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继2021年突破300万辆之后,去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继续高歌猛进。
尤其是在年底冲量阶段、新能源政策红利接近尾声等多重利好因素的推动下,仅第四季度就实现了215.3万辆的销量,因此2022年销量接近翻番,达到649.8万辆。
这也使得中国在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份额首次突破60%,达到63.2%,同比提高10.9个百分点。中国份额的大幅增加,必然意味着其他区域市场份额的减少。
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另外两大区域市场欧洲和美国的份额确实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前者最为明显,从2021年的34.4%直接收窄至23.8%,甚至略低于2019年的26.7%。这是欧洲在全球新能源市场的份额连续第二年大幅下降。
整夜下雨时,房子会漏水。
那么为什么2021年和2022年欧洲在全球新能源市场的份额会持续下降呢?这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解释。
外因是其他区域市场的新能源在此期间快速增长,占据较大份额。这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单一新能源市场的表现中最为明显。
得益于消费者认可度的提高、车企的大力推广以及政府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中国新能源销量开始快速增长,从117.9万辆增长到2021年的331.2万辆。2022年,在这一系列利好因素、高油价和政策红利结束的推动下,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跃升至600万辆以上。
与此同时,虽然欧洲各国相继出台新能源补贴政策,但由于车企重视不够、芯片短缺、疫情等因素的综合影响,2021年欧洲新能源销量同比仅增长65%,几乎是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自然只能落后。
没想到的是,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下滑后,2022年,欧洲车企原本预计,随着疫情的缓解和芯片供应的逐渐恢复,欧洲汽车市场可以重新回到增长轨道,但俄乌冲突的爆发和持续以及由此导致的零配件短缺,让市场的情况“雪上加霜”。
作为冲突双方,俄罗斯和乌克兰在汽车供应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两国都有工厂生产汽车制造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或零件,如线束、车轮、汽车座椅和金属零件。
以汽车电气系统的关键部分——线束为例。乌克兰是欧洲重要的线束生产基地。冲突爆发后,全球线束龙头Lenny在乌克兰的两家分厂和日本线束供应商住友电气开设的工厂关闭。另一家线束巨头安博福也宣布将在几个月内转移乌克兰工厂的全部产能。
这些线束工厂的关闭对欧洲汽车供应链产生了直接而巨大的影响。当时大众茨维考、保时捷莱比锡、宝马丁戈尔芬都因线束不足停产。
不仅如此,随着长期冲突、能源价格上涨和经济前景恶化,欧洲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逐渐减弱。因此,2022年欧洲乘用车销量再次下滑,同比下降4.1%,至1128.7万辆,创下近年来的新低。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虽然达到260万辆,但同比仅增长13%左右,继续落后于全球市场63%的增长。
特斯拉首次夺冠
然而,从……的角度来看f具体品牌和车型,2022年欧洲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是特斯拉首次成为欧洲新能源品牌销量冠军。
2021年,特斯拉在欧洲的交付量仅为16.6万辆,在当时的欧洲新能源品牌中仍落后于大众、奔驰和宝马。
随着德国柏林超级工厂的投产,以及随后柏林和上海超级工厂产能的提升,2022年特斯拉在欧洲的交付量增至近23万辆,这使得其在欧洲新能源市场的份额达到9.0%。其中,在去年12月季度末的交付高峰,特斯拉的销量创下5.2万辆的新高。凭借这一表现,其在欧洲的新能源份额增长了0.9个百分点,从而超过宝马0.4%。
旗下两款主力销售车型Model Y和Model 3分别以13.8万辆和9.1万辆的成绩获得2022年欧洲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冠军和亚军的称号。
相信随着柏林工厂产能的提升,Model Y的销量应该会继续大幅增长,很有可能在2023年再次成为欧洲新能源的销量冠军。然而,Model 3的情况并不那么乐观。2022年其销量已经下降了36.1%,后面的大众ID.4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因此2023年能否守住亚军的头衔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至于在最后时刻被特斯拉超越的宝马,虽然2022年仅获得品牌榜第二名,但市场份额同比增长0.6个百分点,排名也从2021年的第三名晋级第四名。其畅销车型宝马3系PHEV也以3.5万辆的成绩跻身欧洲新能源年度销量前20,也是榜单中仅有的两款插电式车型之一,另一款是福特翼虎PHEV。
相比宝马,大众的表现更值得关注。2022年,大众未能保持10%左右的市场份额,仅为8.4%。
但随着大众在德国埃姆登的工厂和美国田纳西州查塔努加工厂的投产(不再需要从欧洲运到美国),大众ID.4在欧洲的销量应该会在2023年有明显的提升。毕竟去年12月份首次突破1万辆,达到1.4万辆。
事实上,大众也希望2023年该车在欧洲的月销量稳定在1万辆以上,这样其年总销量可能达到20-30万辆,有望与特斯拉Model 3争夺年度车型亚军头衔。
此外,ID.3的产能也将增加,在其他车型的辅助下,因此在2023年,大众和特斯拉将激烈争夺欧洲市场的头把交椅。众所周知,继2021年突破300万辆之后,去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继续高歌猛进。
尤其是在年底冲量阶段、新能源政策红利接近尾声等多重利好因素的推动下,仅第四季度就实现了215.3万辆的销量,因此2022年销量接近翻番,达到649.8万辆。
这也使得中国在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份额首次突破60%,达到63.2%,同比提高10.9个百分点。中国份额的大幅增加,必然意味着其他区域市场份额的减少。
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另外两大区域市场欧洲和美国的份额确实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前者最为明显,从2021年的34.4%直接收窄至23.8%,甚至略低于2019年的26.7%。这是欧洲在全球新能源市场的份额连续第二年大幅下降。
房子漏水时……整夜无眠。
那么为什么2021年和2022年欧洲在全球新能源市场的份额会持续下降呢?这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解释。
外因是其他区域市场的新能源在此期间快速增长,占据较大份额。这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单一新能源市场的表现中最为明显。
得益于消费者认可度的提高、车企的大力推动以及政府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中国新能源销量开始快速增长,从117.9万辆增长到2021年的331.2万辆。2022年,在这一系列利好因素、高油价和政策红利结束的推动下,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跃升至600万辆以上。
与此同时,虽然欧洲各国相继出台新能源补贴政策,但由于车企重视不够、芯片短缺、疫情等因素的综合影响,2021年欧洲新能源销量同比仅增长65%,几乎是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自然只能落后。
没想到的是,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下滑后,2022年,欧洲车企原本预计,随着疫情的缓解和芯片供应的逐渐恢复,欧洲汽车市场可以重新回到增长轨道,但俄乌冲突的爆发和持续以及由此导致的零配件短缺,让市场的情况“雪上加霜”。
作为冲突双方,俄罗斯和乌克兰在汽车供应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两国都有工厂生产汽车制造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或零件,如线束、车轮、汽车座椅和金属零件。
以汽车电气系统的关键部分——线束为例。乌克兰是欧洲重要的线束生产基地。冲突爆发后,全球线束龙头Lenny在乌克兰的两家分厂和日本线束供应商住友电气开设的工厂关闭。另一家线束巨头安博福也宣布将在几个月内转移乌克兰工厂的全部产能。
这些线束工厂的关闭对欧洲汽车供应链产生了直接而巨大的影响。当时大众茨维考、保时捷莱比锡、宝马丁戈尔芬都因线束不足停产。
不仅如此,随着长期冲突、能源价格上涨和经济前景恶化,欧洲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逐渐减弱。因此,2022年欧洲乘用车销量再次下滑,同比下降4.1%,至1128.7万辆,创下近年来的新低。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虽然达到260万辆,但同比仅增长13%左右,继续落后于全球市场63%的增长。
特斯拉首次夺冠
但从具体品牌和车型来看,2022年欧洲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是特斯拉首次成为欧洲新能源品牌销量冠军。
2021年,特斯拉在欧洲的交付量仅为16.6万辆,在当时的欧洲新能源品牌中仍落后于大众、奔驰和宝马。
随着德国柏林超级工厂的投产,以及随后柏林和上海超级工厂产能的提升,2022年特斯拉在欧洲的交付量增至近23万辆,这使得其在欧洲新能源市场的份额达到9.0%。其中,在去年12月季度末的交付高峰,特斯拉的销量创下5.2万辆的新高。凭借这一表现,其在欧洲的新能源份额增长了0.9个百分点,从而超过宝马0.4%。
旗下两款主力销售车型Model Y和Model 3分别以13.8万辆和9.1万辆的成绩获得2022年欧洲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冠军和亚军的称号。
相信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二林工厂,Model Y的销量应该会继续大幅增长,很有可能在2023年再次成为欧洲新能源的销量冠军。然而,Model 3的情况并不那么乐观。2022年其销量已经下降了36.1%,后面的大众ID.4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因此2023年能否守住亚军的头衔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至于在最后时刻被特斯拉超越的宝马,虽然2022年仅获得品牌榜第二名,但市场份额同比增长0.6个百分点,排名也从2021年的第三名晋级第四名。其畅销车型宝马3系PHEV也以3.5万辆的成绩跻身欧洲新能源年度销量前20,也是榜单中仅有的两款插电式车型之一,另一款是福特翼虎PHEV。
相比宝马,大众的表现更值得关注。2022年,大众未能保持10%左右的市场份额,仅为8.4%。
但随着大众在德国埃姆登的工厂和美国田纳西州查塔努加工厂的投产(不再需要从欧洲运到美国),大众ID.4在欧洲的销量应该会在2023年有明显的提升。毕竟去年12月份首次突破1万辆,达到1.4万辆。
事实上,大众也希望2023年该车在欧洲的月销量稳定在1万辆以上,这样其年总销量可能达到20-30万辆,有望与特斯拉Model 3争夺年度车型亚军头衔。
此外,ID.3的产能也将增加,在其他车型的辅助下,因此在2023年,大众和特斯拉将激烈争夺欧洲市场的头把交椅。
受传统燃油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和新能源汽车补贴等政策退出、年末厂家冲量效应,消费者提前透支部分需求;
1900/1/1 0:00:002月7日,2023奇瑞家宴京城奇妙夜活动在北京圆满结束。
1900/1/1 0:00:00近日,据宝鸡新闻网报道,扶风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项目在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新兴产业园开工建设。
1900/1/1 0:00:002月8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个人社交平台上表示,将于3月1日在特斯拉投资者日活动上推出特斯拉“秘密宏图”第三篇章,即通往地球完全可持续能源未来的道路。
1900/1/1 0:00:00国内固态电池正加速“上车”。继首批搭载赣锋锂电固态电池的东风E70电动车在1月交付后,赣锋锂电再次宣布,搭载其三元固液混合锂离子电池的纯电动SUV赛力斯SERES5规划于2023年上市。
1900/1/1 0:00:002月8日,特斯拉CEO马斯克表示,“3月1日,将揭晓特斯拉秘密宏图的第三篇章地球如何走向完全可持续能源之路。前路一片光明”。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