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李海平:节能和新能源客车发展是中通客车战略重点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近年来,中通客车已成为行业稳健发展的代表,其增速始终处于行业前列。特别是在新能源公交车、清洁能源公交车、校车等新兴行业,中通客车表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市场占有率超过15%。为了破解中通发展的密码,展现中通的光明未来,近日,笔者采访了中通客车董事长李海平,李总从企业战略、人才培养、新兴产业和发展重点等方面谈了谈企业发展的历史和未来。

首先,人才投资回报率最高。

多年来,我们一直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取得的成果令我们深受鼓舞。

2000年,我们做了一些事情,让我们的同龄人坐起来注意到了这一点。我们派出了十多批180多人的管理、技术和一线员工到荷兰BOVA留学,这是该行业首次出国留学。在荷兰,他们与当地员工一起工作,感受到了世界级客车制造企业的技术精髓和企业文化,这对他们的工作心态和热情产生了重要影响。回到公司后,他们都把自己当作单位的一面旗帜,不敢松懈,在公司内部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后来,它们都成为了每个系统的业务骨干。

2006年,中通教育学院成立,这也是公交行业第一所企业大学,标志着中通“人才强企”战略的正式实施。多年来,教育学院为公司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高技能专家和管理专业人才。目前,我们已与大连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了三个工程硕士学位,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公司的技术创新做出了贡献。我一直说中通有两条生产线,一条是生产产品,另一条是培养人才,这也是公司的社会责任。

有一件事让我感到骄傲,那就是2008年在聊城举行的会计竞赛中,前十名员工中有四名是中通员工,冠军也在中通。此外,聊城第一个首席技师和第一个技师工作站在中通生产。目前,中通拥有四个技师工作站,已成为中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地。截至目前,中通已经选拔培养了高一博等数十名首席技术人员。它们分布在公司的零部件、涂装、焊接等岗位。他们都来自基层和前线。他们以高超的技术、娴熟的技术、顽强的奋斗和无私的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在我看来,高级技术人员和高级工程师同等重要,他们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我一直认为,人力投资与科技投资是一样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力投资的回报率最高。

其次,杠杆作用可以发挥作用。

一个企业能发展多大,取决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整合资源。借用各种资源供我们使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途径。该公司的战略是国际发展战略,并不是简单地理解为向海外销售产品,这是非常狭隘的。我们的国际化战略是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我记得2005年,当我们的新能源公交车处于研发初期时,由于缺乏人才和设备,我们与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学院等一流大学联合攻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我们的纯电动公交车和混合动力公交车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公交车,工业化规模位居行业前列。这都是我们整合资源的结果。

我们的“借贷能力”也体现在市场运作中。在海外市场,我们充分整合当地营销和服务资源,扩大经销商和服务团队,使我们的产品在近……

世界各地的国家和地区。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当地制造资源,通过非现场生产的方式将中通客车制造技术出口到国外,并在当地建设生产线。

同时,我们在技术人员和工程师的培养上也采取了“请进来、请出去”的模式,为中通的成长奠定了人才基础。我们在几所职业学院开设了“中通班”,公司提前介入,向他们讲述公交车技术和公司文化。学生没有毕业就成为了“中通人”,他们一毕业就可以就业。我们邀请硕士生导师进入我们的教育学院,我们的工程师可以在家学习工程硕士的优秀课程。我们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成立了一个实验室,共同克服焊接技术等问题。

企业的能力就是整合资源的能力,这是中通的写照,也是我们长期发展所坚持的原则。

第三,抓住机遇赢得未来

2006年之前,困扰我们的一个大问题是,我们没有底盘资质,这使得公交车质量难以控制,整车布局难以协调,难以适应更个性化的市场需求。这个问题在当年12月彻底改变了。中通获得了底盘生产资质,我们正式成为客车制造商。业内只有三家企业获得了这一终身产权。我们抓住机遇,做出巨大努力。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的底盘研发能力和生产水平已进入行业前列。目前,我们所有8米以上的乘用车底盘都是自己研发生产的。中通客车的质量稳步提高,产品类型谱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我们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000年以来,随着城乡客运和中小城市公共交通的不断发展,小型客车面临着良好的机遇。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这种情况,并于2003年成立了中通轻型客车公司。从那时起,“乡村覆盖”成为公司的又一个新增长点。目前,轻型乘用车已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力量,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2008年,经过多方努力,中通纯电动客车代表中国客车作为奥运一号车服务于北京奥运会,这可能是中通新能源客车在国际场合的首秀。从那时起,中通新能源客车开始在国内外大放异彩。让我们感到骄傲的是,中通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家与奥组委签署合作协议的巴士公司。自2008年以来,中通新能源客车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迅速上市。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正在转化为市场优势,新能源客车的市场规模始终位居行业前两位。我们还将发展新能源公交车和节能公交车作为公司的战略重点。有了绿色发展,我们一定会赢得未来。

2011年,看到校车的广阔前景,我们开始对校车进行市场研究和技术开发。国家校车政策出台后,中通一举击败了所谓的“三小龙”,成为校车市场的前两名。

告诉我们,机会并不是每天都存在的,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只要我们多走几步,目光长远,早做准备,我们一定会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弄潮儿”。

第四,我对数字看得很轻,我们需要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我记得在2000年之前,一些专门从事小巴的二线企业的地位比我们好,尤其是1995年到2000年,中通处于发展低潮时,我们一直想跟上别人,但始终跟不上。

自2000年以来,我们通过引进BOVA技术,实现了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的不断优化,企业效益的不断提高。然而,业内一些二线企业仍局限于中型车或某些特定细分市场,大型车和高端车尚未取得成绩……

企业盈利水平较低,企业发展困难。

今天,我们的中通客车已经发展到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从2013年的情况来看,我们的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收入占公司的2/3,占总收入的1/2。产品结构合理,新兴产业后劲十足,凸显了公司产品结构调整的动力和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盈利能力得到了加强,员工的士气高涨。我们都发现产品等级发生了变化,企业利润增加,员工工资增加。我认为这是我们更好的发展模式,即“高质量、高效率”,这应该是我们的发展目标,也是我们发展的必由之路。这里的质量是指“产品质量和发展质量”,这里的效率是指“企业效益和发展效率”。

2012年,公司将自己定位为“质量效益年”,2013年定位为“转型升级年”,这与我们在2011年提出的“二次创业”的第一年是一致的。这只是另一种说法。我们企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目标越来越明确,即用更高质量的产品实现更高的发展质量和更好的效率。今年上半年,我们的收入增长和利润增长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我们的努力取得了成效。

一位作者采访了我,让我预测中通未来的量化目标。我回答说,我对销售数字看得很轻,我更关注企业发展的质量。

是的,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是时候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了。

走自己的路,时刻为明天做好准备。

我们尊重我们的竞争对手,他们为企业发展不懈努力,并根据市场变化做出积极的改变。然而,我始终认为,企业发展的最大对手是我们自己,我们决不能被竞争对手的任何行为所迷惑,改变我们的战略。只要我们寻找方向并做出努力,我们一定会成功。

2004年,中通客车开始研发新能源客车。当时,没有产品标准,没有行业参考,没有国家政策,也没有行业气候。但当时,我们认识到这是一个方向,我们开始摸索进步。从失败到成功,我们一路走来。自2006年以来,企业效益一直在提高,我们有多余的粮食。我们加大了在这方面的力度,承担了863奥运会纯电动公交车开发项目。到目前为止,我们的产品和技术一直处于中国领先水平。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一直跟着别人的屁股走,我们现在的新能源是什么。

2007年,在交通部清洁燃料专家李竹林的指导下,我们开始开发液化天然气和压缩天然气公交车。2007年底,我们推出了第一辆燃气公交车,并在海南建设了863燃气公交车示范线。当时,国内的燃气公交车还不普及,参与该行业的企业也很少。即使是现在,一些主流企业的燃气公交车产品谱仍然不完善,但我们已经确定了这个方向并坚持了下来。今天,我们的燃气公交车在行业中排名前两,这是对我们多年坚持的回报。我们很高兴我们的早期投资已经开始转化为市场优势。

事实上,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即企业应该有工作,员工应该有食物,他们应该吃得越来越好。

这些年来,我们已经认识到一个原则,那就是我们不应该总是跟着别人走,我们应该走自己的路,多向前走几步,这样我们才能走得更稳。“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在我们的公交行业一直是一个真理。

借用一个广告词,“每一天都是明天”。我一直在问自己和我的员工,你今天的工作是为了明天的工作?我们明天需要准备什么?

6.通往成功没有直线和捷径。

一位作者问我,中通以其稳健的发展而闻名。中通绕行了吗?

我认为,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路上,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但我们不能保证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没有走弯路。

1999年,当我们的公路公交车不占主导地位并遭受挫折时,中通开始乘坐公交车。当时,中通处于一个非常不利的……

定位,产品结构单一,只有低端公路客车,高速市场基本没有产品。我认为当时巴士的推出可以视为中通巴士的第一次突破,当然也可以视为调整中通产品结构的初步尝试。然而,我们没有成功。不仅公交车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道路公交车的基础也日益动摇,企业的效率下降,所以我们开始重新专注于道路公交车的研发。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通的公路客车开始步入正轨。2002年以来,在中通博发、凯撒等大型高端客车的带动下,中通客车开始“跨江”,业务积极拓展到华南、华东、海外等更广阔的领域,中通逐渐占据了市场主动权。2004年,中通客车荣获世界客车联合会“最佳客车制造商”称号,中通的发展得到了业界和媒体的高度认可和评价。

我们在没有风险评估的情况下采取了极端措施来减少应收账款,因此我们冒犯了一些老客户。现在没必要去想了。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当我们的客户了解到中通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时,他们都可以见面并开怀大笑。

最让我高兴的是,当企业走弯路时,我们会有相应的整改机制让企业重回正轨,我们也形成了“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断加强企业管理,细化内部控制,完善治理结构,所有这些都可以确保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我相信,我们的未来是光明的,但未来的道路仍将充满不确定性。只要我们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以建设百年企业为目标,我们就不会害怕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困难,一定会走向成功的彼岸。近年来,中通客车已成为行业稳健发展的代表,其增速始终处于行业前列。特别是在新能源公交车、清洁能源公交车、校车等新兴行业,中通客车表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市场占有率超过15%。为了破解中通发展的密码,展现中通的光明未来,近日,笔者采访了中通客车董事长李海平,李总从企业战略、人才培养、新兴产业和发展重点等方面谈了谈企业发展的历史和未来。

首先,人才投资回报率最高。

多年来,我们一直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取得的成果令我们深受鼓舞。

2000年,我们做了一些事情,让我们的同龄人坐起来注意到了这一点。我们派出了十多批180多人的管理、技术和一线员工到荷兰BOVA留学,这是该行业首次出国留学。在荷兰,他们与当地员工一起工作,感受到了世界级客车制造企业的技术精髓和企业文化,这对他们的工作心态和热情产生了重要影响。回到公司后,他们都把自己当作单位的一面旗帜,不敢松懈,在公司内部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后来,它们都成为了每个系统的业务骨干。

2006年,中通教育学院成立,这也是公交行业第一所企业大学,标志着中通“人才强企”战略的正式实施。多年来,教育学院为公司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高技能专家和管理专业人才。目前,我们已与大连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了三个工程硕士学位,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公司的技术创新做出了贡献。我一直说中通有两条生产线,一条是生产产品,另一条是培养人才,这也是公司的社会责任。

有一件事让我感到骄傲,那就是2008年在聊城举行的会计竞赛中,四位顶尖的会计师……

员工都是中通的员工,冠军也在中通。此外,聊城第一个首席技师和第一个技师工作站在中通生产。目前,中通拥有四个技师工作站,已成为中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地。截至目前,中通已经选拔培养了高一博等数十名首席技术人员。它们分布在公司的零部件、涂装、焊接等岗位。他们都来自基层和前线。他们以高超的技术、娴熟的技术、顽强的奋斗和无私的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在我看来,高级技术人员和高级工程师同等重要,他们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我一直认为,人力投资与科技投资是一样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力投资的回报率最高。

其次,杠杆作用可以发挥作用。

一个企业能发展多大,取决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整合资源。借用各种资源供我们使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途径。该公司的战略是国际发展战略,并不是简单地理解为向海外销售产品,这是非常狭隘的。我们的国际化战略是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我记得2005年,当我们的新能源公交车处于研发初期时,由于缺乏人才和设备,我们与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学院等一流大学联合攻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我们的纯电动公交车和混合动力公交车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公交车,工业化规模位居行业前列。这都是我们整合资源的结果。

我们的“借贷能力”也体现在市场运作中。在海外市场,我们充分整合当地营销和服务资源,扩大经销商和服务团队,使我们的产品在全球近80个国家和地区顺利运行。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当地制造资源,通过非现场生产的方式将中通客车制造技术出口到国外,并在当地建设生产线。

同时,我们在技术人员和工程师的培养上也采取了“请进来、请出去”的模式,为中通的成长奠定了人才基础。我们在几所职业学院开设了“中通班”,公司提前介入,向他们讲述公交车技术和公司文化。学生没有毕业就成为了“中通人”,他们一毕业就可以就业。我们邀请硕士生导师进入我们的教育学院,我们的工程师可以在家学习工程硕士的优秀课程。我们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成立了一个实验室,共同克服焊接技术等问题。

企业的能力就是整合资源的能力,这是中通的写照,也是我们长期发展所坚持的原则。

第三,抓住机遇赢得未来

2006年之前,困扰我们的一个大问题是,我们没有底盘资质,这使得公交车质量难以控制,整车布局难以协调,难以适应更个性化的市场需求。这个问题在当年12月彻底改变了。中通获得了底盘生产资质,我们正式成为客车制造商。业内只有三家企业获得了这一终身产权。我们抓住机遇,做出巨大努力。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的底盘研发能力和生产水平已进入行业前列。目前,我们所有8米以上的乘用车底盘都是自己研发生产的。中通客车的质量稳步提高,产品类型谱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我们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000年以来,随着城乡客运和中小城市公共交通的不断发展,小型客车面临着良好的机遇。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这种情况,并于2003年成立了中通轻型客车公司。从那时起,“乡村覆盖”成为公司的又一个新增长点。目前,轻型乘用车已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力量,并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公司的。

2008年,经过多方努力,中通纯电动客车代表中国客车作为奥运一号车服务于北京奥运会,这可能是中通新能源客车在国际场合的首秀。从那时起,中通新能源客车开始在国内外大放异彩。让我们感到骄傲的是,中通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家与奥组委签署合作协议的巴士公司。自2008年以来,中通新能源客车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迅速上市。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正在转化为市场优势,新能源客车的市场规模始终位居行业前两位。我们还将发展新能源公交车和节能公交车作为公司的战略重点。有了绿色发展,我们一定会赢得未来。

2011年,看到校车的广阔前景,我们开始对校车进行市场研究和技术开发。国家校车政策出台后,中通一举击败了所谓的“三小龙”,成为校车市场的前两名。

告诉我们,机会并不是每天都存在的,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只要我们多走几步,目光长远,早做准备,我们一定会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弄潮儿”。

第四,我对数字看得很轻,我们需要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我记得在2000年之前,一些专门从事小巴的二线企业的地位比我们好,尤其是1995年到2000年,中通处于发展低潮时,我们一直想跟上别人,但始终跟不上。

自2000年以来,我们通过引进BOVA技术,实现了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的不断优化,企业效益的不断提高。但行业中一些二线企业仍局限于中型车或某些特定细分市场,大型车和高端车尚未取得成绩,企业盈利水平较低,企业发展困难。

今天,我们的中通客车已经发展到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从2013年的情况来看,我们的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收入占公司的2/3,占总收入的1/2。产品结构合理,新兴产业后劲十足,凸显了公司产品结构调整的动力和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盈利能力得到了加强,员工的士气高涨。我们都发现产品等级发生了变化,企业利润增加,员工工资增加。我认为这是我们更好的发展模式,即“高质量、高效率”,这应该是我们的发展目标,也是我们发展的必由之路。这里的质量是指“产品质量和发展质量”,这里的效率是指“企业效益和发展效率”。

2012年,公司将自己定位为“质量效益年”,2013年定位为“转型升级年”,这与我们在2011年提出的“二次创业”的第一年是一致的。这只是另一种说法。我们企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目标越来越明确,即用更高质量的产品实现更高的发展质量和更好的效率。今年上半年,我们的收入增长和利润增长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我们的努力取得了成效。

一位作者采访了我,让我预测中通未来的量化目标。我回答说,我对销售数字看得很轻,我更关注企业发展的质量。

是的,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是时候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了。

走自己的路,时刻为明天做好准备。

我们尊重我们的竞争对手,他们为企业发展不懈努力,并根据市场变化做出积极的改变。然而,我始终认为,企业发展的最大对手是我们自己,我们决不能被竞争对手的任何行为所迷惑,改变我们的战略。只要我们寻找方向并做出努力,我们一定会成功。

2004年,中通客车开始研发新能源客车。当时,没有产品标准,没有行业参考,没有国家政策,也没有行业气候。但在那个时候,我们承认……

以此为方向,我们开始摸索进步。从失败到成功,我们一路走来。自2006年以来,企业效益一直在提高,我们有多余的粮食。我们加大了在这方面的力度,承担了863奥运会纯电动公交车开发项目。到目前为止,我们的产品和技术一直处于中国领先水平。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一直跟着别人的屁股走,我们现在的新能源是什么。

2007年,在交通部清洁燃料专家李竹林的指导下,我们开始开发液化天然气和压缩天然气公交车。2007年底,我们推出了第一辆燃气公交车,并在海南建设了863燃气公交车示范线。当时,国内的燃气公交车还不普及,参与该行业的企业也很少。即使是现在,一些主流企业的燃气公交车产品谱仍然不完善,但我们已经确定了这个方向并坚持了下来。今天,我们的燃气公交车在行业中排名前两,这是对我们多年坚持的回报。我们很高兴我们的早期投资已经开始转化为市场优势。

事实上,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即企业应该有工作,员工应该有食物,他们应该吃得越来越好。

这些年来,我们已经认识到一个原则,那就是我们不应该总是跟着别人走,我们应该走自己的路,多向前走几步,这样我们才能走得更稳。“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在我们的公交行业一直是一个真理。

借用一个广告词,“每一天都是明天”。我一直在问自己和我的员工,你今天的工作是为了明天的工作?我们明天需要准备什么?

6.通往成功没有直线和捷径。

一位作者问我,中通以其稳健的发展而闻名。中通绕行了吗?

我认为,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路上,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但我们不能保证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没有走弯路。

1999年,当我们的公路公交车不占主导地位并遭受挫折时,中通开始乘坐公交车。当时,中通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产品结构单一,只有低端公路客车,高速市场基本没有产品。我认为当时巴士的推出可以视为中通巴士的第一次突破,当然也可以视为调整中通产品结构的初步尝试。然而,我们没有成功。不仅公交车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道路公交车的基础也日益动摇,企业的效率下降,所以我们开始重新专注于道路公交车的研发。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通的公路客车开始步入正轨。2002年以来,在中通博发、凯撒等大型高端客车的带动下,中通客车开始“跨江”,业务积极拓展到华南、华东、海外等更广阔的领域,中通逐渐占据了市场主动权。2004年,中通客车荣获世界客车联合会“最佳客车制造商”称号,中通的发展得到了业界和媒体的高度认可和评价。

我们在没有风险评估的情况下采取了极端措施来减少应收账款,因此我们冒犯了一些老客户。现在没必要去想了。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当我们的客户了解到中通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时,他们都可以见面并开怀大笑。

最让我高兴的是,当企业走弯路时,我们会有相应的整改机制让企业重回正轨,我们也形成了“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断加强企业管理,细化内部控制,完善治理结构,所有这些都可以确保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我相信,我们的未来是光明的,但未来的道路仍将充满不确定性。只要我们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以建设百年企业为目标,我们就不会害怕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困难,一定会走向成功的彼岸。

标签:中通客车北京长安发现前途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

前言交通是城市的命脉。上海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工作,为推进全市交通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

1900/1/1 0:00:00
河北武安新能源产业园银隆奥钛项目一期投产

河北省规模最大的武安新能源产业园区银隆奥钛新能源项目24日一期竣工投产,二期正式开工。

1900/1/1 0:00:00
Uber采购2500辆谷歌无人驾驶汽车投入商用

国外知名打车服务商Uber日前表示将从谷歌购买2500辆无人驾驶汽车。

1900/1/1 0:00:00
江苏省2013年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苏经信产业2013272号各市经信委、昆山市、泰兴市、沭阳县经信委局:为全面贯彻落实《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

1900/1/1 0:00:00
大众6款车型未来有望推出蓝驱版本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曾表示:”蓝驱实际是一套整体技术,它会一步一步应用到在中国所有的车型上去。

1900/1/1 0:00:00
安凯客车上半年净利增6成 期待补贴新政

安凯客车000868内部人士近日透露,2013年二季度销售扭转了一季度疲态,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521,成为上半年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安凯客车对即将推出的新能源补贴较为期待。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