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欧阳明高:电池安全是电池技术革命性突破的第一重点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要以安全为核心,全面提升现有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技术,全力突破固态电池新技术。”9月20日,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大会在杭州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常务副主席高欧阳明说,将补贴与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挂钩没有问题,但如果符合技术的客观发展规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步伐应该是稳定的。他还建议,应尽快出台电动汽车年度安全检查规范,以及电动汽车黑匣子和电池组消防安全接口。确保动力电池技术的安全,保持电动汽车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Discovery, Mercedes-Benz, BMW, Nissan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常务副主任委员高欧阳明也认为,补贴政策的频繁调整不利于产品质量验证。“补贴政策每年都在变化,与产品开发周期不匹配”。动力电池材料的改进和开发周期一般需要24-28个月,其中材料开发8个月,测试验证10个月,单品认证3个月,实车验证5个月。一些企业盲目追求高比能来获得补贴,缩短测试和验证时间。以下是演讲记录: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最近,电动汽车事故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所以我今天将重点关注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我想从四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首先是电动汽车的事故统计。这是对近年来国外电动汽车自燃起火原因的总结,主要是碰撞后。事实上,燃油车在碰撞后会起火,这是国内对火灾的统计。中国火灾主要有几个特点:首先,三元电池占主导地位,磷酸亚铁锂也有一些,主要是三元电池,占一半以上。其次,圆柱形电池是主要类型,它是主要类型之一。因为它是一个钢壳,卷得很紧,所以一旦热量失控,它就会爆炸,然后点燃其他电池。第三,充电火灾引发事故的比例相对较大。一般来说,如果电池放电到一定深度,就不会失去热控制,而热控制通常处于充满电的状态,所以在充电时很容易造成,因为在充电时,电池与充电系统相连,这是最容易进行热控制的时间,而且还存在高压电器短路的情况,这将容易引起事故。还有,从车型来看,既有老款也有新款,电池系统的比能量不是很高,因为事故主要是由前几年安装的汽车引起的。总的来说,该系统的比能不是很高,也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高比能电池。电池的热失控应该说是这些事故的主要原因。什么是电池的热失控?当电池温度达到一定时间时,电池会发生链式负反应和放热反应,因此温度上升迅速,最高速度可以达到每秒近1000度的温度上升,因此其速度非常快。是什么导致了热失控?首先,电池过热。正如我刚才所说,电池在热的时候会失控。过热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电池组本身的温度不均匀,有些区域的温度较高。这些电气原因,如过充电、过放电、外部短路和内部短路会发热,还有机械原因,如进水、密封不良和碰撞。让我们来看看最近这些事故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这些事故是产品质量问题。产品质量问题是指产品在设计、制造、验证和使用过程中不严格遵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主要有三种类型。首先,电池产品的测试和验证不足;第二,车辆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变化;

第三,充电安全管理技术存在问题。让我们分析一下这些方面。首先,电池产品的测试和验证不足。由于补贴斜坡后退的政策周期是一年一次,因此与整个产品开发周期不匹配。例如,我们的化学材料体系的改进通常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但由于企业听从补贴的指挥棒,盲目追求高比能,测试和验证的时间缩短了。有时为了缩短开发周期,通常首选物理改进方法,如增稠电池活性材料和减薄隔膜,这样电池的比能会增加,但安全性能会降低。其次,电池的测试和验证手段并不完善,无法反映真实车辆的使用情况。大量企业尚未建立内部电池安全检测标准,一些企业甚至没有能力进行电池安全检测,因此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第三个原因是车辆在老化过程中可靠性降低。例如,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防水效果并不好。一般来说,我们的电池的密封必须通过IP67标准。但是,当车辆长时间使用时,密封性会变差,导致车内进水,很容易导致短路。另一个例子是电池的激光焊接接头。焊点内部容易出现空洞,这会增加阻抗,然后热量会导致高温点,导致热失控。还有电池系统和充电器的高压电器的老化问题。例如,当我们充电时,接触器经常断开,有时它会拉弧,导致高温和接触器表面的这种燃烧或粘附,从而导致短路和发热。这些就是热失控的原因。第四个原因是收费。在充电过程中,数据通信不规范,BMS和充电器制造商没有严格执行新颁布的国家标准。充电功能是安全的。根据原因,我们的电池管理系统在充电时具有良好的断电功能,充电时间由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目前,我们还没有严格执行功能安全的规范,即ISO26262,这也是我们没有遵守规范的原因。我们没有严格执行充电安全的相关标准。例如,我们的充电继电器的附着力应该有诊断功能,但为了节省成本,有些继电器没有。电池管理系统和充电桩未配备合格的绝缘检测装置,车辆和充电桩形成的充电回路不符合隔离电压、爬电距离、过载、IP等级、插拔力、锁闭、温升、雷击等指标的标准要求,BMS没有严格遵守充电指导规范。为什么是质量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在设计、制造、使用和验证的各个方面都没有严格遵守标准和规范。当然,我们也缺乏一些,比如我们的年度安全检查,这是缺乏的,但这不是企业的事,而是政府的事。高比能电池面临着更严峻的安全技术挑战,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个问题。根据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比能的发展趋势,我们很快将向300 WHr/kg的高比能电池迈进,这些产品很快就会进入市场,也就是所谓的高镍三元811电池即将进入市场,并且这些高比能电池将比原来相对较低的比能电池面临更高的安全技术要求。在这方面,我们在清华大学设立了电池安全实验室,开展相关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在这里,我们将简要介绍一下研发成果,供您参考。目前,清华大学电池安全实验室已与宝马、奔驰、日产等国内外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广泛合作。研究的重点是热失控的三个方面。一个是热的诱因……

不可用,包括热、电和机械原因。第二,热失控的机理是什么,以保护其免受材料设计的影响。第三,热扩散。一旦单个电池无法阻止热失控,就必须有二次保护手段,即在系统层面切断热失控蔓延,只要切断热失控扩散就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我们对高比能电池的热失控控制不仅取决于材料本身,还取决于系统层面。第一部分是关于热失控的机理和抑制。我们从两种实验方法开始,一种是差示扫描量热计,从事材料热稳定性的研究,另一种是加速率量热计测量电池单元的热失控。高比能电池热失控的几个特征温度。一般来说,当电池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电池会产生热量。我们把这个温度称为T1。当热量产生到一定程度时,它无法被抑制,热量被触发失控,这被称为T2。最后,当温度上升到最高点时,我们称之为T3。热失控的机制尚不清楚,主要发生在T2至T3。人们普遍认为这是由内部短路引起的,传统电池也是如此,但在我们的研究中,高比能并不完全如此。我们发现没有内部短路,但仍然存在热失控现象。这是因为高比能电池的新型耐高温隔膜在200度以上没有变化,电解质基本上已经蒸发,但在230-250度时,阴极材料相变释放的氧气与阴极反应,产生放热峰。此外,让我们看看不同镍含量的三元锂离子电池的差异。与常用的622或532相比,811电池的放热峰明显高于其他电池,表明811电池热稳定性较差。经过分析,我们得出的初步结论是,高镍正极对整个电池的安全性影响很大,硅碳负极初期对安全性影响不大,但循环衰减后影响很大。有一系列方法可以改善这种较差的热稳定性,例如涂层材料。我们还发现了一种新的方法,即使用单晶颗粒代替多晶阴极材料,这大大提高了电池的热稳定性和相应的安全性。第二种是热扩散,真正的事故是由热扩散引起的,即单个电池的热量失控后,所有电池组都扩散,发生火灾事故。根据我们对传热的测试和模拟,设计了一种隔热方法,即在主传热路径上添加隔热材料。实验结果表明,达到了隔离失控热扩散的效果。这种防火墙技术已被中国倡导的关于电动汽车失控传播的国际法规所采用。第三个方面是热失控和电池管理的诱因。第一个原因是内部短路。对在役电池和事故电池的分析表明,电池制造中均匀的极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在折叠区域断裂,容易发生局部锂沉淀,从而导致热失控。此外,制造过程中的杂质也会导致内部短路。我们称这种电池为癌症,因为我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导致热失控,有时长时间后会导致内部短路。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电池内部短路的替代实验方法,并通过在特定电池中植入记忆合金来实现预期的内部短路。经过我们的研究,内部短路分为四类,其中与负极连接的铝集电器是最危险的内部短路。提前预警也是必要的,所以我们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得出了内部短路的三阶段演化过程。在第一阶段,只有电压降低,没有温度升高;

只有在第二阶段温度上升,在第三阶段温度急剧上升,即热量失控。根据这一演变过程,我们努力识别前两个阶段的内部短路,以便提前15分钟警告可能导致热失控的内部短路。这项技术已与当代安培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第二个方面是充电。我们通过测试和分析,找出了过充失控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热电耦合模型预测了过充电失控的性能。过充电事故通常是由微过充电引起的,例如电池的不一致性。由于不一致性,充电过程中有些地方是满的,有些地方没有满,这会导致一些满的电池被稍微过充电,然后锂会沉淀在负极材料上,导致锂枝晶,这就是锂沉淀,导致安全性差和短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开发了一种基于参比电极的无锂沉淀快速充电技术,并将负极的电位控制在零以上(零以下,锂会沉淀),这需要额外的电极,即三个电极。在三电极的基础上,可以基于模型进行反馈和观察,这是我们的无锂沉淀快速充电技术。应用该技术后,不会发生锂沉淀,并且充电速度加快。第三个原因是衰老。不一致性在电池老化后会扩大,这就是为什么不一致性会随着电池循环次数的增加而越来越大,并且随着容量一致性的恶化,电池管理的准确性会较差的原因。此外,低温环境下的老化会严重影响电池的热稳定性,发生热失控的自生热温度会降低,更容易导致热失控。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我们发现确保电池系统安全的核心是开发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目前,在电池管理系统方面,国产产品功能和精度不足,尤其是安全功能不完善,需要加大电池管理系统的研发力度。清华拥有丰富的电池管理系统,已获得65项专利,这些专利已在国内外著名公司的合作中得到应用,其中一些还被授予梅赛德斯-奔驰。那么,我们如何彻底解决电池安全问题呢?在不久的将来,一些技术可以用来确保安全,但从长远来看,需要前瞻性的科学研究来确保电池的绝对安全。高比能锂离子动力电池是世界各国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我们不能因为安全问题而停止开发高比能电池。关键是要在高比能量和安全性之间取得平衡。例如,高镍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本质安全问题,其机理是正极会释放氧气,我们可以通过修改界面来延迟正极释放氧气,以提高稳定性;

另一个是开发下一代固体电解质,从根本上解决电解质燃烧问题。基于各国动力电池技术路线的比较,短期内采用液体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下一步将朝着固态电池的方向发展。考虑到电池的成本和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我们建议中国采取类似的道路,即在短期内开发高镍三元正极和硅碳负极,并通过电池管理系统和抑制热扩散来预防安全事故,能够满足电动汽车500公里连续行驶里程的要求。从中长期来看,从液体电解质到全固态电池,预计2030年全固态电池将实现工业化。总之,我们要努力解决动力电池的本质安全问题,确保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我的报告总结如下: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最近新能源汽车的火灾事件。主要原因是产品质量问题、不符合技术规范和标准、技术验证周期短等。“要以安全为核心,全面提高现有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技术,全力突破固态电池新技术。”9月20日,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大会在杭州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常务副主席高欧阳明说,将补贴与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挂钩没有问题,但如果符合技术的客观发展规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步伐应该是稳定的。他还建议,应尽快出台电动汽车年度安全检查规范,以及电动汽车黑匣子和电池组消防安全接口。确保动力电池技术的安全,保持电动汽车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Discovery, Mercedes-Benz, BMW, Nissan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常务副主任委员高欧阳明也认为,补贴政策的频繁调整不利于产品质量验证。“补贴政策每年都在变化,与产品开发周期不匹配”。动力电池材料的改进和开发周期一般需要24-28个月,其中材料开发8个月,测试验证10个月,单品认证3个月,实车验证5个月。一些企业盲目追求高比能来获得补贴,缩短测试和验证时间。以下是演讲记录: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最近,电动汽车事故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所以我今天将重点关注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我想从四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首先是电动汽车的事故统计。这是对近年来国外电动汽车自燃起火原因的总结,主要是碰撞后。事实上,燃油车在碰撞后会起火,这是国内对火灾的统计。中国火灾主要有几个特点:首先,三元电池占主导地位,磷酸亚铁锂也有一些,主要是三元电池,占一半以上。其次,圆柱形电池是主要类型,它是主要类型之一。因为它是一个钢壳,卷得很紧,所以一旦热量失控,它就会爆炸,然后点燃其他电池。第三,充电火灾引发事故的比例相对较大。一般来说,如果电池放电到一定深度,就不会失去热控制,而热控制通常处于充满电的状态,所以在充电时很容易造成,因为在充电时,电池与充电系统相连,这是最容易进行热控制的时间,而且还存在高压电器短路的情况,这将容易引起事故。还有,从车型来看,既有老款也有新款,电池系统的比能量不是很高,因为事故主要是由前几年安装的汽车引起的。总的来说,该系统的比能不是很高,也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高比能电池。电池的热失控应该说是这些事故的主要原因。什么是电池的热失控?当电池温度达到一定时间时,电池会发生链式负反应和放热反应,因此温度上升迅速,最高速度可以达到每秒近1000度的温度上升,因此其速度非常快。是什么导致了热失控?首先,电池过热。正如我刚才所说,电池在热的时候会失控。过热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电池组本身的温度不均匀,有些区域的温度较高。这些电气原因,如过充电、过放电、外部短路和内部短路会发热,还有机械原因,如进水、密封不良和碰撞。让我们来看看最近这些事故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这些事故是产品质量问题。产品质量问题是指产品在设计、制造、验证和使用过程中不严格遵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主要有三种类型。首先,电池产品的测试和验证不足;第二,车辆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变化;

第三,充电安全管理技术存在问题。让我们分析一下这些方面。首先,电池产品的测试和验证不足。由于补贴斜坡后退的政策周期是一年一次,因此与整个产品开发周期不匹配。例如,我们的化学材料体系的改进通常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但由于企业听从补贴的指挥棒,盲目追求高比能,测试和验证的时间缩短了。有时为了缩短开发周期,通常首选物理改进方法,如增稠电池活性材料和减薄隔膜,这样电池的比能会增加,但安全性能会降低。其次,电池的测试和验证手段并不完善,无法反映真实车辆的使用情况。大量企业尚未建立内部电池安全检测标准,一些企业甚至没有能力进行电池安全检测,因此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第三个原因是车辆在老化过程中可靠性降低。例如,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防水效果并不好。一般来说,我们的电池的密封必须通过IP67标准。但是,当车辆长时间使用时,密封性会变差,导致车内进水,很容易导致短路。另一个例子是电池的激光焊接接头。焊点内部容易出现空洞,这会增加阻抗,然后热量会导致高温点,导致热失控。还有电池系统和充电器的高压电器的老化问题。例如,当我们充电时,接触器经常断开,有时它会拉弧,导致高温和接触器表面的这种燃烧或粘附,从而导致短路和发热。这些就是热失控的原因。第四个原因是收费。在充电过程中,数据通信不规范,BMS和充电器制造商没有严格执行新颁布的国家标准。充电功能是安全的。根据原因,我们的电池管理系统在充电时具有良好的断电功能,充电时间由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目前,我们还没有严格执行功能安全的规范,即ISO26262,这也是我们没有遵守规范的原因。我们没有严格执行充电安全的相关标准。例如,我们的充电继电器的附着力应该有诊断功能,但为了节省成本,有些继电器没有。电池管理系统和充电桩未配备合格的绝缘检测装置,车辆和充电桩形成的充电回路不符合隔离电压、爬电距离、过载、IP等级、插拔力、锁闭、温升、雷击等指标的标准要求,BMS没有严格遵守充电指导规范。为什么是质量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在设计、制造、使用和验证的各个方面都没有严格遵守标准和规范。当然,我们也缺乏一些,比如我们的年度安全检查,这是缺乏的,但这不是企业的事,而是政府的事。高比能电池面临着更严峻的安全技术挑战,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个问题。根据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比能的发展趋势,我们很快将向300 WHr/kg的高比能电池迈进,这些产品很快就会进入市场,也就是所谓的高镍三元811电池即将进入市场,并且这些高比能电池将比原来相对较低的比能电池面临更高的安全技术要求。在这方面,我们在清华大学设立了电池安全实验室,开展相关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在这里,我们将简要介绍一下研发成果,供您参考。目前,清华大学电池安全实验室已与宝马、奔驰、日产等国内外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广泛合作。研究的重点是热失控的三个方面。一个是热的诱因……

不可用,包括热、电和机械原因。第二,热失控的机理是什么,以保护其免受材料设计的影响。第三,热扩散。一旦单个电池无法阻止热失控,就必须有二次保护手段,即在系统层面切断热失控蔓延,只要切断热失控扩散就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我们对高比能电池的热失控控制不仅取决于材料本身,还取决于系统层面。第一部分是关于热失控的机理和抑制。我们从两种实验方法开始,一种是差示扫描量热计,从事材料热稳定性的研究,另一种是加速率量热计测量电池单元的热失控。高比能电池热失控的几个特征温度。一般来说,当电池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电池会产生热量。我们把这个温度称为T1。当热量产生到一定程度时,它无法被抑制,热量被触发失控,这被称为T2。最后,当温度上升到最高点时,我们称之为T3。热失控的机制尚不清楚,主要发生在T2至T3。人们普遍认为这是由内部短路引起的,传统电池也是如此,但在我们的研究中,高比能并不完全如此。我们发现没有内部短路,但仍然存在热失控现象。这是因为高比能电池的新型耐高温隔膜在200度以上没有变化,电解质基本上已经蒸发,但在230-250度时,阴极材料相变释放的氧气与阴极反应,产生放热峰。此外,让我们看看不同镍含量的三元锂离子电池的差异。与常用的622或532相比,811电池的放热峰明显高于其他电池,表明811电池热稳定性较差。经过分析,我们得出的初步结论是,高镍正极对整个电池的安全性影响很大,硅碳负极初期对安全性影响不大,但循环衰减后影响很大。有一系列方法可以改善这种较差的热稳定性,例如涂层材料。我们还发现了一种新的方法,即使用单晶颗粒代替多晶阴极材料,这大大提高了电池的热稳定性和相应的安全性。第二种是热扩散,真正的事故是由热扩散引起的,即单个电池的热量失控后,所有电池组都扩散,发生火灾事故。根据我们对传热的测试和模拟,设计了一种隔热方法,即在主传热路径上添加隔热材料。实验结果表明,达到了隔离失控热扩散的效果。这种防火墙技术已被中国倡导的关于电动汽车失控传播的国际法规所采用。第三个方面是热失控和电池管理的诱因。第一个原因是内部短路。对在役电池和事故电池的分析表明,电池制造中均匀的极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在折叠区域断裂,容易发生局部锂沉淀,从而导致热失控。此外,制造过程中的杂质也会导致内部短路。我们称这种电池为癌症,因为我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导致热失控,有时长时间后会导致内部短路。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电池内部短路的替代实验方法,并通过在特定电池中植入记忆合金来实现预期的内部短路。经过我们的研究,内部短路分为四类,其中与负极连接的铝集电器是最危险的内部短路。提前预警也是必要的,所以我们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得出了内部短路的三阶段演化过程。在第一阶段,只有电压降低,没有温度升高;

只有在第二阶段温度上升,在第三阶段温度急剧上升,即热量失控。根据这一演变过程,我们努力识别前两个阶段的内部短路,以便提前15分钟警告可能导致热失控的内部短路。这项技术已与当代安培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第二个方面是充电。我们通过测试和分析,找出了过充失控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热电耦合模型预测了过充电失控的性能。过充电事故通常是由微过充电引起的,例如电池的不一致性。由于不一致性,充电过程中有些地方是满的,有些地方没有满,这会导致一些满的电池被稍微过充电,然后锂会沉淀在负极材料上,导致锂枝晶,这就是锂沉淀,导致安全性差和短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开发了一种基于参比电极的无锂沉淀快速充电技术,并将负极的电位控制在零以上(零以下,锂会沉淀),这需要额外的电极,即三个电极。在三电极的基础上,可以基于模型进行反馈和观察,这是我们的无锂沉淀快速充电技术。应用该技术后,不会发生锂沉淀,并且充电速度加快。第三个原因是衰老。不一致性在电池老化后会扩大,这就是为什么不一致性会随着电池循环次数的增加而越来越大,并且随着容量一致性的恶化,电池管理的准确性会较差的原因。此外,低温环境下的老化会严重影响电池的热稳定性,发生热失控的自生热温度会降低,更容易导致热失控。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我们发现确保电池系统安全的核心是开发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目前,在电池管理系统方面,国产产品功能和精度不足,尤其是安全功能不完善,需要加大电池管理系统的研发力度。清华拥有丰富的电池管理系统,已获得65项专利,这些专利已在国内外著名公司的合作中得到应用,其中一些还被授予梅赛德斯-奔驰。那么,我们如何彻底解决电池安全问题呢?在不久的将来,一些技术可以用来确保安全,但从长远来看,需要前瞻性的科学研究来确保电池的绝对安全。高比能锂离子动力电池是世界各国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我们不能因为安全问题而停止开发高比能电池。关键是要在高比能量和安全性之间取得平衡。例如,高镍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本质安全问题,其机理是正极会释放氧气,我们可以通过修改界面来延迟正极释放氧气,以提高稳定性;

另一个是开发下一代固体电解质,从根本上解决电解质燃烧问题。基于各国动力电池技术路线的比较,短期内采用液体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下一步将朝着固态电池的方向发展。考虑到电池的成本和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我们建议中国采取类似的道路,即在短期内开发高镍三元正极和硅碳负极,并通过电池管理系统和抑制热扩散来预防安全事故,能够满足电动汽车500公里连续行驶里程的要求。从中长期来看,从液体电解质到全固态电池,预计2030年全固态电池将实现工业化。总之,我们要努力解决动力电池的本质安全问题,确保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我的报告总结如下: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最近新能源汽车的火灾事件。主要原因是产品质量问题、不符合技术规范和标准、技术验证周期短等。政策建议包括:一是原工业化目标(单机350 WHr/kg、系统260 WHr/kg和2000个循环)偏高,所以我认为从安全的角度来看,强制执行是不合适的。第二,补贴政策应符合技术发展规律,能源密度不应增长过快或变化过频繁。这是我给财政部的建议。第三,尽快出台电动汽车年度安全检查规范。同时,为了更好地处理和分析电动汽车的事故,最好为电动汽车配备黑匣子,同时电池组应配备消防安全接口。目前,电池组已经非常失效,这导致消防工作面临许多困难。这些是给部的建议。最后,我认为电池安全是电池技术革命性突破的第一把钥匙,也是纯电动汽车性能提升的第一把关键。随着电池行业的发展,电池安全将成为一项瓶颈技术。例如,十分钟充电超过300公里的快速充电技术将给电池安全带来挑战,电压将从300V提高到600V甚至800V,这关系到安全,也是未来纯电动汽车的主战场。可以说,安全是电动汽车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国家对动力电池的科技研发应以安全为重点,全面提升现有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技术,全力突破固态电池新技术。非常感谢。

对政策的建议包括:首先,最初的工业化目标(单台机组350 WHr/kg,系统260 WHr/kg和2000个循环)偏高,所以我认为从安全角度来看不适合强制执行。第二,补贴政策应符合技术发展规律,能源密度不应增长过快或变化过频繁。这是我给财政部的建议。第三,尽快出台电动汽车年度安全检查规范。同时,为了更好地处理和分析电动汽车的事故,最好为电动汽车配备黑匣子,同时电池组应配备消防安全接口。目前,电池组已经非常失效,这导致消防工作面临许多困难。这些是给部的建议。最后,我认为电池安全是电池技术革命性突破的第一把钥匙,也是纯电动汽车性能提升的第一把关键。随着电池行业的发展,电池安全将成为一项瓶颈技术。例如,十分钟充电超过300公里的快速充电技术将给电池安全带来挑战,电压将从300V提高到600V甚至800V,这关系到安全,也是未来纯电动汽车的主战场。可以说,安全是电动汽车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国家对动力电池的科技研发应以安全为重点,全面提升现有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技术,全力突破固态电池新技术。非常感谢。

标签:发现奔驰宝马日产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小鹏汽车最新动态:交付前有哪些准备?

9月20日,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大会在杭州举办。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夏珩围绕小鹏汽车的交付准备工作进行了演讲。

1900/1/1 0:00:00
特斯拉全球供应管理副总裁将离职 9月已流失5大高层

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另一位副总裁将离开公司。目前,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正努力控制高管的流失。

1900/1/1 0:00:00
投资20亿元 威马全球研发总部落户成都

9月19日,在2018成都国际投资峰会上,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成都龙泉驿区人民政府签订了总金额达20亿元的投资协议,其中固定投资约10亿元。

1900/1/1 0:00:00
零跑汽车朱江明:未来的3年之内会投放5款汽车

“我们目标是希望打造一个时尚、年轻,同时又有高度自动化的产品,来适合年轻一代的需求,逐步去实现从L25到L3,再到L4的整个自动化技术的过度。

1900/1/1 0:00:00
成立19年第二次出让控股权 162亿融资背后的“奇瑞逻辑”

为了发展,奇瑞决定再一次出让自己的大部分股权。

1900/1/1 0:00:00
2019成都国际充电站(桩)技术设备展明年3月举办

2019中国国际储能、清洁能源博览会(专题展)2019成都国际充电站(桩)技术设备展时间:3月79日地点: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指导单位国家节能中心主办单位中国节能协会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