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今年国内汽车市场5%的增长率在4月份面临挑战。5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今年4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同比下降46.1%和47.6%。近期,国内疫情在多个地区蔓延,汽车产业链受到考验。一些汽车公司和供应商已经停产,使汽车行业在短期内处于“看跌”水平。中国汽车协会副秘书长陈世华表示,今年4月,汽车产销受到冲击,汽车产销大幅下滑,创近十年同期月度新低。不过,我们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复工复产,上海、长春等地的工厂陆续复工。同时,新能源汽车市场仍保持增长趋势,这也将带动国内汽车市场复苏。
与上月相比,产量和销售额下降了近50%,这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今年4月,国内汽车产销创近十年来同期月度新低。数据显示,今年4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为120.5万辆和118.1万辆,比上月分别下降46.2%和47.1%,比上年分别下降46.1%和47.6%。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为99.6万辆和96.5万辆,环比下降47.1%和48.2%,同比分别下降41.9%和43.4%;商用车产销分别为21万辆和21.6万辆,环比下降41.8%和41.6%,同比下降59.8%和60.7%。在乘用车的主要类别中,四大类乘用车品种的产销与上月同期和去年同期相比均出现明显下降,其中跨界乘用车的降幅更为明显。数据显示,今年4月轿车产销分别为45.8万辆和46.1万辆,同比下降38.6%和39.1%;SUV产销量分别为47.3万辆和44.7万辆,同比下降43.9%和45.6%;MPV产销分别为4.7万辆和3.9万辆,同比下降42.1%和54.6%;跨界乘用车产销均为1.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9.6%和55.7%。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乘用车销量的整体下滑中,国产高端品牌乘用车的下滑最为明显。今年4月,国内生产的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达到11.4万辆,同比下降61.5%,高于乘用车的整体降幅。此外,在主要商用车类型中,卡车和公共汽车的产销与上月和去年同期相比呈快速下降趋势,其中卡车大幅下降。与第一季度相比,今年4月的产销低迷已成为减缓汽车市场步伐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国产车累计销量出现负增长。汽车产销分别为769万辆和769.1万辆,同比下降10.5%和12.1%。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为649.4万辆和651万辆,分别同比下降2.6%和4.2%;
商用车产销分别为119.5万辆和118.1万辆,同比下降37.9%和39.8%。4月供应链产销不振的背后,是由于疫情导致部分地区停产和供应链中断,使车市压力倍增。从今年3月开始,由于供应链紧张和疫情的影响,国内车企的产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一些车企出现了减产或停产,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4月。3月13日,一汽集团位于长春的五大整车厂计划全部停产。不仅在长春,受疫情影响,上海已有千余家汽车产业链企业不同程度停产,这些企业的“停产”严重影响了整车生产。3月28日,特斯拉暂停了其上海超级工厂的生产,随后取消了原定于4月1日和2日的复工计划。据上海大众相关人士透露,从今年3月下旬开始,疫情影响了整车厂和供应链的正常运营,迫使安亭工厂的生产班次调整。除了汽车公司,供应链的稳定性也受到了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几乎都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设有工厂,约有1000家大型供应商和2万多家微型供应商。受影响的供应链已直接影响到全国多家整车生产企业。从4月开始,NIO和长城等几家企业纷纷表示停产或生产受阻。据中汽协相关人士介绍,今年4月国内疫情总体呈现多发态势,形势严峻复杂。汽车行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也经历了历史上最严峻的考验,一些企业停产停产,物流运输受到极大阻碍,生产和供应能力急剧下降。尽管今年4月国内汽车销售低迷,但中汽协对今年汽车市场的整体增长趋势仍持乐观态度。上述中汽协人士表示,汽车行业企业正在克服疫情影响,加快复工复产,推出新车型,进一步激活市场。4月16日,上海市经信委制定发布了《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旨在有效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生产,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与此同时,工信部前方工作组正在研究建立产业链供应链需求应急协调机制,建立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重点企业“白名单”,确保其运营,集中资源优先安排集成电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重点行业666家重点企业复工复产。随后,上汽集团(600104)、特斯拉和零部件供应商旗下公司恢复生产,并逐步恢复产能。特斯拉表示,预计5月中旬左右产能将增至疫情前水平。除上海外,此前受疫情影响的长春相关汽车行业也在加速复苏。目前,一汽集团在长春的五大发动机工厂已全部复工。陈世华表示:“汽车行业的发展形势正在逐步好转,企业将努力抓住5、6月份的关键窗口期,弥补产销损失。我们认为,汽车行业有望稳定全年预期,成为稳定宏观经济增长的积极力量。”事实上,中国汽车协会对汽车市场的信心不仅来自于汽车行业的逐步复苏……
企业的产能,也来自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表现。数据显示,尽管今年4月汽车市场整体进入下滑趋势,但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31.2万辆和29.9万辆,同比增长43.9%和44.6%,市场份额为25.3%。同时,今年前四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160.5万辆和155.6万辆,同比增长1.1倍,市场份额为20.2%。陈世华认为,与去年同期相比,尽管新能源汽车也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但总体表现仍较好。目前,许多车企手中已经积累了大量新能源汽车订单,这些订单的逐步释放也将推动市场进一步增长。“北京商报记者刘洋刘晓萌|相关新闻|车企成本正考虑到上汽大众的上涨趋势。北京商报消息:全球供应链紧张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传导效应开始在车企销售巨头中显现。5月11日,上汽大众宣布,自即日起,旗下大众并将提高制造商对其车型的建议零售价,这些车型不仅涉及新能源车型,还涉及燃油车型。根据上汽大众发布的价格调整表,此次涨价涉及大众品牌旗下所有车型,包括纯电动和汽油车。其中,大众品牌的新能源车型涨幅在3000元至5000元之间,燃油车型涨幅在1000元至3000元之间。事实上,在上汽大众此次调价之前,国内汽车市场已经处于涨价期。此前,梅赛德斯-奔驰宣布上调部分车型的价格,价格上调幅度为30至12.1万元;小鹏汽车的涨价幅度达到了19000-38000元。5月,吉利极氪、荣威、非凡、福特等品牌相继发布涨价消息。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价格有所上涨,但与此前新能源车企1万元的涨价相比,上汽大众此次车型的价格调整主要集中在1000元至3000元,最高仅为5000元,涨价幅度不大。业内人士认为,短期内,在现有经销商模式下,汽车价格会有所波动。与采用直销模式的车企相比,上汽大众此次的涨价在短期内用户感知度不高,但终端折扣可能会进一步收窄。事实上,国内车企之所以选择涨价,是因为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和供应链不稳定。以氢氧化锂为例,去年1月的价格为4.64万元/吨,今年4月已升至41.16万元/顿,涨幅高达887%。对于汽车公司来说,价格调整仍然需要理性看待。车型价格不仅影响到车企自身,也反映了整个汽车产业链的现状。车企提价有助于整个汽车产业链克服经营压力期,也有助于市场保持长期稳定发展。”一位资深汽车行业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欢迎来到2022年新一期《有问必答》,本期准备了很多日常很少回答的、偏门的、大尺度的问题哟。并且礼物也十分有诚意,只要您的问题够奇葩就有机会获得。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5月11日,凭借UltramidA3U44G6DCOR,巴斯夫扩展其用于电动汽车市场的阻燃工程塑料产品组合。汽车行业对于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因此需要基于PA66的创新解决方案。
1900/1/1 0:00:005月10日晚,零跑旗下全新旗舰电动轿车C01预售,新车共推出五款车型,售价区间为1827万元,即日起0元下定。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5月10日,LiDAR传感器和智能3D解决方案供应商QuanergySystems宣布其光学相控阵技术已成功实现250米的距离检测,是15个月前展示的2
1900/1/1 0:00:00近日,山东省汽车流通协会将宝能观致汽车品牌列入消费黑名单,并发出警示:谨慎购买观致品牌汽车。随后,协会向观致品牌所属的宝能集团总部邮寄问询函遭退回,引发宝能集团“人去楼空”传闻。
1900/1/1 0:00:005月10日晚间,零跑汽车首款中大型轿车C01上市,该车为零跑汽车的旗舰车型,在设计、配置以及动力方面,零跑汽车投入巨量资源和成本。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