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1,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各国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复苏。与此同时,在《巴黎协定》等公约的倡导下,各国也在积极采取行动,加快能源转型。
在此背景下,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加快了扩张步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零售额为101万辆,同比增长218.9%;欧洲八国新能源汽车累计注册量为83.79万辆,同期和环比均持续增长;美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27.3万辆,渗透率比2020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的激增,还有资本市场的火爆。Wind数据显示,今年年初至9月6日,新能源汽车指数上涨37.92%,动力电池指数上涨68.86%,锂电池指数上涨79.96%,锂隔膜指数上涨62.41%,锂电解质指数上涨108.86%。
然而,与新能源汽车取得的骄人成绩相比,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芯片产能有限、优质动力电池产能不足等不利影响,今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环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供应紧张。
图片来源:摄影网
在这种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速能否持续?产业链的投资机会和重点是什么?近日,东方证券与《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联合制作的《电气创新资本赋能——2021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分析报告》提出,多因素共振开启了新一轮全球电气化,新能源汽车行业欣欣向荣。同时,短期内应关注产业链短板,重点关注技术尚未扩散、扩产相对缓慢的锂电池隔膜和电池级溶剂行业,以及产业链整合趋势明显、格局有望重塑的先行产业。
多因素共振开启新一轮全球电气化
报告认为,近期新能源汽车的优异表现不仅有政策支撑,也离不开相关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和电动汽车用户体验的不断优化。
事实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表。汽车行业作为交通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政策制定的关键环节。其中,中国的双重信贷、欧盟的碳排放和美国的《清洁能源法案》共同构建了强有力的政策催化联盟。
具体而言,双点协议规定,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至少达到20%;欧盟要求汽车公司在2025年将其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5%;
美国《清洁能源法案》计划为电动汽车消费提供316亿美元的税收抵免,以刺激电动汽车的销售。与此同时,它签署了一项法令,要求到2030年零排放汽车的比例应达到50%。全球电气化已经从中国和欧洲的双主场扩大到中国、美国和欧洲的三足鼎立。
国内市场方面,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合资汽车品牌正在加速转型。造车新势力的交付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新势力”——来自技术和互联网领域的新人不断涌现。目前,已经表示计划或开始制造汽车的公司包括小米集团、百度、360、创维等。新能源汽车的供给侧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图片来源:摄影网
此外,报告提到,在实际使用场景中,汽油和电动汽车的便利性面临着双向转变。随着相关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电动汽车的用户体验持续提升,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使用将逐步超过汽油车。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汽油车每年的平均行驶公里数减少,这将对汽油车相关的服务市场产生影响。
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数量已达670万辆,而燃油汽车数量接近2.9亿辆。尽管在绝对数量上存在差距,但电动汽车保有量的增长率仍在继续提高,而汽油车保有量的增速有所放缓。该报告预测,燃料动力汽车的数量将在2023年达到3亿辆的峰值,然后开始下降。达到这一临界点后,传统汽车消费的后端服务市场也将面临规模和布局萎缩的问题。
根据上述判断,报告预测,2021中国、欧洲和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分别达到270万辆、200万辆和60万辆,同比增长率分别为97%、47%和83%。全球销量预计将达到580万台,同比增长86%;
2025年中国、欧洲和美国三大地区和国家的预期销量分别为780万辆、700万辆和300万辆,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0%、37%和50%。2025年全球总销量为2000万辆,复合增长率为36%。新能源汽车的高终端增长将推动产业链上游的持续繁荣。
查找最大“边际约束”
在电动化浪潮给汽车行业带来的诸多变化中,汽车产业链的创新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动力系统的根本性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构成与传统燃油汽车有着显著的不同。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动力电池产业链具有国际优势。驱动电机基本相当于国际先进水平,智能技术创新应用不断加快。许多优秀企业脱颖而出并快速增长,但产业链供应链中仍存在薄弱环节,如国产汽车级芯片、车载操作系统、高精度感知设备等。存在显著差距。依赖外资进口凸显了信息和数据安全问题,以及芯片等关键零部件供应紧张和原材料价格过度波动等问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世华表示。
图片来源:摄影网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长,涉及多个环节,与制造业、化工、有色冶炼等行业交叉明显。报告提到,影响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生产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上游原材料、四大材料、电机和电子控制、汽车芯片、车载电子。某些环节的紧张可能被解读为锂电池或新能源汽车生产的瓶颈,成为木桶中的弱点,并带来一定的投资机会。
回顾锂电池的发展史,2016年的六氟磷酸锂、2017年的锂和钴金属,以及2018年的三元高镍和负极针状焦,都因供给侧短缺而呈现出量价齐升的行业红利。
基于此,报告认为,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投资思路之一是寻找产业链中的最大边际约束。就目前来看,短板效应仍然有效,一些环节可能因产能紧张和技术迭代较慢而成为锂电池或新能源汽车生产的瓶颈,成为量价齐升的潜在板块。
短期建议:关注产业链短板
今年以来,由于上游原材料企业产能的释放无法满足电池企业的扩张需求,以及下游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动力电池行业的优质产能一直供不应求。
在动力电池行业的诸多环节中,报告认为,分离器和溶剂可能成为2022年产业链中的“木桶短板”。一方面,膜和溶剂都有很高的进入屏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膜和溶剂的生产企业相对较少,核心技术尚未扩散,这已成为行业产能释放的主要制约因素;
另一方面,即使是隔膜或溶剂行业的龙头公司,2022年的扩产也相对有限,而二线制造商要么受到设备、技术、资金和客户的制约,目前的规模有限。整体产能释放仍然不如其他环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000681,股票吧)
值得注意的是,溶剂市场上五种产品的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自7月下旬以来,DMC从9750元增至13300元,EC从12300元增至1.33万元,EMC从19600元增至24200元,DEC从22000元增至25200元,PC从14000元增至17200元。
在锂离子隔膜方面,自2015年以来,由于隔膜价格的持续下跌,大多数公司都无法跟上价格的下跌,导致大多数后来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实现正常利润。最终,该行业开始了并购,后来者的资本和产能扩张受到了限制。
2020年下半年以来,由于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复苏以及储能、两轮车等领域的高度繁荣,国内分离器需求大幅增长,月产量屡创新高,导致行业供需形势紧张。隔膜的价格也从之前的下跌进入了稳定阶段。报告预测,考虑到现在仍然不是新能源的传统旺季,未来隔膜需求仍有进一步增长的希望,预计隔膜价格仍将保持强劲。
记者|李硕
编辑|段炼孙磊杜恒峰王佳琦
校对|何晓涛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文章内容属于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络的立场。投资者应据此操作,并承担风险。
标签: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9月8日下午消息据两名知情人士透露,一项经过修订的计划显示,印度将在未来五年内向汽车企业提供约35亿美元的激励措施,以促进清洁能源汽车的制造和出口。
1900/1/1 0:00:00虽然国人偏爱SUV,但是轿车同样是顶起半边的存在,蔚来前几年的发展中,明显厚此薄彼,三款车型全为SUV。不过好饭不怕晚,蔚来首款ET7,也在媒体和网友关注下姗姗来迟。
1900/1/1 0:00:00今年8月,一汽红旗官方宣布,将向东京奥运会获得金牌的中国奥运健儿赠送一辆红旗H9,包含个人项目和团体项目的金牌获得者。同时,为获得银、铜牌的每名运动员敬赠红旗H9产品使用权。
1900/1/1 0:00:00公元2021年9月9日,魔都壹秀秀场,汽车界潮玩品牌“带头大哥”MG,召开了一场轰动汽车江湖的“武”林大会,现场各路英雄云集。
1900/1/1 0:00:00奔驰设计总师GordenWagner接受TopGear采访时称,“除了空气动力学方面的问题,六英寸高的电池组会让三厢电车难看得像鬼,要在视觉上消化高度。
1900/1/1 0:00:00今天,特斯拉CEO马斯克晒出了特斯拉刚刚创造的速度记录。马斯克介绍,刚刚特斯拉ModelSPlaid在纽博格林赛道创下了量产电动汽车的世界官方速度记录。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