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糟糕”的2022,“艰难”的2023,谁能力挽狂澜?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面对全球市场“缺芯”、原材料价格高企等不利因素,2022年的中国车市可谓跌宕起伏。

可喜的是,在一系列消费政策的刺激和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乘用车市场依然交出了一份还算不错的成绩单,累计销量2315.4万辆,同比增长9.8%。其中,新能源市场的表现尤为抢眼。2022年销量达到649.8万辆,创造历史新高。

2023年,在更加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寻求突破的可能性仍然是主流车企共同的行业目标,而最好的突破口显然在新能源市场。目前来看,2023年的国内汽车市场,竞争肯定会继续加剧,全面上马新能源的大趋势也必然会更加明朗。在此背景下,如何在稳固现有份额的基础上寻求新的突破,将成为考验主流车企的新课题。不进则退。汽车行业已经到了真的要看刺刀的时刻。

新能源:潜在的崛起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搁在三年前,是汽车从业者不敢奢望的数值。”蔚来联合创始人秦针对目前新能源市场全面爆发的行业趋势表示。

毫无疑问,最近两年,新能源汽车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盖世汽车整理的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暴涨趋势。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125.3万辆,市场渗透率6.2%。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331万辆,市场渗透率15.5%。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接近650万辆,市场渗透率达到27.6%。显然,新能源汽车已经是现阶段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市场,是推动整体汽车市场,在“不好”的2022年保持正增长的关键。

虽然2022年有点“糟糕”,但如果细分新能源市场,还是能发现很多惊喜。

比如低端市场又被激活了。在全球市场上,铃木汽车应该是为数不多的愿意把轿车作为核心业务的汽车品牌,而这个品牌在2018年退出了中国市场,这从该车在国内市场之前的情况就可以看出来。

然而,在当前电气化的浪潮下,国内微型车市场获得了第二次复兴的机会。

2020年7月,微型电动车洪光MINIEV正式上市,并在当年赢得了超过10万辆的年销量。2021年再接再厉,年销量超过42万辆。虽然2022年累计销量下滑,但仍交付了近37.7万辆的市场业绩。除了洪光MINIEV,奇瑞QQ冰淇淋、长安鲁珉等车型也是目前相当热门的迷你电动车,均连续几个月交付销量过万。可以说,正是电气化给了国内微型车市场新的希望。

Weilai, BYD, Audi, BMW, mini

数据来源:中汽中心终端零售数据。

在低端市场,也有新的“明星”。没错,就是比亚迪。两三年前,比亚迪还是一个被很多人“排斥”的品牌。然而,在短短两年左右的时间里,随着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细分市场新品的快速推出,比亚迪已经成为“一车难求”的存在,迅速变身为中低端市场最具号召力的轿车市场。

Weilai, BYD, Audi, BMW, mini

数据来源:中汽中心终端零售数据。

当然还有高端市场,更难爬。2022年,最终被中国品牌拿下。自我推销是中国汽车行业多年来从未过时的话题。10年前,很多自主汽车企业都喊着走中高端路线的口号,但由于产品力和品牌力不足,前几轮集体……独立汽车公司的促销战都失败了。直到以蔚来为代表的新型造车企业的出现,中国才终于攀上了40万元以上的价格区间,并逐渐将这一细分市场培育成主战场。

车友联合会在总结2022年汽车市场时指出,当前自主高端市场正在蓬勃发展,国人对自主高端的信任度和口碑也在不断提升。电气化浪潮下,高端奢侈品也在拥抱绿色、环保、低碳。近期高端豪华市场新能源车表现强劲,主力是以蔚来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数据显示,2022年,蔚来实现了34%的同比增速,为中国豪华车市场最高。相比之下,传统豪华车三强BBA 2022年在华表现差很多,其中只有奔驰实现正增长,微增0.5%,奥迪和宝马均出现销量下滑,奥迪在华销量下降7%,宝马下降6.2%。

Weilai, BYD, Audi, BMW, mini

2022年,平均车价突破40万的蔚来,依靠12万多辆的年销量,终于实现了中国品牌追求了十几年的高端梦。值得一提的是,基于蔚来二代技术平台的ET7平均成交价接近50万元,2022年累计销量超过2.3万辆,是中国高端品牌汽车从未达到的新高度。中国的高端车市场也被蔚来激活了。

Weilai, BYD, Audi, BMW, mini

数据来源:中汽中心终端零售数据。

目前看来,行业整体趋势已经一目了然。在我们全面从油罐车时代过渡到有轨电车时代的过程中,中国品牌已经开始在各个细分市场完成外资替代。这种趋势不仅在大众市场上成功“进化”,在更高端的市场上,真正有实力的品牌也表现出了力争上游的趋势,开始与BBA等高端奢侈品牌展开竞争。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在2022年NIO日树立了一面新的旗帜:“明年(2023年)销量将超越雷克萨斯。”

系统力量:决定性胜利

对于中国的汽车行业来说,2022年绝对是颠覆性的一年。行业和市场正在被重塑,机遇和挑战越来越清晰地摆在所有参与者面前。2023年站在新的关口,新的故事当然要重写。正如2023年李斌在内部信中所说,希望大家尽快走出2022年的烂摊子,深呼吸,保持紧张,参与下一阶段更激烈的竞争。

的确,种种迹象表明,2023年似乎很难。从市场层面来看,趋势性放缓的信号已经出现。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预测,如果没有政策支持,2023年乘用车市场预计零售2060万辆,呈零增长趋势,他对2023年乘用车批发销量增长的预测仅为1%。但需要指出的是,2023年乘用车市场趋于饱和,但新能源仍将高速增长。2023年,国内市场将继续上演“腾笼换鸟”的大戏。另外,就像我们上面说的,车市还会有另外一个明显的趋势。智能电动将进一步改写高端市场格局,蔚来等中国高端品牌将越来越受到中国消费者的欢迎。

市场增速放缓,但可预见的“玩家”越来越多。2023年,传统车企的新品牌(如深蓝、奥伊塔、极氪等。)将推出更多产品,百度、小米等更新的造车公司也将陆续参与真正的市场竞争。特斯拉的价格可能会再次下降...

新能源的赛道只会越来越拥挤,这是从根本上决定的。除了跟随电气化的大趋势,想要更快的脱颖而出,就必须在其他领域探索更多的创新。从整体情况来看……当前的行业发展,Gaspar预测,2023年,汽车智能化将是车企寻求突破的重中之重。换句话说,赢得电动智能赛道是下一阶段车市的关键指标。新阶段,考验的不再是企业依靠单一产品或技术的“单项突破”能力,而是要求企业展现自己的系统竞争力,依靠系统赋能,依靠全面的综合能力来竞争。

崔东树曾经说过,未来做新能源汽车的企业想要盈利,产业链的能力很重要。核心产业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车企既要有自主研发成熟的核心技术,也要有垂直整合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链话语权,保证零部件正常供应,降本增效。

不久前蔚来展示的系统竞争力战略罗盘,也被视为揭示现阶段车企核心竞争力的典型案例。从指南针的中心来看,蔚来现阶段的战略重点是发展电动智能化,而为了这一战略目标,蔚来展开了全面的布局,包括积极拓展资本市场、全面研究核心技术、产业链垂直整合、全球产业布局等,都在积极推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Weilai, BYD, Audi, BMW, mini

图片来源:蔚来

2022年,蔚来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和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首家在全球三地上市的汽车公司。在核心技术方面,蔚来实现了全面自研、自研电池、自研电驱动、自研智能系统、自研智能底盘域控制等。在过去的一年里,蔚来不仅宣布将自主研发手机和芯片,而且在“卡行业脖子”的关键领域也收获颇丰。在这些关键环节上,蔚来也完成了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实现了双手自研和创新合作。

Weilai, BYD, Audi, BMW, mini

图片来源:蔚来

2022年,蔚来海外战略也全面加速,在德国、荷兰、丹麦、瑞典建立了由产品和服务组成的完整运营体系,并开始ET7交付。此外,蔚来还在上述海外市场推出了“订阅”服务。

在蔚来的指南针上,我们看到四个象限:汽车、全生命周期服务、数字化体验和超越汽车的生活方式。据秦介绍,这四个方面是蔚来的长期课题,每年都会随着业务的拓展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微调。

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造车新势力的胜算概率取决于造车基础能力(创始团队和技术人员、资金、生产资质和产能)和关键竞争要素(品牌、产品技术布局、供应链管控、渠道和服务布局、运营生态)的建设,简单来说就是体系力的建设,体系力是支撑高端的关键要素。

综合评价,蔚来无疑是新势力企业中的佼佼者,蔚来已经是全行业领先的那一家。显然,蔚来的未来不仅仅是做中国高端品牌的领导者,更是能代表中国车企赢得全球舞台的最有分量的名片。

在接下来的2023年,蔚来潜力的释放将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一大看点。面对全球市场“缺芯”、原材料价格高企等不利因素,2022年的中国车市可谓跌宕起伏。

可喜的是,在一系列消费政策的刺激和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乘用车市场依然交出了一份还算不错的成绩单,累计销量2315.4万辆,同比增长9.8%。其中,新能源市场的表现尤为抢眼。2022年销量达到649.8万辆,创造历史新高。

2023年,寻求一种可能性……在更加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突围依然是主流车企共同的行业目标,而最好的突破口显然在新能源市场。目前来看,2023年的国内汽车市场,竞争肯定会继续加剧,全面上马新能源的大趋势也必然会更加明朗。在此背景下,如何在稳固现有份额的基础上寻求新的突破,将成为考验主流车企的新课题。不进则退。汽车行业已经到了真的要看刺刀的时刻。

新能源:潜在的崛起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搁在三年前,是汽车从业者不敢奢望的数值。”蔚来联合创始人秦针对目前新能源市场全面爆发的行业趋势表示。

毫无疑问,最近两年,新能源汽车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盖世汽车整理的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暴涨趋势。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125.3万辆,市场渗透率6.2%。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331万辆,市场渗透率15.5%。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接近650万辆,市场渗透率达到27.6%。显然,新能源汽车已经是现阶段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市场,是推动整体汽车市场,在“不好”的2022年保持正增长的关键。

虽然2022年有点“糟糕”,但如果细分新能源市场,还是能发现很多惊喜。

比如低端市场又被激活了。在全球市场上,铃木汽车应该是为数不多的愿意把轿车作为核心业务的汽车品牌,而这个品牌在2018年退出了中国市场,这从该车在国内市场之前的情况就可以看出来。

然而,在当前电气化的浪潮下,国内微型车市场获得了第二次复兴的机会。

2020年7月,微型电动车洪光MINIEV正式上市,并在当年赢得了超过10万辆的年销量。2021年再接再厉,年销量超过42万辆。虽然2022年累计销量下滑,但仍交付了近37.7万辆的市场业绩。除了洪光MINIEV,奇瑞QQ冰淇淋、长安鲁珉等车型也是目前相当热门的迷你电动车,均连续几个月交付销量过万。可以说,正是电气化给了国内微型车市场新的希望。

Weilai, BYD, Audi, BMW, mini

数据来源:中汽中心终端零售数据。

在低端市场,也有新的“明星”。没错,就是比亚迪。两三年前,比亚迪还是一个被很多人“排斥”的品牌。然而,在短短两年左右的时间里,随着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细分市场新品的快速推出,比亚迪已经成为“一车难求”的存在,迅速变身为中低端市场最具号召力的轿车市场。

Weilai, BYD, Audi, BMW, mini

数据来源:中汽中心终端零售数据。

当然还有高端市场,更难爬。2022年,最终被中国品牌拿下。自我推销是中国汽车行业多年来从未过时的话题。10年前,很多自主车企都喊出了走中高端路线的口号,但由于产品力和品牌力不足,前几轮自主车企的集体推广战都以失败告终。直到以蔚来为代表的新型造车企业的出现,中国才终于攀上了40万元以上的价格区间,并逐渐将这一细分市场培育成主战场。

车友联合会在总结2022年汽车市场时指出,当前自主高端市场正在蓬勃发展,国人对自主高端的信任度和口碑也在不断提升。电气化浪潮下,高端奢侈品也在拥抱绿色、环保、低……rbon。近期高端豪华市场新能源车表现强劲,主力是以蔚来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数据显示,2022年,蔚来实现了34%的同比增速,为中国豪华车市场最高。相比之下,传统豪华车三强BBA 2022年在华表现差很多,其中只有奔驰实现正增长,微增0.5%,奥迪和宝马均出现销量下滑,奥迪在华销量下降7%,宝马下降6.2%。

Weilai, BYD, Audi, BMW, mini

2022年,平均车价突破40万的蔚来,依靠12万多辆的年销量,终于实现了中国品牌追求了十几年的高端梦。值得一提的是,基于蔚来二代技术平台的ET7平均成交价接近50万元,2022年累计销量超过2.3万辆,是中国高端品牌汽车从未达到的新高度。中国的高端车市场也被蔚来激活了。

Weilai, BYD, Audi, BMW, mini

数据来源:中汽中心终端零售数据。

目前看来,行业整体趋势已经一目了然。在我们全面从油罐车时代过渡到有轨电车时代的过程中,中国品牌已经开始在各个细分市场完成外资替代。这种趋势不仅在大众市场上成功“进化”,在更高端的市场上,真正有实力的品牌也表现出了力争上游的趋势,开始与BBA等高端奢侈品牌展开竞争。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在2022年NIO日树立了一面新的旗帜:“明年(2023年)销量将超越雷克萨斯。”

系统力量:决定性胜利

对于中国的汽车行业来说,2022年绝对是颠覆性的一年。行业和市场正在被重塑,机遇和挑战越来越清晰地摆在所有参与者面前。2023年站在新的关口,新的故事当然要重写。正如2023年李斌在内部信中所说,希望大家尽快走出2022年的烂摊子,深呼吸,保持紧张,参与下一阶段更激烈的竞争。

的确,种种迹象表明,2023年似乎很难。从市场层面来看,趋势性放缓的信号已经出现。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预测,如果没有政策支持,2023年乘用车市场预计零售2060万辆,呈零增长趋势,他对2023年乘用车批发销量增长的预测仅为1%。但需要指出的是,2023年乘用车市场趋于饱和,但新能源仍将高速增长。2023年,国内市场将继续上演“腾笼换鸟”的大戏。另外,就像我们上面说的,车市还会有另外一个明显的趋势。智能电动将进一步改写高端市场格局,蔚来等中国高端品牌将越来越受到中国消费者的欢迎。

市场增速放缓,但可预见的“玩家”越来越多。2023年,传统车企的新品牌(如深蓝、奥伊塔、极氪等。)将推出更多产品,百度、小米等更新的造车公司也将陆续参与真正的市场竞争。特斯拉的价格可能会再次下降...

新能源的赛道只会越来越拥挤,这是从根本上决定的。除了跟随电气化的大趋势,想要更快的脱颖而出,就必须在其他领域探索更多的创新。从目前行业发展的整体情况来看,Gaspar预测,2023年,汽车智能化将是车企寻求突破的重中之重。换句话说,赢得电动智能赛道是下一阶段车市的关键指标。新阶段,考验的不再是企业依靠单一产品或技术的“单项突破”能力,而是要求企业展现自己的系统竞争力,依靠系统赋能,依靠全面的综合能力来竞争。

崔东树曾经说过,在未来,制造新能源汽车的企业……s想要盈利,产业链的能力很重要。核心产业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车企既要有自主研发成熟的核心技术,也要有垂直整合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链话语权,保证零部件正常供应,降本增效。

不久前蔚来展示的系统竞争力战略罗盘,也被视为揭示现阶段车企核心竞争力的典型案例。从指南针的中心来看,蔚来现阶段的战略重点是发展电动智能化,而为了这一战略目标,蔚来展开了全面的布局,包括积极拓展资本市场、全面研究核心技术、产业链垂直整合、全球产业布局等,都在积极推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Weilai, BYD, Audi, BMW, mini

图片来源:蔚来

2022年,蔚来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和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首家在全球三地上市的汽车公司。在核心技术方面,蔚来实现了全面自研、自研电池、自研电驱动、自研智能系统、自研智能底盘域控制等。在过去的一年里,蔚来不仅宣布将自主研发手机和芯片,而且在“卡行业脖子”的关键领域也收获颇丰。在这些关键环节上,蔚来也完成了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实现了双手自研和创新合作。

Weilai, BYD, Audi, BMW, mini

图片来源:蔚来

2022年,蔚来海外战略也全面加速,在德国、荷兰、丹麦、瑞典建立了由产品和服务组成的完整运营体系,并开始ET7交付。此外,蔚来还在上述海外市场推出了“订阅”服务。

在蔚来的指南针上,我们看到四个象限:汽车、全生命周期服务、数字化体验和超越汽车的生活方式。据秦介绍,这四个方面是蔚来的长期课题,每年都会随着业务的拓展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微调。

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造车新势力的胜算概率取决于造车基础能力(创始团队和技术人员、资金、生产资质和产能)和关键竞争要素(品牌、产品技术布局、供应链管控、渠道和服务布局、运营生态)的建设,简单来说就是体系力的建设,体系力是支撑高端的关键要素。

综合评价,蔚来无疑是新势力企业中的佼佼者,蔚来已经是全行业领先的那一家。显然,蔚来的未来不仅仅是做中国高端品牌的领导者,更是能代表中国车企赢得全球舞台的最有分量的名片。

在接下来的2023年,蔚来潜力的释放将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一大看点。

标签:蔚来比亚迪奥迪宝马MINI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蔚来宣布2023春节期间高速公路换电免费

1月13日,蔚来宣布即日起至2月5日,全国346座高速公路换电站向所有蔚来车辆提供不限次数的免费换电服务(运营车辆除外),其中高速服务区换电站将24小时提供服务,为用户的春节出行提供更多便利。

1900/1/1 0:00:00
比亚迪携ATTO 3限量款和海豹亮相2023年印度车展

1月13日消息,比亚迪在印度新德里国际车展上推出了BYDATTO3限定款森林绿(ForestGreen)同时全新纯电轿跑海豹也一同亮相。

1900/1/1 0:00:00
自主品牌新年首降,问界部分车型降价2.88-3万元不等

1月13日消息,AITO问界官方宣布,自2023年1月13日8点30分起,AITO问界系列部分车型调整售价。

1900/1/1 0:00:00
税务总局:确保免征购置税等政策落实

1月13日,国家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司长沈新国表示,随着税务部门近期启动了2023年“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下一步,将持续推出更多便民办税新举措,确保车购税免征政策等系列税费支持政策落实落细,

1900/1/1 0:00:00
奔驰可能最早将在2024年放弃EQ品牌命名

奔驰正在计划实现全面电动化,这样一来,EQ的命名似乎显得有些多余,消息人士透露,奔驰可能会在一年内放弃EQ子品牌。据称,奔驰全新紧凑型轿车将于2024年上市,将不会使用EQ命名。

1900/1/1 0:00:00
大众集团2022年全球销量创11年新低,纯电动车销量增长26%

盖世汽车讯2022年,由于受到供应限制和生产暂停的影响,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交付了8262800辆汽车,同比减少7,创11年来新低。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