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动下,中国汽车市场格局悄然发生变化,海外品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日本汽车公司率先出现了下滑。
日前,日本三大汽车巨头日产、本田、丰田均公布了11月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业绩。日产中国的销量直接减半,同比下滑幅度超过50%。整体销量不如比亚迪宋的一款车型(参数|询价)。本田中国的销量也几乎减半,同比下降超过40%。丰田还不错,但销量也下降了近20%。对于销量下降的原因,日产和本田将“锅”甩在了流行病和芯片等零部件的供应上。这真的能令人信服吗?日产中国没有出售比亚迪和宋这三家日本最大的汽车公司中的任何一家。日产汽车11月的销售表现最差。日产中国11月销量4.8万辆,同比下降52.5%。一个直观的对比数据是,11月,比亚迪旗下宋家族销量已达6.41万辆,其中宋PLUS DM(参数|询价)I销量3.5万辆,宋Pro DM(参数|询价)I售价2.2万辆。需要一提的是,日产在中国的销量已经包括东风日产旗下的日产、英菲尼迪、启辰三大品牌,以及郑州日产旗下商用车品牌。换言之,日产在中国乘用车和商用车业务板块的销量竟然输给了比亚迪宋车型,这在之前是难以想象的。
本田紧随日产之后。11月,本田在中国共售出78126辆汽车,同比下降42.8%,销量下滑幅度惊人。其中,广汽本田11月终端汽车销量为45512辆,东风本田11月端车销量为32614辆。也就是说,无论是广汽本田还是东风本田单独出售,还是输给了比亚迪宋。丰田的表现要好得多。11月,丰田在中国的销量为14.04万辆,同比下降18.4%。高端品牌雷克萨斯的销量也下降了22.0%,降幅与此类似。日本三大汽车公司在中国市场似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扔锅碗瓢盆经得起疫情和零件的考验吗?面对销量的大幅下滑,日本三大车企普遍将原因归咎于疫情导致的关闭和零部件供应短缺。例如,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庄平山崎表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加剧,芯片和零部件的持续短缺以及对重点城市的管控,对公司的销售产生了持续影响。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芯片和零部件的持续短缺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加剧似乎对中国汽车企业影响不大。即使是像奇瑞这样主要专注于燃油车的中国汽车公司,在没有增加比亚迪动力的情况下,也在经历快速的销售增长。11月,奇瑞集团销售了100531辆汽车,连续第六个月月月销量超过10万辆。也就是说,此时的奇瑞已经超越了本田,甚至使日产的整体销量翻了一番。
如果时间线延长,日本汽车公司的衰落将更加明显。日产中国今年1-11月累计销量为97.47万辆,同比下降20.2%;
笔记
拼音 双语对照今年1-11月,本田在中国市场的累计销量为123.46万辆,同比下降11.4%。总体而言,销量呈下降趋势,而奇瑞已售出1127289辆,同比增长32.6%。尽管奇瑞在“出口”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但相比之下,其销量有所下降。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宣布的30万元以下2.0升排量汽车减半征收购置税的政策,被业界视为对以燃油混合动力车型为主的日系汽车的重大利好。但实际的市场表现与之形成了鲜明对比,很明显,日本车企的下滑已经无法再被疫情造成的零部件供应的遏制和短缺所抵消。从新能源汽车的角度来看,日本的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很低。丰田bZ4X、本田e:N系列和艾瑞雅都在今年下半年上市,只有东风本田e:NS1(参数|询价)月销量超过1000辆。随着10月份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50%,日本车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笔记
拼音 双语对照
1月16日,“中汽中心”发布了最新批次的CNCAP安全碰撞测试成绩,比亚迪海豹参数询价以886的综合得分率荣膺五星安全评价,并通过了“电安全”评价。
1900/1/1 0:00:00近期广汽埃安2023款AIONS参数询价新增了入门款的车型70享乐版,相比2022款,起价直接降低14万,达到14
1900/1/1 0:00:001月10日,乘联会正式公布了2022年12月份及全年的产销数据。
1900/1/1 0:00:00一眨眼,热闹的春节也基本进入了尾声。对于各行各业来说,2023年的工作也将陆续拉开,各大车企自然也不例外。
1900/1/1 0:00:00随着电动时代的加速到来,一向稳重的丰田也加快了入场的步伐,继丰田bZ4X后,基于eTNGA平台打造的第二款纯电车型丰田bZ3迎来了正式预售,预售价格为1898万元起。
1900/1/1 0:00:001月16日,“中汽中心”发布了最新批次的CNCAP安全碰撞测试成绩,比亚迪海豹参数询价以886的综合得分率荣膺五星安全评价,并通过了“电安全”评价。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