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广州经历新一轮冷空气,当天上午气温降至10度以下。在冷空气和疫情阴霾的笼罩下,羊城已经有些冷清,地铁和街道也没有以前那么拥挤。
同样冷清的还有今年“姗姗来迟”的广州车展。
此前,广州车展因疫情关闭等诸多不确定因素而延期。现在在仓促的复牌节奏下,显然没有给车企太多的准备时间。
一方面,大量主流车企缺席车展,参展品牌数量远不如往年。据不完全统计,本次车展首发车型超过20款,不到去年54款首发车的一半,重磅车型也只有几款。
另一方面,同样的不确定性也打乱了参会车企的沟通节奏。开幕式前,奥特汽车展台意外起火,车展上深蓝S7和Tank 700的展台被取消,雷克萨斯变身汽车销售现场...
不可否认,本届车展的规模和参展人数都不是往年可比的。不过,本届车展也有一些亮点。在冷清的状况下,一些汽车公司的展位更加火爆。
广州车展的一波三折,一定程度上重演了2022年车市的跌宕起伏。但作为跨年之际重启的国际A级车展,广州车展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开启2023年中国车市,告别过去,预览未来。
自主品牌继续“出击”
车展开幕当天,在A馆和D馆之间来回穿梭,可以明显看到展商流动的趋势——自主品牌的展位更加热闹。
热闹的标志是:一是本次车展众多自主品牌车型的亮相,如杜畿ROBO-02、爱安Hyper GT、和创V09等新品都在现场的欢呼声中亮相;第二是市场对自主品牌的关注。在本次车展上,比亚迪、威派等自主品牌展台吸引了人们驻足。
放眼中国汽车市场,自主品牌早已锋芒毕露。
近年来,在新车的引领和传统厂商的追赶下,自主车企整体表现强劲,市场份额一路攀升。2022年,自主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过50%,大大吞噬了原有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
除了抢占国内市场,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品牌开始走出国门,抢滩海外市场,甚至辐射到欧洲等发达汽车市场。
然而,如何实现品牌的向上发展是自主品牌企业一直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以传统车企为依托的自主品牌企业借着转型的大潮,不断拓展产品边界,推动品牌升级,中国品牌的价格也从过去的10万元以下提升到40万元以上。
在进攻高端品牌市场的过程中,自主品牌下足了功夫。
本次车展期间,广汽爱安发布了一款全新的coupe概念车Hyper GT,这是爱安高端品牌Hyper浩博发布的第二款新车,其目标也非常明确:对标特斯拉Model 3,冲击百万豪车。新车最大的亮点是0.19Cd的风阻系数(全球量产车最低风阻)和43度开门角度的蝶形门。
第二辆车ROBO-02和ROBO-01在杜畿正式亮相。新车继承了百度的优势,在打造智能化方面做了很多努力。ROBO-01推出8295芯片,具备高速、城市、停车“三域一体”的高级智能驾驶能力。
除了杜畿和爱安,还有很多车企,如知己、蓝兔、极氪等也在本次车展上发布了高端新能源品牌。
诚然,无论是本次车展,还是2022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大众都会更加关注自主品牌。
合资品牌有存在感。
与自主品牌的“喧嚣”不同,D区的合资品牌展台很少受到旅行者的青睐。
意识到新能源市场的合资品牌,无论是在本次车展,还是在中国车市,都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此前,要么是对“燃油车霸主”地位的留恋,要么是对新能源发展的认知不足。总之,在自主品牌奔向电动化的过程中,合资品牌已经很少见到了。本次车展期间,销售人员依然以燃油车为主。
当新能源汽车兴起的时候,合资品牌曾经的品牌优势、产品优势、销售优势也会消失。在新的市场变化下,没有把握住国内消费者需求的合资品牌,有的从高位跌落,有的被边缘化,有的被市场淘汰。
近年来,美系、韩系和欧系法国、意大利汽车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了销量和份额的双重下滑。今年,广汽讴歌、广汽菲克等品牌纷纷宣告败北。
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迫使合资品牌做出新的决策。念头之间,更多合资车企开始转变思路,加码新能源或智能网联的布局。
包括福特、大众、丰田、宝马在内的众多跨国车企纷纷宣布,将通过成立新公司或建设新工厂的方式,在中国市场专注于自动驾驶、智能驾驶舱、电池等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
体现在车展上,合资品牌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强大,但是向电动化转变的迹象已经悄然点燃,很多合资车企都把电动车作为展台的亮点。
比如一汽丰田、广汽丰田、通用都带来了自己的纯电动车型;东风日产等品牌也在本届车展上宣布加速电动化战略转型;大众合资品牌展台上,大众纯电动ID。AERO概念车首次亮相。据销售人员介绍,本次展会燃油车和电动车的数量比接近1: 1。
如今,合资品牌要想留在中国市场,就必须对内提高电气化产品的竞争力,对外应对特斯拉和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压制。
显然,在汽车市场寻找流量对于合资品牌提升销量或破局至关重要。
混合动力汽车从“过渡”到“主流”
在本次车展上,除了新车型的竞争,氢燃料电池技术、纯电动技术、混合动力技术等不同的新能源技术路线也有机会同台竞技。
纵观车展,混动车型数量的增长成为最明显的趋势。
比亚迪带来全新混动产品护卫舰07,宣布旗下战舰系列将专攻混动市场;威派发布首款旗舰六座中大型SUV,新车还将搭载插电式混动系统;广汽传祺亮相了影酷混动版、影豹混动版、M8大师双擎版、全新第二代GS8双擎混动版四款车型,完成了轿车、SUV、MPV全产品线的混动覆盖。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范畴中,混合动力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增程式汽车。
其中前者市场占有率最高,代表车型有别克veltte6、雷凌phev、比亚迪宋max等后者是市场上争议最大的,代表车型有李。
相比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无论是在市场上还是在行业内都没有那么受欢迎。它们一直被视为纯电车到2021年的过渡。
2021年以来,得益于技术的提升和双积分等政策的支持,混合动力汽车在中国的普及率和销量不断提升,混合动力汽车逐渐摆脱“过渡产品”的标签,成为主流。
放大到整个中国汽车市场,几乎所有主流自主品牌都在混动领域有所布局。
此前有业内人士对新智家表示,“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市场不是纯电车,而是混合动力汽车。目前纯电车的普及率只有20%左右,未来80%的市场份额将被混合动力汽车占据”。
坦白说,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一方面是基于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国家电网的承载能力以及用户对长续航的需求。纯电车要想在通透性上实现一个数量级的突破,需要物理革命;另一方面,随着新能源补贴政策的正式取消,纯电车的成本将进一步提高,混合动力汽车也将长期占据成本优势。
时间回到现在。在如今的新能源市场,混合动力汽车正迎来销量爆发的开始。
洋品牌的冰与火是两个世界
在汽车市场,特斯拉一直自带流量,车展开幕当天也是如此。
特斯拉携新款车型S/X格纹亮相广州车展。无论是正式开幕前的预热,还是车展当天,新款车型S/X格纹都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从开幕当天一直到下午,特斯拉的展台都被前来体验的人围得水泄不通,与同一个展厅的元航汽车和瑞蓝汽车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
展台工作人员告诉新知家,这样“热闹”的场面其实是意料之中的。无论是这次车展还是平日店,体验或询问购车的人不在少数。
然而在特斯拉之外,其他外资品牌在本次车展上并没有太大动作。
传统的BBA厂商中,奔驰缺席,宝马带来的新车是之前已经上市的全新宝马M2。奥迪只带来奥迪A6 Avant e-tron概念车和奥迪RS e-tron GT。
总的来说,外资品牌的风头似乎没有以前那么强了。比如这次广州车展,吸引行人驻足的往往是比亚迪、长城等中国车企的展台。
长期以来,中国汽车市场以其巨大的市场存量和想象空间吸引了大量外资和合资品牌。对于任何一个汽车企业来说,中国市场都是不能放弃的。
随着国内自主品牌的崛起和国外品牌的逐渐衰落,国外车企频频表示要在中国市场发展。
近年来,外国汽车公司频繁投资中国市场。
丰田之前在中国开发了电池研发生产项目,宝马投资100亿元扩建沈阳生产基地。此外,大众汽车与国内自动驾驶公司地平线达成合作,布局汽车智能化相关技术。
目前,更具活力的中国汽车市场对外国汽车公司更具吸引力,同时也面临着更激烈的市场竞争。
目前新能源汽车补贴正式取消,疫情过后汽车行业疲软。此时的广州车展已经承担了车市风向标的任务。但是,这里才是真正的车展外战场,车展过后将是一场血雨腥风。
雷锋网(微信官方账号: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雷锋的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见转载说明。12月30日,广州经历新一轮冷空气,当天上午气温降至10度以下。在冷空气和疫情阴霾的笼罩下,羊城已经有些冷清,地铁和街道也没有以前那么拥挤。
同样冷清的还有今年“姗姗来迟”的广州车展。
此前,广州车展因疫情关闭等诸多不确定因素而延期。现在在仓促的复牌节奏下,显然没有给车企太多的准备时间。
一方面,大量主流车企缺席车展,参展品牌数量远不如往年。据不完全统计,本次车展首发车型超过20款,不到去年54款首发车的一半,重磅车型也只有几款。
另一方面,同样的不确定性也打乱了参会车企的沟通节奏。开幕式前,奥特汽车展台意外起火,车展上深蓝S7和Tank 700的展台被取消,雷克萨斯变身汽车销售现场...
不可否认,本届车展的规模和参展人数都不是往年可比的。不过,本届车展也有一些亮点。在冷清的状况下,一些汽车公司的展位更加火爆。
广州车展的一波三折,一定程度上重演了2022年车市的跌宕起伏。然而,作为国际A级车展重启……跨年之际,广州车展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开启2023年中国车市,告别过去,前瞻未来。
自主品牌继续“出击”
车展开幕当天,在A馆和D馆之间来回穿梭,可以明显看到展商流动的趋势——自主品牌的展位更加热闹。
热闹的标志是:一是本次车展众多自主品牌车型的亮相,如杜畿ROBO-02、爱安Hyper GT、和创V09等新品都在现场的欢呼声中亮相;第二是市场对自主品牌的关注。在本次车展上,比亚迪、威派等自主品牌展台吸引了人们驻足。
放眼中国汽车市场,自主品牌早已锋芒毕露。
近年来,在新车的引领和传统厂商的追赶下,自主车企整体表现强劲,市场份额一路攀升。2022年,自主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过50%,大大吞噬了原有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
除了抢占国内市场,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品牌开始走出国门,抢滩海外市场,甚至辐射到欧洲等发达汽车市场。
然而,如何实现品牌的向上发展是自主品牌企业一直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以传统车企为依托的自主品牌企业借着转型的大潮,不断拓展产品边界,推动品牌升级,中国品牌的价格也从过去的10万元以下提升到40万元以上。
在进攻高端品牌市场的过程中,自主品牌下足了功夫。
本次车展期间,广汽爱安发布了一款全新的coupe概念车Hyper GT,这是爱安高端品牌Hyper浩博发布的第二款新车,其目标也非常明确:对标特斯拉Model 3,冲击百万豪车。新车最大的亮点是0.19Cd的风阻系数(全球量产车最低风阻)和43度开门角度的蝶形门。
第二辆车ROBO-02和ROBO-01在杜畿正式亮相。新车继承了百度的优势,在打造智能化方面做了很多努力。ROBO-01推出8295芯片,具备高速、城市、停车“三域一体”的高级智能驾驶能力。
除了杜畿和爱安,还有很多车企,如知己、蓝兔、极氪等也在本次车展上发布了高端新能源品牌。
诚然,无论是本次车展,还是2022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大众都会更加关注自主品牌。
合资品牌有存在感。
与自主品牌的“喧嚣”不同,D区的合资品牌展台很少受到旅行者的青睐。
意识到新能源市场的合资品牌,无论是在本次车展,还是在中国车市,都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此前,要么是对“燃油车霸主”地位的留恋,要么是对新能源发展的认知不足。总之,在自主品牌奔向电动化的过程中,合资品牌已经很少见到了。本次车展期间,销售人员依然以燃油车为主。
当新能源汽车兴起的时候,合资品牌曾经的品牌优势、产品优势、销售优势也会消失。在新的市场变化下,没有把握住国内消费者需求的合资品牌,有的从高位跌落,有的被边缘化,有的被市场淘汰。
近年来,美系、韩系和欧系法国、意大利汽车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了销量和份额的双重下滑。今年,广汽讴歌、广汽菲克等品牌纷纷宣告败北。
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迫使合资品牌做出新的决策。念头之间,更多合资车企开始转变思路,加码新能源或智能网联的布局。
包括福特、大众、丰田、宝马在内的众多跨国车企纷纷宣布,将通过成立新公司或建设新工厂的方式,在中国市场专注于自动驾驶、智能驾驶舱、电池等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
体现在车展上,合资品牌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强大,但是向电动化转变的迹象已经悄然点燃,很多合资车企都把电动车作为展台的亮点。
比如一汽丰田、广汽丰田、通用都带来了自己的纯电动车型;东风日产等品牌也在本届车展上宣布加速电动化战略转型;大众合资品牌展台上,大众纯电动ID。AERO概念车首次亮相。据销售人员介绍,本次展会燃油车和电动车的数量比接近1: 1。
如今,合资品牌要想留在中国市场,就必须对内提高电气化产品的竞争力,对外应对特斯拉和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压制。
显然,在汽车市场寻找流量对于合资品牌提升销量或破局至关重要。
混合动力汽车从“过渡”到“主流”
在本次车展上,除了新车型的竞争,氢燃料电池技术、纯电动技术、混合动力技术等不同的新能源技术路线也有机会同台竞技。
纵观车展,混动车型数量的增长成为最明显的趋势。
比亚迪带来全新混动产品护卫舰07,宣布旗下战舰系列将专攻混动市场;威派发布首款旗舰六座中大型SUV,新车还将搭载插电式混动系统;广汽传祺亮相了影酷混动版、影豹混动版、M8大师双擎版、全新第二代GS8双擎混动版四款车型,完成了轿车、SUV、MPV全产品线的混动覆盖。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范畴中,混合动力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增程式汽车。
其中前者市场占有率最高,代表车型有别克veltte6、雷凌phev、比亚迪宋max等后者是市场上争议最大的,代表车型有李。
相比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无论是在市场上还是在行业内都没有那么受欢迎。它们一直被视为纯电车到2021年的过渡。
2021年以来,得益于技术的提升和双积分等政策的支持,混合动力汽车在中国的普及率和销量不断提升,混合动力汽车逐渐摆脱“过渡产品”的标签,成为主流。
放大到整个中国汽车市场,几乎所有主流自主品牌都在混动领域有所布局。
此前有业内人士对新智家表示,“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市场不是纯电车,而是混合动力汽车。目前纯电车的普及率只有20%左右,未来80%的市场份额将被混合动力汽车占据”。
坦白说,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一方面是基于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国家电网的承载能力以及用户对长续航的需求。纯电车要想在通透性上实现一个数量级的突破,需要物理革命;另一方面,随着新能源补贴政策的正式取消,纯电车的成本将进一步提高,混合动力汽车也将长期占据成本优势。
时间回到现在。在如今的新能源市场,混合动力汽车正迎来销量爆发的开始。
洋品牌的冰与火是两个世界
在汽车市场,特斯拉一直自带流量,车展开幕当天也是如此。
特斯拉携新款车型S/X格纹亮相广州车展。无论是正式开幕前的预热,还是车展当天,新款车型S/X格纹都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从开幕当天一直到下午,特斯拉的展台都被前来体验的人围得水泄不通,与同一个展厅的元航汽车和瑞蓝汽车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
展台工作人员告诉新知家,这样“热闹”的场面其实是意料之中的。无论是这次车展还是平日店,体验或询问购车的人不在少数。
然而在特斯拉之外,其他外资品牌在本次车展上并没有太大动作。
传统的BBA厂商中,奔驰缺席,宝马带来的新车是之前已经上市的全新宝马M2。奥迪只带来奥迪A6 Avant e-tron概念车和奥迪RS e-tron GT。
总的来说,外资品牌的风头似乎没有以前那么强了。比如这次广州车展,吸引行人驻足的往往是比亚迪、长城等中国车企的展台。
长期以来,中国汽车市场以其巨大的市场存量和想象空间吸引了大量外资和合资品牌。对于任何一个汽车企业来说,中国市场都是不能放弃的。
随着国内自主品牌的崛起和国外品牌的逐渐衰落,国外车企频频表示要在中国市场发展。
近年来,外国汽车公司频繁投资中国市场。
丰田之前在中国开发了电池研发生产项目,宝马投资100亿元扩建沈阳生产基地。此外,大众汽车与国内自动驾驶公司地平线达成合作,布局汽车智能化相关技术。
目前,更具活力的中国汽车市场对外国汽车公司更具吸引力,同时也面临着更激烈的市场竞争。
目前新能源汽车补贴正式取消,疫情过后汽车行业疲软。此时的广州车展已经承担了车市风向标的任务。但是,这里才是真正的车展外战场,车展过后将是一场血雨腥风。
雷锋网(微信官方账号: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雷锋的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见转载说明。
近日,
1900/1/1 0:00:00丰田社长丰田章男已经对此在公开场合怒怼纯电动汽车,近期,丰田章男再次质疑纯电动汽车,他表示“电动汽车并不是世界碳中和目标的唯一途径。
1900/1/1 0:00:00日前,极星首席执行官ThomasIngenlath宣布,极星在2022年实现了交付5万辆Polestar2参数询价电动汽车的目标。
1900/1/1 0:00:00近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西部数据和铠侠(原东芝存储)已经重启合并谈判。早在2020年,市场就传出西部数据拟以200亿美元将铠侠收入麾下,然而时至今日,双方都没有正面回应过这一消息。
1900/1/1 0:00:00日前,车质网从相关渠道获取到了一组新款起亚嘉华的测试谍照。新车预计将采用全新的前脸设计,同时外观诸多细节也将有所升级,动力部分或搭载16T插电混动系统。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路透社报道,1月3日,电动汽车制造商Rivian在一份文件中表示,该公司“几乎”没有达到2022年25万辆的全年产量目标。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