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可新/创意图表制作者/编者按:临近年底,停下来回顾过去。2021,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正探索在疫情中前进的道路。碳减排的主题是引领深刻的能源转型,不同的行业各自为政,基金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此时,本报推出了一系列年终盘点报告,涵盖了重要的金融和经济领域,梳理了细分行业的趋势,并展望了全球市场。我们使用专业的解释和可靠的数据来呈现事件、机构、人员等的不同方面,以便对2021进行深入审查,记录过去,展望未来。《证券时报》记者毛可欣2021是新能源汽车真正进入公众视线的一年“起始数量”是贯穿整个行业的核心逻辑。肉眼可见,伴随着新能源车企市值相对于传统车企的全面追赶,道路上的绿牌车数量在不断增加;
“宁王”摇旗呐喊,锂电池材料的价格与公司股价同时飙升。从质量的角度来看,下一步将是汽车公司补充产品,创新电池技术,并共同铺设整个行业的基础设施。展望明年,市场将重点关注智能化进程。尽管去年此时此刻有声音呼吁开启智能化的下半年,但帷幕才刚刚开始。智能化不仅将成为汽车制造商的关键竞争点,使软件收入的商业模式得以真正实施,还将为零部件行业带来增量收入,成为下一轮资本挖掘。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大众化时代,今年的受欢迎程度超过了市场预期。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接近300万辆。11月,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为17.8%,年渗透率预计达到13%,提前接近到2025年渗透率达到20%的政策目标。更重要的是,高增长率背后的驱动力并非来自政策因素。业界普遍认为,2021是新能源汽车真正市场化的第一年。华西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崔岩在最近的点券大会上表示,今年,新能源汽车正逐渐从政策驱动转向供应驱动,供应侧车企推出越来越多的优质车型,从而推动销量增长。一些顶级汽车公司已经占据了领先地位。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今年1-11月,新能源汽车制造商销量排名前三的是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和特斯拉中国,累计销量分别为49万辆、38万辆和25万辆。这三家汽车制造商的总销量已占中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三分之一。三家新车制造商正在争相竞争,“小威力”分别售出8.2万辆、8万辆和7.6万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最畅销的车型在定位上呈现出两端兼顾的“哑铃体”,10-20万元区间的主流车型仍需更换。今年前11个月,特斯拉Model 3和五菱宏光MINIEV分别占据了25万元的高端市场和3-5万元的低端市场。多家车企已经瞄准了“纺锤”市场的中心部分,并可能在明年开始推广新能源汽车。以蔚来汽车为例,一直备受推崇的蔚来汽车正在为大众市场酝酿一个新品牌,并计划在2022年发布三款新车型,其中一款将是全系售价最低的车型。就类别而言,业内预测混合动力汽车即将爆发。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协会执行主席李金勇认为,市场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理解是一个过渡产品,尤其是在车牌有限的城市。但从今年1-10月的数据来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非限购城市的销售占比达到56%,高于前两年,主要是由于技术的成熟和产品的推广。随着比亚迪DM-i等关键产品的推出,预计2022年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销量将达到120万辆。对于中上游的锂电池公司来说,保持中短期短缺是2021的关键词,包括“涨价”、“缺货”和“扩大生产”。车端销量的快速增长迅速绷紧了整个产业链的弦,强劲的需求层层传导,导致供应焦虑,尤其是锂矿成为热点资源。动力电池是电动化的核心,市场供应结构性短缺,高端产能供应不足。根据中航证券的计算,假设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18.7%,每辆车58.5kwh,库存水平为80%,产能利用率为70%,结合全球主要动力电池制造商2025年计划产能超过2500GWh,仍将……
产能缺口超过300GWh。与此同时,引领动力电池市场的趋势已经加强。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今年1-11月,装机容量排名第一的是宁德时代(300750),市场份额为51.4%。比亚迪、中国创新航空和国轩高科(002074)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6.6%、5.8%,装机容量排名前十的公司已经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为了确保市场份额,龙头企业正在加快产能扩张。在最近对深交所问询函的回复中,宁德时代表示,根据目前的市场份额,到2025年,公司的设计产能应至少达到520GWh;中国创新航空公司最近宣布了2025年500GWh和2030年1TWh的产能计划;蜂巢能源今年已三次提高产能规划目标,最新一次将在2025年前挑战600GWh。动力电池制造商对未来的市场空间非常乐观。亿纬锂能(300014)董事长刘金成最近公开表示,全球电气化目前由市场、政策和技术决定。当前的扩张是一种确定的状态,而不是在不确定性下盲目扩张。中国创新航空董事长刘靖宇表达得更为直接:“如果规模没有增加,我们怎么能领先?如果速度太慢,实际上将成为现阶段最大的风险。”动力电池反过来推动了对锂电池材料的需求,各种材料都在蓬勃发展。据新伦锂电池统计,今年1-11月涨幅最高的六氟磷酸锂价格已经翻了四番,氢氧化锂和碳酸锂的价格也分别上涨了295%和284%。鑫伦锂电池分析师预计,明年矿山竞争将更加激烈,部分锂电池材料环节仍将面临短缺,主要包括设备端具备高质量产能的隔膜和铜箔,以及高能耗石墨化的负极环节。在此背景下,车企和动力电池制造商纷纷向上游环节伸出援手,强化了产业链整合的趋势。通过绑定电池工厂,车企一方面可以保证核心零部件供应的稳定,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电池技术上与时俱进。从长远来看,锂电池肯定会成为汽车的一部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继刚在接受《证券时报》采访时表示。上游资源的短缺也迫使电池材料的技术创新。宁德时报于年中发布钠离子电池,计划到2023年基本形成产业链。钠电池的出现直接回应了锂资源的短缺,但距离实际商业化还有一段距离,将仅限于对能量密度要求较低的地区。此外,高镍三元、磷酸锰铁锂、固态电池等解决方案层出不穷。业内认为,不同的技术路线不是替代品,而是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共存。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仅依赖于整车和电池的进步,还依赖于充电和换电基础设施的改善。今年国庆假期,电动汽车在跨省出行时遇到了充电站排长队的情况,反映出电池寿命已经足以支持公众出省。另一方面,它暴露了能源补充设施的不足。就数量而言,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充电设施正在迅速扩大。来自中国充电联盟的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充电基础设施新增70.4万台,桩车增量比为1:4.2;
其中,私人充电站的增量和增速领先于公共充电站,增量为42万台,同比增长198.1%。这块蛋糕吸引了许多玩家,但充电站运营商目前面临盈利困难。一位深圳充电站运营商告诉《证券时报》,除了充电站的投资成本外,土地和电力是关键资源。投资充电站的回报时间通常在3年左右,但各方资本的涌入降低了利润率,行业亏损的情况并不少见。“2020年之前,充电领域将由国家电网等央企和特伦、星星充电等民企参与。2020年之后,行业将进入一股新的力量,包括能源公司、主机厂和以地方基金为代表的新力量。目前的情况是,老玩家仍处于泥潭中,但新玩家正在加速发展o涌入,预计该行业将迎来一轮淘汰和洗牌。“电动汽车观察者联合创始人黄山表示。今年,换电模式迎来了政策利好。10月,工信部设立了11个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城市,其中包括8个综合应用试点城市和3个重卡特色城市推广10多万辆换电汽车,建设1000多个换电站。企业的绩效比政策更积极主动。NIO今年提前完成了700座替换电站的布局,并计划到2025年建造4000多座。中石化、协鑫能源科技(002015)和奥东新能源的五年目标分别为5000、6000和10000台。业内认为,换电池模式更适合运营车辆的应用场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崔东树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换电模式只能在出租车、叫车、工程车等细分行业实施,在私家车领域几乎没有发展的可能。设计一种新的有轨电车模型和准备更多的电池将增加成本;与此同时,建造替代发电站所需的土地资源也是一个不可否认的负担,尤其是在大城市,这些额外的成本最终必须由消费者承担。黄山预测,未来社区的私人充电桩仍将是主要的能源补充方式,公共充电桩和换电模式将作为辅助。然而,私人充电桩进入社区仍然存在障碍,需要与多方合作,开发集团管控、有序充电、低功耗直流等方式。从投资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相关板块无疑是今年的热门明星,因为资本正在深度细分以挖掘黄金。崔岩表示,过去十年最大的投资机会是“手机+移动互联网”,未来十年将是“新能源汽车+5G车联网”。从整车到动力电池和锂离子材料,再到关键零部件,资本循着地图寻找确定性和期望并存的环节。年初,市场关注的焦点是新能源车企市值对传统车企的颠覆性超越。截至12月15日,在全球前15大汽车公司中,特斯拉以9640亿美元的市值位居第一,接近第二至第十的市值总和;最近上市的Rivian顶着“特斯拉竞争对手”的光环,以980亿美元的市值排名第四;
比亚迪、长城、蔚来和上汽分别位列第3、第11、第14和第15位。在A股市场,风电汽车指数已从4月份的低点飙升,创下全年最高涨幅36%。对于今年整个汽车板块的崛起,中信建投汽车联合首席分析师何俊毅认为,市场交易主要基于中长期逻辑,包括品牌格局确定性的增强和智能驾驶商业模式的萌芽变化的出现。智能汽车可以通过自动驾驶服务、OTA等软件产生利润,进一步为车企打开估值空间。目前,特斯拉、蔚来和小鹏等汽车公司都有付费软件项目。繁荣进一步体现在锂电池产业链上,全球动力电池领军企业宁德时代一路领跑“宁指数”。截至12月17日收盘,年内累计增长86%,总市值超过1.5万亿元;风电锂电池指数今年累计增长率达到90%。投资的逻辑就像盖房子一样。在地基稳定后,它会一层一层地上升。随着新能源汽车出现在市场上,资本将首先投资于汽车工厂。当汽车布局相对确定时,它会继续投资其上游,而动力电池是汽车成本中最大的组成部分,自然会受到一轮猜测。接下来,资本将找到新的、更有利可图的子赛道,可能涉及功率半导体。一位投资者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身体和传感设备等小部件。展望明年的投资趋势,许多机构认为智能化是一条重要的主线。崔岩表示,2022年将是智能化的一年,这将是汽车制造商之间竞争的关键因素,也将带来对增量部件的需求。自今年年初以来,华为、百度和小米等多家科技巨头已经进入智能汽车市场,它们将成为强大的推动者。最初采用的与主要发动机制造商合作生产汽车的模式影响有限。但其长期影响不容低估,因为形成气候大约需要3年时间。
中华网财经12月22日讯,日前,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全球产品工程服务公司QuESTGlobal宣布与恩智浦半导体达成合作,为恩智浦的S32G车辆网络处理器提供软件支持。
1900/1/1 0:00:00中华网财经12月22日讯,日前,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和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
1900/1/1 0:00:00作者贾琦来源财经琦观由于整个新能源赛道发展过于迅猛,蔚来的“高溢价”优势被下沉市场的强势崛起所淹没抵消。
1900/1/1 0:00:00近日,固态电池企业辉能科技宣布完成新一轮3
1900/1/1 0:00:0012月2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10月份将电动皮卡Cybertruck的售价和性能信息从官网移除之后,特斯拉又对官网进行了调整,移除了Roadster电动跑车的售价信息,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