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阮润生2022年见证了半导体行业由盛转衰,芯片短缺和涨价问题全面“停滞”,消费电子市场需求疲软,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行业去库存压力急剧增加。展望2023年,随着宏观经济复苏和去库存进展,电子行业将逐步触底反弹,再加上新能源市场的持续渗透。国内半导体正在积极向汽车和工业控制等市场扩张,商业化进程预计也将加快。设备支出作为全球半导体繁荣的关键指标,2022年将创下历史新高,但预计2023年增长率将下降。据国际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22年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同比增长5.9%,达到1085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半导体制造设备的销售额预计将在2023年降至912亿美元,直到2024年恢复。市场提前反映了前景的变化。据东财Choice统计,A股半导体行业上市公司市盈率中位数近49倍,已创三年新低。自2022年以来,该公司近80%的股价下跌,其中消费电子产品的跌幅占比较高,而“逆周期”半导体设备的走势相对稳定。从中长期来看,市场对半导体行业的需求持续增加,升级趋势没有改变。尽管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产品需求减弱,但各类微创新层出不穷,可折叠屏手机新品频出,5G在海外新兴国家加速渗透等因素有望成为消费电子产品复苏的催化剂。此外,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和元宇宙等领域的创新进一步增加了对高性能计算芯片的需求。半导体行业作为一个周期性行业,预计2023年前景将触底,部分行业将逐步复苏。全球晶圆代工领导者台积电预测,该行业的库存周期预计将持续到2023年上半年;存储行业具有更强的周期性属性,人们普遍预计2023年价格将出现反弹。通常,当大型存储公司减少资本支出时,股价往往会触底;从近期存储价格的走势来看,渠道市场的下跌速度已经逐渐收敛。此外,以MLCC为代表的无源电子元件价格底部区间已经出现,预计2023年将适度修复。根据Trend Force的预测,消费者现货市场的库存将在2023年第一季度耗尽;工控MLCC价格环比保持不变,价格降幅可能在正常的季节性波动范围内。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宏观经济复苏、库存水平的逐步下降以及此前高昂的晶圆成本的松动,高质量的超卖消费设计公司有望受益于行业的周期性转折点;与此同时,服务器DDR5进行了升级,市场渗透率持续提高。国内服务器主芯片厂商有望迎来机遇,FPGA等高端芯片也在不断提升国产化率。除半导体行业景气度回升外,随着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市场的不断渗透,以MOSFET和IGBT为代表的功率半导体需求持续增加。Star Semiconductor、Macro Micro Technology和Silan Micro(600460)均透露IGBT产能短缺;
在国际上,Rom、II-VI、Wolfspeed和其他碳化硅基板正在扩展到8英寸尺寸。国产碳化硅基板和器件也在加快车辆规格的验证。天悦先进、三安光电(600703)、时代电气等纷纷扩大产能,签订大额供货订单。在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辅助的催化下,汽车MCU需求居高不下,兆易创新(603986)、中英电子(300327)、乐信科技(688018)、复旦微电子等国内厂商有望快速发展。此外,国内模拟芯片制造商正在从消费电子产品扩展到汽车和工业领域,一批国内制造商如盛邦有限公司(300661)、思瑞普和纳米芯片微公司正在迅速崛起。
标签: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理想汽车港交所公告称,2023年1月1日,公司根据其2020年计划向一名高级管理层成员及678名雇员授出1083
1900/1/1 0:00:00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证券600030发布研究报告称,受疫情影响,广州车展由11月中下旬延期至12月30日开幕,尽管疫情冲击下车展热度相较往年存在差距,但仍然看到供给端优质车型的增多,
1900/1/1 0:00:00每经记者黄博文每经编辑杨军在“2022中国广州汽车产业大会”上,广汽集团601238董事长曾庆洪表示,未来将在能源生态领域加大投入,并且要建立纵向一体化的新能源全产业链布局。
1900/1/1 0:00:00北京商报讯1月2日,长安深蓝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12月长安深蓝SL03交付量达116万辆,环比增长42。
1900/1/1 0:00:00五菱汽车发布盈喜后早盘高开,现涨1099,报101港元,成交额85521万港元。
1900/1/1 0:00:00北京商报讯1月1日,蔚来汽车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交付新车158万辆,同比增长508;2022年累计交付新车122万辆,同比增长34。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