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新造车企业的销量增速屡创新高,占据了最高的话题热度,尤其是蔚来、小鹏、理想组成的“蔚小理”头部联盟,被认为是当之无愧的“王者”。然而,《经济观察报》最近进行的一项题为“科技公司会成为汽车制造业的粉丝吗?”的调查显示,随着汽车制造商的增加和巨头的转向,消费者的关注点和购买意愿正在发生一些变化。在这些变化的背后,意味着新车制造商需要更高的危机感。从五一期间收集的500多份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普通合资企业的电动汽车车型已成为新车制造商最大的潜在竞争对手。调查结果显示,如果让消费者在新车品牌、欧宝-奔驰电动汽车以及大众、福特、通用等普通合资品牌之间进行选择,46%的消费者选择主流合资电动汽车,其次是新车品牌,占30%,欧宝-奔茨占24%。这意味着,累计76%的消费者选择购买传统汽车公司的产品,而不是新的汽车品牌。这一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传统汽车公司抱有很高的期望。尽管与新车品牌相比,合资和跨国品牌在电动汽车方面的起步相对较晚,产品相对较少。正在转型的本土传统车企,也形成了新能源汽车的另一个主营阵营。根据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前15名的数据,比亚迪、五菱等传统车企的销量占比最高,达到60%。新车公司仅占15%,而特斯拉占25%。与国内传统车企相比,新车品牌的市场份额仍有明显差距。然而,与传统自主品牌相比,消费者购买新车品牌的意愿正在增强。在调查中,如果让消费者在特斯拉和“蔚小理”等新车品牌以及以比亚迪和五菱为代表的传统自主电动汽车之间进行选择,52%的消费者会选择“蔚小利”等新车牌子,25%的消费者会选择特斯拉,只有23%的消费者选择比亚迪和五凌等自主电动汽车。这三类品牌的价格都呈下降趋势,这意味着随着中国人对新事物和新品牌的高度接受,定位于中端的新车品牌最受欢迎,而特斯拉的电动产品和位于价格带两端的传统国产汽车品牌则稍逊。
制图:经济观察网但不可忽视的是,随着各方尤其是合资企业、跨国品牌的转型进入,以及自主高端电动品牌的发力,新造车企业此前通过“冲刺”获得的时间窗口和市场机会正在缩小,新的竞争态势正在形成。接下来,如何在合资和跨国品牌面前保持先发优势,警惕追赶国产高端品牌,成为新车品牌的重要使命。对于本土、合资、跨国的传统品牌来说,在燃油车存量市场积累的基础上,还需要向新品牌“抢食”,这也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这个新汽车品牌正在成为一个“三明治层”吗?调查显示,在新车品牌与传统车企的竞争中,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似乎有一个明确的顺序,即合资品牌电动汽车的购买意愿大于新车品牌,新车品牌的购买意愿高于传统自主品牌电动汽车。新车制造商已进入“中间层”。与五菱、比亚迪等传统自主品牌相比,消费者购买新车品牌的意愿更高,因为后者带来了新的产品设计和服务理念,这被认为是新车制造商的主要“杀手锏”。目前,传统自主品牌凭借其早期进入市场和性价比优势,在销量上仍占据绝对优势……
汽车制造企业正面临着份额扩张的压力。但可以看出,几乎所有传统的自主车企都开始在产品设计和服务上向新车品牌学习。基于这样的技术创新和市场表现,令人惊讶的是,新车制造商在消费者购买意愿方面不如合资和跨国品牌具有竞争力,尤其是在后者很少有量产产品的情况下。究其原因,除了老牌车企今年发布的雄心勃勃的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计划外,新车品牌本身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消费者购买意愿较低。首先,人们对质量和安全的担忧,特斯拉在这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自今年3月以来,特斯拉已暴露出多起安全事故,车主维权事件不断升级。这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对新车制造商的态度。在“谁对新车制造商和传统汽车制造商更具吸引力?”的调查中,超过24%的消费者指出,“新车品牌的概念更具吸引力,但产品质量和安全仍然是一些问题。”在与“蔚小理”和比亚迪、五菱等本土传统品牌的竞争中,特斯拉的购买意愿仅为25%,仅略高于当地传统品牌。事实上,消费者对新车品牌的智能功能和服务相当满意,32%的消费者表示“新车在智能和服务方面做得更好”。但随着新车市场的扩大和特斯拉事故的频繁发生,新车品牌的质量和安全已经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问题。此外,从消费者调查来看,新车品牌的成本控制能力似乎还有待提高,这也与企业的定价策略有关。在“新兴汽车品牌和车型消费者可接受价格”调查中,选择10万至20万元的消费者占比最高,达到41%,其次是20万至30万元,占比28%。这偏离了目前新车制造商流行产品的价格范围。有数据显示,新车制造商中销量最高的理想ONE起价32万元,蔚来汽车产品价格均在35万元以上。小鹏以品牌为基础的上调目标价也在不断上调。然而,调查显示,只有13%的消费者愿意购买价值30万元以上的车型。根据调查结果,潜力更大的市场范围在10万至30万元之间,“味小理”的热销很可能是由于当前市场上可用的产品种类不足。如果你想打开一个更大的市场,新车制造商可能需要在品牌和市场之间进行平衡和选择。事实上,五菱、比亚迪等本土传统车企电动产品热销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其相对较高的性价比。值得注意的是,质量、安全和价格似乎是消费者选择新车品牌的障碍,但这些都是传统品牌转型的优势。一方面,与制造时间相对较短的新车制造商相比,拥有数十年甚至数百年汽车制造经验的传统品牌在质量和安全方面被认为已经通过了时间的考验。在一项针对不同品牌电动汽车吸引力的调查中,43%的消费者认为“传统车企在汽车制造方面的技术能力更强”。同时,基于更全面的供应链布局,传统品牌被认为具有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有可能降低电动汽车的购买门槛。随着传统车企野心的出现,智能电动跑道变得空前热闹,今年的上海车展就是一个明确的标志。在上海车展的前一天,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奥迪、大众和通用等巨头通过品牌之夜展示了他们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新计划,并宣布正式进入。福特、本田,甚至被认为是保守派的丰田,也在上海车展上发布了新型智能电动汽车和未来计划。与此同时,国内传统车企推出的新高端电动车品牌也开始大秀肌肉,如岚图、智己、极……
等等。可以看出,与目前流行的“蔚小理”相比,一些来自合资企业和当地传统车企的电动汽车在价格上更具吸引力。例如,大众在中国推出的第一款电动汽车ID.4,在价格补贴后起价不到20万元,而本土品牌比亚迪汉的起价仅为21.98万元。北汽极狐和赛力斯的产品价格也在20万元以上,均在上述调查中最有希望的30万元以下的市场区间内。然而,有业内人士指出,已经培育的电动汽车主要市场集中在20万元和30万元以上,因此30万元以下的合资车型上市后需要一段用户培训期。除了价格优势,传统车企在电动产品的性能上也在追赶甚至超越新造车企业。为了与新造车企业在同一平台上竞争,几乎所有转型后的传统车企都基于自己全新的纯电动汽车专属平台推出了新产品,而不是以前的油改电产品。例如,大众ID.4建立在大众MEB专属平台上。同时,采用了最新的域控电子电气架构,电池技术也得到了显著改进。智能驾驶技术被认为是新车制造商最具吸引力的特征,而传统汽车制造商的智能电动产品现在完全匹配L2+级自动驾驶,例如配备L2+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的大众ID.4。一些传统车企推出的产品甚至可以在有限的场景下实现L4级别的自动驾驶。这意味着,不同车企在自动驾驶等技术竞争方面的差异正在迅速缩小。尽管新车企在采访中慷慨欢迎传统车企的转型,但毫无疑问,在福特、丰田、大众、欧宝-奔驰等“大象”转向电动汽车后,竞争强度将发生巨大变化。新造车企业与传统车企在智能电动化方面的势均力敌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争夺“退出”的位置,车企已经准备了足够的“粮草”来继续前进。目前,“蔚小理”三家新造车公司已经上市,其财务业绩随着销量的增长而大幅改善。2021第一季度,NIO的现金储备达到475亿元。去年年底,小鹏的现金储备为353亿元,理想现金储备为298.7亿元。但传统汽车公司也有非常坚实的“家族背景”。宝马计划到2025年在电动化和数字化研发方面投资超过300亿欧元;戴姆勒将投资700多亿欧元,到2025年加速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岚图、智己等新国产品牌背靠东风、上汽等大型汽车集团,拥有强大的资金和资源支持。接下来,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新老汽车品牌将进行真正的市场份额争夺,谁能笑到最后还需要时间验证。但可以肯定的是,电动汽车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在关于他们是否会选择新车品牌电动汽车作为人生第一辆汽车的调查中,一半的消费者选择了“是”,即50%,另有14%的消费者表示“他们会选择电动汽车,但更喜欢传统品牌”。只有36%的消费者表示,他们不会选择电动汽车,而是选择燃油动力汽车。
众所周知,车辆安全气囊是在车辆遭遇紧急情况下给予驾乘人员的安全保障。但近日小楼却没有想到,他父亲驾驶的丰田亚洲龙,碰撞后翻滚,10个安全气囊均未弹出。
1900/1/1 0:00:00近日,据外媒报道,雪铁龙推出了一款Armi的延伸车型MyAmiCargo,新车最大的亮点就是用作快递车而量身打造,预计将在今年6月在法国上市。
1900/1/1 0:00:002021年,注定是新能源车市场最为活跃以及竞争最为激烈的一年。
1900/1/1 0:00:00作为传统燃油车的霸主,大众汽车也加快了向无人驾驶、智能化方向转型的步伐,同时,在无人驾驶方面,大众也开辟了新的运营模式,用租赁的方式,来满足一些车主的体验与使用,而不是一次性买断机制。
1900/1/1 0:00:00因为疫情防控工作布置的到位、科学,中国目前国内收到疫情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包括汽车零售、制造等行业,都已经恢复到往年平均水平。
1900/1/1 0:00:00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30秒懂车将为留言点赞最多的朋友,送出车模一个统计截止至5月7日1800。这是一辆上汽大众途昂,别看车身尺寸很大,但它一点都不难开,甚至比很多轿车都要好开。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