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防疫政策松绑,汽车产业提前欢庆?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2019年已经过去三年了,那时我想知道新冠肺炎是什么。在这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汽车人似乎已经习惯了漫长的等待和无尽的焦虑。由于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经常出现缺工缺芯的情况,减产停产也很常见。

然而,这些可能很快就会成为历史。本月初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公布了最新的防疫政策。“二十条”之后,进一步优化为“新国十条”。据统计,新规发布后,机票瞬时搜索量同比增长超过7倍。去哪儿网平台春运抢购期间的机票搜索量甚至达到了2019年的水平。

如果防疫措施有所松动,长期封闭带来的不良影响必将不复存在。由此,汽车行业看到了新的希望。

全球产业链欢呼?

国内(一)

最直接受益的是本土车企。

今年3月,长春疫情爆发,一汽集团本土五家整车厂全部停产一个多月。预计一汽停产四天,损失近5万辆。据统计,一汽红旗3月产量同比下降73%,一汽大众下降45.8%。直到5月初,一汽长春汽车厂才全面恢复正常运转。

faw, Toyota, Volkswagen, Tesla, Dongfeng

图片来源:一汽大众

在上海,车企的日子也不好过。比如特斯拉,3月28日临时停产,从没想过4月18日就能恢复生产。当时,8000多名工人吃住在工厂里。除了生活上的不便,工厂产能的提升也是按部就班的工作。到5月中旬,特斯拉Giga上海的产能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包括SAIC在内的汽车制造商也采用了闭环生产,以确保恢复生产的速度,稳定后期交付。在疫情依然严峻的4月,国内新能源汽车普遍上涨。“洋葱换盐”的李斌曾感慨道,“本来想看一看的,疫情更不堪。”于是停产后,蔚来各种车型的价格都上调了一万元。

上海汽车销售协会5月份披露,4月份上海新车销量为零,因为几乎所有经销商都处于停产状态。相比之下,2021年同期,上海新车销量超过2.6万辆。所以车企必须绷紧弦,加快生产,才有希望实现今年的销售目标。

汽车产业具有规模大、产业链长、覆盖面广的特点,往往缺少一个关键零部件就会影响整条生产线的生产。这意味着只有配套相关供应商才能复工生产,车厂才能无忧。

从最初的“复工复产白名单”到“新国十条”的发布,汽车人的焦虑应该放在一边了。

国际(二)

要说最应该加油的还是海外车企。以丰田为例。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就一直生活在“供应商发货受阻,它停产”的怪圈中。今年5月,受上海疫情影响,丰田日本9家工厂的10条生产线停工超过一周。

与去年同期相比,丰田4月和5月的全球产量均减少10万辆以上。事实上,丰田多次减产,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7月。11月初,丰田将2022年全球产量从此前计划的970万辆下调至920万辆。

faw, Toyota, Volkswagen, Tesla, Dongfeng

雷克萨斯工厂生产线,图片来源:朝日新闻

另一家日系车企马自达也在4月宣布,由于上海疫情关闭,当地供应商停止生产,部分零部件无法采购。结果,两家日本工厂停产数日。

据中国海关统计,去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到……e世界达755.77亿美元,同比增长33.76%。出口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美国(148.52亿美元)、日本(40.93亿美元)、韩国(33.76亿美元),对墨西哥、德国、俄罗斯、泰国、加拿大、英国、巴西等国出口均超过10亿美元。

自2009年以来,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国之一。其中,吉、沪、鄂等地是国内汽车产业的重要城市,拥有一汽、SAIC、东风等大型汽车集团和大量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此外,重庆、安徽的汽车产业近年来也发展迅速。

毫不夸张地说,汽车产业链在劳动力、成本、市场容量等优势下,加大了在中国、东南亚等地区的投入,已经使得零配件采购多元化、全球化。封锁意味着“粮荒”,国内厂商如此,海外车企更是如此。

faw, Toyota, Volkswagen, Tesla, Dongfeng

图片来源:盐田港

除了跨区域采购和汽车制造,有望从中受益,肠梗阻的“堵口”问题也可能被真正解救。此前受防疫政策影响,公路、航空停航或少开,航运需求剧增,促使部分航线运价上涨,导致部分支线压力超负荷,港口拥堵严重。

又如,2021年宁波港、深圳盐田港实施封港措施,影响了数百艘船舶、数千个集装箱的货物运输。今年9月,中国新闻网刊发了《10斤起》、《免费打包》...航运价格跌至年内新低!文中指出,前一年一票难求、价格暴涨的国际海运价格,现在已经下跌了60%以上。

尽管如此,海运价格仍未恢复到疫情爆发前的水平。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防疫措施的逐步松动,航运问题将会继续改善。

时间是最好的良药。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生产、采购和运输都在一点一点地恢复正常,但这仍然需要时间。

比如“汽车缺芯”这个话题,已经持续了近两年。市场研究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AFS)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27日,芯片短缺已导致全球汽车产量减少411.76万辆。预计2022年,这一数据将增至约448.53万辆。

2023年,“缺芯”很可能会继续存在。媒体Digitimes援引供应链消息称,最近汽车芯片产能有所提升,但芯片短缺问题可能要到2024年才能彻底解决,因为供应速度跟不上需求的增长。

同时有消息称,汽车行业的fab和IDM与部分Tier1关于明年OEM价格的谈判已经进入尾声,对于后两者来说结果并不乐观。

一是芯片持续供不应求,代工价格上涨可能难以逆转;其次,如果新增成本转嫁到下游,车企会买单吗?上述报告认为,IDM可能遭遇“前后夹击”的窘境。

对于全球车企来说,疫情相当于一个盲目的催化剂,在供需错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了芯片短缺的问题。不可否认,两年的抗疫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全球产业格局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但革命尚未完成,同志仍需努力。2019年已经过去三年了,那时我想知道新冠肺炎是什么。在这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汽车人似乎已经习惯了漫长的等待和无尽的焦虑。由于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经常出现缺工缺芯的情况,减产停产也很常见。

然而,这些可能很快就会成为历史。本月初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公布了最新的防疫政策。“二十条”之后,进一步优化为“新国十条”。据统计,新规发布后,机票瞬时搜索量同比增长超过7倍。去哪儿网平台春运抢购期间的机票搜索量甚至达到了2019年的水平。

如果防疫措施有所松动,长期封闭带来的不良影响必将不复存在。由此,汽车行业看到了新的希望。

全球产业链欢呼?

国内(一)

最直接受益的是本土车企。

今年3月,长春疫情爆发,一汽集团本土五家整车厂全部停产一个多月。预计一汽停产四天,损失近5万辆。据统计,一汽红旗3月产量同比下降73%,一汽大众下降45.8%。直到5月初,一汽长春汽车厂才全面恢复正常运转。

faw, Toyota, Volkswagen, Tesla, Dongfeng

图片来源:一汽大众

在上海,车企的日子也不好过。比如特斯拉,3月28日临时停产,从没想过4月18日就能恢复生产。当时,8000多名工人吃住在工厂里。除了生活上的不便,工厂产能的提升也是按部就班的工作。到5月中旬,特斯拉Giga上海的产能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包括SAIC在内的汽车制造商也采用了闭环生产,以确保恢复生产的速度,稳定后期交付。在疫情依然严峻的4月,国内新能源汽车普遍上涨。“洋葱换盐”的李斌曾感慨道,“本来想看一看的,疫情更不堪。”于是停产后,蔚来各种车型的价格都上调了一万元。

上海汽车销售协会5月份披露,4月份上海新车销量为零,因为几乎所有经销商都处于停产状态。相比之下,2021年同期,上海新车销量超过2.6万辆。所以车企必须绷紧弦,加快生产,才有希望实现今年的销售目标。

汽车产业具有规模大、产业链长、覆盖面广的特点,往往缺少一个关键零部件就会影响整条生产线的生产。这意味着只有配套相关供应商才能复工生产,车厂才能无忧。

从最初的“复工复产白名单”到“新国十条”的发布,汽车人的焦虑应该放在一边了。

国际(二)

要说最应该加油的还是海外车企。以丰田为例。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就一直生活在“供应商发货受阻,它停产”的怪圈中。今年5月,受上海疫情影响,丰田日本9家工厂的10条生产线停工超过一周。

与去年同期相比,丰田4月和5月的全球产量均减少10万辆以上。事实上,丰田削减产量几次,这坐……战斗一直持续到七月。11月初,丰田将2022年全球产量从此前计划的970万辆下调至920万辆。

faw, Toyota, Volkswagen, Tesla, Dongfeng

雷克萨斯工厂生产线,图片来源:朝日新闻

另一家日系车企马自达也在4月宣布,由于上海疫情关闭,当地供应商停止生产,部分零部件无法采购。结果,两家日本工厂停产数日。

据中国海关统计,去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全球755.77亿美元,同比增长33.76%。出口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美国(148.52亿美元)、日本(40.93亿美元)、韩国(33.76亿美元),对墨西哥、德国、俄罗斯、泰国、加拿大、英国、巴西等国出口均超过10亿美元。

自2009年以来,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国之一。其中,吉、沪、鄂等地是国内汽车产业的重要城市,拥有一汽、SAIC、东风等大型汽车集团和大量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此外,重庆、安徽的汽车产业近年来也发展迅速。

毫不夸张地说,汽车产业链在劳动力、成本、市场容量等优势下,加大了在中国、东南亚等地区的投入,已经使得零配件采购多元化、全球化。封锁意味着“粮荒”,国内厂商如此,海外车企更是如此。

faw, Toyota, Volkswagen, Tesla, Dongfeng

图片来源:盐田港

除了跨区域采购和汽车制造,有望从中受益,肠梗阻的“堵口”问题也可能被真正解救。此前受防疫政策影响,公路、航空停航或少开,航运需求剧增,促使部分航线运价上涨,导致部分支线压力超负荷,港口拥堵严重。

又如,2021年宁波港、深圳盐田港实施封港措施,影响了数百艘船舶、数千个集装箱的货物运输。今年9月,中国新闻网刊发了《10斤起》、《免费打包》...航运价格跌至年内新低!文中指出,前一年一票难求、价格暴涨的国际海运价格,现在已经下跌了60%以上。

尽管如此,海运价格仍未恢复到疫情爆发前的水平。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防疫措施的逐步松动,航运问题将会继续改善。

时间是最好的良药。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生产、采购和运输都在一点一点地恢复正常,但这仍然需要时间。

比如“汽车缺芯”这个话题,已经持续了近两年。市场研究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AFS)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27日,芯片短缺已导致全球汽车产量减少411.76万辆。预计2022年,这一数据将增至约448.53万辆。

2023年,“缺芯”很可能会继续存在。媒体Digitimes援引供应链消息称,最近汽车芯片产能有所提升,但芯片短缺问题可能要到2024年才能彻底解决,因为供应速度跟不上需求的增长。

同时有消息称,汽车行业的fab和IDM与部分Tier1关于明年OEM价格的谈判已经进入尾声,对于后两者来说结果并不乐观。

一是芯片持续供不应求,代工价格上涨可能难以逆转;其次,如果新增成本转嫁到下游,车企会买单吗?上述报告认为,IDM可能遭遇“前后夹击”的窘境。

对于全球车企来说,疫情相当于一个盲目的催化剂,在供需错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了芯片短缺的问题。不可否认,两年的抗疫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全球产业格局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但革命尚未完成,同志仍需努力。

标签:一汽丰田大众特斯拉东风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无法启动 埃安AION S被厂商“锁车”

日前,有埃安AIONS参数询价车主在社交媒体上爆料,称因未按埃安要求及时更换电池,因此车辆被无故锁车,致电客服称是电池故障原因。

1900/1/1 0:00:00
或将2023年亮相 全新标致3008谍照曝光

日前,车质网从海外媒体获得到了一组新一代标致3008的路试谍照。据悉,新车预计将在2023年底亮相。

1900/1/1 0:00:00
中汽协发布2022年11月汽车工业产销情况

中汽协数据显示,11月,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386万辆和2328万辆,环比分别下降82和71,同比均下降79。与去年和前年相比,汽车产销略显疲态,并未出现往年的年底翘尾现象。

1900/1/1 0:00:00
特斯拉上海工厂生产班次时长缩短 部分新员工推迟入职

盖世汽车讯据彭博社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最早将于12月12日缩短其上海工厂生产班次的时长,并推迟部分新员工的入职时间,而这些现象被认为是中国市场对于特斯拉的需求没有达到预期。

1900/1/1 0:00:00
周鸿祎谈及哪吒汽车交付表现,表示很高兴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在第二十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表示,看到哪吒汽车的表现很高兴。

1900/1/1 0:00:00
Melexis发布先进的磁性位置传感器芯片

12月9日,全球微电子工程公司Melexis宣布,推出全新的绝对磁性位置传感器芯片MLX90376,具备强大的杂散场抗干扰能力(SFI),适用于360旋转汽车应用。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