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观察网记者甘群芳(Gan Qunfang)实习生张安玉(Zhang Anyu)进入2021,LiDAR似乎开始成为智能电动汽车的标准功能。1月20日,长城汽车(601633,Guba)WEY品牌发布了“咖啡智能”平台的首款落地车型“摩卡”,并表示该车型搭载了激光雷达,这是全球首款量产的全固态激光雷达。此前,在1月9日,NIO Motors宣布其首款电动轿车ET7将配备激光雷达。1月1日,小鹏汽车还宣布,将在2021推出的第三款量产车型上使用车辆级激光雷达。新年第一个月,三家车企的官宣将激光雷达的量产应用推上了行业的热门话题。据悉,WEY品牌摩卡将于今年3月正式上市。小鹏汽车第三款车型将于2021第四季度交付,NIO ET7将于2022年第一季度正式交付。这也使得2021被业界定义为汽车激光雷达量产的第一年。目前该行业正处于大规模商业使用的前夕,预计2021该行业将加速发展。我们认为,当前激光雷达行业正处于行业渗透率快速提升的前夜。”华泰证券(601688,股吧)在2020年12月29日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
2016年,随着自动驾驶市场的爆发,激光雷达行业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关注。根据MarketsandMarkets的数据,预计2020年全球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接近25亿美元,2016年至202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5%。2020年,激光雷达的大规模生产和实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最近,多家汽车公司宣布了相关项目,其中包括宝马、戴姆勒和沃尔沃等外国公司计划在2021装备激光雷达。自动驾驶主要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决策层和执行层。激光雷达是感知层的核心组件之一,可以实时感知周围环境,获得周围物体的精确距离和轮廓信息。激光雷达主要分为机械雷达和固体/半固体雷达。后者由于体积小、成本低而被广泛应用于L3自动驾驶系统,现阶段也在量产车上搭载。另一方面,尽管2020年实施了多项自动驾驶政策,但L3级别的推广应用仍存在争议。与此相对应的是,激光雷达的量产也受到了多位业内人士的质疑。新技术通常需要两年时间才能成熟并投入使用。目前,固态激光雷达还没有真正大规模生产的产品,2021可能不会那么快, ”赛迪咨询汽车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卢文亮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量产是实力还是噱头?一家自动驾驶传感器公司的人士高芳告诉经济观察网,在最近的激光雷达安装中,NIO Automotive的产品最受业界关注多家汽车公司的上市计划。根据NIO的说法,配备NIO ET7的激光雷达是目前世界上最远、最清晰的量产产品,具有等效的300线超高分辨率,最大探测距离为500米。“线”,也被称为激光束,是定义激光雷达分辨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光束越多,可以检测到的场景环境就越复杂,但价格也越昂贵。这个参数指标有点夸张,300条线路的高热耗问题需要解决,”高芳说。汽车公司在2021在新车上安装激光雷达可能不太现实,2022年也有可能,但不会达到300条线路。“高芳进一步表示,在与业内人士沟通后,据信,NIO汽车公司声称在ET7上安装300线激光雷达并不排除大多数营销组件。车载级激光雷达的大规模生产仍然面临着技术、生产一致性和成本方面的各种瓶颈。在大规模生产之前,高性能激光雷达的成本约为h……
数千元,甚至普通的激光雷达也要花费5万元左右。公开资料显示,在实现大模数后,激光雷达的价格已降至1万元甚至5000元。目前,激光雷达的成本确实大幅下降,但关键问题是稳定性。大多数激光雷达都没有通过ISO26262车辆认证,这与传统激光雷达的机械部件有关。通过减少内部机械部件可以提高稳定性,”卢文亮告诉经济观察网。高放表示,即使生产出固体/半固体激光雷达样品,工厂也很难在量产性能上保持一致。除了高调宣称要配备外,一些车企对激光雷达的量产也持观望态度。1月13日,上汽集团(600104,股吧)与阿里巴巴联合打造智己汽车,声称当激光雷达进入商业量产成熟阶段时,它将有能力在后续量产车型上升级激光雷达系统。在激光雷达量产和落地的喧嚣中,业界对自动驾驶技术的路线存在争议。一个派系是激光雷达派系,而另一个派系则是相机派系。前者认为相机缺乏数据格式和准确性,需要补充激光雷达;
后者认为激光雷达是不必要的,而且过于昂贵。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大多数车企和科技巨头都认为先进的激光雷达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先决条件,但特斯拉作为自动驾驶的先驱和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却不这么认为。特斯拉是相机派的最大支持者,甚至可能是目前唯一的支持者。使用所有类型的传感器,超声波、毫米波、相机和激光雷达的集成是一种行业趋势,也称为感知冗余,可以提高安全性。上述人士告诉记者,马斯克坚持不使用激光雷达,因为成本尚未降低。目前,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解决方案都在进步,但由于硬件缺陷,仅通过摄像头实现高水平自动驾驶极具争议。坚持摄像头风格的特斯拉经历了多次自动驾驶事故,其中许多事故被认为是由于摄像头误判纯白色物体造成的。2023年形成稳定模式?科技巨头早已实现了对激光雷达行业的布局。早在2009年,谷歌就成立了无人车部门,该部门最终独立于目前的激光雷达公司之一Waymo。谷歌以外的美国科技巨头也通过合作和注资,直接或间接成为激光雷达领域的参与者之一。一些汽车制造商和产业链公司也通过产业投资与激光雷达供应商实现了更深层次的绑定。福特和百度已联合向美国领先的激光雷达制造商Velodyne投资1.5亿美元,而美国激光雷达公司Luminar已与世界十大汽车公司中的七家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美国激光雷达和感知系统公司Aeva已获得丰田和保时捷的投资,并于几天前宣布与日本零部件巨头Electric Assembly建立合作关系。以色列固态雷达开发商Innoviz获得了汽车供应商麦格纳的投资。国内大多数激光雷达公司也与汽车公司关系密切。例如,NIO ET7搭载的激光雷达由江苏的中国企业启迪通提供,启迪通是NIO Capital的成员。另一家企业速腾聚创获得了上汽和北汽的投资。蓝沃、禾赛科技等国内激光雷达公司也与多家汽车公司和供应商合作,形成技术互补。除了获得企业投资,自2020年以来,激光雷达公司一直在经历一波IPO热潮。Velodyne和Luminar已于2020年完成发射。以借壳上市公司Luminar为例,在2020年12月3日上市不到两个月后,其股价在1月25日上涨至每股37.45美元,几乎翻了一番。2021年初,更多的LiDAR公司已经在准备上市,不仅包括Innoviz、Aeva、Ouster等外国公司,中国合赛科技也于1月7日向科技创新委员会提交了首次公开募股申请,并被接受。在激光雷达行业的竞争中,尽管国外企业起步早于国内企业,但目前国内替代正在加速。企业检查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共有1.4万家雷达相关企业。2020年,新注册企业2640家,同比增长29.3%。经过几年的发展,高放认为,激光雷达已经过了引进和成长期,未来还会有一次洗牌。到2021年底或2022年第一季度,大约有10家激光雷达企业将存活下来。2022年底至2023年初,将形成相对稳定的格局,5家国内企业或将脱颖而出并实现上市。从长远来看,激光雷达行业将形成3家国际企业+5家本土企业的格局。“高放告诉记者,对激光雷达行业的投资已经变得更加理性。”进入B轮和C轮投资,取决于收入情况。据青铜资本信息显示,2020年1-11月,激光雷达投融资事件达到10起,自2016年以来经历了先增长后下降的过程。2016年至2020年的投资和融资事件数量分别为13起、20起、27起和24起。青通资本认为,2020年激光雷达市场将变得更加理性。当资本向前流动时,它将主要关注……
为初创公司提供尖端技术,为达到一定发展阶段的公司提供大规模生产。目前,每个人都在向这个领域扩张,其中零部件巨头不仅投资自己的研发,还投资初创公司共同开发。目前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所以每个人都处于研发阶段。卢文亮认为,初创公司可能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但产品发布后渠道建设非常重要,传统零部件巨头的渠道优势更加明显,有助于迭代发展。因此,目前的行业形势是,零部件巨头投资初创公司,并不断提高其技术能力。初创企业与汽车和零部件公司合作,建立自己的渠道
1月29日报道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网站消息,日前,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
1900/1/1 0:00:00近年来,埃隆马斯克可谓名声大噪。不论是特斯拉还是SpaceX,都有不菲的成绩,这也让其成为了目前世界排名第二的富豪,而其一言一行似乎也能带来不小的经济价值。
1900/1/1 0:00:00汽车情报局12021款丰田汉兰达上市2特斯拉新款ModelS、ModelX正式发布3宝马iX3纯电SUV价格调整4新款马自达CX5官图发布012021款丰田汉兰达上市
1900/1/1 0:00:00日前,韩国现代被曝正与苹果公司就研发、代工汽车和电池等事宜磋商。现代集团的发言人随后确认了消息真实性,但强调仅处于谈判早期,尚未达成共识。
1900/1/1 0:00:00贾跃亭可能从未担心过这个问题,担心这个问题的可能不是贾跃亭。作者高雅编辑甲小姐上市,被认为是贾跃亭和法拉第未来转身的关键动作。
1900/1/1 0:00:00凤凰网科技讯1月29日消息,2021年春运于昨日正式拉开帷幕,由于疫情及各地倡导“就地过年”影响,今年前往火车站、机场及长途客运站的打车订单明显少于往年。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