添堵的是,在2022年的股东大会上,马斯克曾经直接问嘉宾:“你想建在哪里?”随即,现场呼声最高的是加拿大。
对此,负责人意味深长地回应道:“我是半个加拿大人。”说实话,这样的开场费……ack不禁再次引起大家的猜测和遐想。真正的答案发布了吗?
当然,在我看来,结合特斯拉长期以来的品牌调性和企业文化,很多事情不到最后一刻仍然存在巨大的变数,新工厂的选址可能仍然悬而未决。
另外,别忘了今年除了加拿大还有很多国家跟这家美国车企有“绯闻”。比如远远喊着的意大利,地处北美西南的墨西哥,希望以丰富的镍资源吸引特斯拉的印尼。
对他们来说,这块“香饼”的诱惑力也是显而易见的。
“入韩”的可行性
这一段开头,把视角拉回马斯克与韩国总统尹熙月的视频通话。从相关报道来看,双方讨论的内容其实非常简单直接。既然后者知道特斯拉未来计划在亚洲建立全新的工厂,那么前者的提议可以考虑韩国。
对此,情商颇高的马斯克直接回应称,他认为韩国确实是首选之一,会在考察其他国家的投资条件,包括劳动力素质、技术水平、生产基础设施等之后再做最终决定。
根据尹熙月透露的信息,马斯克还表示,随着特斯拉大幅增加与韩国企业的供应链合作,预计2023年将采购价值超过100亿美元的零部件。综上所述,双方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所以,从一个理性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放眼整个亚洲,除了中国越来越涉足的新能源市场,韩国确实是电气化改造最积极的国家。充足的沃土培育了现代、起亚这样的本土品牌,在这个维度上大有作为。
在堪比电动车“命脉”的动力电池方面,手握LG化学、三星SDI、SK Innovation三张牌也给了韩国足够的信心。其中,LG化学也是特斯拉目前依赖的供应商之一。
早在今年6月,后者还宣布了投资5.6776亿美元扩建国内相关制造设施的计划。其中包括新特斯拉4680电池所需的生产线。
另外,在韩国,虽然市场容量有限,但这家美国车企还是获得了很高的认可度和口碑。据相关统计,今年前9个月,特斯拉共销售新车10518辆,占全国电动汽车总销量的79.6%。仅在9月份,它就销售了2056辆新车,完全击败了现代和起亚。
综上所述,“入韩”的可行性很高。同时,如果新工厂真的建成,可以大大缓解上海工厂未来的生产压力,进而一起辐射和供应更多地区。
不过还是那句话,“结合特斯拉长期以来表现出来的品牌调性和公司文化,很多事情不到最后一刻仍然存在巨大的变数。”
毕竟在马斯克的字典里,“效率和利益最大化”总是占据很大的比重,所以最终的选址标准还是“价格最优的那个”。
在文章的最后,我还是想抛出一个问题:你觉得曾经深陷生产地狱的特斯拉建厂后会不会产能过剩?
至于类似质疑的根源,还是在看到美国车企最近在中国开展了两次“以价换量”的行动后,收获的订单反馈依然不及预期。
或许,面对环境的突变和竞争压力的加剧,特斯拉高估了自己接下来的表现。当然,这只是个人的主观猜测。
在t……在更多人眼里,特斯拉仍然是全球新能源市场最重要的领导者之一。今年,它建厂的地方似乎具有很强的风向标意义。
总之,时间会给出答案...“感谢中国政府。”
北京时间2020年1月7日,当第一辆特斯拉制造的Model 3缓缓驶出其上海工厂的装配线时,亲临现场的马斯克不仅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还说出了文章开头的那句开场白。
那个时候,他清楚地知道这个需求和机会巨大的新能源市场能给自己和特斯拉带来什么。短短300多天,从正式开工到最终投产,上海工厂已经成为“中国速度”的最好佐证。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特斯拉在德国柏林的第二家海外工厂,在经过了非常旷日持久、羽翼丰满的建设后,终于投入使用。但时至今日,制造端缓慢的爬坡节奏还是让这家美国车企感到崩溃,周产量刚刚达到2000辆。
这样的业绩,仅仅为了维持欧洲本土市场的新车供应,似乎有些捉襟见肘,所以特斯拉不得不继续依靠上海工厂昂贵的运输方式来交付订单。但对于凡事讲究“第一性原则”的马斯克来说,这样的困境是根本不允许的,必须想办法尽快解决。
顺手想起2021年股东大会上公司负责人画的很多“大饼”。例如,特斯拉预计在全球总共建设10-12家工厂,每家工厂的年产能为150-200万辆。
根据进一步的规划,2030年将实现2000万辆的销量目标。就连马斯克的野心也膨胀到了,“再过10年,特斯拉将实现超过1亿辆新车的生产。”
所以现在你已经夸下海口了,你需要采取行动来实现它。在2022年的股东大会上,马斯克继续撒娇:“今年晚些时候,特斯拉将公布最新工厂的选址结果。”
有意思的是,就在本周,后者在与韩国总统尹熙月的视频通话中再次释放了一些信号。不过,是不是又一个主动释放的“烟雾弹”就不好说了。
人人都想要“香伯伯”
平心而论,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建成,不仅促进了相应城市的税收,解决了当地人的就业,更重要的是成功盘活了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终端和产业链,加速了弱势品牌的淘汰。
用更简单的话来总结,引入一条“鲶鱼”,搅起一片清水。所以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这块看似利大于弊的“甜蛋糕”无疑是大家都想要的。
相反,站在特斯拉的角度,就像开头提到的,为了那些雄心勃勃的目标,必须建设更多的海外工厂,所以采用的选址标准是“价优者得”。换句话说,谁给的条件最丰厚,谁就有大概率消费掉。
众所周知,早在上个季度末,根据网上曝光的一些文件,这家美国车企很有可能在加拿大设立下一家工厂。
对此,加拿大政府创新、科学与工业部长弗朗索瓦-菲利普·尚鹏飞(Fran ois-Philippe Shang Pengfei)证实,他与特斯拉进行了会谈。同时,部长还参观了其位于万锦的电池设备工厂。
另一个说法是,早在今年8月,根据特斯拉在加拿大的说客注册文件,美国车企和加拿大联邦政府也开始谈判,讨论在当地建厂,更快拿到牌照的可行性。
美国通过通货膨胀削减法案后,无疑准备利用最佳的时间和地点,成为北美头部电动车厂商的有力竞争者。
相比之下,锤子的优势在于,在2022年股东大会上……见面,马斯克有一次直接问客人:“你想建在哪里?”随即,现场呼声最高的是加拿大。
对此,负责人意味深长地回应道:“我是半个加拿大人。”说实话,这样开放的反馈不禁再次引起大家的猜测和遐想。真正的答案发布了吗?
当然,在我看来,结合特斯拉长期以来的品牌调性和企业文化,很多事情不到最后一刻仍然存在巨大的变数,新工厂的选址可能仍然悬而未决。
另外,别忘了今年除了加拿大还有很多国家跟这家美国车企有“绯闻”。比如远远喊着的意大利,地处北美西南的墨西哥,希望以丰富的镍资源吸引特斯拉的印尼。
对他们来说,这块“香饼”的诱惑力也是显而易见的。
“入韩”的可行性
这一段的开头,把视角拉回马斯克与韩国总统尹熙月的视频通话。从相关报道来看,双方讨论的内容其实非常简单直接。既然后者知道特斯拉未来计划在亚洲建立全新的工厂,那么前者的提议可以考虑韩国。
对此,情商颇高的马斯克直接回应称,他认为韩国确实是首选之一,会在考察其他国家的投资条件,包括劳动力素质、技术水平、生产基础设施等之后再做最终决定。
根据尹熙月透露的信息,马斯克还表示,随着特斯拉大幅增加与韩国企业的供应链合作,预计2023年将采购价值超过100亿美元的零部件。综上所述,双方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所以,从一个理性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放眼整个亚洲,除了中国越来越涉足的新能源市场,韩国确实是电气化改造最积极的国家。充足的沃土培育了现代、起亚这样的本土品牌,在这个维度上大有作为。
在堪比电动车“命脉”的动力电池方面,手握LG化学、三星SDI、SK Innovation三张牌也给了韩国足够的信心。其中,LG化学也是特斯拉目前依赖的供应商之一。
早在今年6月,后者还宣布了投资5.6776亿美元扩建国内相关制造设施的计划。其中包括新特斯拉4680电池所需的生产线。
另外,在韩国,虽然市场容量有限,但这家美国车企还是获得了很高的认可度和口碑。据相关统计,今年前9个月,特斯拉共销售新车10518辆,占全国电动汽车总销量的79.6%。仅在9月份,它就销售了2056辆新车,完全击败了现代和起亚。
综上所述,“入韩”的可行性很高。同时,如果新工厂真的建成,可以大大缓解上海工厂未来的生产压力,进而一起辐射和供应更多地区。
不过还是那句话,“结合特斯拉长期以来表现出来的品牌调性和公司文化,很多事情不到最后一刻仍然存在巨大的变数。”
毕竟在马斯克的字典里,“效率和利益最大化”总是占据很大的比重,所以最终的选址标准还是“价格最优的那个”。
在文章的最后,我还是想抛出一个问题:你觉得曾经深陷生产地狱的特斯拉建厂后会不会产能过剩?
至于类似质疑的根源,还是在看到美国车企最近在中国开展了两次“以价换量”的行动,收获的订单反馈都是sti……少于预期。
或许,面对环境的突变和竞争压力的加剧,特斯拉高估了自己接下来的表现。当然,这只是个人的主观猜测。
在更多人眼中,特斯拉仍然是全球新能源市场最重要的领导者之一。今年,它建厂的地方似乎具有很强的风向标意义。
总之,时间会给出答案...
1、谍照对标奔驰大G2023年Q1发布,比亚迪高端品牌仰望越野谍照首曝11月24日,网传比亚迪百万级高端品牌仰望首款车型曝出最新谍照,该车型内部代号R1,定位新能源硬派越野。
1900/1/1 0:00:00hello大家好2022卡塔尔世界杯将在今日(11月26日)迎来小组赛第二轮的比赛,和往常一样,今天依旧有四场比赛,本文主要聊聊波兰队VS沙特阿拉伯队的情况。
1900/1/1 0:00:002022年11月2425日,由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简称汽车人才研究会)指导,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在11月24日表示,将于明年7月重组其欧洲经销商网络,首批重组将从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开始。
1900/1/1 0:00:00近日,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与新吉奥集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浙江杭州举行。
1900/1/1 0:00:00“夏天排队8小时充电,冬天排队9小时换电”看似是段子,实则真真切切发生在当时当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今年7月,川渝地区遭遇罕见高温天气,部分主力水电厂见底,发电量急剧下降,限电由此蔓延开来。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