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1双积分报告》正式发布,燃料消耗和碳排放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报告显示,2020年,国内137家乘用车公司累计油耗正分432万分,负分1178万分;新能源的正面得分为435万分,负面得分为108万分;
积分交易平均单价为1204元/分钟,交易规模215万分,交易额25.9亿元。
与此同时,生态环境部发言人最近表示,计划在今年6月底前在全国碳市场推出在线交易。目前,中国碳市场的排放量超过40亿吨,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碳市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000681,股票吧)
值得注意的是,汽车和运输行业尚未被纳入碳市场。然而,自2012年以来,中国交通运输部门的碳排放年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5%以上,是温室气体排放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72亿辆,其中小汽车2.81亿辆。
基于此,如何在汽车乃至整个交通行业开展减碳措施,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交通领域的现有规划不足以支持碳中和目标
数据显示,交通部门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16%,低于国际能源署公布的交通部门占全球碳排放总量四分之一的数值。然而,中国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量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仍然落后于中国提出的“力争到2030年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力争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根据生态环境部机动车排放监测中心副主任尹航及其研究团队的计算,在将乘用车增长率和减排措施强度设定为变量模拟的四个未来场景中,可以实现到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的目标,但这四种模型都不符合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要求。对此,殷航表示,基本判断是,目前交通领域的规划不足以支持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
其中,低碳清洁汽车的发展已成为影响交通领域“双碳”目标实现的最重要因素。2035年之前,应重视提高燃料动力汽车的能源效率,而电动化是汽车行业减排的首要手段。碳中和的最终实现需要航空和航运领域的技术创新和突破。同时,非道路机械的碳排放也不容忽视。电气化也是非道路机械的必然选择。
殷航认为,在交通领域实现碳中和必须依靠技术、市场和政策上的合作创新。从技术上讲,应在汽车、铁路、水运和航空领域推动电气化。同时,在主要依靠电力的基础上,加快生物柴油、清洁燃料等合成燃料的快速部署。在政策方面,要合理使用车船使用税,支持淘汰老旧车辆,持续降低新车碳排放,降低库存对碳排放的贡献。此外,我们需要突破非市场壁垒,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鼓励技术创新,以真正摆脱交通运输业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对于目前实现“双碳”目标的困难,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所总工程师刘胜强表示,运营性道路运输是制约交通运输碳排放峰值的关键领域。主要减碳措施包括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优化货物运输结构、引导绿色出行、提高车辆能源效率和运输组织效率。目前,公共交通、出租车和客运领域的碳减排路径相对清晰,但重型卡车仍缺乏成熟的能源替代品,这是低碳技术研发的重点。
这是世界……
提到,对于汽车行业的潜在减排贡献,业内也有更多“激进”的声音。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输学院教授欧阳明高在“北京行动碳中和高端论坛”上建议,北京研究出台禁止销售燃油汽车的政策,并逐步将所有汽车指标改为新能源汽车指标,以促进碳减排。
我建议我们逐步将所有汽车指标改为新能源汽车指标,并研究出台全面禁止销售燃油车的政策。尽早引入它,以引导每个人的期望,而不是暂时的,并立即实施。这对每个人来说可能有点难以接受,”欧阳明高说。
事实上,禁止燃油消耗在中国是有先例的。早在2019年,海南省就在其汽车发展规划报告中指出,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并计划在2030年前完成燃油车禁令。在欧阳明高看来,在实现低碳电力系统的前提下,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分布式储能装置,将对交通、电力、建筑产生综合作用。
专家建议城市交通参与碳交易
与国际上常用的碳交易和税收制度不同,中国汽车行业采用“双积分”碳排放管理模式,通过平均油耗积分和新能源汽车积分来限制主要汽车制造商的碳排放。
图片来源:摄影网
有观点认为,将“双点”交易纳入碳交易市场将大大降低点交易成本,从而振兴整个“双点“交易市场。“双积分”中涉及的平均油耗和新能源汽车积分可以转换为碳排放测量,这是目前最可行的想法之一。
然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有限公司低碳业务部部长任欢欢认为,“双点”制度具有长期生命力。我们可以发现,首先,汽车碳排放不适合纳入总碳配额关系。同时,通过集约化管理和市场化机制实现“双信用”,实现节能减排的长期内生动力。因此,我认为‘双重信贷’政策是一种具有长期活力的机制,”任欢欢说。
任欢欢认为,汽车行业的首要目标是提高电动化比重,为后续能源创造协同效率。同时,未来新能源汽车的用电管理也需要考虑,从长远来看,应该对整个燃料排放周期进行评估。制定一个类似于新能源汽车的能量转换系数,早期可能为0,后期逐渐过渡到1,以免阻碍新能源和传统汽车的比例,”任欢欢说。
但也有观点建议推动城市交通参与碳排放交易。交通运输部城市交通与轨道交通研究中心政策与标准研究室主任陈旭梅建议,明确城市交通参与碳交易的范围、时间线、准入和退出门槛,出租车应分阶段逐步纳入碳交易范围,合理设计适合城市交通特点的碳配额分配方案。
此外,私人汽车的脱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希望未来在一些城市建设净零排放示范区,在推动节能减排污染物方面积累更多优质经验,促进城市交通绿色发展。“陈旭梅说,根据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与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合作项目的研究计算,京津冀城市客运碳排放约占总碳排放的43%……
城市交通的排放。私家车约占城市客运碳排放量的74%。
2050年燃料电池汽车年产量可能达到520万辆
事实上,为了按时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加快调整国内能源结构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此背景下,以氢能为代表的绿色能源产业正受到各界关注。
上海科技交流中心副主任陈栋表示:““十四五”是碳峰值的窗口期,将加快能源结构调整进程。氢能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欧阳明高还认为,“碳中和”将在中国掀起新能源革命,发展绿色氢能和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技术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随着中国“双碳”战略的提出,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氢能产业也进入了发展快车道。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席谭天伟表示,截至目前,政府累计支持氢和燃料电池研发超过20亿元。中国有110多个加氢站,燃料电池汽车的累计数量已超过6000辆。目前,中国的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已初具规模。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数据,到2050年,氢能在中国终端能源系统中的比例预计将至少达到10%,对氢气的需求约为6000万吨。其中,2458万吨氢气用于运输部门,约占该领域能源消耗的19%。燃料电池汽车的年产量将达到520万辆。
面对这种新兴的“风口”,中国各地也在积极布局氢能相关产业。据悉,北京将在房山高端制造业基地内建设氢燃料电池研发中心和百万千瓦级氢新兴产业基地;在重庆市九龙坡区,用于制造氢燃料电池的催化剂、电堆、空压机等核心关键零部件企业也在加速集聚。此外,重庆还围绕检验检测、运营调度等环节,加快推进“供应链”建设。
平安证券在相关研究报告中表示:“由于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能效高、安全性高、无排放、寿命长等优点,在商用车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有助于碳中和尽快达到标准。”。
基于此,一些能源公司也将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作为未来的发展重点。我们正在探索用氢动力重型卡车取代燃料和天然气汽车的可行性。”倪娟,广汇能源(600256,股吧)(600256。SH)告诉记者,广汇能源正在以内毛湖地区的氢能资源和182个运营加油站为基础,发展氢能产业链布局。“相关研究机构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
粤开证券在相关研报中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布局氢燃料电池,氢能的应用场景和产业链布局逐步完善,氢能在能源、交通等领域的重要性显著提升。随后发展低烃、光伏制氢等相关产业将是实现碳峰值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保障。
记者|李硕编辑|程鹏、裴建儒、肖勇
校对|何晓涛
封面照片自拍网络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文章内容属于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络的立场。投资者应据此操作,并承担风险。
出品:观察者网汽车频道引擎视线作者:潘昱辰编辑:娄兵6月7日,吉利汽车公布了2021年5月的销售数据。今年5月,吉利汽车共计销售新车962万辆,同比减少12。
1900/1/1 0:00:00投资研报又一半导体材料龙头被挖出产品持续处于超产状态,机构高呼隐藏王者正向全球龙头迈进,新产能投放在即,价值正面临重估中国宠物市场量价齐升,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6月9日,韩国SKInnovation表示,已从韩国进出口银行筹集5亿美元绿色贷款,用于支持其在匈牙利Komarom第二家电动车电池厂的建设。
1900/1/1 0:00:00如果说你想买一台国产新能源汽车,那么我相信比亚迪汽车一定是大家绕不开的的一个品牌,随着比亚迪宋PLUS的推出,将既有助于进一步细分比亚迪在国内紧凑型SUV市场的布局,丰富产品的选择性,
1900/1/1 0:00:006月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公布了2021年5月份的产销数据。数据显示,5月份,该公司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2800辆,同比增长18962。
1900/1/1 0:00:006月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最近,特斯拉的高层再生变动。除了负责该公司重型卡车部门的杰罗姆吉兰于6月3日离开了公司外,任职不到两年的特斯拉能源业务负责人RJ约翰逊本月也已离职。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