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高企、核心零部件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的高成本在汽车市场激起了一滩“涟漪”,就像蝴蝶扇动翅膀一样,在可负担和不可负担的燃油车与可负担和负担不起的电动汽车之间的博弈背后。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涨价的热情尚未消散,一度从纯电动汽车蔓延至混合动力和燃油汽车。今年下半年,价格上涨的小高峰再次出现。最近,包括智能汽车、零跑汽车、内扎汽车在内的几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再次开始涨价,涨幅从3000到6000不等。许多公司涨价的原因直接归因于“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此次涨价,不仅是因为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也是出于对未来价格预期的考虑。车企认为,下半年供应相对紧张,价格压力可能更大。“8月4日,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过,电动汽车的涨价是相对理性的,不会对下半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又一波涨价:智能汽车将在交付前上调。8月1日,吉利和梅赛德斯-奔驰的合资品牌Smart宣布,由于全球原材料价格上涨,全新Smart Spirit#1高级配置车型的价格将进行适当调整。从2022年8月3日零时开始,高级配置的官方零售价图形模型将增加5800元;
Pure+和Pro+配置车型的官方零售价格不受调整。作为Smart第一款全面转向电动化的车型,Smart#1的定位是一款小型纯电动SUV。它由梅赛德斯-奔驰全球设计团队设计,由Smart研发团队领导,并在吉利豪汉架构下生产。它于今年4月25日开始预售,并于6月6日上市。已经涨价的Smart Smart#1 Premium是顶级车型,涨价前售价22.66万元,涨价后售价23.24万元。值得注意的是,已经宣布涨价的智能汽车尚未开始交付。在价格调整通知中,智能汽车表示,新款智能精灵#1的生产、制造和交付准备工作正在稳步推进,首批新智能精灵#1预计将于今年9月开始交付。这比新车早些时候发布时给出的“预计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向用户交付”提前了一个月。面对当前供应链的风险和挑战,Smart Global首席执行官童湘蓓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承认,为了确保第四季度的产品交付,Smart的重点将逐步转向生产、质量、供应链管理,尤其是供应链保障。“供应链问题对所有品牌来说都是一个客观的挑战,斯马特独立的供应链管理使我们在供应链方面具有优势。为了应对风险,斯马特提前规划了供应链基础,并采取了预防措施进行对冲。目前进展稳定,没有造成太大影响,”童湘蓓说。除了Smart Genie#1之外,零跑、Nezha Motors和江淮汽车(600418)等汽车公司最近也上调了多款车型的价格,一些公司今年已经上调了两次甚至三次。7月31日,零跑汽车发布公告称,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零跑T03所有车型(2022款T03特别版除外)的价格均上涨了5600元至6600元。调整后的指导价将于8月1日零时正式生效。这是零跑汽车今年第二次涨价——今年3月,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零跑T03已经涨价3000至5000元。两次累计涨价约1万元,补贴售价7.95万元至9.65万元。继今年3月涨价之后,今年7月,内扎汽车再次提价。7月10日,Nezha Motors宣布2022款Nezha V系列将涨价3000元至5000元,调整后的价格区间为7.99万元至9.69万元。然而,没有给出价格调整的理由;7月27日,内扎汽车宣布U系列全系车型上调6000元,调整后官方指导价区间为12.38-18.58万元。与此同时,江淮汽车旗下的思皓E10X华仙子部分车型也进行了价格调整,四叶草、星空星、向日葵的价格均上涨了1000元。价格调整后,三款车型的价格分别为7.49万元、7.79万元和8.09万元。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从上汽大众一家经销商处获悉,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上汽大众ID.家族在8月份对全系进行了价格调整,预计幅度为1万元。在价格调整之前已经支付了定金的客户不会受到价格调整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上汽大众ID.家族已经在今年4月和5月两次提价。如果这次提价得以实施,整个系列将增加1万元。以ID.4X为例,在今年的四个月里,它已经三次增加了24000元。价格上涨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影响是可控的。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这是今年新能源汽车的第三波涨价潮。今年1月,受新能源补贴退坡影响,新能源汽车企业集体涨价;
今年3月,数十家车企引发的大规模涨价直接指的是“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这也是许多公司声称此次涨价的原因。目前,动力电池产业链上游价格较高,价格压力直接传导到整车厂,”广汽集团(601238)董事长曾庆红在7月底的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表示。曾庆红直言不讳地表示,“动力电池成本已占新能源汽车的40%-60%。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也表示,汽车电动化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原材料短缺和成本快速上升。事实上,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感谢电池行业和上游行业的“任性”涨价,这让我们能够持续花钱,活得坚强。”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表示,“虽然宁德时代(300750)今年没有亏损,但在盈利的边缘挣扎是非常痛苦的。”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上游原材料的资本炒作给动力电池产业链带来了短期困扰,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石油焦等锂电池上游材料价格飙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世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原材料价格上涨给动力电池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进一步影响了整车的生产和销售,导致主要发动机制造商调价。“事实上,自去年以来,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已经激起了汽车上下游产业链的敏感神经。上游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上涨,产业链的压力向下游传导。以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为例重要原材料,今年飙升至51.5万元/吨。去年1月初,该原料的报价约为6200-67000元/吨。尽管目前车企的涨价幅度低于成本涨幅,但涨价策略也落后于成本涨幅。如果原材料价格在短期内保持高位且不回落,涨价可能会成为更多汽车公司的选择。未来会有一些公司跟进,但不会太多。每个人仍然努力保持相对稳定,但也取决于9月和10月的市场需求。如果市场需求过于旺盛,势必会带来新一波激进的锂价格,导致电池价格上涨。许多汽车公司可能无法承受,将继续涨价, “崔东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崔东树看来,电动汽车的价格上涨是相对理性的。与汽车价格相比,价格上涨幅度在几个点左右。传统燃油车的价格可能会有10点左右的波动,但这个小幅度的上涨不会影响消费者的购车选择,也不会有显著影响。”对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影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汽车行业内部人士也表示,短期内订单不会受到价格上涨的影响。油价上涨导致更多用户选择并接受新能源汽车。继上半年涨价之后,来自合资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再次吸引了用户的眼球。但从整体供应来看,新能源汽车并不多,而且汽车供应仍然紧张,短期内订单不会受到影响。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未来销售仍持乐观态度。乘联会预计,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有机会突破550万辆,继续实现70%左右的高增速。中国汽车协会预测,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500万辆,同比增长42%。中国客运协会日前发文表示,疫情总体形势趋于稳定,供应链和车辆生产全面恢复。新能源产能利用率迅速恢复,蔚来、特斯拉、广汽埃安等厂商进一步……
迎合他们的生产能力。预计今年下半年的产能将攀升。此外,消费者对新能源产品的接受度正在逐步提高,预计在年底补贴衰退之前,新能源市场将继续增长。
8月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当地时间周四特斯拉举办股东大会,马斯克在会上表示,从长期看,擎天柱机器人将比汽车更有价值,将会彻底改变经济。
1900/1/1 0:00:00新浪科技讯8月5日上午消息,近日,一位自称是小鹏车主的网友表示,自己因侮辱、诋毁小鹏汽车品牌遭到起诉并被索赔80万。对此,小鹏发布声明回应称,该前车主几百余次恶意传播不实信息,二审将于近期开庭。
1900/1/1 0:00:00昨日,几何汽车宣布,将牵手华为鸿蒙系统,共创全新智慧生态。在海报中,出现一款几何全新车型的身影,新车将会配备大尺寸中央屏,相比现款细长的屏幕使用体验更好,搭载的是华为鸿蒙智能座舱。
1900/1/1 0:00:00锂矿股中报业绩超预期,但受市场负面舆论引发的情绪波动影响,锂矿赛道连续三周调整。我们判断,当前股价调整已接近尾声。
1900/1/1 0:00:00麦格理发研报指,理想汽车W02015今年上半年售出6万辆,同比增长100,环比持平。由于理想汽车仅有一款车型,其4月份的销量受供应链中断拖累,且更易受零部件短缺影响。
1900/1/1 0:00:00证券时报网讯,据广东省通信管理局网站,为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双随机一公开”网络安全检查通知书》等要求,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的统一工作部署,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