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罗志恒: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密集出台 市场望加速复苏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中新社6月1日电题: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密集出台,有望加速市场复苏。作者罗志恒,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受疫情影响,2022年汽车行业发展将遭遇“逆流”。多家车企停产,除上汽、特斯拉外,广汽本田、广汽丰田等其他地区也经历了被动停产和停产。但从中长期来看,疫情的影响最终会消退,随着新一轮汽车消费刺激政策的密集出台,汽车行业将逐步回归正常轨道。总体而言,国内汽车市场的发展格局表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拥有最大的生产和销售规模。尽管近年来有所波动,但仍保持着稳定和增长的发展趋势。2021,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同比增长3.4%和3.8%,结束了三年的平台调整期,稳定了增长速度。2022年的疫情再次对汽车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政策的保护下,汽车行业现已进入复苏周期。从汽车的能源消费结构来看,新旧能源存在显著差异。从绝对值来看,燃油动力汽车仍然是主要的消费力量,但其新增车型较弱;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油改电”政策不断加快。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1传统燃料汽车销量为2275.4万辆,同比下降5%;

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5%。新能源汽车年渗透率为13.4%,提高8个百分点。目前,新能源汽车以纯电动为主,市场占有率超过80%。同时,市场处于“哑铃型”结构,中端市场仍有潜力。从地区来看,限购的特大城市仍然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消费者。然而,在过去两年中,需求趋于稳定,销售额的增长率和占比有所下降。但未实施限购的大中城市和县乡市场的销售额占比逐渐上升。新能源汽车在非限购领域的快速渗透,反映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已逐渐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从品牌结构来看,中国奇克受欢迎,合资企业衰落,自主品牌强势崛起,造车新势力正处于“千帆竞发”的多元化发展格局。自主品牌的崛起主要得益于新能源市场渗透率的大幅提升。从未来发展来看,过去十年,世界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国产品牌难以与老牌车企竞争。但随着全球减碳的深入和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产业格局面临重塑,部分国产品牌有望实现变道超车。影响汽车消费的主要因素作为传统的大宗消费品,主要受人口结构、收入水平、消费意愿、市场政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商品等因素的影响。首先,中国日益老龄化的人口可能会抑制汽车消费需求。但人口是一个缓慢的变量,老龄化导致购车需求增加,这对汽车消费的总体抑制作用有限。其次,收入水平越高,未来的预期收入就越高,汽车消费就越多,整个社会的汽车也就越多。第三,消费者意愿的强弱决定了收入转化为消费的程度,其背后是收入差异化问题。疫情导致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意愿大幅下降,更多的收入转化为预防性储蓄,表现为社会边际消费倾向下降;

然而,高收入消费的影响相对较小,甚至会发生报复性消费。第四,汽车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短期政策的影响,如财税政策、货币政策和限购。一个是,在过去十年中,购置税的刺激和下降几乎是汽车销售的主要趋势波动。其次,货币政策对汽车消费有影响。汽车销量的同比增长率与M2(广义货币)更为一致。再次,过去,一些城市采取了汽车限购措施来缓解拥堵和控制污染,这可能挤压了汽车消费空间。但从长远来看,限购将逐步放宽,政策将从购买管理转向使用管理。第五,从长远来看,城市道路交通的不断优化,路网的深化和扩张,充电站、发电站等设施的完善,停车位等配套设施的丰富,将改善汽车使用环境,对汽车消费形成积极的促进作用。第六,微观主体对某种商品的消费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该商品与其他商品之间的替代和互补关系的影响。至于汽车,对它们影响最大的是住房消费。综上所述,我们对未来汽车消费有以下四个判断:首先,人口结构对汽车消费的影响是有限的,人口基数仍将为汽车消费提供支撑。其次,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收入结构的加速优化,汽车保有量将继续向发达经济体水平倾斜,汽车消费增长空间依然巨大。第三,2022年“稳增长”政策的有效性将逐渐显现,从广义货币政策逐步转向广义信贷政策。将细化消费促进政策的实施,降低房地产的挤出效应,这些都将支持汽车消费,增加汽车销量。第四,疫情只是短期扰动,中国汽车行业仍处于繁荣上行周期。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产业链节点加快完善。2022年自主品牌崛起的逻辑将继续演绎,汽车市场有望加速复苏,再次迎来产销两旺的局面。未来,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重点关注:一是短期内难以根除“缺芯缺电”,中长期可能出现连锁反应。2022年,芯片和电池仍将保持供需的紧密平衡。缺芯将直接导致交付延迟,而低电量将直接导致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两者之间的共鸣将影响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有鉴于此,政府和车企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引发两种行为模式的改变。我们应该继续关注芯片的供应链以及锂、钴和镍等原材料的价格走势。其次,外国在乘用车制造业的持股限制的取消可能会与国内品牌产生更大的竞争。第三,供给侧技术的发展和突破应围绕八个方向。一是内燃机技术的研发和性能的提高。二是混合动力技术的深化发展。三是轻量化的发展和应用,以及集成压铸技术的发展趋势。第四是采用新系统和新结构的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在材料层面,关注高镍和单晶三元正极的发展趋势,铁锂材料中金属掺杂的趋势,硅碳负极材料的应用,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的进展,4680电池的应用;

关注CTC(Cell-to-Chassis)技术在结构层面的发展。第五是电动汽车联网的进展,包括测试道路的开放和上层法律的不断完善。六是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应用。第七,通过智能化推动汽车电子架构的颠覆性变革,重点关注域控制器和智能座舱。八是换电模式的推广和应用。(中新经纬APP)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入选作品的版权归中新经纬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者以其他方式使用。所选内容中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国新纬度》的观点。责任编辑:宋亚芬

标签:本田丰田特斯拉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理想汽车:5月交付11496辆理想ONE,同比增长165.9%

新浪科技讯6月1日下午消息,理想汽车今日宣布,该公司5月交付11496辆理想ONE,同比增长1659;自交付以来,理想ONE累计交付量已达171467辆。

1900/1/1 0:00:00
逾20家车企加码“撒钱” 6月车市将迎强势反弹、全年消费额或增超3000亿

财联社6月1日讯随着600亿元国家“购置税减半”政策落地,主机厂闻风而动,市场情绪高涨。

1900/1/1 0:00:00
中通客车盘中涨停 最终收涨6.52%

北京商报讯6月1日,中通客车000957盘中触及涨停,当日最终收涨652。交易行情显示,中通客车6月1日小幅低开,之后不断震荡走高,午后涨幅继续扩大,并在盘中触及涨停价1652元股。

1900/1/1 0:00:00
威马汽车递交港股IPO申请,累计融资约350亿元

6月1日,港交所披露新一批IPO申请名单,威马汽车已正式递交港股IPO申请。这意味着,威马汽车即将成为继“蔚小理”之后,又一家登陆港股的新造车势力。海通国际、招银国际及中银国际为其保荐人。

1900/1/1 0:00:00
这省出手!新能源车以旧换新,给8000元补贴

中新经纬6月1日电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1日印发《广东省贯彻落实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提到,

1900/1/1 0:00:00
威马汽车递交港股上市申请,2021年交付44152辆电动汽车

6月1日消息,港交所文件披露,威马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海通国际、招银国际、中银国际。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