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行业利润同比下降25.5%,而同期收入仅下降4%,这是非常不健康的。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上游公司利润激增,但下游公司连汤都喝不上。近日,中国汽车协会副秘书长陈世华谈到了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困境。有记者分析主流车企发布的今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发现,不少车企将业绩下滑的原因指向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例如,北汽蓝谷(600733)在其业绩损失声明中表示,芯片短缺、电池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再加上反复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司业绩产生了重大影响。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红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表示,动力电池的成本已经占到新能源汽车的40%-50%,甚至60%。不过,宁德时代(300750)董事长曾毓群认为,是上游原材料的资本炒作,给动力电池产业链带来了短期问题。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石油焦等锂电池上游材料价格飙升。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也表示,“很多主机制造商抱怨我们的电池公司夺走了利润,但实际上,我们也在盈利的边缘挣扎。”事实上,正如宁德时代所说,电池公司的利润并不好。记者梳理公开的财务数据发现,几大主流电池厂今年一季度均“增收不增利”。宁德时代的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其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98.66%,而净利润仅为14.93亿元,同比下降23.62%。除宁德时代外,国轩高科(002074)、亿纬锂能(300014)、,和欣旺达(300207)今年第一季度的净利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与此同时,汽车芯片的短缺和价格上涨也影响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盈利能力。一家汽车零部件一线供应商的负责人向记者承认,该公司仍存在缺芯问题。开玩笑地说,我们的供应商要求我们支付“保护费”。您必须先支付订单费用,然后可能无法按照订单交货。他认为,芯片短缺在短期内无法缓解。如果锂矿企业利润暴涨,下游企业不赚钱,那么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钱都是谁赚的?近期,多家锂矿上市公司也陆续发布了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天齐锂业(002466)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96亿元至116亿元,同比增长11089.14%-13420.21%;赣锋锂业(002460)预计实现净利润72.90亿元,同比增长408.24%-535.3%;
盐湖集团预计实现净利润90亿至94亿元,同比增长325.63%-344.55%。银河证券研报指出,在终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推动下,锂电池产业链中电池制造商和正极材料制造商的生产进度持续增加,推动上游锂需求复苏,锂价企稳回升。锂盐在锂电池产业链中的整体补货行为可能会带动锂盐价格在三季度继续上涨,锂矿企业三季度业绩有望继续高增长。经过几年的技术升级和解决方案的优化,动力电池的价格大幅下降,但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我们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陈世华承认。事实上,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飙升可以追溯到2020年底。涨价之初,涨幅相对较慢,涨价成本基本由电池厂承担,没有向下游传导。然而,随着中国新能源(600617)汽车市场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加上锂资源供应紧张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产业链中的单个环节难以承受,上游成本压力逐渐传导到下游。2021第三季度,几家电池厂宣布不再接受汽车公司的中长期订单,并开始与他们重新谈判价格。在动力电池原材料大幅增加之前,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动力电池价格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工信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价格高位波动,上半年平均价格分别为44.5万元/吨和43.2万元/顿。8月16日,上海钢联(300226)发布的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上涨至47.85万元/吨,电解钴价格上涨至1.5万元/顿至1.6万元/桶。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较今年4月有所下降,电解钴的价格也有所下降。理想汽车近日表示,近几个月电池原材料成本略有下降,但预计下半年将继续波动。业内呼吁理性定价以应对电池原材料价格飙升,陈世华则呼吁上游企业理性定价,保持整个产业链的长期健康发展。我们需要与客户共同努力,以应对行业危机, “上述零部件的一线供应商负责人表示。供应危机也促使整个产业链的企业合作并积极应对。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上游供应的影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供应链正在重塑。一方面,汽车和电池公司正在提高效率向上游延伸,通过购买矿山和加快自主研发和自产电池,努力在电池方面获得发言权。同时,由于电池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短期内无法有效缓解短缺局面,这促使电池公司加快在电池回收领域的布局。目前,除了特斯拉,还没有一家新的汽车制造企业能够实现稳定的盈利。然而,上游原材料供应紧张和价格飙升给车企带来了更大的经营压力。然而,仍有一些汽车公司表现良好。例如,比亚迪(002594)在业绩预告中表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势头强劲,一定程度上对冲了上游原材料价格带来的利润压力。供应端的不利因素并没有阻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的快速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协会的数据,今年前7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327.9万辆和319.4万辆……
同比增长1.2倍,市场份额为22.1%。据瑞银预测,今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产销将达到600万辆,渗透率将达到26%-27%。
8月22日消息,据外媒报道,日前,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特斯拉在其社交平台上宣布。“全自动驾驶系统”在北美的售价将自9月5日开始从12万美元上调25至15万美元。
1900/1/1 0:00:00每经AI快讯,海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海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1900/1/1 0:00:008月2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上周五的一份声明中,澳大利亚银行宣布,计划从2025年起停止为新的柴油和汽油车提供贷款,这也是今年早些时候宣布的到2035年实现净零碳排放承诺的一部分。
1900/1/1 0:00:00北京商报讯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再延一年,至2023年底。
1900/1/1 0:00:00女王副驾大空间皓极混动全系标配女王副驾,腿托最大调节角度83,椅背最大调节角度为128,给你的女王专属享受。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30秒懂车。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
1900/1/1 0:00:00智通财经APP获悉,8月19日,富时罗素公布了富时罗素中国区域指数覆盖A股和港股半年一次的审查结果。中国区域指数大盘股新增62只。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