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汽车销量迎来28年来首次负增长,国内上市车企利润几乎无一例外地受到影响。2月26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发布2018年业绩报告,称公司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1300.55亿元,同比增长22.79%;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为27.91亿元,而去年同期为40.66亿元,同比下降31.37%。对于业绩变化的原因,比亚迪表示,2018年,集团燃油车业务整体保持平稳发展,但行业下滑带来的激烈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燃油车业务的盈利能力,给集团的盈利能力带来了一定压力。多业务经营压力加大,新能源成为一大亮点。尽管燃油车给比亚迪2018年的业绩增长带来了一些压力,但其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却大放异彩。数据显示,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和比亚迪新产品周期的推动下,2018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247811辆,连续四年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冠军,并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除了作为一家汽车制造商,比亚迪还有另一个重要身份——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巨头。根据动力电池应用分公司CATL的数据,比亚迪在2018年以11.43GWh的动力电池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当代安培技术有限公司和松下。但从业绩来看,比亚迪虽然从事汽车、动力电池、手机零部件及组装、光伏等业务,但净利润不如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2018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2018年全年净利润为35.31亿元至37.50亿元。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目前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动力电池及相关领域。事实上,比亚迪净利润的下降不仅受到燃油车市场竞争激烈的影响。比亚迪在公告中还表示,在手机零部件和组装业务方面,由于行业需求疲软和市场竞争加剧,订单和利润面临巨大压力;
在光伏业务中,由于政策变化和减值准备等因素,光伏业务的亏损在年内扩大。或许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大胆的判断:比亚迪目前净利润的主要增长来自新能源汽车业务。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正在下降,预计今年降幅较大,2020年底前将全部退出财政补贴,这无疑将对新能源车企未来的利润产生更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在特斯拉进入中国的同时,戴姆勒、宝马、大众等国际传统汽车巨头也在加快新能源战略,纷纷推出电动汽车。未来,汽车企业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目前,国内外汽车巨头都在发布新能源汽车战略,向新能源汽车转型。未来,动力电池的市场需求将继续快速增长。虽然动力电池已经成为比亚迪的重要业务,但目前其动力电池主要用于自家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对其性能的贡献仍需通过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来体现。对于比亚迪来说,尽快推动其动力电池的发展尤为必要。据相关媒体报道,截至2017年底,比亚迪动力电池总产能为16GWh,其中6GWh为三元电池,10GWh为磷酸铁锂电池。比亚迪位于青海的动力电池工厂已于2018年6月下线,计划产能为24GWh,预计今年投产。换句话说,比亚迪今年的产能可以达到40GWh。然而,作为曾经的电池霸主,它似乎对这个目标并不满意。再加上对新能源汽车未来市场前景的无限乐观,比亚迪的“野心”更大。2018年7月,比亚迪与长安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动力电池合资公司,计划产能10千瓦时;
同年8月,比亚迪与重庆市璧山区政府签署年产20GWh动力电池产业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同年9月,比亚迪30GWh动力电池项目签约仪式在Xi的高新区举行。截至2018年底,比亚迪动力电池规划总产能已达100GWh。不久前,重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基地和“云霸”项目在重庆市璧山区开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比亚迪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基地。比亚迪从项目签约到开工仅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可见其对动力电池业务发展的推动有多快。剥离动力电池业务的速度可能会加快。在快速扩大动力电池产能的同时,比亚迪仍在忙于剥离动力电池业务。因为从目前动力电池产能的计划增长速度来看,仅靠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很难消化如此巨大的动力电池量,而拆分动力电池业务不仅有助于消化其动力电池产能,还将进一步提高其盈利能力。与许多动力电池公司不同,比亚迪既是动力电池制造商,又是汽车制造商,其新能源汽车销量在中国仍处于冠军地位。这就像在球场上,裁判和球员是同一个人,这让其他汽车公司在购买动力电池时也有顾虑。事实上,这种关切也直接反映在合作中。2018年,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动力电池配套企业数量已达121家。比亚迪电池除了自产外,只为东风汽车集团、成都客车、徐州徐工汽车、北京华菱特、长沙中联等五家车企的公交车或卡车提供动力电池。因此,剥离动力电池业务势在必行。2018年3月,比亚迪锂电池部副总经理沈Xi公开表示,比亚德已开始剥离动力电池业务,预计拆分将于2018年底或2019年初完成。同年12月,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也透露,比亚迪计划将其汽车电池业务拆分为一家独立公司,并寻求在2022年底前独立上市。事实上,2018年的净利润已经被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超越。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随着补贴的减少和竞争的加剧,未来的利润空间将越来越小。比亚迪能否通过拆分动力电池业务实现逆袭,还有待观察。虽然比亚迪分拆动力电池业务的过程目前还没有明确消息,但预计在上述压力下,比亚迪分拆动力蓄电池业务的速度将会加快。2018年,中国汽车销量迎来28年来首次负增长,国内上市车企利润几乎无一例外地受到影响。2月26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发布2018年业绩报告,称公司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1300.55亿元,同比增长22.79%;
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为27.91亿元,而去年同期为40.66亿元,同比下降31.37%。对于业绩变化的原因,比亚迪表示,2018年,集团燃油车业务整体保持平稳发展,但行业下滑带来的激烈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燃油车业务的盈利能力,给集团的盈利能力带来了一定压力。多业务经营压力加大,新能源成为一大亮点。尽管燃油车给比亚迪2018年的业绩增长带来了一些压力,但其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却大放异彩。数据显示,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和比亚迪新产品周期的推动下,2018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247811辆,连续四年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冠军,并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除了作为一家汽车制造商,比亚迪还有另一个重要身份——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巨头。根据动力电池应用分公司CATL的数据,比亚迪在2018年以11.43GWh的动力电池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当代安培技术有限公司和松下。但从业绩来看,比亚迪虽然从事汽车、动力电池、手机零部件及组装、光伏等业务,但净利润不如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2018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2018年全年净利润为35.31亿元至37.50亿元。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目前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动力电池及相关领域。事实上,比亚迪净利润的下降不仅受到燃油车市场竞争激烈的影响。比亚迪在公告中还表示,在手机零部件和组装业务方面,由于行业需求疲软和市场竞争加剧,订单和利润面临巨大压力;在光伏业务中,由于政策变化和减值准备等因素,光伏业务的亏损在年内扩大。或许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大胆的判断:比亚迪目前净利润的主要增长来自新能源汽车业务。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正在下降,预计今年降幅较大,2020年底前将全部退出财政补贴,这无疑将对新能源车企未来的利润产生更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在特斯拉进入中国的同时,戴姆勒、宝马、大众等国际传统汽车巨头也在加快新能源战略,纷纷推出电动汽车。未来,汽车企业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目前,国内外汽车巨头都在发布新能源汽车战略,向新能源汽车转型。未来,动力电池的市场需求将继续快速增长。虽然动力电池已经成为比亚迪的重要业务,但目前其动力电池主要用于自家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对其性能的贡献仍需通过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来体现。对于比亚迪来说,尽快推动其动力电池的发展尤为必要。据相关媒体报道,截至2017年底,比亚迪动力电池总产能为16GWh,其中6GWh为三元电池,10GWh为磷酸铁锂电池。比亚迪位于青海的动力电池工厂已于2018年6月下线,计划产能为24GWh,预计今年投产。换句话说,比亚迪今年的产能可以达到40GWh。然而,作为曾经的电池霸主,它似乎对这个目标并不满意。再加上对新能源汽车未来市场前景的无限乐观,比亚迪的“野心”更大。2018年7月,比亚迪与长安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动力电池合资公司,计划产能10千瓦时;
同年8月,比亚迪与重庆市璧山区政府签署年产20GWh动力电池产业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同年9月,比亚迪30GWh动力电池项目签约仪式在Xi的高新区举行。截至2018年底,比亚迪动力电池规划总产能已达100GWh。不久前,重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基地和“云霸”项目在重庆市璧山区开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比亚迪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基地。比亚迪从项目签约到开工仅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可见其对动力电池业务发展的推动有多快。剥离动力电池业务的速度可能会加快。在快速扩大动力电池产能的同时,比亚迪仍在忙于剥离动力电池业务。因为从目前动力电池产能的计划增长速度来看,仅靠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很难消化如此巨大的动力电池量,而拆分动力电池业务不仅有助于消化其动力电池产能,还将进一步提高其盈利能力。与许多动力电池公司不同,比亚迪既是动力电池制造商,又是汽车制造商,其新能源汽车销量在中国仍处于冠军地位。这就像在球场上,裁判和球员是同一个人,这让其他汽车公司在购买动力电池时也有顾虑。事实上,这种关切也直接反映在合作中。2018年,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动力电池配套企业数量已达121家。比亚迪电池除了自产外,只为东风汽车集团、成都客车、徐州徐工汽车、北京华菱特、长沙中联等五家车企的公交车或卡车提供动力电池。因此,剥离动力电池业务势在必行。2018年3月,比亚迪锂电池部副总经理沈Xi公开表示,比亚德已开始剥离动力电池业务,预计拆分将于2018年底或2019年初完成。同年12月,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也透露,比亚迪计划将其汽车电池业务拆分为一家独立公司,并寻求在2022年底前独立上市。事实上,2018年的净利润已经被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超越。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随着补贴的减少和竞争的加剧,未来的利润空间将越来越小。比亚迪能否通过拆分动力电池业务实现逆袭,还有待观察。虽然比亚迪分拆动力电池业务的过程目前还没有明确消息,但预计在上述压力下,比亚迪分拆动力蓄电池业务的速度将会加快。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28日指出,目前已有110多家网约车平台公司获得了经营许可,全国已经发放了网约车驾驶员证68万本,车辆运输证45万本,应该说网约车规范进程比较良好顺利。
1900/1/1 0:00:00根据消息,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初期建设项目即将结束环境影响评价拟审批公示阶段。
1900/1/1 0:00:00据外媒报道,韩国现代汽车公司正在考虑削减其中国工厂的产能。
1900/1/1 0:00:00北京时间3月1日早间消息,据美国科技媒体TheInformation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自动驾驶创业公司Drive
1900/1/1 0:00:00北京时间3月1日早间消息,据路透社消息,特斯拉公司本周四表示,将提供3
1900/1/1 0:00:001、交通部:力争在国家层面出台自动驾驶发展指导意见2月28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中表示目前已经初步认定3家自动驾驶封闭测试场,分别位于北京、重庆和西安;
1900/1/1 0:00:00