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特斯拉“逼死”美国新势力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在电动化的过程中,中国汽车市场的转变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从2022年到现在,特斯拉一次次刷新中国汽车市场的进化逻辑,比亚迪改写了整个新能源市场。所有的变化都在讲述中国如何成为电气化转型的工业腹地,以及新兴汽车公司如何在这个痛苦的时期蓬勃发展。

在市场如此大的变化下,“EV”这个词成为了大多数新人快速成长的基础,但我们不能否认,这个行业从低谷到高峰,从理想到现实,总有一个灰色的刻度。

李一男和沈晖,由于自助游项目的停滞和威马的生存困境,成为2022年中国新能源向上发展的反面典型。他们的失败让外界悄然意识到,并不是所有与电气化转型挂钩的业务都能马上进入“钱生钱”的快车道。

特斯拉,FF 91,比亚迪,福特,Mustang

放眼海外,尤其是美国市场。年初,特斯拉将降价方式应用于当地,随后福特汽车公司宣布其野马Mach-E车型在美国市场的降价幅度在6%至9%之间。整个新能源行业并没有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新手玩家所遭受的摧残依然凶猛。

Rivian和Lucid等。,连规模效应的门槛都摸不到,却在这一波冲击下陷入生存的绝境。裁员、召回等乱象层出不穷,似乎在向外界说明新势力在美国已经近乎崩溃。没有后续资金的支持,没有现有市场的压力,活着就像个笑话。

固有的生存危机

的确,由特斯拉主导的在中国市场引起巨大波澜的洗牌,从年初开始就一直在发酵。中国的新能源车企有积极围攻特斯拉的决心,但也藏不住。作为新能源车企,在利润范畴始终处于亏损状态。

这几年,包括韦小立在内的多少新势力在找钱的路上碰壁,而现在,又有多少企业还在祈求新的资金注入,为自己下一次的量产交付保驾护航。即使上市IPO解决了一部分人的燃眉之急,但大家寻求新的融资渠道还是必不可少的。

特斯拉,FF 91,比亚迪,福特,Mustang

回到正题,强调特斯拉降价对本土新势力影响巨大的原因。核心原因在于,作为全球资本热浪涌动最猛烈的地方,资方对上市公司的生存状态极为敏感。反映在现实中,一旦股价暴跌,资金紧张的新势力企业就失去了生存的信心。

在美国,这种情况太普遍了。

就在近日,贾跃亭在微博中公开透露,2月6日,FF(法拉第未来)宣布了一系列最终融资协议。据悉,在按时成功实施后,FF将为FF 91 Futurist的量产筹集所有必要的资金。

具体来说,在FF宣布1.35亿美元可转换担保票据融资最终协议的实施安排后,如果这些资金及时到位,并且FF在2022年12月15日举行的FF全球投资者业务更新大会后收到3340万美元,那么FF 91 Futurist的量产将是足够的。

特斯拉,FF 91,比亚迪,福特,Mustang

但显然,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个大概率又是一个“口嘿”。FF91一直在量产的路上,地面交付简直是痴人说梦。FF作为上市公司,多年来一直用“空头支票”圈钱,这也是众所周知的。

如果把时间线往前推,早在去年年中,美国商用电动汽车制造商Electric Last Mile Solutions(ELMS)根据美国破产法第七章申请破产保护的时候,就可以看出在美国造车的成功率有多低。

或许,经过多年的市场孵化,除了资本主义投机者,在行业内小有成就的Rivian和Lucid已经成长为美国新造车企业,拥有个人标签和pos……生存能力。它的步伐已经从美国扩展到美洲、欧洲和中东的其他国家。

但鉴于后来者的发展桎梏,从试错到被特斯拉逼到绝境,2023年将是埋葬这类企业的一年,并非危言耸听。

特斯拉,FF 91,比亚迪,福特,Mustang

抛开特斯拉带来的生存压力,成立于2009年的Rivian直到2021年9月才开始交付第一批车辆。到去年,其交付量仅为2.03万辆。在如此缓慢的发货下,也出现了大规模的产品召回。同样,抱中东土豪大腿的Lucid,过去一年仅交付4369辆。

至于其他还没有成型的美军新势力,量产都还是问题,交付水平就更不用说了。

时至今日,仍有人觉得,作为全球前三的巨大市场,美国汽车市场会像中国一样,为每一个比别人先进入新能源市场的新兴汽车公司提供发展的温床。但与此同时,看到特斯拉为了销量红了眼,我们必须要问,这些尚未让本土消费者信服的美国新势力,该拿什么来延续自己的生命?

看不到前途。

因为电动化已经席卷全球,所有核心汽车市场都对新能源汽车企业敞开大门,这的确是近年来汽车产业转型最显著的特征。从中国到美国,嗅到商机的新生力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也是汽车行业质变的缩影。

特斯拉,FF 91,比亚迪,福特,Mustang

然而,即使不考虑我之前所说的,当背刺型公司Rivian宣布将在2023年裁员6%时,相信目前拥有约14000名员工的Rivian将裁员约840人,并将“降低成本”作为首要的生存手段,其状况早已受到外界的热烈追捧。

由此,在新的行业裂变期,相比刚刚在降价潮中不知所措的中国车企,美国新势力无疑更加落魄。另外,相对成熟的消费体系,在新能源产业从萌芽阶段逐渐进入成长期后,我坚信美国车市固有的僵化思维会让Rivian更加孤立。

就像在今年的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随着Stellantis集团推出革命性的电动皮卡产品Ram 1500 Revolution,美国三大皮卡的电动皮卡产品已经全部问世,距离集中上市交付的时间越来越近。谁能说同样以皮卡为卖点的Rivian能躲过这场浩劫?

你为什么不尝试攻击海外市场?看到在美国市场屡屡碰壁的Rivian难以为继,同样是美国新势力的Lucid似乎深谋远虑地迈出了这一步。

特斯拉,FF 91,比亚迪,福特,Mustang

众所周知,现在的Lucid已经把未来从美国搬到了中东,Lucid的最大股东变成了沙特主权基金公共投资基金(PIF);沙特政府扮演了大客户的角色,持有10万份固定订单和5万份浮动订单;甚至在沙特阿拉伯的国家发展计划“2030愿景”中,也有在中东建厂的计划...

不过,Lucid的如意算盘打得还早。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曾向外界暗示,“Lucid可能离破产不远了”从来不是一句玩笑话。

当资本的力量与汽车产业生态不契合时,再美好的蓝图也是空谈。沙特有财富,但在建立自己的电动汽车生产体系和供应链方面,又帮不上Lucid。事实上,它给这支新的美国部队盖上了“不可持续”的印章。

去年年底,Lucid悄悄在官网更新了数十条招聘信息,显示工作地点位于上海,其中14个职位涉及数字信息化、硬件工程、法律、物流管理、供应链、零售等领域。现在有消息传出,一位曾是多家中国车企用户开发和运营负责人的高管将加盟Lucid,是否意味着Lucid的下一步动作已经近乎透明?

特斯拉,FF 91,比亚迪,福特,Mustang

当然,即使答案是肯定的。我仍然相信,从这些美国新生力量选择中国作为发展桥头堡的那一刻起,故事的结局就已经决定了。“加速死亡”是他们敢于闯入中国的唯一命运。

Rivian和Lucid这样的美国新势力真的没有生存的机会吗?基于现有的市场反馈和自身对未来的理解,美国新势力早就过了把握发展脉络的关键期。换句话说,特斯拉降价导致的大规模降成本手段的出现只是一个症状。“生”或“死”,即将在2023年市场剧烈震荡的风暴中见分晓。在电动化的过程中,中国汽车市场的转变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从2022年到现在,特斯拉一次次刷新中国汽车市场的进化逻辑,比亚迪改写了整个新能源市场。所有的变化都在讲述中国如何成为电气化转型的工业腹地,以及新兴汽车公司如何在这个痛苦的时期蓬勃发展。

在市场如此大的变化下,“EV”这个词成为了大多数新人快速成长的基础,但我们不能否认,这个行业从低谷到高峰,从理想到现实,总有一个灰色的刻度。

李一男和沈晖,由于自助游项目的停滞和威马的生存困境,成为2022年中国新能源向上发展的反面典型。他们的失败让外界悄然意识到,并不是所有与电气化转型挂钩的业务都能马上进入“钱生钱”的快车道。

特斯拉,FF 91,比亚迪,福特,Mustang

放眼海外,尤其是美国市场。年初,特斯拉将降价方式应用于当地,随后福特汽车公司宣布其野马Mach-E车型在美国市场的降价幅度在6%至9%之间。整个新能源行业并没有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新手玩家所遭受的摧残依然凶猛。

Rivian和Lucid等。,连规模效应的门槛都摸不到,却在这一波冲击下陷入生存的绝境。裁员、召回等乱象层出不穷,似乎在向外界说明新势力在美国已经近乎崩溃。没有后续资金的支持,没有现有市场的压力,活着就像个笑话。

固有的生存危机

的确,由特斯拉主导的在中国市场引起巨大波澜的洗牌,从年初开始就一直在发酵。中国的新能源车企有积极围攻特斯拉的决心,但也藏不住。作为新能源车企,在利润范畴始终处于亏损状态。

这几年,包括韦小立在内的多少新势力在找钱的路上碰壁,而现在,又有多少企业还在祈求新的资金注入,为自己下一次的量产交付保驾护航。即使上市IPO解决了一部分人的燃眉之急,但大家寻求新的融资渠道还是必不可少的。

特斯拉,FF 91,比亚迪,福特,Mustang

回到正题,强调特斯拉降价对本土新势力影响巨大的原因。T……核心原因是,作为全球资本热浪涌动最猛烈的地方,资方对上市公司的生存状态极为敏感。反映在现实中,一旦股价暴跌,资金紧张的新势力企业就失去了生存的信心。

在美国,这种情况太普遍了。

就在近日,贾跃亭在微博中公开透露,2月6日,FF(法拉第未来)宣布了一系列最终融资协议。据悉,在按时成功实施后,FF将为FF 91 Futurist的量产筹集所有必要的资金。

具体来说,在FF宣布1.35亿美元可转换担保票据融资最终协议的实施安排后,如果这些资金及时到位,并且FF在2022年12月15日举行的FF全球投资者业务更新大会后收到3340万美元,那么FF 91 Futurist的量产将是足够的。

特斯拉,FF 91,比亚迪,福特,Mustang

但显然,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个大概率又是一个“口嘿”。FF91一直在量产的路上,地面交付简直是痴人说梦。FF作为上市公司,多年来一直用“空头支票”圈钱,这也是众所周知的。

如果把时间线往前推,早在去年年中,美国商用电动汽车制造商Electric Last Mile Solutions(ELMS)根据美国破产法第七章申请破产保护的时候,就可以看出在美国造车的成功率有多低。

或许,经过多年的市场孵化,除了资本主义投机者,在行业内小有成就的Rivian和Lucid已经成长为有个人标签、有生存可能的美国造车新锐企业。它的步伐已经从美国扩展到美洲、欧洲和中东的其他国家。

但鉴于后来者的发展桎梏,从试错到被特斯拉逼到绝境,2023年将是埋葬这类企业的一年,并非危言耸听。

特斯拉,FF 91,比亚迪,福特,Mustang

抛开特斯拉带来的生存压力,成立于2009年的Rivian直到2021年9月才开始交付第一批车辆。到去年,其交付量仅为2.03万辆。在如此缓慢的发货下,也出现了大规模的产品召回。同样,抱中东土豪大腿的Lucid,过去一年仅交付4369辆。

至于其他还没有成型的美军新势力,量产都还是问题,交付水平就更不用说了。

时至今日,仍有人觉得,作为全球前三的巨大市场,美国汽车市场会像中国一样,为每一个比别人先进入新能源市场的新兴汽车公司提供发展的温床。但与此同时,看到特斯拉为了销量红了眼,我们必须要问,这些尚未让本土消费者信服的美国新势力,该拿什么来延续自己的生命?

看不到前途。

因为电动化已经席卷全球,所有核心汽车市场都对新能源汽车企业敞开大门,这的确是近年来汽车产业转型最显著的特征。从中国到美国,嗅到商机的新生力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也是汽车行业质变的缩影。

特斯拉,FF 91,比亚迪,福特,Mustang

然而,即使不考虑我之前所说的,当背刺型公司Rivian宣布将在2023年裁员6%时,相信目前拥有约14000名员工的Rivian将裁员约840人,并将“降低成本”作为首要的生存手段,其状况早已受到外界的热烈追捧。

由此,在新的行业裂变期,相比刚刚在降价潮中不知所措的中国车企,美国新势力无疑更加落魄。另外,相对成熟的消费体系,在新能源产业从萌芽阶段逐渐进入成长期后,我坚信美国车市固有的僵化思维会让Rivian更加孤立。

就像在今年的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随着革命性电子产品的推出……皮卡产品Ram 1500 Revolution by Stellantis集团美国三大皮卡电动皮卡产品已经全部问世,距离集中上市交付的时间越来越近。谁能说同样以皮卡为卖点的Rivian能躲过这场浩劫?

你为什么不尝试攻击海外市场?看到在美国市场屡屡碰壁的Rivian难以为继,同样是美国新势力的Lucid似乎深谋远虑地迈出了这一步。

特斯拉,FF 91,比亚迪,福特,Mustang

众所周知,现在的Lucid已经把未来从美国搬到了中东,Lucid的最大股东变成了沙特主权基金公共投资基金(PIF);沙特政府扮演了大客户的角色,持有10万份固定订单和5万份浮动订单;甚至在沙特阿拉伯的国家发展计划“2030愿景”中,也有在中东建厂的计划...

不过,Lucid的如意算盘打得还早。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曾向外界暗示,“Lucid可能离破产不远了”从来不是一句玩笑话。

当资本的力量与汽车产业生态不契合时,再美好的蓝图也是空谈。沙特有财富,但在建立自己的电动汽车生产体系和供应链方面,又帮不上Lucid。事实上,它给这支新的美国部队盖上了“不可持续”的印章。

去年年底,Lucid悄悄在官网更新了数十条招聘信息,显示工作地点位于上海,其中14个职位涉及数字信息化、硬件工程、法律、物流管理、供应链、零售等领域。现在有消息传出,一位曾是多家中国车企用户开发和运营负责人的高管将加盟Lucid,是否意味着Lucid的下一步动作已经近乎透明?

特斯拉,FF 91,比亚迪,福特,Mustang

当然,即使答案是肯定的。我仍然相信,从这些美国新生力量选择中国作为发展桥头堡的那一刻起,故事的结局就已经决定了。“加速死亡”是他们敢于闯入中国的唯一命运。

Rivian和Lucid这样的美国新势力真的没有生存的机会吗?基于现有的市场反馈和自身对未来的理解,美国新势力早就过了把握发展脉络的关键期。换句话说,特斯拉降价导致的大规模降成本手段的出现只是一个症状。“生”或“死”,即将在2023年市场剧烈震荡的风暴中见分晓。

标签:特斯拉FF 91比亚迪福特Mustang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或将年内亮相 新款奥迪SQ8路试谍照曝光

日前,编辑从相关渠道获得了一组新款奥迪SQ8的路试谍照,据悉,新车将于年内正式亮相,2024年正式上市。

1900/1/1 0:00:00
小鹏汽车广州工厂拿到生产资质

2月10日,据媒体报道,小鹏汽车广州智造基地已经获得生产资质,预计在3月初可面向用户和合作伙伴开放。有消息人士确认了上述消息,“1月拿到的生产资质,目前只生产G9。

1900/1/1 0:00:00
“光”加速上车!多款搭载华为AR-HUD的车型将陆续上市

2月9日,首届“智能车载光峰会暨CAICV智能车载光显示任务组成立大会”在广东东莞举行。期间华为表示,今年将有多款搭载华为ARHUD的车型陆续上市。

1900/1/1 0:00:00
Lucid加入电动汽车价格战,为部分版本Air补助7500美元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2月9日,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LucidGroup表示,消费者在购买某些版本的Air豪华电动汽车时可以获得7500美元的补贴,此举进一步加剧了特斯拉掀起的电动汽车价格战。

1900/1/1 0:00:00
纳芯微携手大陆集团陆博汽车电子,共同推进汽车芯片国产化进程

2月8日,纳芯微电子(以下简称“纳芯微”)与大陆集团和曲阜天博集团共同投资的陆博汽车电子(曲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陆博”)宣布产品合作,

1900/1/1 0:00:00
总投资约100亿元,亿纬锂能又一生产基地落子成都

据“成都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2月7日,“亿纬锂能动力储能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总投资约100亿元的20GWh动力储能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正式落地成都。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