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消息,4月28日,有媒体报道称,OPPO集团正在为造车做准备。OPPO造车计划的推动者是创始人陈明勇,他已经对产业链资源和人才进行了深入研究。消息人士称,在过去的两周里,陈明勇会见了宁德时代(300750,股吧)中国乘用车事业部总裁朱伟,双方聊了几个小时。此外,陈明勇还带队参观了中国汽车研究开发总公司等机构。尽管OPPO尚未正式宣布,但此后OPPO在汽车领域的各种布局揭示了其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广阔前景。自今年年初以来,百度、滴滴、华为、小米、富士康、恒大、中兴等公司都进入了汽车制造市场,而那些按捺不住的巨头们也以巨大的势头进入了市场。仅在4月27日,就有两家公司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首先,360有兴趣牵头投资约30亿元人民币的D轮融资。随后,65岁的创维创始人黄宏生正式发布创维汽车,并现场立下Flag:力争成为市值超过3000亿元的全球十大品牌之一。这并不是黄宏生第一次涉足汽车行业。2011年,创维集团在南京成立了凯沃汽车集团,收购并重组了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重点开发新能源客车市场。2019年,凯沃汽车在新能源客车行业排名第二,销售额达到39亿元。创维汽车也是天美汽车的品牌升级,天美汽车成立于2019年。OPPO、创维等新玩家纷纷加码,越来越多的外围势力正在争夺新能源汽车的蛋糕。这条赛道也变得异常拥挤,手机厂商的集体入场尤为引人注目。长期以来,手机制造商一直瞄准“汽车制造”领域。1994年,三星集团董事长李健熙成立了一个名为三星汽车的汽车制造部门。1998年,三星开始生产汽车,并在日产的技术援助下正式进入市场。然而,也正是在同一年,深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三星集团不得不选择放弃其非核心业务部门。但三星一直对“汽车制造”保持高度关注。2015年,三星电子宣布成立独立的汽车电子设备事业部,正式将汽车电子作为新的战略重点;
2018年,三星宣布进军汽车芯片领域。随后,三星联合奥迪正式推出了其首款自动驾驶汽车芯片ExynosAutoV9,并为该SoC集成了一个独立的安全芯片,以支持车辆安全完整性级别的标准,以确保自动驾驶和数据的安全。索尼还通过汽车相关系统进入了“汽车制造”领域。2020年,索尼在CES展会上推出了一款名为Vision S的概念车。索尼为汽车提供摄像头和其他组件,以及驱动汽车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华为的“造车”理念几乎将三星和索尼合二为一。4月17日,北汽新能源品牌极狐与华为联合发布了首款华为Inside智能豪华纯电动轿车北汽阿尔法s。据悉,阿尔法s华为HI版智能座舱采用鸿蒙OS操作系统,实现智能手机与智能座舱的关联操作。它还采用了华为的快速充电技术,并配备了华为的自动驾驶技术。三星、索尼和华为在“汽车制造”方面都选择了相对稳定的合作方式。此前做过手机业务的360和联想都在积极向新能源汽车领域扩张。今年年初,联想获得了一项名为“自动驾驶方法、自动驾驶汽车和自动驾驶管理系统”的专利,并亲自进行了技术研究。对360而言,他们有兴趣以约3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额主导对Nezha的D轮的投资,这表明联想和360正在努力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苹果和小米更倾向于个人制造汽车。苹果公司营销高级副总裁菲尔·席勒透露,史蒂夫·乔布斯实际上在2007年发布iPhone之前就有造车的想法。但自从全球金融危机和苹果主营业务的快速增长以来,制造汽车的想法一直被搁置。直到2013年,苹果公司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宣布了车载IOS计划,并开始进军汽车行业。进入2020年后,苹果造车消息的发布速度明显加快。有传言称,它已经与现代起亚、日产和宝马合作,并在几个月内赢得了数十项新专利,逐步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身和电动汽车等领域布局。尽管苹果的造车尚未正式宣布,但人们一直对“苹果汽车”抱有很大的期望,甚至马斯克和李斌都将苹果视为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与苹果汽车制造业的不确定性相比,小米从战略角度确定了其汽车制造计划。3月30日,雷军在小米新品发布会上自信地表示,进入智能电动汽车市场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冒险,并傲慢地表示,他“输得起”,因为小米账面上有1080亿元的现金余额。在新闻发布会上,他哽咽了好几次。雷军将汽车制造业称为即将到来的极其艰难的第四次转型。尽管小米在技术上越来越成功,但它在硬件行业仍然是一个初学者。要进入软硬件结合难度最高的汽车行业,需要无所畏惧的勇气、坚定的勇气和更多的知识。这意味着,在这条轨道上,过去积累的一切都将被清除。为此,雷军亲自牵头,成立了专门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全资子公司,首期投资100亿元人民币,未来10年预计投资额为100亿美元。从索尼、三星、华为到苹果、小米,手机厂商正在“造车”新战场上作战,这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手机制造商会把注押在“造车”上?2018年,数据研究公司IDC发布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分别同比下降26.1%和5.9%。IDC分析师表示,这种持续下跌表明,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红利已经消退,从增量市场过渡到股票市场。然而,留给手机制造商的想象空间已经不多了,手机行业的天花板已经非常清晰。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正在迎来……
最火热的时代。2020年,中国对能源乘用车的需求达到2760615辆。彭博社的《电动汽车展望》曾指出,就新车总销量而言,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将从2020年的2.7%增加到2025年的10%、2030年的28%和2040年的58%。巨大的市场空间导致资本市场对智能电动汽车的情绪激增。据不完全统计,2021 1月,全球电动汽车融资额突破120亿美元,创下汽车行业单月融资历史新高。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纷纷涌现,而特斯拉的市值在2020年增长了近8倍。2021,马斯克凭借特斯拉成为世界首富。根据麦肯锡的研究,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系统的经济规模可达1.9万亿美元。明石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也表示,“智能电动汽车是仅次于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世界上最大的结构性机遇,这是一个价值数十亿甚至更多的赛道。”他认为,任何雄心勃勃、技术强大的公司都应该考虑它们。对于手机制造商来说,他们在年轻消费者中具有强大的品牌吸引力和广泛的影响力,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在迭代过程中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作为移动互联网趋势的产物,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都遵循着“交互转型-架构升级-生态进化”的发展路径。智能手机改变了过去机械按钮作为功能机枢纽的传统交互模式,从全触摸屏和键盘控制的角度为用户提供了全新的触摸体验。通过架构升级,手机功能不断完善,实现了从单一通信工具向通用“情景工具”的转变。智能汽车也复制了这条路径,从汽车的驾驶舱开始,从机械仪表板过渡到全液晶仪表板和中控屏幕,实现智能化,结合自动驾驶功能的转变,将汽车从传统的交通工具驱动到共享的“移动第三空间”。此外,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在模式上也有相似之处。以特斯拉为例,在软硬件基础上,特斯拉以车载OTA为桥梁,通过SOTA更新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它还可以扩展到自动驾驶、车身控制和电池管理等核心领域的FOTA升级,提高车辆性能,将汽车从“功能机器”升级为“智能机器”。因此,特斯拉被称为汽车行业的“苹果”。正是因为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的发展路径和底层逻辑相似,手机制造商才被造车新势力认为是最大的竞争对手。早在2016年,马斯克就表示,特斯拉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谷歌,而是苹果。李斌在提到苹果时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认为NIO Motors将在短期内对标BBA,但从长远来看,主要竞争对手将是苹果。尽管手机制造商在跨界造车方面在品牌力和商业逻辑上具有天然优势,但造车领域的一系列挑战也摆在他们面前,如资金、量产、技术、运营、质量、售后等,每个环节都可能挑战一家智能电动汽车企业。这部乐视电视剧的倒闭是对过去的一个警告。2016年,当时的乐视手机销量已接近2000万部,跃居全国手机市场份额前十。这距离乐视手机诞生仅两年,但不到半年,乐视手机业务就彻底停滞。乐视手机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乐视汽车的巨额初始投资,乐视汽车逐渐花费了超过100亿的自有资金,最终导致了整个乐视资金链的断裂。这可能也是摆在手机制造商面前的一个命题。首先,手机业务和汽车制造业务之间存在平衡,投资过多可能导致两败俱伤;
第二,资金短缺。众所周知,汽车制造成本很高。手机制造商是否有足够的利润来支持昂贵的新车制造业务。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场波澜壮阔的新能源智能汽车运动已经影响到了财富500强企业的各个领导者。对于手机制造商来说,这场造车运动可能比手机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在刚刚过去的2021上海车展上,一汽大众发布了全新中大型SUV的中文名揽境,而且是大众在华规格最大的SUV车型。
1900/1/1 0:00:00日前,有媒体从一汽集团官方获悉,该集团将任命法拉利前CEO兼董事会成员阿米德奥费利萨,为合资公司执行董事长兼高级顾问委员会的特别顾问,其将协助红旗打造全球顶级超跑。
1900/1/1 0:00:00小鹏汽车之后,5月2日,理想汽车也公布了4月交付数据。官方数据显示,理想ONE在4月交付5539辆,同比2020年4月增长1113。截至4月底,理想汽车的累计新车交付量已经达到了51715辆。
1900/1/1 0:00:00特斯拉从来不缺头条。
1900/1/1 0:00:00当前国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补贴,经过多次补贴退坡历程后,已经开始进入了下半场。因而,当前电动车,开始对拼实际产品力来抢占市场,能够生存下来的车企,也都有自己的核心经营技巧和生存之道。
1900/1/1 0:00:00尽管距离2021上海车展开幕已经过去了近半个月的时间,但关于“特斯拉展台车顶维权”一事的讨论,仍未停止。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